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

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

在得到如何對付糜暘的妙計之後,在場的諸多益州士族漸漸退去。

及至最後,只有兩人還留在譙氏的密室之中。

這二人分別是譙周與李朝。

其中李朝是自發留下的,這足以看出他與譙瑜之間還有一些私密話要談。

只不過譙周卻是被譙瑜留下來的,由此可見,譙瑜對譙周的器重。

李朝看着加上他僅剩三人的密室,他最後的目光聚集在譙周的身上。

幾聲咳嗽之間,他問道:“看來你將來是決定將譙氏交到他的手上了。”

咳嗽之後,李朝的神色有些萎靡。

但他的眼神卻十分有神。

面對李朝的猜測,譙瑜舉起手中的酒杯飲了一口,語氣淡然的應了一聲嗯。

在譙瑜的這聲嗯之下,譙周臉上瞬間浮現受寵若驚的神色。

他知道譙瑜很器重他,他也知道譙瑜的獨子早已死去,所以他必須從旁支擇一位過繼繼承他的族長之位。

但當真的知道自己即將成爲譙氏的下一任族長之時,譙周的心中還是難掩震驚與欣喜。

看着譙周臉上的神色,李朝的臉上露出一些笑容。

猶記得當年他從父親手中準備接過族長的重任時,臉上的神情也是這般。

那時他只覺得自己一定會帶領廣漢李氏踏上一個新的臺階,那時他也覺得自己一定會憑藉自己的才能,爲國家獻上綿力。

隨着十數年時間的過去,廣漢李氏的確在他帶領下成爲益州一流的士族,現在“李氏三龍”的名聲益州誰人不知?

但是他心中的另一個志向,卻在現實的改造之下,離他越來越遠。

天下的士人,有哪個沒學過禮義廉恥,忠勇公仁這八個大字呢?

若是十數年前的他,肯定不屑於參與今日的密會。

但十數年後的他,卻自然而然成爲密會的主導者之一。

他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並非是他天生就是一個小人,而是十數年的族長生涯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

家國家國,家在國前。

所以在看到譙周有些他當年的影子時,他纔會自然的流露出笑容。

或許譙周將來會變得和他一樣,但不妨礙李朝對以前的自己表示喜歡。

而譙瑜見李朝遲遲不說話,他便直接開口問道:“身爲李氏龍首的你,特地留在我的密室中,總不會是隻想着問我這一件事吧。”

或許當代士人的名聲,很多都是言過其實,但是不代表人人皆是如此。

譙瑜與李朝自幼相識,又同拜於一個名師門下,對於李朝的瞭解他是很深的。

或許在世人看來,李朝現今的官職不高,往日之中也沒什麼驚世的功績流傳於世間。

但就是在這樣不顯山不露水的情況下,廣漢李氏在李朝的帶領下,這十數年之間快速崛起。

就算是在當年波及整個益州的大動亂中,廣漢李氏也一直能在李朝的帶領下左右逢源。

事後家族的權勢不僅未有削減,還因禍得福,李氏兄弟三人盡皆在益州成爲掌握一定實權的官員。

就連諸葛亮也頗爲敬重“李氏三龍”的名聲,單單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李朝的個人手腕。

包括今夜對付糜暘的計策,其中的大部分內容也是李朝想出來的。

李朝便是“李氏三龍”中的龍首。

見譙瑜問起自己的真正目的,李朝收起臉上的笑意,他的臉色轉變爲肅穆。

他從懷中掏出一封信,然後自然的遞到譙瑜的身前。

而譙瑜在看到信上的某些暗號後,他的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那些暗號代表着這封信來自於關中。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譙瑜立馬接過李朝手中的信看了起來。

隨着譙瑜的目光聚集在信中的內容之後,他的臉色已經不是單單可以用嚴肅二字可以概括了。

還有着震驚。

因爲這封信是魏涼州刺史楊阜親筆所寫的!

若僅僅是如此,歷經風雨的譙瑜還不會感到如此。

畢竟雖然大漢與曹魏是死敵,但兩方的大臣之間書信往來乃是常事。

這一點就連劉備與諸葛亮也是如此。

但是譙瑜現在手中這封信箋的內容,卻不是簡單的好友之間的話語寒暄。

而是楊阜以魏涼州刺史的身份,在要求益州的士族們辦一些事。

尋常的寒暄來往不打緊,但這封信中的內容並非如此。

有着這樣內容的書信一旦落到外人手中,通敵叛國之罪是一定逃不了的!

