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

先是協助清都王鄭梉的兒子西定王鄭柞,出兵徹底消滅了割據高平的莫朝殘餘勢力。接着馬重禧又領兵南下,在乂安擋住了阮主政權的北伐軍。

當時阮主政權已經和孟加拉的後西明王朝建立了密切聯繫,大順軍在阮主北伐軍的俘虜裡,發現了不少西營故人。

馬重禧將這些西營的老朋友們,全部送回開封,受到了李來亨的特別優待。

此事讓大順朝野上下逐漸開始高度重視起了孫可望在印度的發展,這些年來,由於山海重阻遠隔,順朝只是大概知道西營在天竺那邊大致站穩了腳跟,但孫可望的勢力到底發展成了什麼樣,兵力幾何、人民幾何、版圖幾何,就一概不知了。

如今看來,西明已經可以遠到安南南部,支援阮主政權北伐,則其勢力絕對不可小覷。

爲了探明後西明王朝的發展情況,李來亨又在全國範圍內廣募使者和探險家,準備派往印度刺探西明的軍機情報。

由於李來亨給出的賞賜極高,天子甚至說過,能效仿張騫鑿通天竺者,即如張騫舊例,直接封侯,並且兩代不降等。

一時間大順文士之間,都掀起了一股“天竺熱”,許多人都重翻舊書,試圖從故舊史書中找出天竺現在的大體情況。

但也有更多實踐派的冒險家們,則利用天主教和葡萄牙人的渠道,直接自稱海商或基督徒,跨越山和大海,遠到印度刺探軍情。

在大順的南方國境線上,在南洋的萬里波濤中,一場宏大且歷時十多年的冒險活動開始了。

這場偉大的探險,最終爲大順理清楚了南洋和印度全境山海的大致情形。

使得順朝士人的世界觀得到了極大的擴展,並使得大順在這個探險過程裡,與西洋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都建立了外交及貿易關係。

孫可望最初由下緬甸向孟加拉三角洲發展勢力時,印度尚處於莫臥兒帝國沙賈汗的全盛統治之下,兵力強大、國勢強盛。

雖然孫可望在下緬甸一帶依靠對於其他部族敲骨剝髓的短期政策,建立起了一支規模達數萬人之衆的強大軍隊,一時間橫行下緬甸和暹羅之間,但也不敢於同莫臥兒帝國進行正面交鋒。

孫可望用兵,一向非常重視諜報,他任命親信馮雙禮爲東天竺總督經略孟加拉三角洲,又任命依附孫可望的宦官基督徒龐天壽爲掌印太監負責對西洋各國的外交事務。

他效仿葡萄牙人的辦法,藉口通商,賄賂莫臥兒帝國的地方官員,得以在胡格利河口建立了一個小型的貿易站,用於刺探莫臥兒帝國內情。

胡格利河河面寬闊,河水也深,唯一的缺點是這一地區有窪地和沼澤,有害健康,人口稀少。

爲此孫可望又派遣行營工部尚書王尚禮,帶着一大批西營工匠前往當地砍伐樹木、排幹沼澤,開墾出了大片農田。

西營很快就發現孟加拉三角洲的農業條件,遠比下緬甸一帶優良得多。孫可望因此更加深儘快從緬甸撤走,以避順軍追擊的戰略。

他數次向西用兵,併吞了庫奇-比哈爾,並進入阿薩姆地區;擊敗了阿豪馬國王闍耶瓦琪;又興兵滅亡了緬甸的阿拉幹王朝。

孫可望利用在緬甸敲骨剝髓獲得的大量金銀財寶,專門用來賄賂莫臥兒帝國的地方官員,並設法以中華天子的身份,爲太平天國皇帝朱由榔向統治莫臥兒帝國的沙賈汗求取婚姻。

這一舉措最後給了孫可望介入莫臥兒帝國諸皇子奪位爭鬥的大好機會,當時沙賈汗的諸子之中,以奧朗則布才能最高,但也最不討父皇沙賈汗的喜好。

其餘三個皇子,也都是野心勃勃之輩,各自立場不同,也都控制不少軍權,且擁有地方封建領主的一定支持。

孫可望遂利用太平天國皇帝朱由榔是沙賈汗女婿的便利條件,派遣龐天壽前往印度,交好諸皇子,爲自己介入莫臥兒帝國的內鬥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當沙賈汗臥病不起的時候,孫可望便支持他的長子達拉·舒科,甚至派遣馮雙禮和竇名望親自率軍出戰,介入莫臥兒帝國的內戰,抗衡雄才大略的奧朗則布,使得這場內戰愈演愈烈,變成了一場長達七年之久的大混戰。

