第四章 耕耘 (五)

“殺得好!”饒是平素跟趙匡胤有許多不對付,楊光義也忍不住扯開嗓子大叫了一聲好。在他看來,像朱雲這種衣冠禽獸,一棍子打死實在太便宜了,就應該拖到外邊的打穀場上,當着所有侏儒的面兒,千刀萬剮。

“非但此人該殺,這朱家上下,恐怕個個都不是善類。”韓重贇嘆了口氣,低聲提議。隨即,快步走到最先開口反駁朱寨主的那名侏儒女童面前,撿起一塊石頭,小心翼翼地敲打套住女童身體的陶罐,敲幾下就停一會兒,敲幾下再停一會,唯恐自己力氣使得太大,傷到了女童的身體。

“大傢伙一起動手,小心點兒,別傷着孩子。趁雨沒下大之前,儘量把他們都救出來!”鄭子明知道這會兒韓重贇的心裡頭肯定不好受,想了想,環顧四周低聲吩咐。

被怒火燒紅了眼睛的弟兄們如夢初醒,紛紛蹲下身體,用石塊或者木棍破壞套在幼童們身上的罐子。每個人的動作,都無比的小心。

饒是如此,當罐子被敲碎之後,大傢伙看到的景象,依舊慘不忍睹。幾乎所有侏儒的下半身,都生滿了爛瘡,有的甚至已經爛到了腰部以上,傷口處,翻滾着一團團白色的肉蛆。還有十幾個被“培育”時間太長的,失去了罐子的支撐後,就立刻癱在了地上。明顯是脊椎骨已經出了毛病,縱使鄭子明這樣的妙手,恐怕也很難令他們這輩子再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了。

“屠莊,屠莊,一個不留!”

“殺光這幫披着人皮的禽獸!”

“殺光這幫狼心狗肺的王八蛋!”

“殺光他們,殺光……”

喊殺聲,很快就又響成了一片,連天空中的悶雷都蓋之不住。

這年頭人成親早,來自李家寨和陶家莊的弟兄們,至少有一半兒以上都已經娶妻生子。看到那一個個剛剛被救出來,大頭小身子,骨頭變形,渾身長滿惡瘡的“人造侏儒”,沒法不往自己的孩子身上想。因此恨不能將朱家寨的男女老幼,全都碎屍萬段!

鄭子明自己,也被眼前景象刺激得頭髮根根上指,揮了下鋼鞭,大聲命令:“陶勇,你率部繼續搜索全寨,凡是朱家的嫡系,無論男女,不要放一個漏網!”

“潘美,你帶人去抓捕全莊成年男子,然後帶到這個院子裡來挨個審問。有抵抗者,格殺勿論!”

“大春,你帶一隊騎兵沿着莊子的後門追殺,無論是誰,只要是從這個莊子裡逃出去的,全給我抓回來。如果有人敢阻攔,先打垮了他們再說!”

“順子,把正門打開,在裡邊設公堂。本刺史今天定要給孩子們討還公道!”

……

一連串命令下達出去之後,他的心情才稍微舒服了一些。俯下身,親手抱起一個癱瘓於地的幼兒,快步走進了一間取光最好的屋子,準備盡最大可能替對方診治。

衆親兵見狀,也紛紛放下兵器,或抱或攙,將所有剛剛被從罐子裡解救出來的孩子,視病情輕重,送進了不同的屋子裡。然後在隨軍郎中的指點下,用草藥熬了汁水,替孩子清理身體表面的肉蛆和毒瘡。

趙匡胤等“外援”有心幫忙,卻不知道該從哪裡着手,所以只能紅着臉和眼睛,在旁邊做觀衆。看了一會兒,楊光義突然狠狠朝地上吐了口吐沫,低聲罵道:“奶奶的,我先前還覺得小肥下手太狠,根本不給自己留退路。現在看看,多虧小肥下手果斷。當初要是跟這羣人渣握手言和了,纔是真的自掘墳墓!”

“我又何嘗不是如此?”趙匡胤難得一次沒有更楊光義對着幹,嘆了口氣,幽幽地說道,“以前跟這種人沒什麼交往,只覺得他們在地方上也都算是有頭有臉人物。有他們幫襯,事倍功半。哪成想,光鮮的背後,是如此的不堪!”

“其他地方,也許不會這樣吧!像潘指揮和陶指揮,不也是出身於鄉紳之家麼?”韓重贇也緊跟着嘆了口氣,輕輕搖着頭。

今天的事情,其實受刺激最大的不是陶勇和趙匡胤,而是他。

在他心裡,先前一直覺得鄭子明必須軟硬兼施地收服了地方上的士紳豪強,才能坐穩滄州防禦使的位置,進而在地方鄉紳豪強們的支持下,北拒幽州,南扛符氏,最終成爲師父那樣的一方諸侯。

不幸的是,眼前醜陋冰冷的事實卻告訴他,他先前的想法,錯得有多離譜!滄州地方上這些士紳豪強,一個個早就爛得沒了人性。若是拿這幫傢伙當作臂膀,等同於率獸食人,化身虎狼。

“抓到了一個,又抓到了一個!”

