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

“王爺多慮了多慮了,哈哈。”李自成連連大笑,好像是見到了何等了不得的滑稽場面一樣。

他控制住語氣,挑起眉毛最後說道:“前日宋軍師爲孤講解讖語,說‘遇順則止’,這是寓意大明天命將終。還說現在民間流傳一句童謠,是十八孩兒兌上坐,九州離亂李繼朱。孤以爲李繼朱一句,是暗喻朱姓禪讓李姓一事,王爺覺得又是暗喻什麼意思呢?”

秦王和晉王聽到此處,都已完全明白了李自成的用意,但他們都生怕這時候亂說什麼話,將會召來殺身之禍,所以反而更加一動都不敢動,呆愣當場。

李自成爲此只好一再搖頭,他苦笑道:“唉,朱洪武驅逐韃虜,有功於中國。當此國難之際,東虜已經據有京師,形勢比啓翁爲我所講的唐代突厥和宋代契丹還要更加猖獗。這種時候,我們更要彰顯和褒揚朱洪武掃除蒙古的功績……我想,明朝宗藩諸王的爵位雖然將要一概廢除,可是總也要留一爵來酬洪武皇帝的功績,爵號用宋王怎麼樣?”

他看秦王和晉王還是趴在地上一動不動,終於頓了一下,丟出殺手鐗道:“今後每年應該給宋王發銀五千兩,以做恩養之用啊!”

這五千兩三個字剛剛落地,晉王便又一步搶先開口,以過人的語速回道:“闖王爺!闖王爺!先晉恭王就是太祖皇帝的第三子,潞王、福王等江南諸藩皆受僞詔,不可以繼位,依倫序實該晉藩繼位!”

晉王的不要臉和語速之快都讓秦王爲之目瞪口呆,他指着晉王忍不住罵道:“胡言亂語!皇明祖訓,那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晉恭王的確是高皇帝第三子不錯,可是我先秦愍王可是高皇帝第二子啊!倫序自當立秦藩纔對啊!”

秦王和晉王都過夠了苦日子,現在李自成終於開了口,允諾要給明朝的宗室諸王們留下一個宋王的爵位,這可是新朝的王爵啊!

聽說連闖軍一等一的大帥,也只是封侯爵。自己一個前朝的戴罪藩王,若能得一個新朝王爵,真的是賺大了。這還沒提李自成剛剛提的,今後每年會給宋王恩養五千兩!

如果放在從前,在王府財產還在的時候,秦王也好,晉王也好,是根本瞧不上區區五千兩銀子的。可是現在他們過了好幾天闖軍一般士兵的生活,吃夠了苦頭,這才知道五千兩是一筆何等龐大的財富啊。

爲了這個李自成暗示的宋王,也是爲了那五千兩恩養的銀子,晉王也顧不上宗親情分了,立即跳起來壓住秦王,怒斥道:

“我先晉恭王乃孝慈高皇后所出,與成祖皇帝同系一母,倫序當論嫡,當然應該晉藩繼位啊!” Wωω●тt kдn●¢ 〇

秦王禁不住冷笑道:“呵呵,你當我沒看過我大明的太常寺志?晉藩明明是李淑妃所出,關孝慈高皇后什麼事情?晉藩連生母都不認了,如此不孝之徒,安敢繼承大統?我先秦愍王纔是真正的孝慈高皇后所出,闖王爺,千萬不要被晉藩宗賊所矇騙啊!

我先秦愍王是太祖高皇帝所親封的宗人令,地位高崇,非李淑妃所出的晉藩可比!”

晉王被秦王這一通話說得啞口無言,他沒有親自看過太常寺志,不知道秦王說的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但他也聽說過因爲朱棣靖難的緣故,關於高皇后親生的幾個子女情況,其實有很大問題,只好轉移話題道:

“闖王爺!東虜寇邊,國家大難,太祖高皇帝時我先晉恭王,曾和成祖皇帝一同征討蒙元,大破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賊而還。當此國家多難之時,合該褒揚洪武朝北伐之事啊!”

洪武朝的時候,晉恭王朱棡在洪武二十三年,的確是曾經和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一同北伐北元。可是秦王記得很清楚,那次北伐,西路由晉王朱?率定遠侯王弼出山西,沒遇到北元人馬就回到內地了,晉王怎麼好意思提出來?

秦王對晉王的無恥大感驚奇,忍不住上去一腳把他踹倒,怒罵道:“洪武二十三年北伐,晉王未獲一功,怎麼敢如此大言不慚?”

李來亨看他們兩人要在闖軍諸將面前大打出手,趕緊上前勸住,心中好笑,安撫兩位藩王說:“兩位明朝王爺,息怒、息怒,這一日天子,又有甚好爭的?”

秦王和晉王異口同聲斥道:“吾不堪一日天子邪!?”

“額……堪得、堪得吧?”

李自成拍手大笑道:“好、好,誰爲一日天子,誰就來替朱氏禪讓李氏!來亨,你以爲秦王和晉王這兩個明朝的藩王,誰說的更有道理,誰更適合替崇禎繼承大統,做這明朝最後一位一日天子?”

李自成突然把這個問題丟給李來亨決定,讓他心裡小吃一驚:“嗯……殿下,既然朱洪武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倫序規定,我看就按照此序,讓明太祖第二子的秦藩繼承大統吧?”

李自成欣然笑道:“好!闖軍崛起於秦,孤等皆爲秦人,便把這明朝最後的一日天子,交予秦王來做吧!秦王願否?”

被闖軍內定的“明末帝”不僅沒有像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那樣痛苦和恐慌,反而是喜不自勝地跪倒在李自成面前,歡呼道:“闖王爺聖明!聖明啊!孤……我、我繼承先帝大統以後,若無力興兵爲先帝復仇,那天命自當轉移到復此國仇的闖王爺身上呀!”

痛失“明末帝”和“順宋王”名位的晉王則悵然若失,跌倒在地,痛哭了起來,李自成看不過去,便道:“唉,給晉王再賞二百兩銀子,足可供尋常人家數年之用啦。”

李過也走近到李自成的身旁,拱手拜首說:“秦王在太原繼承明朝先帝崇禎的大統以後,正可以禪讓給殿下,昭告天下正統在何處了。”

李自成兩手插在腰間,也爲宋獻策提出的這一妙策,頗感到自得。李來亨也因爲秦王和晉王爭搶着這禪讓的亡國之君、一日天子,而感到滑稽可笑,他搖頭長嘆道:

“陛下,東虜是明朝之大仇。秦王禪讓以後,正可以昭告天下,我朝既是順天應人,上應天心,下順民意,興兵來弔民伐罪;也是爲明朝君主復仇,替中國守土,驅逐盤踞幽燕的東虜。如此既可以彰揚闖軍起兵的天命所在,又可以爭取明朝舊臣的人心,兩手並抓,兩得之舉啊!這是啓翁的妙計嗎?”

李過直接笑着回答說:“這是宋軍師提出的計策。”

李自成不再多言,他笑着讓侍衛們將秦王帶走,要先給秦王準備一個簡單些的繼位典禮。等到秦王揖讓三遍以後,待他繼承崇禎的大統,李自成纔要準備一番真正規模宏大的禪讓大典,從這位“明末帝”的手上,名正言順地接手過朱元璋三百年的帝統江山。

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
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