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

李來亨卻更明白方以仁話中的意思,如果現在爲了避免李自成丟面子,而由李來亨自己動手殺掉邢夫人。

那就是在用李來亨數年積累的仁義之名,去換取一點點李自成的好感。

所以孰輕孰重的根本在於,李來亨的名譽和博取李自成的好感,究竟何者更爲重要。

顧君恩卻覺得無所謂,他乾脆直言道:“使君,闖軍諸將大多都是些無他腸的耿直漢子,如搖旗那樣性子的人,使君倒以爲不殺邢夫人才叫仁義嗎?只怕諸將一個個都恨不得立即把邢夫人開膛纔是。”

“殺不殺應由府主決定。”方以仁說道,“府主若欲取天下,是想從何處取?明太祖曾言,明之天下,非取自蒙元之手,而是取自羣雄之手。府主的天下,又將從何處着手?”

李來亨閉上眼睛考慮了一會兒,城牆上的暖意昭示着冬天春天的來臨,他的耳中隱約聽到了城下秦軍的吶喊聲……

現在要殺死邢夫人嗎?

那絕非一件困難的事情,只是李來亨要考慮自己的本心,他的目的在何方,最終的目標是什麼,爲了這一個目標,真有殺死一個婦人來取悅李自成的道理嗎?

李來亨睜開了了眼睛:

“殿下爲人寬厚,殺不殺邢夫人,不應該由我妄自決定,着人將她送去太原,由殿下裁決吧!”

顧君恩拍掌嘆道:“這樣陷殿下於兩難之中,殿下要顧全寬厚之名,只好不殺邢夫人,必因此埋怨於楚闖啊!”

“好直,府主以十指取天下,何必在乎這一點小事嗎?”方以仁笑道。

顧君恩臉上掛着奇怪的表情,說道:“十指上取天下……樂山可不要真將使君教唆爲李存勖了。”

“哈哈哈。李存勖勇比項籍,這怎麼教唆得成嘛!”

方以仁笑了一會兒後,轉而頗有欣慰之感地對李來亨拱手拜道:“我今天方知府主的寬仁,對闖軍的未來、天下的未來,也才能放下心來。”

“哼哼。”李來亨勾起嘴角,譏笑一聲說,“也對方氏百年後放下心來吧!”

“這是哪裡話嘛!”

“好了、好了。派兵先把秦軍餘部控制起來,邢夫人也好,李本深和李元胤也好,把秦軍諸將都請進城裡來。”

顧君恩又猶疑道:“剛剛發生過懷來之變這種事情,李本深他們不一定敢進城來吧。”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他們還有得選嗎?來投我,總要做些姿態吧!我在帥府等他們,闖軍現在是居高臨下啊,姿態是不能軟掉的。”

李來亨笑罷以後,便徑直返回真定城中的行轅帥府,另派顧君恩和郝搖旗率部將千餘秦軍兵力控制起來。

真定城外闖軍本來就佈置有一些營地,李來亨便吩咐先將秦軍部隊安置到這些軍營裡休整,不許入城。只有邢夫人、高傑的外甥李本深,還有李成棟的義子李元胤幾個人,允許他們單騎入城。

在後世原本的歷史線上,高傑在歸德被許定國刺殺以後,舊部就在李本深的率領下投降了清軍,李本深從此跟隨洪承疇和吳三桂,爲給他們鞍前馬後效勞,官至貴州提督。直到吳三桂發起三藩之變的時候,李本深才斷然舉貴州起兵。

這個人李來亨是不大瞧得上的,但是李成棟的那個義子李元胤,在原本的歷史線上,就是李元胤積極說服控制廣東一省的李成棟起兵反正,最終促成了南明的一次短暫中興。

李成棟進攻贛州失利,落水死後,李元胤作爲東勳一派的繼承人之一,也成爲當時南明少數積極支持永曆和抵抗清軍入侵的軍頭之一。

後來清軍攻入廣東,永曆皇帝帶頭逃竄,李元胤便孤軍留守肇慶,抵禦清軍的追擊。永曆生性懦弱無能,一有風吹草動立即“起駕”逃難。他從梧州竄往南寧時,根本沒有作留守地方的任何部署,像普通百姓一樣只知逃命要緊。“移蹕”後,後路自然全失。