“抓到了姓朱的親生兒子了!抓到了姓朱的親生兒子了!”院子外傳來一陣快意的叫喊,打斷了韓重贇的紛亂思緒。

擡頭細看,只見一個五花大綁的青年男子,被陶勇的手下給推了進來。原本白淨的面孔上,佈滿了青一道紅一道的淤痕。湖綢做的外袍,也被弄得分辨不出顏色。雨水和泥漿,順着袍子邊緣滴滴答答往下淌。

比起先前一進院子就嚇癱在地的寨主朱雲,此子膽色明顯要強出許多。看到滿地破碎的罈子,立刻明白自己今天難逃一死,索性把脖子一梗,大聲叫喊:“姓鄭的,你要殺就殺,別拿幾個玩物說事兒。的確,我們朱家是靠買賣侏儒賺了不少錢,可這年頭,欺男霸女的事情,誰家沒有幹過?你要是真有本事,就把整個滄州的大戶全部殺光。殺光了之後,看你這防禦使,還能當得了幾天!”

“閉嘴!”

“畜生,死到臨頭還嘴硬!”

“跪下,跪下向大人請罪!”

“跪下,看看你們老朱家乾的缺德事情!”

……

押送此人的士兵勃然大怒,揮動刀鞘,劈頭蓋臉一頓猛抽。

朱姓青年男子捱了打,卻不肯服軟。依舊頂着滿臉的血大聲咆哮,“姓鄭的,你聽着,朱某知道你在屋子裡頭。朱某死則死爾,絕不會向你下跪求饒。爲了幾個平頭奴子而殺士紳,你是古往今來第一號蠢蛋!姓鄭的,你如此倒行逆施,早晚必遭天譴,必遭天譴!”

“該死!”韓重贇被此人囂張的話語,也氣得心頭火起,手按刀柄,就準備出去替鄭子明去解決麻煩。

爲了平頭奴子而殺士紳,這個名聲若是傳揚出去,對好朋友絕對有百害無一利。畢竟,中原自漢代以來,就是君王與士族共治天下。而平頭百姓,大多數情況下只屬於戶籍冊子上的數字,多幾個少幾個沒有誰會在乎!

“你們這種禽獸不如的東西,也配稱作士?”沒等他的腳邁出屋門,鄭子明的聲音,已經穿窗而出,不算太洪亮,卻帶着一股子說不出的清冷。“學問,才智,品行、勇氣,你們哪一樣配得上一個士字?不過是一羣拿別人不當人的豺狼而已,鄭某殺乾淨了你們,纔好重整河山!”

新年快樂。

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七章 鹿鳴 (五)第四章 歸來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雄關 (五)第二章 風雲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七章 塵緣 (三)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七章 鹿鳴 (四)第五章 逝水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十章 易鼎 (三)第二章 謀殺 (二)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四章 虎狼 (七)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六章 紅妝(六)第三章 抉擇 (五)第二章 風雲 (四)第四章 答案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一章 初見 (二)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君王 (五)第四章 答案 (三)第八章 人心 (六)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虎狼 (五)第三章 颶風 (九)第五章 短歌 (五)第三章 衆生 (五)第九章 長纓 (一)第七章 勁草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四章 饕餮 (七)第六章 綢繆 (三)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歸來(五)第七章勁草 (七)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三章 抉擇 (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七章 塵緣 (四)第八章 崢嶸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風雲 (八)第四章 虎狼 (八)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三章 抉擇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七章 治河 (三)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七章 治河 (十)第四章 撲朔 (九)第七章 勁草 (六)第一章 新春 (三)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七章 治河 (一)第七章 仕途 (二)第一章 家國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八章 雄關 (四)第六章 破繭 (六)第二章 款曲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十章 易鼎 (八)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一章 家國 (四)第五章 短歌 (二)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八章 烏鵲 (四)第七章 治河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二章 霜刃 (七)第六章 紅妝(八)第六章 疾風 (三)第十章 易鼎 (十)第八章 崢嶸 (五)第四章 撲朔 (二)第一章 問道 (二)第二章 蓬篙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三章 抉擇 (六)
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七章 鹿鳴 (五)第四章 歸來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雄關 (五)第二章 風雲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七章 塵緣 (三)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七章 鹿鳴 (四)第五章 逝水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十章 易鼎 (三)第二章 謀殺 (二)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四章 虎狼 (七)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六章 紅妝(六)第三章 抉擇 (五)第二章 風雲 (四)第四章 答案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一章 初見 (二)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君王 (五)第四章 答案 (三)第八章 人心 (六)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虎狼 (五)第三章 颶風 (九)第五章 短歌 (五)第三章 衆生 (五)第九章 長纓 (一)第七章 勁草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四章 饕餮 (七)第六章 綢繆 (三)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歸來(五)第七章勁草 (七)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三章 抉擇 (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七章 塵緣 (四)第八章 崢嶸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風雲 (八)第四章 虎狼 (八)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三章 抉擇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七章 治河 (三)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七章 治河 (十)第四章 撲朔 (九)第七章 勁草 (六)第一章 新春 (三)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七章 治河 (一)第七章 仕途 (二)第一章 家國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八章 雄關 (四)第六章 破繭 (六)第二章 款曲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十章 易鼎 (八)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一章 家國 (四)第五章 短歌 (二)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八章 烏鵲 (四)第七章 治河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二章 霜刃 (七)第六章 紅妝(八)第六章 疾風 (三)第十章 易鼎 (十)第八章 崢嶸 (五)第四章 撲朔 (二)第一章 問道 (二)第二章 蓬篙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三章 抉擇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