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

當馬車在四方館外停下後,周魴與張溫一同出現在了四方館內。

由於不久前四方館內剛發生了一場動亂,這導致四方館周圍的漢軍多了不少。

而隨着周魴與張溫朝着四方館內走去,他們二人的鼻間也能聞到淡淡的血腥味。

這血腥味在周魴前去大司馬府前,就已經存在。

可在從大司馬府回來後,重新聞到這股血腥味的周魴,心中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望着亭臺樓閣,應有盡有的四方館,周魴好似想起了他在江東的府邸。

身爲江東的世家豪族,周魴的府邸雖不如四方館華麗,但佔地面積卻一點不比四方館少。

甚至在可以蓄養私兵的江東,周魴的府邸內還有着數百人的親信部曲。

但只要周魴一想到,前日被漢軍大肆捕捉的西域諸使,他心中的寒意就越來越盛。

再大的府邸,有着再多的部曲,也是絕難與朝廷的官兵對抗的。

一旦事情有所泄密......

想到諸多西域使者下場的周魴,不由得打了個寒蟬。

而走在前方的張溫,見周魴的腳步越來越慢,不由得轉身好奇問道:

「子魚?」

張溫的輕聲詢問,將周魴的思緒一瞬間拉了回來。

但不知怎麼的,哪怕不再胡思亂想,可看着身前一臉關懷的張溫,周魴竟一時間覺得張溫的關懷,內中有着其他的深意。

在張溫不曾注意的情況下,周魴緩緩握緊了手中的拳頭。

「我,我沒事......」

在敷衍了張溫一句後,周魴突然問張溫道:

「慧恕覺得我等該何時返回江東,而慧恕返回江東後,當會向陛下如何稟報呢?」

聽到周魴的詢問後,張溫略微思索了一下,隨即言道:

「公主的棺槨,早就被糜暘安排在藍田一帶下葬。

而公主殉夫的名義,也被糜暘篡改爲殉國。

如此一來,陛下所願終究無法實現,反倒讓西朝又得了一波人心。

我等是該考慮回朝了。

至於回朝後該如何上報,溫以爲據實即可。」

今日糜暘召見張溫與周魴,一方面是爲了落子江東,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告知他二人,孫權的圖謀在他的操作下已然再難實現。

在這種情況下,張溫與周魴沒有了留在長安的意義。

而在張溫看來,雖說他今次出使,完全是屬於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的行爲,可身爲人臣,只要對君主無所隱瞞就好。

但張溫不知道的是,他的「據實以報」四個字,已然在無形中觸動了周魴的神經。

看着一臉坦蕩的張溫,周魴慢慢移開了自己的視線。

你是心懷坦蕩,可我呢?

況且你說據實以報,那誰知你又會報些什麼呢?

一想到此,周魴的心中就充滿了不安。

只是再不安,周魴也不可能傻到在這時表現出來。

「一切但聽慧恕處置。」

說完這句話後,周魴便越過張溫朝着自己的院落走去。

在與張溫異行的同時,周魴的心中在反覆咀嚼着兩個字「公主?」

衆所周知,孫權可從來沒承認過孫尚香公主的身份。

而張溫卻私底下稱呼孫尚香爲公主,這種行爲可以說他是同情孫尚香,但何嘗又不能說是在暗中非議孫權薄情寡義呢?

捕風捉影,因言獲罪,向來是使君子陷入險境的兩大利器。

慧恕,莫怪我。

要怪,就怪

各爲其主吧。

...

沒過幾日時間,糜暘就收到了張溫與周魴的請辭。

張溫與周魴的請辭,在糜暘的意料之中。

所以糜暘很痛快的答應了他們二人的請辭。

當張溫與周魴的車隊駛出長安後,在長安內,一件重大的事也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漢章武六年四月,數十西域叛逆首領在長安城內被處斬,至於其他的從犯,也大多按各自罪行輕重論罪。

當大漢官方,以高效的雷霆手段對西域諸使叛逆一案做出處置後,代表着大漢已然對西域諸國正式宣戰。

王者之師,自當弔民伐罪。

宣戰的檄文,自有朝內的名士潤筆,糜暘的任務就是要安排好漢軍西軍的事宜。

在一處寬敞的明堂內,大漢三巨頭赫然在座。

張飛看着手中的西征人員名單,他臉上有一些遲疑。

對於征戰大事來說,除去糧草籌措外,最重要的就是定下西征將領的名單。

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別看眼下以大漢的軍力,討伐猶如一盆散沙的西域諸國並不是難事,可要是西征將領人選沒選好,那就會是最大的變數。

