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

哪怕察覺到劉封的眼神很危險,可看着眼前這位身穿漢軍高級將領服飾的男人,車師國王一時之間也不敢亂動。

在車師國王心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或許是方纔的動靜太大,才引來了眼前的這位漢軍上將。

而從這位漢軍上將身後的稀少人數可知,想來目前無意中撞破他行動的,也只有眼前這位上將而已。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車師國王心中立即有了兩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就是,他想嘗試着拿金銀買通眼前的這位漢軍上將。

天下間,又哪有不偷腥的貓呢?

第二種方案也很簡單,若是眼前這位漢軍上將不接受他的錢財,那他就直接棄械投降,放棄今晚的行動。

只要明面上不與漢軍起衝突,哪怕今夜的事被糜暘知道了,車師國王覺得事後也總能找出理由應付過去。

畢竟據先祖的記載,漢人一向要面子。

因此只要自己跪的夠快夠徹底,想來漢人也會對他大人不記小人過。

抱着這兩種打算的車師國王,先示意身後的西域衛士放下手中的武器,爾後他便一臉堆笑地朝着劉封走去。

車師國王認爲自己的舉動,足以讓劉封放下戒心。

車師國王想的是沒錯的,天下間不偷腥的貓是很少,劉封也不是那極少數的其中一個。

但車師國王沒想到的是,劉封想要的絕不是什麼金銀珠寶,他要的是權力。

而要想讓心中的野望成真,車師國王在劉封心中,早早就被定下了死刑。

就在車師國王來到劉封身前三步之內正欲開口之際,車師國王的臉上突然浮現了驚恐的神色。

因爲他看到了劉封正毫不猶豫地揮舞起手中的鋼刀,朝着他的脖頸處砍來。

距離接近能讓車師國王清楚地看到劉封的每個動作,只是多年養尊處優的生活,讓身寬體胖的車師國王無法躲開劉封的必殺一擊。

須臾過後,隨着一道血紅的刀光浮現,車師國王那顆帶着不可置信神色的頭顱,已然躍上半空之中。

劉封果決的斬殺車師國王,這一幕就連車師國王身後的衆多西域衛士也不曾想到。

當車師國王的頭顱落地之時,他們還依然處在震驚之中。

而很明顯,劉封也不想給他們反應過來的機會。

「殺」!

一聲厲喝從劉封的口中發出。

當這聲厲喝響徹在衆人耳邊時,劉封身後的早就按捺不住的漢軍,立即就揮刀衝向了身前的敵人。

西域諸國不知道的是,當他們想爲了自身利益算計大漢的時候,他們就已然站在了大漢的對立面。

切身利益不同,何來一體之說?

這種行爲,亦可明確地被稱爲謀逆!

...

於長安皇宮的朝陽殿內,剛剛被內侍喚醒的劉禪,正一臉迷茫的看着下方的衆臣。

當張苞將「西域諸國謀逆」的消息傳到諸葛亮的手中後,諸葛亮就立即以相國的身份,深夜召集衆臣來到皇宮內。

而身爲吉祥寶寶的劉禪,自然也逃脫不了從溫暖被窩中被喚醒的命運。

睏意猶在的劉禪,不自覺地揉了揉眼睛,然後他下意識地將目光匯聚在諸葛亮、糜暘以及張飛三人身上。

在見到這三人都在後,劉禪心中安定了不少。

剛纔劉禪就從內侍的口中得知了「西域諸國謀逆」的消息,儘管劉禪想不通西域諸國爲何要如此做。

但對於任何一位帝王來說,謀逆二字是最讓他們感到不安的,及最讓他們感到厭惡的事。

好在他們三人都在。

只要他們三人在,哪怕有消息說魏軍打到了長安外,劉禪都覺得安全感十足。

身爲君主的劉禪,本想開口詢問下諸葛亮,「西域諸國謀逆」的具體情況,可他在看到殿內的大臣,大多一臉肅穆之色後,他也就打消了心中的這個念頭。

正如劉禪所看到的那般,眼下朝陽殿內的大臣雖多,卻無一人發出聲音。

他們的臉色很複雜,不解有之,但更多的是義憤。

對於不知內情的大臣來說,自從西域諸國使節來到長安後,糜暘爲了給他們好的待遇,特地耗費人力物力修建了一座四方館。

而爲了安撫西域諸國的心,糜暘更是不在四方館內放置一兵一卒。

這樣的待遇與禮敬,在整個大漢的歷史中,都是相當少有的。

可是這樣的待遇與禮敬,換來了什麼呢?

