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

但平西藩的都統楊坤則強烈反對:“王爺擁有今天的權勢和地位,全賴有進無退的威名。今日在流賊關前撤退,天下人必以爲王爺不過如此,今日權勢,還能夠享有嗎?”

多鐸派來的那些滿洲官員,希望吳三桂退兵返回長安。目的無非是多鐸有意和吳三桂結盟,在西北發展自己的勢力,以求得將來和多爾袞爭權奪勢。

因此多鐸即便受到吳三桂無禮對待,依舊不希望吳三桂的兵力有太大損失。

不過像楊坤這些平西藩將領說的話,也未必就準確。

吳三桂自己難道不知道,他能夠擁有今天的權勢,豈是因爲什麼有進無退的威名?靠的還不是首鼠兩端的投機手腕!

吳三桂面色憔悴,自從他爲多爾袞獨自鎮守陝西以來,因爲四面八方到處都有毛賊竄出,他爲了平定關中,幾乎是不分晝夜地到處進行鎮壓。

至今大小百餘戰,花費了極大心血才平定了多數抗清武裝。

可是轉眼間,以關寧名將享譽天下的吳三桂,就在潼關前碰了壁。

一開始吳三桂對於羅戴恩、趙應元這些曹操羅汝才的舊部,根本看不上眼。他認爲所謂曹營舊部的戰鬥力,不僅低於闖賊,而且比一般明軍官兵還要弱,根本不可能是關寧精銳的對手。

可是後來李瑋羣、馬進忠、高汝利等順軍將領率兵夜襲劫營,只以很少的兵力就在吳軍軍營製造出巨大混亂。

這已經讓吳三桂漸漸意識到了,所謂的“闖孽餘部”並非只是區區“餘部”而已。而且這些“餘部”之中,也不只是李來亨麾下楚闖具有較高的戰鬥力,任何一支大順軍隊,都是比較難纏的對手。

當高一功率領殿後軍其餘部隊,趕到潼關展開部署以後,吳軍的攻關行動,更是很快淪爲一場災難。

其實潼關守軍此時不過二萬人左右,高一功麾下的兵力以曹營舊部及李過舊部爲主,除了防守潼關以外,他還分兵協防洛陽和鄖陽、興安一帶,集中在潼關關城的總兵力約二萬餘人,不滿三萬人。

但潼關雄城,加之大順軍擁有充足的物資供應,高一功也是大順軍中一位熟悉防禦作戰的將領。他久鎮湖廣時,已經完全熟悉掌握了楚闖的新式軍事技術,又在嶽州、九江等地的戰事中,精通了守城戰法。

西北天氣嚴寒,吳軍冒着大雪強行攻城,士氣不振,反而遭到順軍猛烈反擊。

高一功從湖北帶來了不少隨營學堂和武昌講武堂訓練出來的炮兵軍官,這些炮兵軍官完全掌握了隨州制新式紅夷炮的使用方式。在有效射擊諸元的協助下,守軍火炮的精確度讓吳三桂倍感吃驚。

即便大雪影響了視線和射界,順軍的新式紅夷炮依舊好像長了眼睛一般,如犁耕地,將吳軍陣線精準撕裂。

在華陰吳軍大營和潼關順軍防線之間,大片大片的雪地已經被炮擊摧折爲廢墟。滿地都是吳軍敗卒留下的殘肢斷臂,鮮血浸染滿了厚厚的雪地,內臟和腸子流的到處都是,血腥味已經不夠刺鼻,因爲難聞的屍臭味早就嚴重打擊了吳軍士氣。

吳三桂看着此情此景,兩眼發黑,鼻血又大把流了下來。

都統楊坤難掩悲痛之色,悲呼道:

“王爺數番身先士卒攻城,戰傷數十創,若確實難以支撐,我軍也只有退兵了。但是西賊尚在漢中虎視,此時退兵路上,未必安全無虞。”

平西王的藩下兵全是明朝關寧軍與孫傳庭重建秦軍的精華部分,也是吳三桂左右橫跳的立身之本。可是在潼關戰線面前,還沒有發生多少激烈的攻防戰,這些精兵怎麼就如此垂頭喪氣,士氣低迷了呢?

