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

張郃立於高聳的樓櫓之上,可以輕而易舉地見到漢軍大營的情況。

漢軍大營營牆上溼牛皮的搖搖欲墜,他不是沒看到。

可溼牛皮的韌性有多高,當年身爲袁將之一的張郃卻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當年官渡之戰時,曹操出動的投石車足有上百架。

儘管當時曹軍用的霹靂車有着只能單發的弊端,但上百架的數量,足以很大程度上彌補這個弊端。

但最後呢?

在溼牛皮的阻擋之下,上百輛霹靂車最後亦失去了它們的用武之地。

正是知道這一件事,故而張郃纔有着讓投石車轉向的舉動。

張郃有這個舉動,還源於他認識到馬鈞改良後的投石車,的確有着莫大的威力。

既然有此威力,張郃覺得他爲何不採取一種見效更快的攻擊方式呢?

這種方式也很簡單。

之前就已經提過,由於街亭的地勢,漢軍的軍營橫跨數裡。

而縱使漢軍準備的溼牛皮再多,又豈能完全覆蓋數里長的營牆呢?

眼下這處營牆有着溼牛皮守護,一時攻他不下,那就換一處地方攻擊就好。

隨着張郃的一聲令下,十數架投石車開始轉向,朝着另一方向的漢軍大營營牆而去。

當十數架投石車開始轉向之際,察覺出張郃用意的鄧艾,率先驚呼起來。

而在鄧艾的驚呼之後,劉封的臉上已經是一片鐵青。

垂掛溼牛皮,乃是一件頗爲耗時耗力的事。

溼牛皮不是投石車,自己有車輪子可以動。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將這處營牆上的溼牛皮快速轉移到另一處,一定會耽誤不少時間。

而以那投石車的移動速度,上天會給他這個時間嗎?

這一點無須猜測,畢竟投石車的移動速度,明明白白地呈現在劉封的眼中。

投石車移動的雖不算快,但在大量魏軍的推運下,速度卻正在慢慢增加。

以當下投石車移動的速度,魏軍是有可能在漢軍將溼牛皮懸掛在另一處營牆之前,將投石車提前拉運到的。

而要是沒有溼牛皮的守護,以方纔魏軍投石車展現出來的威力,基本是木質結構的漢軍營牆,又能堅持多久呢?

許多推測在劉封的心中快速閃過,但諸多推測閃過之後,劉封的心中最後卻只留下一個堅定的念頭。

不能讓魏軍的投石車,順利推運到他處營牆那裡!

等心中只剩下這個唯一的念頭後,劉封連忙對着一旁的丁奉言道:

“聽聞卿素有勇名,今日可願與吾一同浴血乎?”

劉封突如其來的詢問令丁奉一怔。

不止丁奉,就是一旁的鄧艾與姜維也因爲劉封的詢問齊齊怔住了。

以當下危急的局勢,劉封問出這句明顯帶有指向性的話,丁奉幾人又哪裡猜不出劉封的用意呢?

丁奉亦是個果決的人,或者說他從來就不知道怕爲何物。

丁奉對着劉封鄭重一拜道:“願與將軍同往。”

聽到丁奉的表態後,劉封的臉上難得的流露出些許笑意。

片刻後,他便手握腰間長刀朝着瞭望臺下走去。

而丁奉也緊緊跟在劉封的身後。

只是劉封還未走出幾步,他的手臂卻被一人緊緊抓住。

這人正是鄧艾。

鄧艾用勸告的語氣對着劉封進諫道:“賊軍或許正在等將軍率軍出營,將軍三思呀!”

劉封的反應與話語,皆體現了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是什麼。

那便是率軍出營,阻止投石車的移動。

這個方法雖然可以爲漢軍爭取時間,但無疑會讓劉封自己陷入巨大的危險中。

方纔出營的上萬魏軍,可是一直就在大營外守着!

而漢軍人數雖然亦有上萬,但有很大一部分漢軍要肩負守營之任不能輕出,那麼最後劉封能帶出營的漢軍,最多不過數千而已。

數千對上萬,加上敵方將領又是成名已久的張郃,明面上漢軍根本沒多少勝算。

鄧艾的阻止既是爲劉封好,也是爲上萬漢軍好。

因爲一旦劉封有何不測,那麼守備街亭的漢軍的軍心,一定會遭受到巨大的打擊。

主將爲軍之膽!

面對鄧艾的勸阻,劉封自然也知道鄧艾的想法,可劉封卻並沒有絲毫猶豫,他猛地甩開了鄧艾的手。

其實鄧艾能想到的,劉封又怎麼可能想不到呢?

