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

噗、噗、噗數聲箭中以後,李瑋羣也趕到順軍繼續這樣突馳,風險相當巨大。

高汝利急伏在馬背上,問道:“將軍聽到滿語了嗎?”

李瑋羣被高汝利這樣一問,才立刻從劫營衝鋒的戰鬥快意中驚醒起來。他豎起雙耳,在混亂的戰場中仔細辨別各種各樣不同的聲音。

弓箭離弦的梆子響聲、刀槍劍戟慘烈格鬥的金屬碰撞聲、戰馬的嘶鳴和踏翻營帳的布帛撕裂聲,還有火焰將木頭焚燒的噼啪斷裂聲、少部分沒有被清軍將領約束住的銃手放銃聲……

雜亂的戰場殺聲衝入李瑋羣的兩耳之中,他兩腳夾住馬腹,終於聽到了曾經在碭山和白溝河聽到過的聲音。

“有滿洲兵?清軍果以大兵增援關中了嗎?”

高汝利則說:“這也不一定!清軍如果真的有萬人以上大隊兵馬南下,我們早就該有所發現了。估計只是少量八旗兵入陝,又或者只是多爾袞留在陝西的一些滿洲兵而已。”

李瑋羣一眼掃過去,見到一些辮子兵的動作和其他義藩藩兵的確截然不同,動作更爲凌厲,而且上馬以後反擊特別迅速狠辣。

他嘖了一聲說:“我們再衝一陣,若無可乘之機,便立即退軍潼關。”

“那馬進忠呢!”

李瑋羣將披風抖落,馬槊橫在胸前說:“你帶兵退回潼關,我去接應馬進忠。我們快衝!”

順軍騎兵的組織度優勢使得大順軍在夜襲交手的第一刻佔據了很大優勢,可是義藩藩兵的反應速度也極快,吳三桂的副將楊坤陸續調集兵力到自己的營帳附近陣列爲大隊。

宋友功率先帶着家丁部隊集合過來以後,義藩其餘諸將也紛紛反應了過來,各自帶家丁趕來。兵力集合以後,李瑋羣就知道順軍的戰機已經不多,等到吳三桂從中營調兵過來以後,大順軍區區不滿千人的騎兵部隊,更有遭到敵人完全包圍殲滅的可能性。

“衝!”

李瑋羣揚槊衝陣,又帶頭衝擊數次,將十餘座清軍營帳焚燬以後,便開始調轉騎兵隊伍衝擊的方向,準備選擇一處敵人大營的薄弱處撤出去。

可就在這時候清軍營中鼓鑼號角聲大作,遠方中營營地中的燈火同樣通明閃爍了起來。高汝利熟悉明軍舊制,也知道關寧軍的旗號和燈火都是什麼意思,立即驚道:

“吳三桂調兵來援了!”

李瑋羣帶着一小隊騎兵繞圈轉了過來,有幾名義藩家丁騎馬追了上來,李瑋羣便和身邊親兵一起掏出短手銃,用半迴旋的戰法將其擊斃。

自從吳三桂降清以後,他軍中最爲精銳的那些蒙古夷丁突騎就都被皇太極強行收走,所以義藩軍雖然聚集了明軍最後的精華,可是在騎兵方面,其實比之關寧軍時代,還有略微的退步。

也正是因此,李瑋羣這近千騎兵夜襲深入敵營以後,雖然因爲義藩藩兵迅捷的反應,立即就碰上了硬骨頭,遭到迅猛反擊,但還是沒有出現多大的傷亡。

李瑋羣趕緊清點隊伍人馬傷亡,他估計順軍不過傷亡折損數十騎後,又看了看燈火漸漸明亮起來的清軍營地,嘆氣道:

“可惜我們兵力還是少了些,否則不至於錯失之前那樣好的戰機。”

高汝利苦笑道:“將軍!大順軍中像這樣精銳的騎兵,又能有多少?真有數萬如此精騎,又何須夜襲呢?”