對於漢軍西征的主將,糜暘定的是趙雲。

既然要弔民伐罪,那麼漢軍的西征主將,就不能是無名之輩。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符合這一點條件的漢軍將領並不多。

誠然現在漢軍內,有着姜維、鄧艾、州泰、石苞等新生代的優秀將領,可他們的資歷、名望都遠遠不夠。

若貿然讓他們單獨執掌一軍,是有着揠苗助長的隱患的。

而在上一輩將領中,張飛不能離開長安,馬超又病重,吳懿、黃權等人又各有要任在身,所以一眼望去,趙雲是最好的選擇。

除去在資歷威望這方面的考慮外,趙雲的個人能力,也是糜暘看重的一個點。

趙雲不是奇將,是正將。

對於正將來說,你讓他打逆風局,可能太爲難他了。

可打西征西域這種順風局,卻正是他擅長的地方。

以趙雲穩重的性格,就算退一萬步講,西域諸國的祖墳冒青煙出了個戰爭奇才,那麼在趙雲的帶領下,漢軍也基本上不會遭受大敗。

只要漢軍不遭受大敗,後期無非諸葛亮或者糜暘去接手戰局就是,無傷大雅。

糜暘的考慮可謂是相當周到,而張飛對趙雲的能力也是信任的,他擔心的並非是趙雲,而是名單中僅次趙雲之下的劉封。

劉封身爲劉備的繼子,與張飛有着叔侄之情。

如果沒有當年那檔子事,張飛對同樣性情剛猛的劉封,觀感還是不錯的。

只是世上本無如果。

張飛望向糜暘,對着他說道:「劉封性情倨傲,又是宗親之尊,恐難以聽從子龍號令。」

張飛直接向糜暘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爲了解除張飛的顧慮,糜暘說道:

「叔父請放心。

今次西征,主要兵馬乃是我的天策軍。

我有信心,縱使劉封有犯上舉動,天策軍亦不會聽從他的號令。

而若無兵馬相助,劉封個人再勇猛,敢在子龍叔父面前撒野嗎?」

糜暘的最後一句話,讓張飛輕笑了一聲。

他覺得劉封還不傻。

糜暘的話,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張飛的顧慮。

畢竟大漢的軍制,與曹魏及東吳的都不同,自劉備時代開始,各位統兵將領的私兵,就一直受到嚴格的管控。

這一點在之前糜暘改革軍制時,又在無形中得到了加強。

這種情況下,除非是糜暘去鼓動軍隊生變,不然其他人是沒辦法做到這一點的。

待初步打消張飛的顧慮後,糜暘又繼續說道:

「侄兒之所以要用劉封爲子龍叔父副將,有三點原因。

其一,劉封勇猛且頗通軍略,有他協助子龍叔父,西征之事將更添勝算。

其二,劉封性格粗狂,以他性情若置於朝內,恐會增添許多是非,倒不如派他去大漢開疆拓土,這樣先帝在天有靈,也會感到欣慰。

其三,待我軍平定西域後,爲穩定西域局勢,總歸是要賜封劉封至西域爲王的。

反正遲早都有這一舉動,還不如讓劉封在這次西征之戰中立下軍功,在西域積攢聲望,並且先好好熟悉一下西域的風土人情。」

當糜暘說完以上三點理由後,張飛心中的顧慮才完全打消。

隨後糜暘又將目光看向諸葛亮。

注視到糜暘目光投來的諸葛亮,輕輕點頭,以示同意糜暘的安排。

相較於張飛,其實諸葛亮對劉封的觀感更不好。

但諸葛亮卻比張飛看的更透徹些:劉封並非愚笨之人。

既然能夠光明正大的通過立功的方式,來獲取諸侯王之位,他又何必鋌而走險呢?