但劉封有不得不率軍出去的理由。

劉封看着鄧艾,他在鄧艾目光的注視下,說出了他心中的理由:

“我答應過陛下,要爲他守住街亭的!”

沒有太多深奧的分析,亦沒有太多激動人心的鼓動,劉封只說出這麼簡簡單單地一句話。

可就是這句話,流露出劉封那堅定無比的心志。

在說完這句話後,劉封便頭也不回地轉身朝着瞭望臺下走去。

不久之後,一陣響亮的鼓聲在漢軍大營內響起。

這響亮的鼓聲落入瞭望臺上鄧艾與姜維的耳中,讓他們二人臉上的動容之色久久不能平靜。

可鄧艾與姜維有此表現,難道是因爲漢軍那振奮人心的軍鼓聲嗎?

是因爲劉封的那一句話,也是因爲劉封視死如歸的心志。

漢軍大營突然響起的戰鼓聲,也引起了不遠處的張郃的注意。

在見到漢軍大營的營門正在打開後,張郃激動地以手擊掌。

劉封到底不是糜暘,終究還是中他的計了!

看到張郃這副激動的神色,位於張郃身旁的滿寵,這一刻才明白張郃今日的整個謀劃。

張郃先讓馬鈞改良後的投石車上場,主要目的是爲了實地檢驗改良後投石車的威力。

但在這主要目的的背後,張郃心中還根據情勢的不同,準備了兩個預案。

要是改良後的投石車,不如馬鈞所說的那般威力巨大,那麼張郃便會下令率先出營的萬餘魏軍,按照原來的計劃立即猛攻漢軍大營。

可要是改良後的投石車,果真有着不同凡響的威力的話,那麼張郃便會通過移動投石車的舉動,將漢軍從大營中誘引出來。

而這時候,率先出營的萬餘魏軍,便有了用武之地。

至於若是漢軍始終不出營呢?

那麼張郃原本的假意移動投石車的舉動,便可順勢變爲真的。無論漢軍怎麼做,張郃都有着相應的預案,來讓魏軍處於優勢地位上。

這便是機變無雙的張郃!

張郃在看到漢軍在劉封的率領下,正在陸續出營列陣後,他笑着對一旁的滿寵言道:

“滿君,今日請看我破敵。”

說完這句話後,張郃便也立即朝着樓櫓下方走去。

望着張郃離去的背影,滿寵心中對張郃的讚歎之情越發深厚。

太子這次果然沒選錯人。

就在張郃駕馬朝着上萬魏軍的方陣前進的時候,劉封與丁奉率領着三千漢軍,已經在漢軍大營外列好陣勢。

而就在三千漢軍列好陣勢的第一時間,劉封便揮舞起手中長槍,帶着身後的三千漢軍朝着身前的上萬魏軍步兵方陣殺去。

或許是張郃提前有所安排,上萬魏軍對數千漢軍的突然來襲,並沒有太多意外。

當然魏軍能有此表現,更大的原因在於他們對自己的優勢,有着清晰的認識。

上萬對數千,慌什麼?

只是上萬魏軍卻忽略了一件事。

那便是兩軍的人數,兩軍的士卒心中都有數。

那麼爲何漢軍明知在己方人數少於魏軍的情況下,還敢主動對魏軍發起進攻呢?

一部分原因是劉封這個主將悍不畏死,讓三千漢軍也皆抱着視死如歸的心態。

但更多的原因則是,劉封帶來守備街亭的上萬漢軍,大多出自梁州軍中。

季漢是不講究什麼私兵制的。

哪怕梁州軍身上有着深重的糜暘烙印,但只要劉備在一日,憑藉他的威望他便可輕易調動大漢境內任何一支部隊。

而當下的漢軍多支部隊中,又有哪支部隊身上的功勳,有梁州軍的多呢?

對於這樣的精銳,劉備不可能讓糜暘將他們帶去褒斜道,僅僅作爲疑兵使用。

這也是劉備將梁州三小將,派爲劉封副將的另一原因。

有着梁州三小將在,劉封才能更好的掌控這支虎狼之師。

而對梁州軍來說,他們會懼怕魏軍嗎,哪怕在魏軍人數比他們多的情況下。

這自然是不會的。

因爲梁州軍自成軍之日起,打的從來都是以弱勝強的硬仗!

