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龍鳳廟

方以仁咳了兩聲,清清嗓子回答說:“我們同白頭領提過這個問題了,只是暫時由於義軍工匠不足,材料和工藝也不夠完備,大家都認爲短時間內還不能製作火銃和大炮。”

方以仁說到這裡,又停了一會,他低眉觀察着李來亨的臉色,見李來亨並未露出不快的樣子來,才繼續解釋說:“火器的製作還比較困難,好在火藥與彈丸的製造就要簡單很多了。大炮用藥,只需硝火一兩、硫火一錢、杉炭一錢七分;火銃用藥,也只需硝火一兩、硫火一錢、炭七錢,班貓、班蝥一錢二分。”

“好,我們沒有必要急於一時,現在山寨裡的條件,也確實不便於大規模打造火器。”李來亨點點頭,他聽方以仁說得十分詳細,感覺這人並沒有太多藏私,對他觀感多少好了一些。心裡還想着今後幾天,或許應該囑咐慶叔,將方以仁的生活待遇提高几分。

“草木灰、杉炭在山寨裡都很好配製,硝石、硫磺就困難很多了。我們也不能一直靠攻打其他山寨來繳獲,還是需要獲得一個穩定的來源渠道。”

李來亨心裡其實已經有些主意了:這段時間以來,闖軍合縱連橫,拉攏一些山民自保的山寨,攻滅了許多豪強寨子,繳獲了許多金銀珠貝一類細軟之物。這些東西對闖軍沒有太大的作用——闖軍之中,以賞賜馬匹爲上賞,弓矢等武器爲中賞,金銀財寶僅僅只是下賞。他考慮或許應該利用一些行商商人的渠道,將這些財寶設法“銷贓”出去,再換回闖軍急需的一些緊俏物資。

唯一麻煩的是,闖軍幾乎都是陝西人,對河南的地情不是很熟悉,也缺乏行商渠道。李來亨夾袋裡也沒有這方面可用的人才,因此這個計劃暫時只能先擱置着。只是這些具體的考量,他自然不會告訴給方以仁這等外人了。

“那就先這樣吧,你做的很好,小虎隊一向賞罰分明,你好好辦火藥的事情,我會去囑咐慶叔,讓他每天爲你多準備些飯菜的。”

方以仁苦笑一聲,懇求道:“小李頭領,飯菜就無所謂了。只是自到山寨之中以後,我有很長時間沒有讀過書、寫過字呢,這次爲郝頭領寫討貓檄,又把僅有的筆墨紙張都用完了。若是方便的話,還請小李頭領可以賞我一些書本和紙墨。”

李來亨對方以仁的這個要求,不禁有些刮目相看。看來這人並非完全是一介狗頭軍師之流的匪類,他身陷山寨之中,還不望讀書求學,倒算是有幾分骨氣。

李來亨想了想,便回答說:“這沒問題,小虎隊攻破一些山寨時,倒也繳獲過書本。雖然不是你們讀書人愛看的詩書,而是些評話小說,不過紙張還是可以給你先用一用的。只是我還有另一個要求。”

“要求?”方以仁大概沒有想到李來亨還會突然提出新的要求,愣了一會兒後才拱手問道,“那就請小李頭領賜教了。”

“是這樣的。”李來亨將糧倉門板上的《討貓檄》撕了下來,拿在手中說道,“小虎隊的將士大多目不識丁,我看你的文章寫得這樣好,做一個西席教書先生,應當不成問題吧?你如果願意的話,我自然會另外給你發給月俸,好教你能夠有足夠精力時間,教小虎隊將士識字。”

“教士兵們識字讀書?”

方以仁挑了挑眉毛,他本想說一般士兵目不識丁,頭腦愚魯,怎麼可能學得來讀書識字?何況方以仁覺得,士兵只需曉得衝殺格鬥便可,學認字又有什麼益處?最主要的,讓底層士兵讀書識字,他也多少覺得有一些有辱斯文了。

只是看着李來亨一臉認真的模樣,方以仁這等人精自然不會將肚子裡的腹誹說出來。他眼睛轉了轉,便滿臉堆笑答道:“好好好,我在桐城老家時,也曾在義學私塾中教本家孩子讀書過。還請小李頭領放心,這樁事情我也會盡心盡力去辦好的。”

李來亨安排好方以仁的事情後,便和張皮綆上山,小虎隊在山頂上險峻的位置,另外營建了一個小寨,闖軍老營的家眷婦女們,像高夫人、幼辭等人,就都在這裡居住。

伏牛山一帶山勢特別雄偉,李來亨帶着幾個親隨靠左邊彎了進去,就看到了老營的營盤。營盤位在山頭的一處平地上,下臨深谷,水聲和松濤聲響成一片。營盤後面靠着懸崖,崖上又有高峰插天。這兒地勢高,可以清晰看見半山腰上的小虎寨地形險惡,旗幟很多。

從這裡望下去,還能看到離小虎寨外幾裡處還有些營盤,那是李來亨安置饑民的地方。那些營盤沒有寨牆,只見一座座簡易的帳篷點綴在青山、白雲和綠樹中間。

自從李來亨加入闖營以來,竹溪縣、軍嶺川、山陽縣、夷陵城……戰事一場連着一場,將士們都打累了,他一個新人更加是筋疲力盡,精神上也感到十分麻木。到河南以來,風景終於爲之一變。他帶着小虎隊進入伏牛山山區以後,這些百戰餘生的老兵就像是天外來客一般,對本地缺乏軍事經驗的豪強土寇,形成碾壓一般的巨大優勢。