吳三桂憤憤握拳:“若是野地浪戰,以關寧鐵騎和蒙古夷丁突騎的威力,闖孽流賊豈是我的對手?這個高一功,從未聽說過他有什麼戰績。今天以我平西藩百戰精兵,在此並非勁敵之人面前退兵,藩軍威名恐怕將要蕩然無存。”

那幾名多鐸派來的滿洲官員,反而低聲說:“自長安至華陰,渭南沿途皆殘破。我們退兵長安,若流賊主動出擊,那正好就變成流賊要維持一條漫長的補給線。到時候以平西藩精騎遊擊襲擾,闖孽必敗啊。”

其實現在長安已經半成廢墟,吳三桂在陝西的統治中心早就轉移到了長安附近的富平縣。不過在口語上,大家還是將長安和富平混爲一談。

這些滿洲官老爺雖然一心想的是讓吳三桂退兵,想拉攏他和多鐸合作對付多爾袞。他們的陰謀意圖非常明顯,滿洲人的權謀水平之低下,讓吳三桂這個在懷來宴上暗殺了孫傳庭的陰謀家感到好笑。

但他也覺得現在繼續在潼關打下去,實在沒有什麼意義。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平西藩的藩下兵即便獲得多鐸的全力支援,也沒有足夠力量突破潼關——何況多鐸也是避戰之人,根本不願意出力。

吳三桂心生退意,他現在唯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多爾袞。多爾袞此前嚴令他進攻潼關,牽制流賊側翼,現在夾河決戰還沒有結束,自己如果擅自撤兵,將來多爾袞取勝以後,怪罪下來,吳三桂又該如何自處?

他深思熟慮以後終於說:

“夾河之役還在激戰之中,近來北面戰報傳聞,我朝大兵佔據上風,闖孽流賊正在節節敗退。此時正是我軍奮勇前進、乘勝追擊的時候,如果冒然撤退,必使攝政王感到驚異莫名。”

但吳三桂並沒有繼續強攻潼關的打算,他感到高一功防備森嚴,潼關一帶的大順軍又是深溝高壘,吳軍沒有什麼可乘之機。便決定退守華陰大營,同樣在華陰一線修築壘塞工事,與順軍相持對峙。

吳三桂心裡打的主意是:

只要平西藩的軍隊沒有從潼關前線撤軍,那麼他就依舊起到了牽制大順軍一部分兵力的作用,多爾袞將來是沒法怪罪他的。

吳三桂現在所等待的就是夾河之役的結果,如果多爾袞取得了決戰的最後勝利,那麼潼關守軍的士氣一定大受影響,甚至可能主動撤兵。到時候自己再“乘勝追擊”,豈非比現在啃高一功的硬骨頭輕鬆得多?

不過吳三桂對於敵人的嚴防死守,還是深感無奈:

“我從不知道天下間還有高一功此人!守城竟然如斯厲害?流賊不可小覷啊。這些聽都沒有聽過的人物,隨便提一個出來,戰法本領卻都要遠遠勝過從前大明朝的那許多邊軍名將。”

吳三桂自然是不知道後世的歷史上,正是李過和高一功負責守衛陝北,讓跟着阿濟格進攻陝北的吳三桂吃了不少虧。

陝北之戰,李過、高一功所部大順軍在戰略形勢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以寡擊衆,與敵人進行了長期周旋,還擊殺了不少八旗將官。更讓人吃驚的是,當李自成敗出陝西的時候,被清軍重重大兵隔絕在陝北一隅之地的李過、高一功所部,居然又衝出重圍,全身而退,從陝北一路轉戰到湖南一帶和大順軍主力匯合。

沿途幾乎沒有付出多少傷亡!

高一功因爲他溫和的性格,一直被當做類似田見秀的人物。比起臨陣決機,似乎都適合鎮守後方。

但從歷史上的經驗,還有近來高一功防守岳陽、潼關的情況來看,他無疑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將領。特別是在不利形勢下,對於有限兵力的運用和把握,手段相當高明。

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章 太原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
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章 太原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