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

相較於曹叡奉命於危難之間的倉皇遷都,孫權近來的日子卻較爲舒心不少。

儘管在諸葛亮的籌謀下,引得東吳重臣張昭與孫權幾近於決裂,更引得東吳內部的政治矛盾在暗中激化中。

但孫權是自信的。

Wωω⊕ т tκa n⊕ ¢〇

年近五旬的他,經過數十年的風雨執政,早不再是建安五年那位稚嫩的少年郎。

孫權相信以他多年掌控政局的能力,張昭之流最後定然不能成事,東吳內部的政治矛盾,也會被他漸漸潤物細無聲的化解掉。

在這種篤定之下,完成畢生夢想登上帝位的孫權,心中頗有舒適之感,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了。

而更讓孫權感到舒心的事,也在即將邁入二月的這一日,送到了建鄴城中的孫權手中。

望着手中那封內容確鑿無疑的情報,孫權在驚喜之餘,心中還陡然浮現了許多異樣的情緒。

劉備竟然死了?

劉備終於死了!

似這等可以大大提振東吳人心的事,負責掌管東吳情報的是儀實在沒必要去隱瞞。

因此在這個驚人消息剛剛到達建鄴的時候,劉備崩逝的消息就在是儀的運作下,一瞬間傳遍了整座建鄴城。

是儀料想的沒錯,當建鄴城內的公卿大臣,世家名流得知這個消息後,無一不奔走相告,相拜而慶。

只是對於這一現象,是儀卻並不感到滿足,他真正想看到的是孫權的狂喜之態。

但很明顯,孫權的反應讓是儀有些失望了。

孫權當下的臉色雖說有着欣喜,可卻顯得有些剋制,與他期待中的狂喜相差甚遠。

是儀對孫權的這種反應,表示出深深的不解,按照常理來說,孫權的反應不應該是這樣的。

與張昭同爲淮北重臣的是儀,見一時摸不透孫權的心思,他只能有些驚慌地垂下了頭。

是儀的反應,被坐在御座上的孫權,清晰地捕捉進眼神中。是儀在擔心什麼,以孫權的心智不難看穿,但他卻沒有第一時間出言安撫是儀。

孫權的沉默沒有持續多久,陡然間孫權的聲音在大殿內清晰地響起:「子羽,隨朕一起出去走一走吧。」

「帶上晉王。」

之前在張昭的激烈抗爭下,孫權爲了穩定住東吳的局勢,沒有一意孤行的封孫慮爲太子,不過爲了體現孫慮在他心中的特殊性,孫權還是賜封孫慮爲名號尊貴的晉王。

是儀不知道孫權爲何會突然有此想法,但面對孫權的要求,是儀自是不敢有半點異議。

微微躬身後,是儀便朝外走去,不久後安排好一切的是儀,再次進入殿內,將孫權迎至了皇宮外的車駕上。

因爲看出孫權這次外出不想驚動太多人,故而是儀只是安排了一隊精甲衛士隨從。

在精甲衛士的護送下,華美的車輦在迎到他的主人後,便徐徐朝着建鄴城外走去。

孫權一開始並未告知是儀,他這番出遊的目的地在於何處,但很快在孫權的親聲吩咐下,是儀知道了孫權的目的地在何方——正是毗鄰建鄴城的京口。

京口是長江沿岸的一大重鎮,由於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當年孫權在此佈置重兵,最主要的目的爲了就是讓京口起到拱衛建鄴的作用。

身爲孫權的近臣,是儀當然知道京口對東吳的戰略重要性,可是儀卻不知道,孫權今日爲何會突然想巡遊至京口。

莫不是孫權感到劉備死後糜暘大權在握,將會悍然發動對東吳的滅國之戰,從而想着巡視一下京口邊防,好讓自身安心?

也許這種想法有些小覷孫權,只是以孫權之前對糜暘的表現,是儀不得不往這方面想。

在心中想法翻滾的時候,是儀引領着車隊漸漸來到了京口城外。京口雖名義上是一座城,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座大型的軍營。

在察覺到到達京口後,孫權便示意車隊停下腳步,待車駕停穩之時,孫權抱着孫慮從車駕上緩緩走下。

原本是儀以爲,孫權前進的方向會是京口大營,可讓是儀更加不解的是,孫權帶着孫慮正朝着京口大營外的一處高坡走去。

是儀忽略了一點,京口不僅是東吳的軍事重鎮,他在孫權的心中還有着另外一層意義。

建安十四年,藉着赤壁大勝的甜蜜期,劉備應孫權之邀,由荊州來至江東與孫權相會。

而那一次,這兩位天下雙雄會面的地點,正是這京口城外。

每朝着高坡前進一步,孫權的心中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便會濃郁上一分。

捫心自問,孫權難道不希望劉備死嗎?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劉備的崩逝,代表着孫權今後將會少卻一個強力的敵人,這無論在哪方面來看,都是一個令孫權可以謝天謝地的消息。

