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

在世界歷史上,青丘州的種族融合歷史,都堪稱爲一個典範。由於早期順朝移民的數量稀少,青丘州的主要居民還是官府派遣的屯墾兵及營田民兵。

這些人多是本土的罪犯、流人或者軍中受處分者,雖然都具備不少軍事技能,但卻嚴重缺乏生存所需要的農業技術。

何況即便他們像後來到達新大陸西海岸的那些移民那樣,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農。可在西海岸荒蕪的荒漠土地上,在這片與舊世界氣候、地形一切自然條件都截然不同的大地上,這些種田經驗,又有什麼用處呢?

所以直到今日,青丘州還保留着許多慶賀西班牙人、印第安人對早期移民伸出援手的節日。

已經在新世界站穩腳跟的不少西班牙殖民者,並沒有跟隨進行戰略收縮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那樣,轉移到墨西哥和秘魯一帶。

他們都在加利福尼亞海灣——也就是後世山陽灣,因其在方位在青丘山以南而命名——沿岸生活多年,已經建成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傳教點、要塞和村莊,並不想因爲西班牙和順朝之間的一紙條約,就背井離鄉,離開生活了十多年,甚至是有些人出生以來一輩子所居住的土地。

這些西班牙殖民者,在西班牙殖民地總督與青丘州官員的短暫協商以後,最終便被留在了順朝領地之內。

他們與世世代代棲息於此的印第安原住民,一起爲後到的漢人移民提供了大量幫助。原本只有西班牙殖民者居住的村莊,被逐漸擴建,形成了多民族混居的土樓。

順帶一提,由於順朝移民波次的不同,最早來到青丘州的漢族移民以福建人爲主,這就使得青丘州殖民地及後世的青丘共和國,都以大閩語區文化爲基礎,締造出了一套全新的語言和文化體系。

作爲對比,就是同爲順朝重要殖民地之一的周饒州。對周饒的移民活動,是由順朝官方組織的大規模移民團爲主,移民者籍貫也以北方籍貫爲主。

最典型的一點,就是青丘州的許多地名都叫做某某厝、某某樓、某某寨、某某嶺爲主,周饒州的地名則主要爲某某堡、某某屯、某某店。

從中可以看出移民羣體來源的不同,最終對新國家的文化底色,造成了很大不同。

新大陸種族數量本來就極多,土著的印第安人、後到的歐洲殖民者和隨其到來的黑人奴隸,以及再之後抵達新大陸的漢人、日本人、朝鮮人,這一切情況都和種族上特別純粹的南方大陸周饒州不同。

正如後世新大陸東海岸一個國家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遊覽完青丘全國後返回本國時說的那樣,他的國家同青丘在種族情況上存在天壤之別。

“如果要我指出青丘人和美國人之間的根本差別,我會說那是對其他種族的態度......在巴西,所有的種族毫無疑問都因才能而被賦予合適的職位。”

這一點,很早就有人發現:即在青丘,無論是漢人、西班牙人還是日本人,或者有色人種,所有人都沒有種族差別的意識存在,實際上要精確統計青丘人口的種族因素是不可能的。

最早有意識提出青丘人“種族民主”理論的人,是青丘共和國的第三任大都督林明美。她着重強調青丘種族和文化的異質性,對於順朝傳統的“吞噬”和獨立性,這是青丘國家認同的寬泛基礎之一。

青丘共和國在一戰後實現了真正的獨立,也因此逐漸涌現出了一種青丘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思想,主要是反擊順朝學者對青丘種族混血的貶低和蔑視,他們強調青丘人作爲一個民族和漢人的不同之處,捍衛種族混血的地位。

在社會科學領域,學術研究也傾向於褒揚青丘人的種族關係模式,把種族混血視爲青丘國家認同的一個核心,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方濟各對鄭和省的研究成果,方濟各教授在此提出了關於青丘共和國的“鄭和省假說”——值得一提的是,方濟各教授是順朝名門望族桐城方氏的後裔,在帝制覆滅以後,曾有不少舊貴族效仿過去共和黨人的路徑,逃亡到新大陸生活。

這一假說的核心內容是,青丘人的種族偏見是作爲階級偏見而非種姓偏見存在的。即,對於種族的觀念是和貧富的相關,而非先天的優劣聯繫起來的。

青丘的華人在殖民地時期處於上層,18世紀的日本移民大多以中層的身份來到青丘,而20世紀後移民青丘的百人大多文化水平較低、多從事體力工作,因而膚色和階層相關被認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許多青丘人都認爲他們社會當中的膚色偏見不過是階層結構的一個小小副產品——因爲很顯然,西班牙裔同樣在青丘上層族羣裡佔據很大比例。

青丘共和國在19世紀以前,作爲世界舞臺上無足輕重的一個小角色。其歷史的發展進程,多數時候受到順朝朝廷政策的影響,即便在其獨立以後,也依舊保持着同順朝和現代中國的密切聯繫。

但是這又同周饒州不同,周饒即便在近現代獨立以後,依舊和現代中國保持着非常緊密的同盟關係。

青丘共和國則在外交立場上,同現代中國保持一定分歧,雙方在太平洋問題上爭執不斷,這或許也是因爲進入現代以後,青丘已崛起爲世界舞臺上耀眼的一大強國吧。

當然,生活在十七世紀中葉的李來亨,他絕想不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會給人類的整個歷史,都造成這樣巨大的煥然不同的改變。

那以後的世界,是一個更加精彩、更加多元,科學上更加昌明、技術上更爲進步,人類作爲一個整體,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更爲富饒的世界。

那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李來亨現在更關注的問題是另一件事情:

德川幕府派遣使者入貢中國進行貿易,同時奉上了一份關於“刀伊海寇”的相關軍事情報。

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一章 收遼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
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一章 收遼二十六章 歲入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