李元胤不忍心看到其義父李成棟反正來歸的廣東全省重新淪陷,又不願意撤入陳邦傅控制的廣西,自告奮勇前往高州、雷州準備收合餘燼,同清軍再決雄雌。於欽州戰敗以後,被耿繼茂殺害,總算算得上是一條漢子。

李來亨在帥府中靜靜等候這些秦軍舊將的到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算是闖軍的“故人”吧!

畢竟大家也交手打了十多年的仗。

方以仁忙着辦理案牘,李來亨深感明清聯軍和闖軍的一場大決戰,即將爆發於華北一帶,他估計現在的力量對比,明顯是皇太極一方更爲強大,所以才急於收編更多力量,也在加緊讓方以仁和顧君恩從楚闖後方的湖廣和山東,抽調更多兵力急速北上。

李自成雖然已經解除太原之圍,陝西方面也在源源不斷地增派兵力東援,可是現在闖軍于山西的總兵力,也只有七萬人左右,在決戰到來之前,究竟能增加多少,能否到達十萬之數?尚未可知。

河北方面,現在李來亨和劉芳亮經過補充以後,總兵力爲五萬之數。李來亨還想從湖廣、河南、山東征調援兵,可是時間站在清軍一方,只要皇太極消化完明軍實力後,估計就會主動發起進攻。

河北一帶無險可守,利於虜騎縱橫,李來亨估計決戰應當爆發在北直隸一帶。

以現在闖軍山西七萬、河北五萬,總計不過十二萬的兵力——雖然以過去的情況來看,十二萬戰兵已經是一股強大到足可以縱橫天下的力量,可是比較皇太極現在手頭的實力,就大有不如了。

關寧軍約有二萬人,秦軍約有三萬人,大同邊軍也有二萬人,這就有七萬人之多了。何況明軍在宣府、密雲、通州、昌平、遵化等地,另外還有一些雜牌的邊軍兩萬多人。

這樣算下來,明清聯軍一方僅僅是明軍就有九萬人左右。

而皇太極進行總動員以後,滿洲八旗大約三、四萬人,蒙古、察哈爾八旗萬餘人,漢軍八旗約兩、三萬左右,三順王、一順公部約不到一萬人,另外外藩蒙古也可以徵調數萬人。

即便留下滿洲和蒙古的老弱男丁留守關外,李來亨估計清軍也可以抽調十幾萬兵馬南下。

考慮皇太極以詐術控制明廷政權,在南下和闖軍作戰的時候,必然留下部分兵力控制北京城,那麼李來亨估計,皇太極南下決戰的總兵力,在聯合明軍以後,當在十七八萬左右。

比較闖軍現在於山西和河北的十二萬部隊,確實遙遙領先了……

所以李來亨必須千方百計徵調援兵,吸收明軍中可以利用的力量,包括這一支秦軍殘部,以及其他可能投降闖軍的部隊。

不殺邢夫人,做出這樣的姿態,對於明軍降將一定會有所吸引力。

畢竟現在清軍雖然有大同、雁門之勝,可是也有白溝河之敗,對於闖軍並沒有展現出壓倒性優勢的戰鬥力來。又是以暗殺、偷襲的方式殺害孫傳庭,以詐術控制明廷政權,根本不可能取得明軍將領的完全信服,勢必會有相當部分的明軍將領心中搖擺、觀望不定。

這些人都將成爲李來亨可以爭取的力量。

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二章 白土崗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十六章 五軍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七章 順兵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
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二章 白土崗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十六章 五軍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七章 順兵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