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審殺人

隨州城內同被闖軍佔領以前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百業安堵,街道靖然。除了入城的頭兩天,闖軍在城內實行嚴格的軍管、宵禁,禁止百姓擅自出城以外,隨州很快就恢復了往日的安定,茶肆和酒樓的生意照舊興旺。

原本隨州的茶肆飯鋪,總有一些慣於賒賬的官兵白吃白喝,現在這些蛀蟲被李來亨一掃而空。那些經常平白無故勒索商戶的皁隸,也多數被抓起來或者殺掉了,所以城裡不僅沒有變得氣象蕭條,反而較以前還顯得更熱鬧些,也就並不令人奇怪了。

白旺走在路邊,見到城牆上懸掛滿闖軍的旗幟,茶肆商鋪裡也有闖軍士兵拿着銀錢購買東西,不禁產生一種隔世之感。

雖然闖軍也曾經佔領過洛陽一段時間,但當時李自成也是行色匆匆,並沒有經營洛陽城的打算。但如今李來亨儼然是要紮根於隨州,開府建節,深耕經營,要將隨州、應山這一片漢北河谷,造成闖軍今後可以立足的根本之地。

高一功見到白旺一直在那裡東張西望,便微笑講解道:“以前闖軍都在東征西戰,所以士兵只發口糧,偶爾才發少量的生活津貼。但現在咱們既然進了城,總不能禁止士兵和州人交往買賣吧?我們就調整了口糧和生活津貼的比例,好讓平買平賣的政策可以推行下去。”

“你看。”

高一功伸手一指,遠處一家商鋪上懸掛着繪有拱門標記的旗幡,門口匾額上也寫着懇德記三個大字。

“這個懇德記現在是由柳老先生的一個弟子蕭維崧負責,他是臨江府出身的藥材行商,經商販貨很有那麼幾手。闖軍除了在漢口和九江建立了幾家懇德記商鋪作銷贓之用外,在我們控制的轄區內,也通過沒收一些死硬富商的產業,建起了好幾家我們自己經營的商鋪,既可以起到流通百貨、恢復商貿之用,也可以盈利補貼軍需。”

“這是節帥的主意,還是樂山先生的主意?”

“嘿,你怎麼不猜是我呢?”高一功嘿嘿一笑,說道,“全是來亨一手製訂,他的肚子裡到底還藏有多少韜略奇想?真不知道是哪裡學來的!樂山一個大有學問的秀才,都常常跟不上來亨的想法哩。”

闖軍大隊兵馬和遷到隨州安頓的老營一部幾千人,都擠在街道上,但周圍的市民們也只是一臉好奇地看着熱鬧。既沒有驚恐地逃走躲藏起來,也沒有惶恐地跪趴在地上,甚至有膽子大、自來熟的邑人,還在路旁同闖軍士兵攀談起來。

李來亨騎着馬一直慢步走到過去的州府衙門、現在的湖廣節帥府門口,然後才翻身下馬。因爲幼辭……哦對,還有他的族叔慶叔李長慶,都被留在河南,所以李來亨心中對老營這趟到來,並不特別滿意。

但這時候他看着白鳩鶴帶人將一箱又一箱的白銀、古董、珍玩,送入帥府府庫之中,心情便又歡悅了很多。

“這些東西……嗯,還是要讓家和好好處理一下,他是柳老先生的弟子,在沿江附近的州縣裡人脈很廣,肯定有門路將這批貨全部出出去。”

家和就是蕭維崧的表字,他現在算是李來亨麾下商貿部門的一把手,只是由於帥府制度尚未完善,李來亨還沒想好要安排給蕭維崧一個怎樣的具體官職。

“老白,你們初來乍到,正好可以去校場看看戲,今天那邊同時在演三臺戲呢。”

李來亨指着處在隨州城另一頭的校場方向,提到了今天將要召開公審大會,好好收拾一番隨州士紳的事情。

白旺這才知道了爲什麼校場那邊,只是遠遠看着就似乎人頭攢動的原因,原來李來亨定在今天處置士紳。闖軍佔領隨州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城內的文武官吏、鄉紳巨室,全部看管了起來。