只是在那順其自然的欣喜之下,孫權的心中還不時騰躍着一些唏噓與惆悵。

多年來,他與劉備是親戚,是盟友,最後更成爲了不死不休的敵人,這樣的關係,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複雜。

於這複雜的關係之下,孫權心中對劉備不都是忌憚與仇視。

儘管不想宣之於口,但孫權自己知道,他對劉備心中是有着敬佩的情緒的,或者說是,屬於亦敵亦友之間的那種惺惺相惜?

在高坡上的一處巨石站定後,孫權望着巨石上的劍痕,思緒不由得回覆到了當年當日。

那一日陽光明媚,劉備與孫權頭上的白髮尚沒有那麼多,加上由於赤壁大勝帶來的亢奮,孫權與劉備二人,他們的神色顯得格外的飛揚。

那一刻,劉備與孫權相互把酒言歡,商定姻親盟約,想着合力一同匡扶這喪亂的世道。

也許那時的二人勢力,都不及當下強大,可那時候以二人的心氣,他們都覺得自己的夢想很可能會實現。

在心緒激揚之時,劉備與孫權共同抽出隨身寶劍,於身前的這塊巨石上留下了猙鳴的鋒芒。

英雄之氣,孫權亦是有過的。

可隨着時局的發展,不知怎麼的,劉備與孫權之間的裂痕必然性的從無到有,及至到最後的不可修復。

時移世易,物是人非,今日再重新站在這塊佈滿劍痕的巨石前,孫權不受控制的發出了一聲輕嘆。

孫權嘆的是劉備的崩逝,但他何嘗又不是再嘆,當年敢拔劍問天的自己的離去呢?

其實多年以來,孫權對劉備一直有一種嫉恨的情緒。

孫權是在嫉恨,爲何劉備能夠一直堅守本心,而在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況下,劉備又爲何能開創出這等偌大的基業。

「玄德,難道你真的是對的嗎?」

想起往日種種,孫權不由得喃喃自語,而孫權這時對劉備用的是敬稱。

可在喃喃自語後,孫權又幡然掙扎,順勢而爲,這又能完全怪自己嗎?

複雜的情緒在孫權的心中愈涌愈烈,而隨着一騎飛騎從遠到近的急報,孫權內心複雜的情緒再添一抹悲傷。

「稟報陛下,劉夫人聽聞劉備逝世的消息後,一時悲憤,竟投江自盡!」

信使膽戰心驚的跪地向孫權稟報了這個驚人消息。

還未等孫權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有何反應,一旁的是儀與孫慮先是臉色大變。

在東吳被稱爲劉夫人的只有一人,那人便是早年被孫權嫁於劉備的親妹孫尚香。

身爲孫權的嫡親妹妹,孫尚香在東吳的地位不言而喻,更何況當年她嫁予劉備,本就帶着強烈的政治意圖——當年要不是趙雲與張飛阻攔,孫尚香是完全可以將劉備的命脈劉禪帶回江東的。

正因爲如此,是儀與孫慮在初聽聞這個消息後,臉上的驚色是怎麼也掩飾不住的。

而相比於孫慮在驚詫之後的悲傷,是儀則是心中充滿了畏懼。

真要論起來的話,孫尚香今日的投河,好像與他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就在是儀畏懼,孫慮悲傷的時候,孫權亦剛剛從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中轉醒過來。

當年他不惜忤逆母親,做主將孫尚香嫁予劉備,明面上爲的是締結盟約,但內中企圖卻瞞不過別人。

今時當聽到孫尚香投江追隨劉備而去的消息時,孫權心中的第一反應是,當年他若不做此舉,那麼今日他的嫡親妹妹會有這樣的下場嗎?

答案不言而喻。

兄長有野心,夫君亦有野心,這樣的聯姻,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孫尚香的結局是悲慘的。

或許是想到了幼年時的兄妹之情,加上方纔對劉備的悲嘆之心,許久未曾流過淚的孫權,眼眶中竟然浮現了些許淚花。

但時局如此,又豈能怪他!

