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

麻城的街道已經被闖軍肅清,因戰火而被焚燬、劫掠的店面商鋪,也都稍稍做了基本的整理和清潔,原本還有一些青皮無賴子冒稱闖軍在城內爲非作歹,此時也都讓紅隊抓捕了起來。

李來亨入城時,道路清淨,城門內外、大街兩側,全部都站滿了被收編的團勇、鄉兵,人山人海、密密麻麻。還有許多面寫有“奉天倡義營”、“湖廣節度使李”的大旗被插在城牆上,北風拂過,旌旗獵獵,更襯顯出入城闖軍的威武雄壯。

再往前走一段距離,便是一大羣可以稱爲“冠帶士族”、“青衿搢紳”的鄉賢。

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兩股戰戰,五體跪伏在地,深怕被李來亨看出半絲的不滿情緒,僅有很少一些即使響應和配合了紅隊行動的士紳,能夠站立在人羣中,臉上掛着些許無奈、些許希冀的表情歡迎闖軍大兵的入城。

郭君鎮、高一功、郝搖旗幾人都奉命率部追擊官軍的敗逃潰兵,最遠追擊到了蘄水、羅田等縣境內,沿途又將黃安、麻城境內的殘敵全部掃蕩乾淨。

所以跟隨李來亨入城的,主要是方以仁、白旺、張皮綆幾位腹心骨幹。他們都簇擁在李來亨的身旁,有的正在交頭接耳說些什麼話,有的人則如方以仁那樣,看着跪伏於道路之旁的士紳們,露出微妙的神色來。

麻城軍民的歡迎儀式,是由紅隊管隊嚴薪組織起來的。

他讓城內百姓全在自家門口用黃紙張貼奉天倡義四個大字,又帶一批比較可靠的鄉勇將城中絕大部分士紳都集中看管起來。除了少數較早的投誠者、合作者以外,大部分士紳都算得上“斯文掃地”,被迫對他們眼中不值一文的流賊頭目低頭拜首。

形勢比人強。

好在郝搖旗此刻還在掃蕩殘敵的路上,不然李來亨可能當即便會讓郝搖旗把夾棍準備起來,該夾的夾、該殺的殺,拷掠助餉、公審大會,軟硬兼施兩手並抓,霎時間就能讓面前這班名流鄉賢哭爹喊娘。

只是闖軍尚未鞏固對黃安、麻城兩縣的佔領,李來亨也還沒完成對新近收編之團勇、鄉兵、官軍降兵的徹底消化,所以此時便還未在士紳面前露出他猙獰的爪牙。

饒是如此,方以仁還是對大街兩側跪伏着的士紳子弟們流露出哀憐痛惜的表情來——其中或許還有幾分的幸災樂禍罷。

宋獻策曾說過天下的亂源、禍源就是這般搢紳,黑秀才過去對這番言論是很不感冒的。只是當他跟隨李來亨愈久,對大明基層社會的形態就愈發瞭解,對於這些士紳鄉賢的哀其不幸、痛其不爭,也就愈發強烈。

爾輩不能自強報國也就算了,總是抱薪救火,又是怎麼一回事?

大明江山,本已成爲乾柴堆薪之勢,你們又何苦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把乾柴點燃呢?

天街踏盡公卿骨!

這樣的一羣人怎樣纔會改變啊?只有郝搖旗的夾棍、李來亨的公審,只有死亡纔會讓你們改變啊。

君不知黃巢之禍?縱然不死於流寇黃巢朱溫之手,難道就能逃脫沙陀契丹的屠刀嗎?

白馬驛的清流、濁流,尚在滔滔,可惜士大夫依舊不長記性。方以仁雖然也算是衣冠士族的高門出身,可他看着麻城街道上跪成一排又一排的士紳,心中也只能感嘆天道循環、濁流滾滾,只希望天下不要再重蹈五代的覆轍。

他倒是沒想到,五代的覆轍對於明末來說,其實已經是一種奢求。

當帝國的朝士、官僚、士大夫們,全都成爲一些腐朽的豺狼時,天下所求的只是一場徹底的清算。

若好運的話,會有黃巾、曹操、黃巢和朱溫來做清道夫,再不幸一些,也會有石勒、爾朱榮和侯景完成這一項工作。

可惜明末的天下最後淪落到了最差的那一個選項,使得兀朮和鐵木真來做這場清算,而且是比靖康更慘烈的一場清算。

李來亨從跪成一排的衣冠望族們面前踏馬而過,甚至沒有撇去一抹餘光,他的心已不在麻城,而飛揚到了襄陽、飛揚到了承天,乃至於飛揚到了武昌。

據三楚之策,成了嗎?