後西明政權則在莫臥兒帝國長年內戰的空檔裡,與葡萄牙人合作佔領了孟加拉全境,並逐步從反抗越發激烈的下緬甸全部撤出。

孫可望一度爲了獲得葡萄牙人的全力支持,授予了他們大量貿易特權。但當後西明政權在孟加拉站穩腳跟以後,他的兒子又都翻臉不認人,與新教徒英國人合作,血洗了孟加拉的葡萄牙貿易據點,徹底粉碎了葡萄牙人對於遠東約翰王傳說的幻想。

天法十二年,沙賈汗的長子達拉·舒科在內戰中戰局不利,被奧朗則布擊敗,退往孟加拉三角洲附近的比哈爾尋求孫可望的保護。

孫可望於是親自領軍進入莫臥兒帝國境內,他帶領多達八萬人的明軍部隊在比哈爾打敗了奧朗則布派出的追兵後,沿着恆河西上,在阿拉哈巴德與奧朗則布統率的大軍相逢,兩軍展開了極爲慘烈的大會戰。

明軍經過多年的整訓以後,器械精良、銃炮火力極爲強大,但莫臥兒帝國在騎兵方面佔據優勢,還派出了大批戰象部隊。

明軍長期盤踞下緬甸一帶,缺乏優良馬匹,孫可望的戰術指揮能力也弱於奧朗則布。初戰不利以後,明軍退守比哈爾,依賴當地的城堡和強大的火炮火力對追擊而來的莫臥兒大軍展開反擊。

奧朗則布圍攻比哈爾達八個月之久,由於長期無法下城,莫臥兒大軍之中疫病流行,後方又發生了大量叛亂。

無奈之下,奧朗則布只能和孫可望簽署和約,明軍交出當時已經病死的沙賈汗長子達拉·舒科的遺體和其子蘇萊曼·舒科,奧朗則布則率軍撤離孟加拉,並且承認了後西明王朝對孟加拉三角洲全境的佔領。

和議達成以後,奧朗則布帶着疫病流行、士氣低落的大軍撤離孟加拉,他整頓軍隊,準備返回阿格拉,軍隊到達恆河邊上的時候,因爲人困馬乏,便解甲休息,預備翌日渡河。

四更時分,奧朗則布的軍隊都在營帳中熟睡,這時孫可望率軍追趕上來,他的和議完全是爲了欺騙奧朗則布,真實目的則是要將奧朗則佈置於死地,由自己取代他成爲北印度的唯一主宰者。

奧朗則布的軍隊從睡夢中驚醒,猝不及防,被殺無數。他的護衛隨從將馬匹讓給奧朗則布,讓他躍過河流,向恆河對岸逃去。

然而奧朗則布是一位虔誠的回教統帥,他相信天命在己,絕不願意背對着敵人狼狽逃竄,決心帶着侍衛們堅守營帳。

西營猛將竇名望親自帶兵圍攻奧朗則布的營帳,槍彈如雨投下,奧朗則布依舊沒有屈服,最後孫可望調來大炮猛轟,纔將這位莫臥兒帝國的名王擊殺。

恆河之戰後,明軍趁勢西進,又在卡瑙季重創了莫臥兒帝國的餘部軍隊。孫可望打出扶持沙賈汗長子達拉·舒科之子蘇萊曼·舒科的名義,率領大軍進駐德里和阿格拉,並逐步把勢力擴展到旁遮普、木爾坦、信德、拉賈斯坦和馬爾瓦地區,事實上佔領了整個北印度。

待形勢鞏固以後,孫可望就迫使蘇萊曼·舒科向朱由榔禪位,印度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禪讓的戲碼,此後明軍又鎮壓了不少叛亂,終於改德里爲復天府,在印度實現了明朝的中興。

呆迷兒帝國的偉大歷史,從此展開。

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十六章 五軍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
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八章 熊耳山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七十七章 夢迴劉宗敏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十六章 五軍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