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

遏必隆割下了洛彬的首級,兩百名闖軍士兵難逃被八旗兵徹底消滅掉的死路。可對清軍來說,這絕不是一場可以稱道的勝利,甲喇章京譚泰戰死,超過三十名精銳的巴牙喇甲兵被殺,這樣的損失已經超過了清軍攻破兗州府時付出的傷亡。

洛彬戰死了,這一小隊闖軍的前哨兵全軍覆沒,可清軍並沒能輕鬆地消化勝利果實。遏必隆急慌慌地奔回去,要把突然遭遇到漢人勁兵的消息帶給譚泰,可是更多的清軍部隊還處在肆意驕狂的分散追擊裡。

夜色越發濃黑,黎明前深沉的天空被正當中的一輪明月映照出淡紫色的光輝。雨後的星空一塵如洗,可最乾淨的夜空,也擋不住地面上厚厚濃霧帶來的遮蔽感。

清軍得益於這層濃霧的籠罩,才能如此迅速地逼近到明軍近處,使得多達萬人的明軍官兵猝不及防間潰散大半。

可也是因爲這一層厚厚大霧的關係,譚泰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和闖軍主力所處的位置是多麼接近。

八旗兵在韓家道磕碎了半顆牙,可是更多的滿洲人還沉醉在這一次輕而易舉的勝利之中。他們提繮追殺,把體力和馬力都消耗在了激情式的追擊裡,而未能預料到迷霧之後的強敵。

洛彬出身於黃麻士紳之家,可他卻爲闖軍的事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闖軍的主力成分,到現在爲止,依舊是以陝北邊民和中原、湖廣的失地農民爲主。可是隨着闖軍在開封、在隨州、在襄陽、在武昌的不斷勝利,也日漸有着更多原本處在社會中層的人加入到起義軍中。

這是並不值得奇怪的事情,明廷一次接連一次的軍事失敗,讓崇禎皇帝不得不把催科追比、攤派加餉增加到更爲沉重的地步。

可是伴隨着越來越多的軍事失敗和財政稅負的加壓,明廷原有的行政體系卻越發顢頇不堪。

處在舊有統治階層頂端的羣體,包括宗室、勳戚、高級的文武官紳,這些人爲了彌補自己本應付出的利益和損失,正在日益使用一天比一天簡單粗暴的轉嫁手段,把傷害轉移到下一層級的社會羣體身上。

黃麻士紳被宋一鶴所逼反,看起來是懇德記唆使下才出現的偶發狀況。

可只要明廷不能從社會頂端階層中抽取資源,相反還要不斷將這種攤派、加派轉嫁到下一層級羣體之中。

只要這種衝突一直存在,那麼矛盾的激化,也就成爲了偶然中的必然。

不光是湖廣闖軍,中原闖軍,李自成的手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中層階級出身的文人投效。甚至於伴隨着闖軍的不斷勝利,越來越多不得志的中下級官紳,也把投靠闖軍視爲了扭轉功名命運的一大捷徑。

這種情況勢必使得闖軍的政權向着一個成分更相似的結構轉化,但在現階段而言,它也使得闖軍能夠獲得更爲廣泛的擁護和支持。

洛彬出身於曾經對抗起義軍的黃麻士紳之家,可他接受了幼兵團和隨營學堂的轉化,已經成爲了闖軍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他的勇烈捐軀,或許在長遠看來,意味着闖軍正往一種讓人不能感到驚喜的傳統政權方向轉化。

可就在目下而言,洛彬的犧牲,標明的是闖軍對湖廣北部一段時期以來的統治,已經開始培育出了本政權下的天然支持者。

他們和郝搖旗這樣的義軍元從老兄弟不同,也和方以仁這樣因爲統治集團內訌而被迫投靠闖軍的高級士人不同,甚至於和顧君恩這種由於處境落魄、仕途無前景而加入闖軍的落魄文士不同。