謀逆!

一種濃厚的被背叛的感覺,正縈繞在每位漢臣的心頭。

要不是考慮到場合,有些大臣恐怕都對西域諸國破口大罵起來了。

蠻夷就是蠻夷,畏威而不懷德,就是一羣養不熟的白眼狼。

就在許多大臣在心中對西域諸國口誅筆伐之際,一道急報被送至了朝陽殿內。

「稟報陛下,西域諸國的叛逆,已經被劉將軍平定。

東吳的兩位使者,也順利被劉將軍的部下找到,他們只是受到了驚嚇,並無性命之憂。」

聽到這一則消息時,糜暘眉毛微微聳動。

劉封順利平定西域諸國的叛亂,這是預料之中的事。

可張溫與周魴二人,能在劉封到來前,順利逃開西域諸衛士的捕殺,這倒有些出乎了糜暘的意料之外。

糜暘不禁對張溫與周魴二人藏匿在何處,感到有些好奇起來。

而諸葛亮在得知西域諸國的叛亂被順利平定後,他第一個起身對着劉禪拜道:

「天佑大漢,天佑陛下。」

說完這句場面話後,諸葛亮隨即話鋒一轉,對着劉禪進言道:

「叛亂雖然已經平定,然正所謂有罪者不懲,難以令天下人心服,更會暗中助長不臣之心。

臣請陛下明鑑。」

說完這番話後,諸葛亮便不再繼續進言。

劉禪聽諸葛亮的話,正聽得好好的呢,他還想着諸葛亮直接幫他拿主意就好了,沒想到諸葛亮話就說了一半,這可讓劉禪感到有些難受了。

明鑑?

該怎麼鑑呀!

劉禪立即將求救的目光看向糜暘。

劉禪的想法很簡單,他倒不是說完全對這事沒看法,可劉禪也知道他的看法一定沒糜暘的好,既然如此,爲何不讓糜暘直接拿主意呢?

見到劉禪的目光望來,糜暘思索一番後,起身對着劉禪拜道:

「按《章武律》,一人謀逆者,族誅,一國作亂者,滅國。」

糜暘的話很是言簡意賅。

而他口中的《章武律》,原本乃是諸葛亮治蜀時用的《蜀科》。

在收復長安後,諸葛亮便將《蜀科》更名爲《章武律》,以作爲今漢的官方法律施行。

以劉備的年號爲新漢律命名,亦有讓後世人牢記劉備功德的用意。

見糜暘搬出《章武律》,不止劉禪,許多大臣的心中也都有了傾向。

只是還是有一些傳統的漢臣,對這一點抱着一些疑慮。

「據說今晚的叛亂,西域數十國都參與其中,若真要按《章武律》懲治的話,那豈不是要令西域數十國盡皆國滅?」

「依祖制,大漢

對西域諸國,當以安撫爲主。」

面對這一句疑慮,糜暘臉露果決,毫不猶豫地說道:「安撫?」

「難道本朝對西域諸國的安撫還不夠嗎?」

「可惜本朝的安撫,換來的卻是西域諸國的狼子野心。

況且國法如此,總不能因爲西域諸國數量多,就對他們網開一面吧。

若如此的話,本朝來日何以治天下?」

「至於祖制。

孝武帝時,大漢與西域諸國,尚以平等外交爲來往根本。

至孝宣帝時,西域諸國就已然成爲我朝的藩屬。

難道這能說孝宣帝違背了祖制嗎?

大一統,纔是我漢家百世不易的祖制!」

糜暘的這番可不是瞎說,在孝武帝初次得知有西域諸國的存在時,西域諸國與大漢之間,一開始時明面上還真是平等的地位。

只是隨着局勢的發展,加上孝武帝的有心安排,西域諸國的地位在不斷降低。

及至孝宣帝時,他仰仗大漢強大的國力,才一舉將西域諸國變成大漢的藩屬國。

從這段歷史可以隱約看出,早在孝武帝時,他就有心將西域徹底納爲大漢的疆域之一,這也才符合那位雄才偉略帝王的大一統思想。

而雖說孝宣帝通過設立西域都護一職,將西域變爲大漢的疆域之一,但這還不夠,畢竟西域諸國還實際上擁有着獨立的行政權與軍事權。

這明顯與漢朝代代英主,心心念唸的大一統思想不相符。

或許按照孝宣帝的想法,他這一代先通過設立西域都護的方式,來將西域初步納入大漢的疆域之中。

而他的後世之君,可以效仿他繼承孝武帝的遺志一般,通過代代努力完成「化域爲州」的壯舉。

只是可惜的是,他的後繼之君是元成哀這三位「大神」......

