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

“什麼!?闖賊已從確山縣出了汝寧府了?傅宗龍尸位素餐!”

當左良玉從馬進忠那裡獲得闖曹聯軍趁夜南下,經確山出汝寧府,由大狐山飛馳而過泌陽,突然出現在信陽側翼的時候,他的心情絕對是崩潰的。

想想當初楊嗣昌還在的時候,這位最受崇禎信重的督師輔臣都沒法使動左良玉,這回左良玉主動出兵到河南,異地作戰,幫傅宗龍堵截流寇,實在給足了他面子。

可傅總督竟然就這樣回報他!

“尸位素餐!傅括蒼是欲借流寇之手,斬除援剿鎮一臂啊,居心叵測、居心叵測,楊文弱再專橫,也比尸位素餐、居心叵測的傅括蒼好無數倍了!”

左良玉拍案怒起,他甚至在心裡後悔當初或許不應該那樣同楊嗣昌衝突,以至於現在朝廷只能拿出像傅宗龍這樣一類沒有大才也沒有威信的人物來統領剿局。

馬進忠和金聲桓等左鎮將領很長時間沒有見過左良玉如此震怒的模樣了,這位平賊大將軍雖然軍紀極差,對待平民百姓乃至於士紳富戶都是以刀刃相逼。但左大將軍對待部下確實不錯,平常總是和顏悅色,不僅常常賞賜金銀美女,還經常把屠村、找老鄉借來的軍功分潤給大夥。

左良玉實在是氣極了,纔會這樣憤怒。

“傳聞流寇已過泌陽縣,正星夜疾馳南下,不知賊軍究在何處?泌陽爲信陽翼輔,流寇既過泌陽,便隨時可從側面包抄信陽。大將軍,我軍形勢已有累卵之危了。”

左鎮的幕僚董源又分析了一下此時的具體形勢,他們並沒有估測到闖曹聯軍南下的真正目的,而更多是擔心信陽側翼丟失後左鎮所處的不利態勢。

左良玉之所以這樣憤怒,也是因爲他感覺自己受到傅宗龍的出賣,不聲不響就把左鎮的側翼丟給了闖曹聯軍,這樣一不小心自家兵馬就會受到側擊乃至於被包抄殲滅的危險。

金聲桓倒是比較客觀一些,他看了看河南的地圖後,拱手對左良玉說:“大將軍,信陽有淮河遮蔽,流寇即便繞道泌陽,同樣必須渡過淮河以後才能抄擊信陽。我軍只需要繼續堵住幾處淮河渡口,賊軍勢必不能輕來犯我。”

他又指着地圖上郾城的方向說:“傅制臺動作再慢,這時候應該也帶着兵馬尾銜追擊流寇了。流寇軍中無數日之糧,一旦受阻淮河,頓兵信陽城下,退無可依,秦楚兵馬再前後夾擊,勢成土崩。”

金聲桓的建議頗爲中肯,他看出了信陽有利的防守形勢,也分析了闖曹聯軍本身進行奔襲的不利因素,可以說若闖曹聯軍真正的戰役目標就是來襲擊屯兵信陽的左鎮,那麼結果極有可能如金聲桓所說那樣全軍覆沒。

只可惜董源和金聲桓都沒猜測到闖曹聯軍的目標,不在信陽,而在承天府。

但左良玉聽完金聲桓的話以後,臉色還是非常難看。在援剿各鎮之中,左良玉絕對是最強的一人,即便賀人龍都不能同他相提並論,可他也知道自己跋扈的作風早就激起崇禎皇帝和地方督撫大員的厭恨。

之所以崇禎不對他進行什麼懲處,完全只是因爲左鎮兵強馬壯,天子投鼠忌器罷了。

一旦左鎮兵馬在剿賊過程中損失太多,誰知道皇帝和督撫們的態度會不會發生變化!

金聲桓的意見在戰術上來說較爲正確,可實在不符合左良玉保存實力的心意。

反倒是從農民軍中華麗轉身的降將馬進忠抓住了左良玉內心的想法,他看左良玉臉色不豫,立即就猜到了左大將軍顧慮的原因是什麼。

不得不說馬進忠能夠從一員降將,漸漸成爲左良玉的頭號心腹大將,他高到藝術層次的察言觀色起到巨大功勞——這項超強技能還將讓馬進忠無在後世的南明內鬥中,無數次站對隊,最後走上封王的人生巔峰。

“虎臣(金聲桓表字虎臣)此言差矣,制臺同大將軍關係一直都不怎麼樣。這回咱們左鎮入豫援剿前,也同傅總督在錢糧上扯了不少皮,如果制臺因此按兵不動、隔岸觀火,咱們在信陽硬頂流寇,那不是倒了大黴?”

馬進忠反駁完金聲桓後,便對左良玉說:“信陽南面不遠處就是險峻冠絕天下的義陽三關,義陽三關也算處在信陽境內。咱們退守三關,傅宗龍絕對沒什麼話可說,那裡就比現在的信陽安全多了。”

馬進忠提這個建議,也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自然是他抓準了左良玉的想法,知道左良玉不想跟流寇硬拼,損失太多兵馬;另一方面也算馬進忠確實比起打仗,更加擅長“轉進”,他在投降左良玉前,就在河南瘋狂“轉進”,更不要說後世歷史中他在李定國衡陽之戰時,還因“轉進”速度過快,造成了尼堪戰死時還以爲自己是在同馬進忠交戰的笑話,無意間爲李定國的奇襲創造有利條件。

以馬進忠熱愛“轉進”的習慣,這回他當然也反對在信陽硬拼。而現在闖曹聯軍剛到泌陽附近,還未全軍切到信陽側翼,正是左鎮趕緊調整態勢,“轉進”到義陽三關的絕好時機啊!

果不其然,馬進忠不愧是在許州兵變時堅定支持左良玉的忠臣良將,實在把左良玉的心理摸得很透。左良玉聽到這個建議後,立即拍板決定,不等闖曹聯軍殺上門來,現在就走!

不僅現在就走,而且還要把駐紮在信陽北面毛家集、明港等處的兵馬,全部撤下來。

要轉進,就全軍一起轉進,左鎮全體開溜!

這時候剛剛反應過來的傅宗龍,才把襄城和郾城留給河南巡按高名衡防守,自己和河南巡撫李仙風帶着將近四萬人的軍隊沿途追擊。他追到象河關的時候,就已經獲悉義軍過了泌陽,情知這樣追下去完全是被人家牽着鼻子走,所以才連忙催促左良玉在泌陽一帶進行截擊,殊爲料想到左鎮不僅沒有進行堵截,反而從信陽跑到了義陽三關去了。

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
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