而且河南腹地官軍空虛,闖軍的對手只是些各自爲戰的山寨。李來亨不過稍稍發揮一點分化拉攏的手腕,便讓小虎隊在伏牛山的南麓站穩了腳跟,並且還在依靠戰士們強悍的戰鬥力,再迅速擴張着。

他看見這裡的風景很好,心情也就格外的安閒清靜。李來亨擡頭看看天空中的日頭,感覺離晌午還早,便將張皮綆等人在這兒休息一陣。他自己首先下馬,把繮繩交給親兵,揹着手向山峰走去。

山谷間有一座破爛的古廟,廟前的荒草堆裡有一通斷碑。斷碑上蒼苔斑斕,文字剝蝕,朝代和年號看不清楚,只能勉強辨識到“龍鳳”兩字。

李來亨猜測這塊斷碑或許同元末紅巾軍所建立的龍鳳大宋政權有關,他對張皮綆感嘆道:“這塊斷碑大概是元末的風物,當年紅巾軍的太保劉福通縱橫中州,幾乎滅亡了蒙元,卻惜敗於李察罕之手。好在察罕在山東被田豐刺殺,這根蒙古朝廷的紫金樑崩塌,終於使得咱們漢人重新收取了自唐末以來,淪亡數百年之久的赤縣天下。”

張皮綆不認識劉福通、也不認識什麼李察罕,但他大概能夠聽出李來亨這話的意思,便撓撓臉頰,接話說道:“咱們不去學那個劉福通,絕不會敗給官兵吧。而且官軍也沒有什麼叫插漢子的怪人吧?”

“察罕被刺,是蒙元的大不幸,也是我們漢人的大幸。但我們絕不能指望,闖軍自己能撞上這種大幸之事,相反我們要時刻準備好,應對說不定就突如其來的大不幸。”李來亨從察罕帖木兒被刺殺的事情,聯想到後世歷史中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意外死亡、鄭成功的英年早逝,不禁發出兩聲嘆息。但他隨即振奮,笑道:“哈哈哈,不說這些,咱們進廟裡看看。”

廟門內左右兩尊天王塑像毀損很重:色彩古暗,頭上和身上帶着幾道雨漏痕。廟院中一片荒蕪,兩邊房屋多已傾毀。一株禿頂古柏的乾枝上築着一個老鴰窠,上月有大蛇吃掉雛鴉,老鴰飛往別處,如今案是空的,有時有一兩片羽毛從案中飄然落下。大雄寶殿中處處是塵土、蜘蛛網、鳥糞和破爛瓦片。殿頂有幾處露着青天,神像也損壞很重。有些匾額拋在地上,木板裂開。

李來亨在大殿門外看了看,沒有進去,順着廊檐轉往殿後。從大殿後再登上二十多級臺階,是一座觀音堂,已經倒塌。旁有石洞,洞中深而曲折,十分幽暗;洞頂滴水,洞底丁冬,恍若琴聲。李來亨料想洞中有泉,但不能看見。他擡起一塊石頭投了進去,不意吐嚕一聲驚起來十幾只大蝙蝠,飛到洞口又一旋入內。

衆人始而一驚,繼而鬨然大笑,離開洞口。

李來亨感嘆道:“天下離亂,民不安業,神不安位。這個廟的景緻很好,地方又很幽靜,可惜兵燹天災,百姓自顧不暇,沒人修理,任它倒塌,連和尚也不見一個!”

他在空着的案前微微鞠了一躬,雙手合十,對着已無神像佛像,空洞洞的神龕祈禱說:“我不信神,便不拜神像了。但我相信我來到這個世界,必有一種冥冥之中的安排——或許我正肩負着一種重大的使命和責任,我想爲普天之下的萬民,求得一種最大的安康和尊嚴。若天命即民命,我願相信天命在我。”

張皮綆聽不大懂李來亨所發的宏願,但他看管隊似乎在拜神許願,便也學着李來亨的樣子,在空洞洞的神龕前雙手合十,祈拜道:“望天神保佑我們闖軍和我們小李管隊……若天神還有閒工夫的話,最好也再順便保佑一下俺張皮綆。俺只求將來能安穩種幾畝田,不受大官和老爺的欺壓,賦稅很輕,不用打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若每天還能夠吃個六分飽就最好了。”

李來亨聽到張皮綆樸素而質樸的願望後,心中一動,他想到這普天下的億萬兆民,所求的人生理想,不正是如此卑微嗎?可崇禎皇帝連這樣卑微的理想都不能滿足,反而將天下拋擲給了滿洲人。難道中國淪喪的最大責任,是在這樣卑微的蟻民身上,而非聖天子的身上嗎?

他甩了一下披風,將那頂范陽帽款式的紅纓氈笠夾在肋間,大步轉身走了出去。溫和明媚的陽光從古廟破漏的屋縫中照了進來,正有一縷光線投在了李來亨的身上,張皮綆回頭望去,突然覺得那行走在光芒中的管隊,仿若天神。

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七章 鳥銃隊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
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七章 鳥銃隊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