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

李來亨終於離開了開封,和他一起離開開封的,還有屬於殿中軍的四個師,以及大順軍中最爲精銳的羽林軍。

這支軍隊浩浩蕩蕩,衣甲鮮明、甲仗威武,旗幟林立如南越之林,部伍嚴整死似泰山巍峨。藍色的軍裝,白色的氈帽,還有范陽帽上那一點紅色的纓冠,都以極爲驚人的數量,形成了一幕向前翻滾、向前拍打的海浪。

這道巨大的海浪就是李來亨手中的底牌,是他敢於說出“無愧先皇和陛下”的底氣。

“威——武——”

羽林軍的鼓吹手吹響了號角,晉王的鹵簿依仗隊接着吹響了碩大的海螺,排在最前面鐵盔上樹立黑、白二色羽冠的騎士則吹響了衝鋒號。

晉王駕前的斬馬銳士,都手持高過一人的大刀,一邊向前踏步,一邊重複呼喝道:

“威——武——”

“威————武————”

駕前銳士的聲浪一波高過一波,直到震撼封凍的黃河。白色的浮冰一上一下起伏着,偶有幾處開裂的冰面,也左右搖晃,河水則被震起漣漪與波紋。

隨即大隊穿着厚質胸甲的羽林軍騎士,手持黃龍大纛,飛馳而過。再往後,便是一隊一隊身穿布面甲的銃手和炮手,他們背上揹負從湖廣運來北方不久的自生火銃,腰間配一把單刀,沒有攜帶自生火銃的人則戴着厚厚的棉布手套和狗皮帽子,賣力地推動炮車。

所有紅夷大炮,全部都被安放在合適的輕便炮車上。新的設計讓炮隊行軍速度大大加快,不至於影響到大軍北上解圍的速度。

車輪壓過厚至膝蓋的積雪,留下一道道車轍。從高空向下鳥瞰,這些密密麻麻的痕跡,黑壓壓湊在一起,正好顯示着大軍向北進軍的威武聲勢。

“在戰場上,時間作爲取勝或招之敗北的因素,無論你做怎樣的估計,都不爲過分。”

李來亨久違地穿上了那一身效仿闖王的行頭,白色的紅纓氈帽,天藍色的短打箭衣,還有殷紅的長披風。只是爲了防護起見,又在這身衣服的外面套上了一件堅固的扎甲。

他手持半截箭矢,騎在馬背上,側望着這支規模浩大的軍隊,想到開州、想到多爾袞的清軍主力,便將箭矢捏在手心裡,對着陪同側近的方以仁、顧君恩等謀士及郭君鎮、劉芳亮、郝搖旗、張皮綆、李世威等將領說:

“加上羽林軍,殿中軍來了四個師,殿左軍隨行的兵馬也有兩個師,再加上我們新在開封籌組的一個新師,總共七個師的兵馬,將近八萬人的兵力啊。

開州前線還有數萬軍隊,沿河一線,大順軍的人馬,我想可以用於直接作戰的起碼也有十三四萬人了,這比之獲鹿大戰,也毫不遜色。”

顧君恩跟着說:“我們在潼關、太原和山東,還有幾個次要的戰場。這一回夾河決戰,清軍與我軍,都動員了差不多三十萬人馬。整整六十萬軍隊在北地廝殺,這是洪武北伐和靖難以來,幾百年沒有出現過的大戰了!”

郭君鎮和劉芳亮兩人都是大順野戰軍主帥一級的將領,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現在也跟隨在李來亨的左右。

郭君鎮性格跋扈,但和輕銳的劉芳亮卻能處的很好。他們兩人也都陶醉在這場大行軍裡,爲即將到來的決戰感到興奮。

李來亨伸出右手,五指成爪,緊緊握拳說:“七個師,七個師,好像手裡有七個師,就可以包打天下了!”

方以仁坐在馬背上言道:“開平王說十萬人就能橫行天下,這是差不多的道理。這樣一支野戰軍,不管出現在什麼戰場上,都可以起到扭轉乾坤、一錘定音的作用。”

“哼。”

李來亨將殘箭高高舉起,箭矢衝着開州的方向狠狠一刺:“去和多爾袞決戰吧!”

封凍的黃河,已有了漸漸消融的跡象。但這到底只是一種跡象,融化的浮冰還是少數,堅硬的封凍冰面纔是多數。

灰白色的冰面向北延伸,河川頓失滔滔,北岸曠野荒地在厚厚積雪的覆蓋下,色澤更爲銀白。大順軍的將士們排列成漫長的縱隊,分列前進,運送火藥和輜重的大車行駛在隊伍的中間。

間或有數十名輕騎兵,從步兵分列蔓延數裡的縱隊空隙裡飛馳而過。傳遞軍情的夜不收勒馬飛衝,他們頭頂的白色羽毛在雪地裡好像和大自然融爲了一體,飄忽飄忽地幾乎就要飛上天去,讓人誤以爲那是鵝毛雪花在飛舞着。

大順軍主力的三堵牆騎兵隊伍,則排列成了比一般騎兵行軍隊列更緊密一些,但還沒有達到密集陣程度的隊形。

數不清的戰馬以緩步小跑的速度前進着,有的騎士沒有乘馬,而是下馬拉着繮繩步行,也有一些戰馬本來就是預備使用的馬匹,沒有駝負任何人。

粗略地估計一下,僅僅是現在出現在李來亨視野裡的戰馬,就多達六七千匹。大部分戰馬都來自西北,都是一等一矯健善馳的河西大馬,它們的四蹄在厚厚的雪地上飛奔起來,揚起如霧般的雪塵,形成了一片海市蜃樓似的魔幻場景。

淡白色的雪霧煙塵飄舞於空,大順軍的中樞班子,晉王李來亨、平章政事方以仁、兵政府尚書顧君恩、殿中軍權將軍郭君鎮、殿左軍權將軍劉芳亮……若干人等,皆乘馬前進,鹵簿壯麗,蔚爲可觀。

張皮綆大步流星,從前線奔了回來。他手持軍情,神色嚴峻,很顯然,前線的軍事動向,並不樂觀。

現在大軍已經抵達延津,一千五百年前曹操和袁紹大戰於此,勢力雄壯強盛的袁紹佔盡優勢,卻在延津被曹操擊敗,大將文丑被陣斬,給官渡決戰蒙上了一層不祥的陰影。

李來亨看到張皮綆的神色,心中一緊,立刻意識到自己和方以仁的推測很可能成爲事實,多爾袞的圖謀終於浮出水面了嗎?

“多爾袞……多爾袞撤圍了!”

所有人都很感訝異和吃驚,只有李來亨和方以仁兩人不動聲色,這種情況還在晉王的預料之中。

顧君恩的五指緊緊抓住繮繩,他手上的青筋很明顯地暴起。執掌參軍院的顧尚書,對於前線的軍事情況最爲了解,甚至說得上是爛熟於心。

當得知多爾袞撤圍後,顧君恩的第一個反應便是:

“山東要糟!”

郭君鎮也和劉芳亮說:“劉國公,睿酋從開州撤圍,除非是逃回燕都,否則可能的去向就只有一個。”

“山東……”劉芳亮沉聲道,“多爾袞瘋了嗎!?”

李來亨從張皮綆的手上接過軍情文書,那是衛輝府守將李破虜緊急送來的前線軍情。當殿中軍、殿左軍大軍在黃河北岸延津一帶集結的時候,多爾袞的主力兵馬已從開州城下消失了!

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
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