這些天然支持者參與闖軍、支持闖軍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將闖軍視爲了天然的、慣性的管理者和統治者。

這標明着闖軍的根基,正在慢慢鞏固和紮實起來。

新的變化,意味着新的力量。後世歷史中白旺勸說李自成留守襄陽時,曾說過闖軍在襄陽一帶的統治已經是“諸寨鹹服”,成爲了具備本地權威的天然合法政權。

現在李來亨的努力,則使得這種情況以更爲鞏固和紮實的形態,出現在了更加廣泛許多倍的地域範圍中。

迷霧之中,清軍尚在嗜血追擊。少數人如遏必隆,已經從陳泰的偶然戰死中,嗅到了不同以往的危險氣息。

可是大多數清軍,他們沒有見到遏必隆送去譚泰處的重型鳥銃和闖軍旗號——或者說,哪怕他們見到了,也不會因此改變對於關內漢人軍隊輕蔑而鄙夷的心態。

在這種心態下,他們似乎淡忘了鬆錦大戰時八旗兵種種慘痛的傷亡和教訓,淡忘了漢人軍隊只要能夠獲得正常的組織和訓練,就一定能夠成爲令清軍難以完全下嚥的苦果。

更不要說,若這樣獲得正常組織和訓練的漢人軍隊,又得到了良好的戰役規劃和指揮——則不僅僅是苦果,而將是足可以致命的毒藥。

豫東大地,這塊處在河南、安廬、山東交界和夾縫之中的土地,它淮北大地上的第一面屏障,是曾經給予胡元致命一擊的江淮紅巾軍之發祥地。

比醞釀了徐壽輝和陳友諒的江漢之間更爲偉大的,自然是最終摧垮了胡元的江淮之間。

顯然比起在韓家道嗅到這一點的遏必隆來說,絕大部分八旗兵都還沒有察覺到,他們在江淮之間一定會遭遇到來自民衆力量的抗擊。

這種源自民衆的力量,即便沒有一個畏敵如虎、結黨營私、權謀自爲、心胸狹隘的李來亨進行組織,同樣能讓清軍吃到苦頭。

後世歷史中同樣驕狂的清軍,就是在海州撞見了小袁營的一支部隊,被自己所鄙夷輕蔑的流寇軍隊打到了浮海逃亡的地步。

而多了李來亨這樣一個用心險惡之人後,清軍只能遭遇到更加堅定和激烈的抵抗。

遏必隆正在狂奔之中,他在韓家道把洛彬麾下的二百闖軍徹底消滅以後,再將這些激烈抵抗的漢人全部割下首級、堆成京觀泄憤的同時,也從闖軍遺留下的鳥銃、火炮、甲仗軍械中,意識到情況已經起了變化。

可是黎明前籠罩住豫東的這場濃霧,讓遏必隆稍稍有些迷失了方向。他看着那一圈又一圈的白色霧氣,撫摸着馬鬃和盔甲上薄薄且冰涼的晨露,突然感到一陣強烈的迷失感……

這裡是距離盛京數千裡以外的明國內地,是真正的敵國之境。

如果漢人不是豬羊果樹,而是會咬人的野獸……

他們豈不是身處在了一片會把滿洲人吞噬殆盡的野林之中嗎?

“哈、哈……”遏必隆用力拍了一下馬背,加速前進,他偏過頭又對身邊的一名八旗甲兵說道,“你們回去西邊,把各軍兵馬全部召回。就說是發現新敵,對所有見到的人,都要告訴他們,已經發現了明軍主力的動向,所有人都撤回東面來!把分散的追兵全部叫回來……務必!”

遏必隆心裡有些沒底,他的哥哥圖爾格還在兗州附近,只能自己來想辦法了!

他繼而想到,鰲拜現在在幹嘛?

他並不知道,鰲拜正在想的問題是:遏必隆他媽的去哪裡了?快來增援老子啊!

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七章 左鎮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二章 顧炎武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
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七章 左鎮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二章 顧炎武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