所以譙瑜纔會感到如此震驚。

但或許是已經不是第一次收到這樣的書信,所以譙瑜臉上震驚的神色很快就平復下來。

他在以極快的速度看完信件中的內容之後,馬上就將手中的書信扔進身前的火盆中。

隨着這封足以殺頭的書信在火盆中漸漸化爲灰燼,譙瑜臉上擔憂的神色才漸漸消散。

只是他臉上的震驚之色依然還在,久久不能平靜。

在緩了好一會之後,譙瑜纔開口問李朝道:“你想和北方聯手?”

聽到譙瑜的這句話,一旁的譙周立即就被嚇了個半死。

他剛纔還好奇譙瑜爲何會看到那封信後做出那樣的反應,現在他知道了。

與逆魏私通是什麼樣的罪名?

譙周不敢再繼續想下去。

但是現在的他很明顯沒有改變這件事的實力,所以他只能乖乖在一旁繼續聽着譙瑜與李朝的對話。

李朝聽完譙瑜的話,他伸出修長的手指,放在身前的燭火上烘烤。

似乎這樣能爲他染病的身體帶來一些溫暖。

隨着指尖不斷傳來溫暖,李朝也回答道:“不然我爲何讓伱看這封信?”

李朝回答的語氣很是隨意,好像是在做一件很尋常的事一般。

在得到答案之後,譙瑜的眉關緊鎖。

他覺得以目前的情勢,益州士族好似不需要再借助北方的力量。

譙瑜很快將自己的看法告訴給李朝。

豈不料李朝在聽完譙瑜的話後,他的臉上流露出一些笑意。

這笑意似乎是在嘲笑譙瑜有些天真。

“北方寫這封信,不是因爲我們需要他們的幫助。

是因爲他們要利用我們的時候到了。

而我們可以拒絕他們的利用嗎?”

李朝的話瞬間讓譙瑜啞口無言起來。

益州士族與曹魏有所勾連,這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事。

不然當初曹操征伐漢中時,又怎麼會對益州的情勢瞭解的那麼清楚。

或許一開始雙方只是合作的關係,但兩者之間的力量並不對等。

這樣的合作,到最後都會變成一方單純的利用。

就像現在曹魏對益州士族的態度一般。

別看楊阜在信中的語氣還好,但譙瑜並不是傻子。

在李朝的提醒之下,他也知道若是益州士族不辦好這件事,那麼他們有可能就會失去曹魏的信任。

士族在亂世中能生存的第一準則,不就是左右逢源,處處下注嗎?

對於這樣的結果,譙瑜肯定是不願意接受的。

因爲目前在衆多益州士族的心中,他們還是認爲最後能統一天下的是曹魏。

畢竟曹魏那麼強大的國力擺在那裡,不是幾場大勝就可以抹殺掉的。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譙瑜便對着李朝點點頭道:“我會盡力辦好這件事的。”

或許一開始譙瑜與李朝是對等的身份,但現在李朝卻成爲曹魏的代言人,所以現在譙瑜在李朝面前,地位隱形間已然不對等。

反正楊阜在信中的要求,對目前的譙瑜來說不難辦到,也不會與他剛纔所說的計策相沖突。

至於設計將糜暘召回來後,梁州會陷入怎樣的一個境地,這就不是他該考慮的事情了。

不管天下是劉還是姓曹,只要譙氏一直是益州冠族就好。

而李朝在聽完譙瑜的話後,也放心的鬆了口氣。

只是在離去之前,他還是有一點要提醒譙瑜。

李朝對譙瑜說道:“當今朝廷諸臣中,元從自不必說,東州首鼠兩端無須在意,唯有荊州系的大臣的態度我們需要注意。

他們若全部力挺糜暘,對我們的謀劃是大大不利的。”

見李朝道出這層擔憂,譙瑜點了點頭。

於是他問李朝道:“你可有何計策?”

在譙瑜的詢問之下,李朝思索了一番答道:“荊州系大臣衆多,其中大多數臣子以諸葛亮馬首是瞻。

然人心有異,諸葛亮並不能完全掌控整個荊州系的大臣。

自諸葛亮成爲丞相之後,尚書令劉巴手中實權盡無,再加上他往日早就對糜暘心懷不滿,你可試着聯繫他。

若劉巴能率先對糜暘提出彈劾,以他在荊州系大臣中的威望,雖不至於令他們倒戈,但也足以讓一部分荊州系大臣產生動搖。

另外以劉巴的地位,他的彈劾也才更能引起劉備的注意。”

在聽完李朝的話後,譙瑜的臉上先是浮現喜色。

他怎麼將這樣一個對糜暘不滿的重量級人物給忘了?