最開始是將這羣人拘押在他們自己家中,派士兵看守,可由於出現了不少士紳勾連亂兵、家丁試圖出逃的情況。李來亨也只好撕破臉,把他們全部集中到帥府牢房中,讓郝搖旗派一隊精於拷掠的士兵,拿夾棍將他們好好伺候一番。

李來亨最初只把士紳拘禁在他們家裡,實際上也是考慮到自己今後可能將長期立足湖廣的緣故,並不打算同士紳羣體把臉撕的太破。只是這幫人得了便宜還賣乖,逃過拷掠的一劫以後,居然就躲在自己家裡大搞串聯,勾連亂兵,圖謀不軌。

李來亨沒有辦法,他不得不承認現階段即便闖軍有意賣好於士紳,也根本不可能得到士紳階層一丁點的肯定和擁護。

“既然你們給臉不要臉,那這種人,我看只有夾棍可以讓他們夾起尾巴做人。”

“老白,走,咱們一起去看看吧。今天主持公審的是艾卓,他雖然不是陝北老兄弟出身,但也是一個嫉惡如仇的好漢,已處置掉了不少死硬頑抗之徒。”

衆人在李來亨帶領下,全都一起跟去校場參觀公審大會。校場附近此時已經被同鄉紳有血仇的百姓,擠得裡三層、外三層,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人擠人、肩挨肩,地上到處都是被推搡擁擠掉落的髮網帽帶。

校場後面就是李來亨說的三臺戲了,有唱黃梅的,也有唱梆子戲的。不惟是隨州百姓聚在這裡看戲,甚至還有不少闖軍士兵也一屁股坐在戲臺下面,饒有興致地跟着聽戲。

而在校場的中央,闖軍搭了一塊木製的高臺上,臺子上現在站了大概十七八個人,所有人都被拆掉髮髻,披頭散髮。這些人脖子上都懸掛着一塊木牌,寫着各色各樣的罪名,有的是官吏貪墨、家財達到多少多少錢,有的是爲富不仁、在饑荒時強奪田產。

罪名大多無虛,那些貪墨的官吏,被郝搖旗夾棍教訓以後,吐出的錢財如此之多、如此豐厚,定他一個貪贓枉法,真是一點不爲過。

至於剩下那些大戶士紳的罪名,就多是在公審大會前或是在公審大會的現場,由本地百姓們自發寫上去的。

李來亨看到高臺下面已經躺了六七具屍體,眉頭微皺,他本想派張皮綆將艾卓叫來,但想起張皮綆已被他派去跟郭君鎮一起佔領應山縣了,只好自己過去找艾卓。

“這是怎麼一回事?之前我不是吩咐過嗎,咱們公審大會的宗旨是儘量不殺、大部不抓嗎?只要同本州百姓沒有血仇,罪名沒有鐵證的士紳,我之前不是都說要儘量放過嗎?怎麼今天又殺了六七人?”

公審大會的目的在於借百姓之手,把真正的死硬分子給揪出來。但若非必要,李來亨現在還沒有在隨州大開殺戒的打算,畢竟他在湖廣立足還不穩固,樹敵太多也似乎暫無必要。

更何況就像方以仁說的那樣,雖然闖軍在搞掃盲班,但短時間內僅靠闖軍自己根本無法培養出足夠數量的基層官吏來,很有必要拉攏一批落魄或想出頭的文人士紳來合作。

所以李來亨早就一再強調了,公審大會是要“儘量不殺,大部不抓”,重點是揪死硬分子,而不是盲目擴大打擊面,給闖軍平白樹敵。更不能去過度刺激湖廣士紳,讓他們人人自危,全都衝起來組織自帶乾糧的團練武裝和闖軍作戰。

艾卓是李來亨攻破屏風寨以後參加闖軍的新人,資歷不深,但他在官軍裡做過多年的夜不收,槍棒格鬥的身手極好,被李來亨提拔做了紅隊管隊。

但他在紅隊管隊的任上處事不夠慎密,勇力高於智謀,李來亨後來便乾脆將他轉去做了騎將,讓艾卓原本的部下嚴薪接任紅隊管隊一職。

沒想到他辦事又出了紕漏。

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六章 六尚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七章 鳥銃隊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十七章 無派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二十六章 歲入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十二章 鰲拜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章 李公子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
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六章 六尚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七章 鳥銃隊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十七章 無派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二十六章 歲入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十二章 鰲拜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章 李公子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