更何況有着糜暘在,諸葛亮絲毫不擔心,大漢會發生所謂的兵變。

見諸葛亮與張飛,都對自己挑選的西征將領名單無異議後,糜暘方纔將名單呈到劉禪的案上。

嗯,今日劉禪也是在的,就是方纔他一直都沒什麼存在感就是了。

至於糜暘將名單呈送給劉禪,倒也不是認爲他會對這份名單提出什麼看法,他就是想劉禪在這份名單上蓋上天子印而已。

一直划水的劉禪,很愉快的履行了他唯一的職務。

當劉禪在西征將領的名單上蓋上天子印後,代表着大漢西征一事的廟算初步結束。

而就在劉禪以爲,他能夠散會的時候,糜暘的聲音又突然響起:

「在我軍西征之時,逆魏與逆吳兩方面,我朝也不該掉以輕心。」

可憐的劉禪,他的屁股都已經離開坐席有一些距離了,但在聽到糜暘的這句話後,他還是老實的坐了下來。

表兄請講,你講完我就蓋印。

糜暘的話引起了張飛與諸葛亮的注意,隨後糜暘便將他收到的情報說了出來:

「不久前,曹叡派曹休前往豫州,並急調宛城守將司馬懿前往鄴城。

幾乎是同時,孫權拜陸遜爲車騎將軍,荊州牧,領兵屯駐江夏。」

聽到這兩則情報的諸葛亮,瞬間就反應了過來。

諸葛亮思忖道:「看來曹叡是想讓司馬懿鎮守洛陽,而讓曹休護衛中原了。」

隨後,諸葛亮又開口問糜暘道:「子晟以爲陸遜此人如何?」

諸葛亮知道糜暘有個司聞曹,能得到一些他不能兼顧的情報,故而有此問。

聽到諸葛亮的詢問後,糜暘一五一十地說出了他對陸遜的判斷:

「此人才能在當年的呂蒙、魯肅之上,或可與周瑜媲美。」

見糜暘對陸遜有這麼高的評價,諸葛亮與張飛皆齊齊詫異。

「周郎?」

雖時間過去許多年,但諸葛亮與張飛的腦海中,還是不禁浮現起那位美周郎的身影。

與後世的《三國演義》記載不同,歷史上的周瑜實則是個很有魅力的人,他與季漢諸英之間,關係其實一直不錯。

張飛還曾短期歸過周瑜統屬,一起攻打過南郡呢。

雖說周瑜曾建議孫權要以優渥的生活腐化劉備,可在私底下週瑜並未採取任何陰招。

當年也是周瑜做主,以兩家利益交換的形式,將南郡的一半土地給予劉備。

至於周瑜的能力,諸葛亮與張飛更是有着清晰的瞭解。

當年赤壁之戰能夠取勝,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周瑜出色的智謀及優秀的指揮。

對於這樣的人物,諸葛亮與張飛心中是懷抱敬意的。

正因爲如此,所以當糜暘將陸遜與周瑜相比時,他們二人才會感到詫異。

「陸遜戰績寥寥,合肥之戰他能夠獲勝,也大多是仰仗子晟相助,他真能與公瑾相伯仲?」

張三爺,不太信糜暘的這個判斷。

不過這也正常,歷史上早期的陸遜,就經常被人輕視,例如劉備與關羽。

但他們二人,都爲自己對陸遜的輕視,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這樣的事,糜暘不會讓它發生在自己身上。

「曹休不足爲懼,我所忌者正是陸伯言。」

糜暘再次給了陸遜一個相當高的評價。

見糜暘連續兩次對陸遜表現出重視,張飛收攏起臉上的狐疑與輕視之色。

「那子晟以爲,我朝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繼續問道。

在諸葛亮的詢問下,糜暘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以當今天下局勢而論,逆魏與逆吳,不會對我朝貿然發動進攻。

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憑一國之力,他們或許不敢,可要是二國狼狽爲女幹,勢必助長彼等氣焰。

那時,焉知他們不會窺視荊州乎?

爲我朝萬安計,我意欲率軍出鎮荊州,以試二國鋒芒。」

糜暘此話一出,還未等諸葛亮與張飛出言,一直當吉祥物的劉禪先坐不住了。

「大司馬!

荊州多瘴氣,非宜居之處,大司馬身肩國家重任,怎可輕往。

況且先帝崩逝尚未半年,國內人心尚在浮動,今時正是朕仰仗大司馬之時,大司馬怎能棄朕而去?

東行一事,還望大司馬三思。」

說着說着,劉禪的眼眶內隱有淚水浮現。

表兄,你要是走了,日後我該往哪裡蓋印呀!

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章 江陵城中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2章 出獄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22章 出獄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請假一日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
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章 江陵城中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2章 出獄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22章 出獄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請假一日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