當——

城樓上響起了鐘聲,緊接着是無數的號角和海螺被吹響,鼓角之聲滿於麻城,人聲鼎沸,闖軍士卒、歸降的鄉勇官兵,全都大聲呼喊着“節帥萬歲”、“大帥萬歲”、“李公子萬歲”。

然後那些滿臉茫然的邑人、市民、農夫,臉上也慢慢顯露出了一點點喜色來,有人開始詢問着身邊的朋友,說:“免賦三年是真的嗎?闖王來了不納糧,真的如此嗎?莫要詐我,天下間豈有這等的好事?”

“可是闖王居然這樣的年輕嗎?”

麻城邑人對於李來亨的年輕還是大感驚異,不僅僅是李來亨,還有他身邊的許多人,包括比李來亨顯得更加稚嫩的張皮綆,二十多歲模樣的方以仁。這樣多年輕的面孔,朝氣的容顏,讓麻城人都不敢置信。

有對隨州闖軍情況較爲熟悉的市民拍了拍發問者的後背,挖苦道:“嗨,你怎麼不知道這樁事情?這位並不是闖王,統領隨州闖軍的是小李賊……是小李王啊!”

他說瓢了嘴,幾乎將官軍所說的小李賊這個稱呼掛在口上,還在及時轉變過來,改呼爲小李王:“河南的李公子你聽說過嗎?在河南興仁義之兵,到處開倉放糧,救命於水火之中,而且還不殺不淫不掠。我在南陽做買賣的老舅父都說這位李公子乃是天罡星下凡,將要帶着一羣天兵天將,收拾天下的殘山剩水呦。”

市民們對這人口中種種荒誕不經的“李公子”傳說,很抱有懷疑心。可是在面前闖軍大隊兵馬入城的情況下,人們畢竟更傾向於將自己的處境往一個更樂觀的方向去想象,如此也就更加願意和更加容易接受“李公子”的故事。

再怎麼說,自己落到興仁義之兵的李公子手中,總比落入到吃人的小李賊手中要好。

方以仁靠近到了李來亨的身側,他望着麻城軍民各異的神情,同樣懷揣着複雜的情緒,嘆了一口氣,問道:“黃麻已在我手,高副使、郭將軍追亡逐北,想來宋一鶴糾集的萬餘官軍,絕大部分都很難逃回武昌。這樣長江以北,官軍的機動兵力可說是所剩無幾,恐怕連分守兵都剩不下多少,襄陽、承天、安陸、黃州,俱在我軍兵鋒所及之處,隨時可取,不知府主意欲如何?”

“樂山,你看看。”李來亨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指了指道路兩旁的麻城百姓,說道,“麻城百姓算是被我們從官軍的屠刀刀口處救下,但看他們的神色,依舊是人心未附,我想的是要着力安定,更大規模推行着佃交糧、均田免賦的政策,對士紳地主的彈壓也要加強。”

方以仁承認土地改革對於闖軍的重要性,但他也對李來亨的過激做法心有餘悸,若在更大範圍內繼續維持隨州體制,是可以預見到士紳階層的大規模反抗。

“隨州士紳大部分被殺或被捕,府主推行均田,自然沒有太大的阻力。可黃麻人口稠密,衣冠士大夫之盛,亦非隨州可比。遑論闖軍若攻取襄陽、承天等名城大郡,冠帶如雲,有產者何止於數萬?我只是擔憂府主用心雖好,但也會把闖軍架到火上烤,處事過急,使得我們四面楚歌,激起邑人蜂起。”

闖軍佔領的隨州,土地人口都遠遠不能同黃州府相比。黃州府是湖廣大府,相對隨州所處的德安府要富庶許多,戶口高達百餘萬,士紳的數量和實力都比隨州那裡強大的多,這纔有了聚衆萬人以上的沈莊軍。

雖然沈莊軍事變幫助李來亨瓦解了一部分黃麻士紳的力量,也使得很大一羣士紳在麻城或者束手就擒,或者被迫投效闖軍。

可是經過黃麻戰事的鍛鍊以後,本地的士紳也獲得了更爲深厚的軍事經驗。他們在鄉里的影響力尚未被斬斷,如果像在隨州時一樣,斷然推行着佃交糧和均田免賦的政策,方以仁確實擔心接下來極可能出現的大規模叛亂,會讓李來亨無法應付。

更何況李來亨雖然開始建起隨營學堂,也通過隨州的着佃交糧初步培養出了一批可以取代胥吏的基層幹部。

但是這樣一批人,統治隨州都尚且勉強。將他們分散到土地更爲廣袤、人民更加繁多的黃州府,那不是就更加無力了嗎?

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六十章 反對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五章 礦徒軍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
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六十章 反對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十五章 袁時中之心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五章 礦徒軍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