驍勇的兩員漢將劉封與丁奉,大喊着揮舞着手中的兵器殺入上萬魏軍的陣列中。

精銳的三千梁州軍,亦步步堅定地跟在兩員悍將的身後,舉起手中的長槍刺向身前的魏軍。

不久後,三千漢軍與上萬魏軍便交互着廝殺在一起。

今日兩軍對戰,都未使用弓箭這類遠程武器熱場,一開始他們進行的就是最激烈的白刃戰。

在張郃離兩軍交戰的戰場還有百步遠之時,他便聽到了從那方戰場傳來的陣陣喊殺聲。

在那陣陣令人熱血膨脹的喊殺聲中,還夾雜着許多兵器相交的猙鳴聲,及許多軍士臨死前的哀嚎聲。

三種令尋常百姓會感到毛骨悚然的聲音,落入張郃的耳中卻讓他顯得陶醉無比。

這三種聲音對張郃來說,算是久違了。

只是當張郃真正來到戰場中,看到眼前發生的一幕後,他卻氣的差點沒從馬上跌下來。

原來是上萬魏軍的陣型,在三千漢軍的衝鋒下,竟隱隱有不穩的趨勢。

而方纔張郃所聽到的軍士的哀嚎聲,也大多是陣亡的魏軍口中發生的。

本來魏軍的人數三倍於漢軍,應該是漢軍陷入魏軍的圍困中苦苦作戰纔是,但很明顯戰場中的局勢並不是這樣。

若不是漢軍人數過少,想來上萬魏軍早已經被漢軍擊潰。

至於爲何上萬魏軍在與三千漢軍作戰時,會陷入如此不利的境地呢,這主要的原因是,當下戰場中的上萬魏軍,大多是淮南調來的軍隊。

曹操在世時,曾主要將曹魏劃分爲三大戰區。

這三大戰區主要是關中、荊州以及淮南。

由於今世曹操在世時,荊州在糜暘的努力下,並未被孫權襲取,故而關中及荊州戰區,魏軍面對的一直是步戰勇猛的漢軍。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魏軍地方上的精銳再多,曹操肯定也是優先將曹魏精銳佈置在關中及荊州戰區。

至於淮南戰區麼。

說實話以孫權前幾次攻打合肥的表現,曹操實在沒有什麼理由,會將曹魏的野戰精銳安放在淮南。

也因爲淮南戰區的戰略一直是以防守爲主,故而導致淮南戰區的魏軍,大多是善於守城不善野戰的軍士。

要是面對的是一般的敵人,來自淮南的魏軍可能還不至於落入下風。

但他們現在面對的,可是百戰百勝,連續將關中及荊州魏軍精銳覆滅的梁州軍,這能算是一般的敵人嗎?

這樣的梁州軍,無論是戰鬥經驗以及士氣都幾乎處於當世頂峰的狀態。

而步軍對戰,除去人數及陣型很關鍵外,兵士的精銳程度更爲重要!

張郃是名將,他自然是一眼就看出了上萬魏軍陷入下風的原因。

這一刻張郃的心中充滿了憤恨。

要不是有梁州慘敗,關中精銳何至於十不存一,他今日又何至於見到這種氣死人的戰局!

糜暘雖不在街亭,但他過去數年爲大漢所立下的大功,卻早已經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着許多方面,也在深刻影響着當下街亭的戰局。

今日之大漢梁州軍,戰力堪稱天下第一。

不過張郃知道現在不是憤恨的時候。

儘管由於漢軍的精銳遠在魏軍之上,從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兩軍之間的人數差距。

但張郃並非毫無辦法。

張郃在來到戰場之中後,便立即接管了上萬魏軍的指揮權。

很快的,張郃便通過令旗指揮的方式,讓上萬魏軍的陣型發生了變化。

在張郃的指揮下,上萬魏軍不再集中在一起。

有着數千魏軍離開陣列中,朝着兩翼集結後,便組成新的陣型朝着漢軍的後方襲殺而去。

步軍交戰,將領的指揮藝術,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勝局。

除去指揮魏軍變幻陣型包圍漢軍之外,張郃還命人快速回轉大營,讓他們將大營內的魏軍都調集出來。

今日,他張郃就是要以勢破敵!

魏軍陣型的變幻瞞不住劉封,但劉封臉上卻無畏懼之色。

看着周圍不斷合圍過來的魏軍,劉封從口中吐出了一口血沫。

眼中滿是殺機。

他答應過父親,要爲他守住街亭的!

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9章 糜暘到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14章 接班人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
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9章 糜暘到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14章 接班人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