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

北舞渡古稱定陵,是西周時的東不羹國封地。春秋末,楚滅不羹,改爲定陵縣。東晉十六國時,後燕大將慕容農譭棄定陵城後,將城址移到了現在北舞渡的位置上。

東晉以後,北魏在此設定陵郡,東魏、北齊、隋唐皆設北舞陽縣,至唐開元縣廢遷回現在的舞陽城。元大德年間,舞陽與葉合併改爲北舞渡巡檢司。

至明代時,北舞渡鎮雖然不再是縣城。但由於它北靠沙河,西有灰河,南有泥河,三河環抱的地理優勢,反而超過舞陽縣縣城,成爲水陸交通要道。

所謂“北通汝路,南聯宛襄。江南山貨,東方海鹽,由此中轉”,北舞渡因此成爲南陽府的一大名鎮。

這處水旱碼頭,即便在饑荒遍野的河南,依舊還有着幾分“小漢口”的商貿氣息。許多家商號都在這裡卸貨,河岸邊的苦力們正齊聲吆喝着將陷在淤泥中的貨船拉動。

碼頭最前面放着十多張桌子,是供行商們休息、聊天和交換商貿訊息的好場所。但這會兒商人們都不敢坐過去,因爲所有桌子都叫李萬慶麾下的官兵們佔住了。

官兵中大概有一半人帶傷,另一半人也是丟盔棄甲的樣子。往來北舞渡的行商們都打聽到,李將軍是在裕州中了流賊的伏兵,據說死傷過半,被打敗的很慘。

但人們也不敢胡亂議論,昨天就是有幾名船伕小聲散播官軍大敗的消息,被李萬慶聽到以後,直接砍掉兩手丟到河中活活淹死。

李萬慶同幾名心腹的將佐,坐在最內側一張茶桌上,心事重重喝着悶酒。酒水來源自幾名“謠傳”官軍大敗的行商之手,李萬慶對付不了郭君鎮,還對付不了幾名行商嗎?

“聽說闖賊到處用奉天倡義文武都元帥的名義馳書附近各州縣,說是地方官紳百姓,凡投降獻城者速獻騾馬、糧食,官吏照舊任職,百姓不論貧富,照常各安生業;如敢抗拒不降,必遭屠城之禍。”

李萬慶身邊的將官小心翼翼地說出了最新探得的情報,卻惹得李萬慶大怒,他把酒杯直接砸到那名軍官臉上,厲聲罵道:“我輩幸受朝廷招撫,不復爲賊,爲子孫後代謀取了一個正經出身。人形狗心者,纔敢奢談投降!”

那名軍官額頭被酒杯碎片刮傷數處,他猶豫了一會兒,才跪到地上說:“老掌盤,那張獻忠和羅汝纔不是也受過朝廷的招撫嗎?朝廷待他們不好,他們便反。如今朝廷也待我們不好,一再剋扣餉銀,害得我們只好縱兵打糧、劫掠民間,再反回綠林,有何不可?”

“你他媽人形狗心!誰是你的老掌盤!”

李萬慶最聽不得別人提起他過去爲賊的歷史,這句“老掌盤”一下子就激發出了他全部的戾氣。“刷”的一聲,佩刀出鞘,李萬慶一腳將茶桌踢翻,右手隨即伸出,一刀下去就把那名軍官刺死在地。

他還不嫌解氣,又跑上前去把軍官的屍體踩在腳下,割掉首級、提在手裡,雙眼赤紅地對其他軍官罵道:“我輩都是食朝廷俸祿的官軍,誰敢再提一個賊字,這就是他的下場!”

其他軍官即便心中不大想和過去的老朋友、老兄弟們打仗,見到眼前的陣仗,也不敢再說些什麼,只能在心中暗自嘆息到底何爲官?何爲賊?

“將軍,賊兵已入葉縣、舞陽境內。劉將軍的大兵今天上午就出了葉縣縣城,正向南而來,急召我們出兵北出,與其成爲掎角之勢,以策應大兵。”

正在衆人惶恐暗歎之中,一名官軍夜不收馳馬奔來,稟告了最新軍情。但李萬慶聞訊卻大爲驚訝,他很詫異地問道:“老劉說好了要各守縣垣,絕不輕出,以免又中流賊的伏兵偷襲,怎麼突然又要盡出大兵野地浪戰?”