孫權臉上的悲傷與哀嘆情緒不似作假,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無論是對劉備的惺惺相惜,還是對孫尚香的不捨懷念,在孫慮與是儀面前,孫權都無須假裝。

這是孫權柔情的一面,只是孫權畢竟是孫權。

孫權示意孫慮對着長江與巨石的方向一拜,以示對劉備與孫尚香的哀悼之情。

而就在孫慮聽話的按照孫權吩咐,完成這個緬懷的行爲後,未等眼眶中的淚花積蓄成淚水,孫權便伸手一抹,將眼中難得浮現的柔情給生生抹除。

既然你先走一步,那朕接下來就不客氣了。

臉上追懷的神色瞬間消失不見,孫權臉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堅定與冷酷。

「子羽!」

孫權的輕喚,差點沒將是儀嚇得跪倒在地。

「臣,臣在!」

得到是儀的迴應後,孫權登時下令道:「命水軍打撈劉夫人屍體,整理妝容後,以上等藥材保存屍體放入棺槨中。」

「待這一切整理完畢後,便下詔讓張溫攜帶劉夫人遺體,出使長安!」

孫權的語速不快,是儀能夠聽清孫權話中的每一個字,只是在明瞭孫權的意思後,是儀心中的畏懼瞬間又加上了幾分——陛下,好狠呀!

在孫權的話語中,他對剛剛投江自盡的孫尚香並無半分可憐,甚至用冷淡的劉夫人來稱呼她。

若僅僅這樣倒也罷了,最重要的是,孫權對孫尚香遺體的處置,纔是真正的讓人感到心驚。

衆所周知,在當年孫權利用孫尚香意圖謀奪劉禪不成後,失去劉備信任的孫尚香,就再也無法回到劉備身邊。

而劉備在奪取益州後娶吳氏爲正妻,更是直接向世人宣告——孫尚香以後與他再無瓜葛。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依照法理而言,長安方面是完全有理由不接納孫尚香的遺體的。

只是當下孫尚香的死,是由於感傷劉備逝世,投江追隨劉備而去,這樣一來,不管怎麼說,孫尚香的死都佔據了「節義」二字。

有着這二字在,長安方面接納孫尚香的遺體,就不再是不可能的事。

而孫權之所以要將孫尚香的遺體送還長安,定然不是爲了成全孫尚香的「節義」,他是想借助着這「二字」來佔據道德的制高點,以此向世人抨擊劉備生前「拋棄」正妻的舉動。

說白了,孫權就是藉助孫尚香的死,來對近來漸漸佔據大義名分的大漢,造成一次衝擊。

孫權更想借助這一件事向世人宣告——要是長安方面接受了孫尚香的遺體,那就代表着長安方面承認了孫尚香爲劉備之妻的身份。

而一旦長安方面承認這一點,那麼自然的,劉禪爲自己之甥的身份就再會得到確立。

待這種印象在世人心中重新確立後,在人倫爲先的當世,以劉禪爲首的長安朝廷,以後再想借用大義的名分抨擊乃至於討伐東吳,就不是那麼站得住腳了。

孫權的方法很噁心,但卻可以預見的很有效,因爲這是一赤裸裸的陽謀,亦是孫權對自身非凡政治才能的一次絕佳體現。

本來身爲東吳的朝臣,是儀應當爲孫權的聰慧感到開心,可一想到孫尚香就連死後都不得安寧,都要成爲她兄長利用的工具,是儀的心中就充滿了慼慼然。

可孫權不會管是儀怎麼想,更何況他的此舉的目的,卻不止是那麼簡單。

想起方纔看的情報中劉備佈置的託孤班底,孫權的嘴角就不由得露出笑容。

孫權開心的抱起孫慮,告誡地對他言道:「身爲君王,一定要切忌一件事。

那便是不要太過相信大臣。」

劉備的託孤班底豪華嗎?

張飛、諸葛亮,糜暘,這樣的班底肯定是豪華的,但在孫權看來,劉備卻犯了兩個很嚴重的錯誤。

一爲太過相信大臣,讓劉禪的手中無半分權力。

二爲並未在遺詔中明言三大輔臣,到底誰纔是首位。

這樣的錯誤,難道不會是致命的嗎?

人心是複雜的,但有時候人心也是簡單的,簡單到可以爲了至尊之位不擇手段。

望着身前巨石上象徵着匡扶漢室的劍痕,再注視着眼前不斷晃動的十二束帝王珠冕,以己度人,孫權對這點深信不疑。

世上只會有一個劉備。

而在劉備死後,他要做的就是,讓劉備臨死前犯下的錯誤無限放大!

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52章 魂斷鬱陵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章推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22章 出獄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6章 幼時情誼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52章 魂斷鬱陵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
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52章 魂斷鬱陵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章推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22章 出獄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16章 幼時情誼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52章 魂斷鬱陵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