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宋獻策皺着眉頭,戰局中的種種細節,都讓他心中的悲觀情緒變得越發濃厚起來。但是宋獻策雖然只是一個算命的賣卜人出身,可他卻有一種明末難得又少見的士人操守,所謂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還君。

是李自成將宋獻策這樣下九流的江湖人,提拔到了如今顯赫的地位上,宋矮子的心中因此充滿了士爲知己者死的責任感。

宋獻策堅定了心中的想法,當即就在黃蓋之下、聖駕之前,下馬跪地說:

ωwш⊙ тт kān⊙ Сo

“萬歲,從河南開始,臣追隨陛下,爲大順開國創業。陛下以國士待臣,計策十中往往採納有七八條之多,這樣的皇恩,臣縱然肝腦塗地,也一定要讓大順軍得勝。

今天戰場的形勢已經很明朗了,看來我們是上了狗韃子的大當!

東虜很明顯是以逸待勞,看不出一絲一毫的疲態來。聯繫前一段時間順軍在真定附近的探騎都被東虜截殺殆盡,我恐怕東虜在真定城下所謂的久攻不克、士氣沮喪也只是一場引誘我們上鉤的假戲而已。

大順軍是從太原穿越山路遠道而來,韃子卻是在獲鹿以逸待勞。而且東虜今天的兵力是這樣的雄厚,現在估算一下,或許有十四五萬人之多,還比我們近十萬的兵馬多出一半!”

牛金星見到宋獻策如此的做派,很想反駁兩句。但是話到嘴邊,他又不得不承認,宋獻策的判斷很可能是最爲接近現在戰場的真相,終於只能默然以對。

李自成其實也是同樣的憂心忡忡,雖然中央戰線的兩軍還沒有陷入到犬牙交錯的白熱化戰鬥中,可是吳汝義和白廣恩帶領的炮隊,顯而易見地在炮戰中不是清軍的對手。

李自成自己最知道大順軍炮隊的威力,在吳汝義、白廣恩的手底下,可不是幾十門、幾百門的火炮,而是將近三千門的火炮啊!

雖然這近三千門火炮,並不都是威力巨大的紅夷重炮。其中包括了大量裝彈量不超過一斤的小炮、輕炮、子母炮,可是近三千門火炮,在李自成看來還是一股足可以摧毀中原大地上任何抵抗的火力。

在他看來,這樣讓人歎爲觀止的火力,即便是全盛時期的楊嗣昌、孫傳庭,也完全不可能是順軍的對手。

可是現在的事實,卻是大順軍在炮戰之中,竟然處於下風……

清軍的十五萬軍隊,約有一千門左右的火炮。雖然在火炮數量上遠低於大順軍,可是東虜炮兵中紅夷炮的數量,卻要遠遠超過順軍。

從炮戰情況來看,李自成和宋獻策同樣感到局面十分悲觀。

他明白眼下局勢不利,但想到自己在崇禎十三年進入河南以來,直到現在,不管是面對多麼艱難的局面,最後都在轉敗爲勝,一路走到了今天,因此並不相信清軍表面上的優勢,就一定能夠打敗自己。

越是悲觀的氣氛,李自成越感到他自己需要提振起衆人的信心來,因此反而大笑說:

“宋軍師的高見,和朕所思所慮,大抵一致。皇太極果然是一位用兵的大家,也難怪明朝朝廷幾十年不能制服東虜,反而是被東虜搞得國窮民困。但朕料想,我軍固然是從太原遠道而來,那麼清軍難道不也一樣是剛剛攻打完真定嗎?

即便清軍沒有像我們之前猜測的那樣,全力圍攻真定。可是他們難道不是在真定附近,還被來亨擊敗了一支偏師嗎?