那夜不收苦笑回答說:“劉將軍本意是堅守葉縣縣垣不出,以疲憊賊寇銳氣。可是流賊在葉縣境內,到處放火毀壞本縣巨族大姓的田產廬舍,縣內的知縣、教諭、典史和其他有名士紳,全都拼命催促。劉將軍擔心再不出兵,就要被士紳們怪罪通賊,只好改變部署了。”

“嗨!”李萬慶聞言大怒,一刀砍斷桌腿,怒罵道,“這班狗大戶!”

他心知這羣官紳心中依舊把他和劉國能視爲賊輩,根本不予以真正的信任。李萬慶在裕州被郭君鎮擊敗時,依舊知道了闖賊這股精兵,絕非河南尋常土寇可比,即便他與劉國能合力出擊,也沒有全勝的把握。

更何況他的部隊,已受到郭君鎮很大的削弱,勝算就更加渺茫了!

“對了,老劉的部隊全向南進攻闖賊的話,東面的小袁營如何應對?”李萬慶想到活躍在臨潁附近的袁時中後,又爲劉國能的傾巢而出感到萬分擔心。

夜不收拿出一封書信,交給李萬慶並答道:“這是劉將軍託我交給將軍的,信中已有劉將軍應對小袁營和闖賊的全部部署方略了。”

“好。”

李萬慶將書信開封,他雖受朝廷招撫,但識字不多,好在軍中有一些左良玉調派來的幕僚書記,便讓他們將書信內容念給他聽。

“身爲王臣,又爲大將,竭力守禦,雖死如何?闖賊僞行仁義,倡爲開城不殺之說;士紳聽信流言,竟有獻糧避賊之論。兄在葉縣,百計支絀,而紳以左兵掠民,不供一餉;弟在舞陽又何如?目下唯用兵野戰一途,書信至北舞渡時,兄以移部南下,將趨河口。請弟爲我策應南岸,兼且分賊兵勢,做犄角之途,若北岸有利,則竟渡合兵,必破賊矣。”

劉國能投降朝廷後,很用心找來不少文人學習文字,他的文化水平已經比李萬慶高出一大截。這封書信雖然用的還是半文半白的口吻,但已有了些文化人的底子。信後還附有劉國能對葉縣留守兵力的配置,由於袁時中在東面的異動,他又不得不分配了許多兵力防備,結果野戰兵力只剩下二千人左右。

李萬慶初聽不解,還是聽幕僚又解釋一遍後,才明白了劉國能在葉縣的處境。原來闖賊到處發牌說,只要縣城中的士紳主動獻出一些糧食和騾馬,那闖軍就可以放過縣城不攻。

這就讓城內士紳乃至於知縣,同劉國能發生了巨大矛盾。知縣只想保住縣城,完成自己的守土之責,士紳全都擔憂自家在城外的田產受到闖軍破壞,更加不願作戰。

劉國能雖然想設法給予李來亨重創,殲賊一部。可他既無士紳、知縣的餉銀支持,在闖軍開始大肆破壞葉縣士紳的產業後,這般狗大戶的口風更是立即轉變,日夜催促要劉國能急速出兵——他們打定主意,若劉國能戰勝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即便劉國能戰敗,只要獻出騾馬糧食,依舊可以保住一縣平安。

李萬慶大罵道:“幹他孃的,這羣掉進錢眼裡的人,就不懂什麼叫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嗎?若我和老劉兵敗,他們竟真以爲可以逃過闖賊的夾棍?”

“我輩爲朝廷盡心至此,怎麼會落到這種處境!”

圍在李萬慶周邊一圈的軍官們,都靠攏過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終於有一個膽子較大的人站出來,低聲問道:“將軍,那我們到底該如何行事?”

李萬慶仰起頭,看着天空中炫目的太陽好一會兒,直到眼睛被陽光直射的流下眼淚來,纔將佩刀歸鞘,沉聲道:“我和劉國能早已約定不能同日生、但要同日死,賊勢猖獗,可即便刀山火海,我也要爲老劉赴湯蹈火!”

“我們出兵!沿河南岸行軍,同葉縣兵馬成掎角之勢,策應攻守,絕不讓闖賊再進一步!”

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十八章 祝捷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
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十八章 祝捷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十章 首都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