李瑋羣還是連連搖頭,之前義藩軍連營寨都沒有修好,軍營營地修建又過於寬闊,各部之間其實很可能出現難以相互呼應的情況。

這是一種特別典型的立足未穩的情況,如果順軍能夠投入更多一些的兵力,李瑋羣有信心趁吳三桂立足未穩的機會對清軍造成重大殺傷。

“太可惜了,還是我們兵力太少!像吳三桂這樣的老狐狸,明天他一定會不惜兵士體力,抓緊時間重修營寨,不會再給出這樣的破綻和戰機了。”

清軍營中光亮越來越明亮了起來,順軍騎兵將最後的一些萬人敵全部引爆以後,又集中火力,將剩餘的彈藥全部打光。

吳三桂從中營調來的援兵,一部分在救火,一部分則和楊坤、宋友功集合起來的家丁匯合,開始追上順軍大隊人馬,準備展開反擊。

高汝利嗅到空氣瀰漫的硝煙味和血腥味,說:“吳三桂追上來了,將軍,我們該收手了!”

高汝利的軍事經驗畢竟老辣,到底是曾經和李自成並肩作戰過的人,對戰機的把握還在李瑋羣之上。

在他的多番勸告寫,李瑋羣終於放棄了最後再拼殺一場的機會——便宜不可多佔!

夜襲中,也絕不能戀戰。

順軍騎士借勢退出敵營,分列三隊魚貫撤出。義藩藩兵則以楊坤、宋友功先行調集的千餘騎兵進行追擊,但是追到一半,楊坤見順軍沒有戀戰之意,便揮揮手,命各部放棄追擊,直接撤回營中休整。

義藩軍不愧是明軍最後精華的集合,果敢凌厲之處,也不比八旗軍差多少了。

此時清軍前營營地已經是一片糜爛,估計三分之二的營帳都被順軍騎兵焚燬、踏破。吳三桂醒的很早,但他十分持重,之所以沒有立即組織反擊,而是先行在中營集中兵力,也是爲了防備敵人是否還有其他軍隊增援過來。

吳三桂的心腹部下,義藩左旗都統吳國貴帶着一隊甲騎趕來護衛。吳國貴平日裡都是一副雷厲風行的精悍樣子,此時卻眼袋向下垂着,精神不振,顯得有些萎靡的模樣。

他下馬後就向吳三桂說:“殿下,闖賊精騎着實厲害!流賊劫營時,我第一時間帶數十家丁奔往前營營地救援楊將軍,不意與流賊一隊散騎相遇,敵我皆數十騎,狹路相逢一戰以後,流賊急於撤走沒有繼續攻殺,我軍卻還是損兵十餘騎。”

吳三桂在白溝河上已經吃過李來亨和劉芳亮的虧,知道闖賊兵力強悍,不可輕侮。只是獲鹿大戰清軍的勝利,又讓吳三桂覺得流賊各部戰力不均,自己未嘗沒有機會。

吳國貴所說的情況,讓吳三桂立即眯起了眼睛:

“看來這是一支精兵!是李來亨到潼關了嗎?”

吳國貴謹慎地說:“若是李來亨到了潼關,或許我們不該爲豫王前驅。潼關地勢本來就險固,又有李來亨這樣的不世出名將,還有其麾下的湖廣精兵,我擔心義藩軍力會有極大折損。”

自從白溝河大戰吳三桂吃了李來亨的虧後,他就特別注意收集闖軍特別是楚闖的相關信息。經過這段時間的情報蒐集以後,吳三桂對闖軍整體實力已經有了較清軍其他人都更爲清醒的認識。

他知道李來亨的實力在闖軍中最爲強悍,一想到李來亨很可能已經帶着主力抵達潼關附近,便更不願爲多鐸賣命了。

吳三桂慢慢說:

“多鐸雖然是攝政王的親兄弟,可他和豪格的關係不清不楚。這回攝政王將他打發到陝西來,可不是爲了讓多鐸立功,而是將他調離京師而已。不要擔心,多鐸沒有後臺,攝政王也不會幫襯他,咱們不需懼他。

這回多鐸也不過帶來旗兵數千人,雖然他說後續還會從陝北和大同調兵過來。可這些八旗兵和我們相加,也不過數萬人馬,怎麼可能拿下潼關?

除非攝政王親到長安督戰,否則不管是任何一位宗王來此督師,我們都不能爲其所驅使,到潼關和李來亨的面前去送死!”

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六十章 反對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五章 礦徒軍
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六十章 反對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五章 礦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