東虜一樣是一個腦袋兩隻手,他們的兵馬的確比我們多一點,但其中大部分都只是裹挾的明朝官軍,並不純和東虜一條心。只是戰局有利於大順軍,那些首鼠兩端的明軍將領一定會做樹倒猢猻散的。”

李自成說的的確不錯,就算只是現在,因爲張鼐的勇猛衝擊,吳三桂都已經慢慢出現了保存實力的想法。

可宋獻策卻面露苦笑,感嘆說:“陛下!今日局面和從前完全不同,皇太極和楊嗣昌、孫傳庭也完全不同。兵馬有云,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現在大順軍完全是被皇太極引誘着走,完全致於敵人的步調之中,苦戰之下,極大可能將要吃虧。

依臣愚見,趁着現在兩軍的主力兵馬,還沒有完全纏鬥在一起。我們或許還有機會另外採取其他辦法,挽救勝機……陛下,現在立即調動大軍,就地設防,或者退回井陘道中,退到土門關或者井陘關的關城設防,我們就可以反客爲主了。”

宋獻策的悲觀情緒,終於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李友就斥道:“戰前變陣,必遭大敗!軍師怎出此言?”

李自成深吸了一口氣,他看了看御營黃蓋四面那些衣甲精良的戰士,最終說道:

“朕也明白,現在的形勢略有不利。可是我們——從闖軍再到現在的大順軍,我們難道沒有遇到過更加險惡的情況?如果局面稍稍不利,闖軍就退縮,我們怎麼走得到今天!

何況井陘關狹小,輕易容納不下這麼多的兵馬軍隊。獲鹿、真定附近,又都是無險可守的平地,就地設法,談何容易?陣前退卻,敵人一追擊,大順軍就將成爲苻堅的淝水敗兵,成爲聞風而逃、草木皆兵的笑話,必然潰不成軍,還談什麼反客爲主?

軍師的想法很好,但實在失之保守。逐鹿中原、爭霸天下,就好像逆流而上,不進則退,豈有就地設守之說!”

李自成從箭袋中抽出了他常常用來在地圖上做標記的殘箭,如果李來亨在這裡,或許還會因此想起自己在竹溪山中,與李自成第一次見面時的情形。

永昌天子將殘箭插在身前的土壤之中,命令李友:“大眼,中軍出動吧!東虜的優勢是火炮,一旦大順軍的步卒殺入敵人的陣中,他們的火炮就不能再肆無忌憚地轟炸了。告訴將士們,不要畏懼韃子的槍林彈雨,只要殺到近處白刃廝殺,天下間豈有人會是我大順軍的敵手?”

李友知道接下來的戰鬥,很可能將直接決定天下的歸屬,他胸中熱血激盪,顯得分外興奮,馬上就接下軍令,疾馳趕赴前線指揮作戰。

大順軍的中央戰線,終於全力撲向清軍。密集如叢林一般的順軍旗幟,全部向前,連李自成的御營黃傘都一樣在向前移動——永昌天子也帶着御營禁衛們,即將投身到這最後的全面進攻之中。

李友先帶着中營步卒出戰,接着左光先也帶着一支投降的秦軍兵馬投入戰場。聲勢浩大的大順軍陣,如掠地狂風一般向清兵撲面而來。

戰士們的步伐如此堅定,如颶風,如山洪,如峰嶽,如烈火和雷霆,無堅不摧、一往無前。

密集的長矛寒光陣陣,厚重堅韌的牌刀隊伍在戰塵中好像一面巨大的盾牌,那些手持斬馬刀的老本勁兵,就好像是註定想要摧毀清軍、格殺皇太極的劊子手。

無數支號角、長號、海螺同時吹響,從戰場的一側直吹到戰場的另一側,最遠處橫跨數十里的距離,把那些刀槍的森林全部聯繫了起來。

大順軍將士的洪流,大順軍士兵的海洋,千千萬萬、無邊無際的順軍士卒,和這大海汪洋相比,滾滾的黃河水也只是一條小溪,巍巍的泰山也只是一抔黃土。

清軍兵力固然比大順軍雄厚許多,可是在這樣逼人的威勢之下,在這巨大的無可比擬的進攻力量面前,連一貫驕橫、殘暴、剛愎自用慣了的多鐸,連這位目空一切、野心勃勃,連皇太極和多爾袞都不放在眼中的名王,居然也感到了一絲恐懼和膽怯。

他手舉長刀一揮,低聲命令說:

“全軍死戰……勿得分毫之退。”

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十六章 五軍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十五章 身後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章 太原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
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十六章 五軍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十五章 身後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章 太原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