也不能說沒有後代,想繼承孝武帝與孝宣帝的志向,光武帝劉秀就曾有過這方面的想法。

因此在他一統中原後,面對着西域諸國的主動求請設立西域都護一職,始終不肯做出正面迴應。

可惜的是,東漢先天不足,迫於時勢光武帝只能暫時擱置了這個想法。

在糜暘看來,「化域爲州」既是爲後代的考慮,也是繼承先輩遺志的必然之舉。

糜暘凌厲的話語,將那些大臣心中的疑慮給徹底堵了回去。

先有西域諸國犯上作亂的事實,後有糜暘高舉「大一統」的旗幟,在這兩方面的影響下,再沒有哪位大臣對要將西域諸國滅國一事,有着反對的意見。

劉禪見到糜暘的建議,得到了在座所有大臣的默認後,他隨即也出言說道:

「大司馬所言有理。」

「擬招:西域諸國妄動刀兵,襲亂長安,已犯謀逆重罪。

朕決意派遣大軍西征,一舉蕩平西域,以示皇漢天威!」

在劉禪的話音落下後,殿內的羣臣紛紛起身對着劉禪一拜道:

「陛下英明。」

...

順利逃出生天的張溫與周魴,他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到房內好好梳洗了一番。

他們想着能將身上的那股臭味,給徹底洗乾淨。

可無論清洗了幾遍,張溫與周魴還是覺得自己身上,始終環繞着一股若有若無的臭味。

特別是想起漢軍從公廁中,將他們解救出來時的那副異樣眼神時,張溫與周魴二人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種事爲什麼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隨着被漢軍解救出來,張溫與周魴二人也從漢軍的口中得知了,今夜是誰想取他

們的性命。

只是在得知這一點後,張溫與周魴二人,感到更加的不解。

西域的人是不是腦袋都有病?

自己與他們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何以能招來他們的殺意?

可惜的隨着車師國王的身死,及諸多西域使者的被逮捕,註定着張溫與周魴二人心中的這個疑問,再難有解答的機會。

而就在張溫與周魴二人,還在爲昨夜的事戰戰兢兢的時候,一人的到來,讓他們暫時忘卻了這件事。

這人正是蔣濟。

蔣濟的名字,對於東吳的人來說並不陌生。

當年赤壁之戰結束後,孫權發起了第一次,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攻打合肥的戰役。

可惜的是,當年蔣濟運用計謀,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將孫權的數萬大軍嚇走。

因此事,蔣濟在江東名聲大噪。

在得知蔣濟竟然也爲糜暘效力後,張溫與周魴二人心中對糜暘的敬畏,又不禁多上了幾分。

而蔣濟對他們說的話,更讓他們心中緊張的情緒激增到最大。

「大司馬有請。」

糜暘終於要見他們了。

早在出使前,張溫與周魴就曾在心中,多次設想過這一日。

可不管在心中設想多少次,當這一日真正到來時,張溫與周魴的內心還是變得十分緊張。

「蔣君可知,大司馬召見吾等何事?」

心情緊張之下,張溫也不管蔣濟是否會告知他,下意識地問出了這句話。

面對着張溫的詢問,蔣濟只是微微一笑,並未做出迴應。

只是在轉身帶着張溫與周魴二人往大司馬府去的時候,蔣濟的腦海中浮現起了在他來時,糜暘的一句笑言:

「西征事宜已定,孤可向東矣。」

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訂婚啦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36章 麋鹿破槽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3章 先斬後奏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請假一日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請假一日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9章 糜暘到了第50章 夜襲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
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訂婚啦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36章 麋鹿破槽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3章 先斬後奏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請假一日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請假一日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9章 糜暘到了第50章 夜襲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