但隨之他的臉上又浮現疑慮。

“劉子初手中的權勢早已不如當往,況且他往日因爲懼見猜嫌,便恭默守靜,非公事不言,這樣的他會彈劾糜暘嗎?”

面對譙瑜的疑慮,李朝想了想答道:

“或許劉子初不願招惹俗事,但他本人乃是個極清高且極有主見之人,這一點從未有所改變。你難道忘了當年他羞辱張飛一事嗎?

劉子初連張飛都不願假意奉承,他又豈會懼怕糜暘背後的權勢。

況且劉子初一向以漢室苗裔自居,對於大漢穩定的看重,他不會在劉備之下。

在大漢面臨不穩時,他不會坐視不理的。”

聽李朝如此說,譙瑜有着疑慮的心才慢慢安定下來。

不管劉巴會不會出這個頭,但若是有一定可能,那他願意去嘗試一下。

在將所有事情與譙瑜商量完畢後,李朝強撐着身體起身,對着譙瑜告辭後緩緩離去。

當李朝離去之後,目前整個密室中就只剩下譙瑜與譙周二人。

聽完李朝與譙瑜真正全篇謀劃的譙周,現在心中的心情猶如驚濤駭浪一般,久久不能平靜。

他今晚知道了太多的秘密。

而在李朝離去之後,譙瑜的目光就全都落在譙周的身上。

譙瑜雖然只是靜靜看着譙周,但現在的譙周卻感到,他身上包裹着一種強大的壓力。

這是來自於譙瑜這個族長對譙周天然的威壓。

譙周被嚇得臉上冷汗直冒。

但幸虧譙瑜不是要對譙周怎麼樣,他在看了譙周許久後,對着他說道:“今夜我們所說的,也是你來日會做的。

所以你要好好學。”

聽到譙瑜這麼說,譙周忙不迭的直點頭。

見譙周一副乖順聽話的樣子,譙瑜的臉上流露出笑意。

自從獨子死後,他便將家族的希望都傾注在譙周身上,而譙周一直以來的表現,也沒有讓他失望過。

在這種複雜的情感之下,譙瑜突地問譙周道:“你鬥得過糜暘嗎?”

面對譙瑜這句突然的詢問,譙周一下子愣在當場。

一時之間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只是他何須回答呢?

答案世人皆知。

若將糜暘比作一輪皓月,那麼譙周頂多算一顆從旁點綴的星星。

譙瑜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所以他並沒有等譙周回答他,他只是看着譙周自顧自的說道:

“或許你鬥不過他。

但我會幫你除去他。

若干年後,你依然是勝利者。”

什麼樣的情況下,星星會成爲漆黑夜空中的主角呢?

那便是在皓月隕落的情況下。

在密會結束的第二日,來自梁州的文書終於來到成都之中。

這封文書如以往一般,被優先送到諸葛亮的手中。

而諸葛亮在看到文書中的內容之後,他臉上浮現了複雜的神色。

三長制與均田制對他來說,都是很新奇的制度。

只不過雖然諸葛亮的治國理念講究與民生息,鎮之以靜。

但對於編寫出《蜀科》這部法律的諸葛亮來說,他並非是不能接受新奇事物的人。

相反的,諸葛亮本身就是富有創新思想的一個人。

所以當了解了何爲三長制與均田制後,諸葛亮的第一反應是驚訝。

平心而論,他在之前的確沒料到糜暘會有這樣的舉動。

當世的政治家,大多還拘泥於打擊豪強,恢復生產的發展經濟的固定套路。

諸葛亮之前以爲糜暘也會如此做,畢竟這樣做最爲穩妥,不至於犯錯。

而他的這位準徒弟倒好,打擊豪強打擊的比誰都狠就罷了。

還直接搞出兩種全新的制度來發展生產,這樣的舉動在數十年以來,可謂是第一次。

別看曹魏的屯田制被北方士人吹噓的有多先進,但曹魏的屯田制並非是首創,最多算是發揚光大而已。

可以說糜暘這樣的舉動很大膽。

但是諸葛亮對糜暘這樣的執政風格卻充滿着期待。

只是諸葛亮是有着期待,旁人就不一樣了。

當糜暘在梁州準備實施三長制與均田制的消息傳出之後,整個成都瞬間陷入一片沸騰之中。

不久之後,這種摻雜着惡意的沸騰,正在許多有心人的推動之下,以極快的速度傳遍蜀郡。

乃至益州的更多地方。

(本章完)

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4章 父子對質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16章 幼時情誼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推書《三國之銀狐》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7章 懾服徐詳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3章 誰敢殺我?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
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4章 父子對質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16章 幼時情誼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推書《三國之銀狐》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7章 懾服徐詳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3章 誰敢殺我?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