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

沈莊軍剛剛起兵時,依靠搢紳子弟們在黃州府各縣廣泛的人脈關係,幾乎是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旬日間便席捲黃安、麻城、羅田、黃陂四縣,進圍黃州府府城,兵衆號稱萬人,更有長槍五千具、弓三千副、鳥銃二千架,大小將軍炮、滅虜炮百數十門,軍勢之強,震駭全楚。

除了梅家子弟以外,還有羅田舉人王鼎、黃岡諸生易道暹等士紳領袖一同參與舉兵之事。黃麻青衿子弟,十有七八參與此事,他們背後的家族、姻親關係錯綜複雜,使得宋一鶴也不敢冒然趕盡殺絕。

不過沈莊軍並非由無地農民組成,其核心的領導者同朝廷、官府之間並沒有無法化解的根本性矛盾。

正當起事者猛烈圍攻黃岡城時,宋一鶴便看準這點,派遣與梅之煥有故交之誼的麻城名士曹胤昌前去說服沈莊軍退兵。

曹胤昌曾是麻城鄉試第一名,在當地聲望很高,他的爲人講究詩酒風流,做派很高,以瀟灑名士自居。曾有上官考察他的才具,詢問他刑名錢穀一類簡單問題,沒想到曹胤昌直接回答說:“文章頗能幾句,簿書非我所長。”

這樣一個連錢穀都不會算的文人,卻因爲詩酒風流、恣意狂放的名士做派,成爲漢東一帶有名的士紳領袖,博取了偌大名望。

陽明學本以推崇“知行合一”、破除對儒家經典的迷信爲宗旨,可是到晚明時卻成爲了一些士人放浪形骸、棄實際而專務虛的藉口。

不通錢穀的曹胤昌便是這樣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前往沈莊軍中,妄圖靠和梅之煥等麻城紳領的老交情說服起事者退兵。可此時把持軍務的是以梅之煥侄兒梅增智爲首的一般青年子弟,他們並不把曹胤昌這個大名士放在眼中,反而想把他殺掉祭旗。

不過更爲好笑的是,梅家少年郎們的草率做法,反而激起了沈莊軍內部的矛盾和分裂問題。許多同曹胤昌是舊相識的黃麻士紳,並不打算將事情做得這樣絕,他們雖然同梅家一同起兵,但目的僅在於“驅逐鳥官”,想要趕走宋一鶴罷了,根本沒有同朝廷撕破臉進行對抗的信心。

這些人都認爲若將曹胤昌處死,則起兵之事便真的成爲叛逆之舉,事情將再無迴旋的可能性,於是便率部將曹胤昌救出。

之後他們有些人直接在黃岡附近投降了官軍,接受了宋一鶴的招撫;有些人則擅自退兵,一路逃回黃麻;還有一些人乾脆在團風鎮附近突然襲擊了自己的友軍,協助官軍解除黃岡之圍。

這才使得宋一鶴在團風鎮之戰中大顯神威,指揮數千撫標就將加上協從有數萬衆之多的沈莊軍擊潰。

宋巡撫之後忙着在黃岡寫飛捷露布,並沒有立即追擊潰敗的沈莊軍餘部。可在官軍迫境的壓力下,依舊有不少士紳領袖陸陸續續獻城投降,黃陂、羅田兩縣便是這樣回到了官軍的手上。

僥倖逃得一條性命的麻城名士曹胤昌暫時託庇於宋一鶴的軍營之中,他對梅增智想殺害自己的舉動恨之入骨。

在團風鎮之戰證明了招撫政策的效果以後,宋一鶴本來並不打算消耗自己寶貴的撫標兵力,同沈莊軍在梅家勢力盤根錯節的黃麻一帶繼續硬磕下去。

可是曹胤昌力勸他說梅氏黨徒衆多,家資豐厚,若不能一舉將其剷除滅亡,那麼撫標士卒不能獲得足夠獎賞,必然有怨氣於撫臺,梅氏的黨徒餘部也會懷恨在心。

這樣下去,出什麼亂子都不奇怪!

在曹胤昌的反覆勸諫下,宋一鶴態度有所鬆動,撫臺大人先派曹胤昌寫了一封招撫書信,說:“汝等罪已無生理,今惟有自縛見宋公表誠信,幸得不誅,當率其徒徙漢北,剿寇自贖耳。然必以今夕行,遲無益也。”

這份招撫書的條件表面上看着十分寬大,退守黃安和麻城的沈莊軍自然對此大感興趣,此時暫任沈莊軍首領的梅增智便回信給宋一鶴,說:“苟明沈莊軍以激反,又能爲國家用,雖死無恨。”

看上去沈莊軍已經願意接受宋一鶴的招撫條件,此後戴罪立功,幫助他剿寇自贖。可是宋一鶴隨即又令曹胤昌發去新的招撫書信,聲稱:“若果效誠款,明當毀營壘,納兵械,悉散徒衆,以二百人自縛來降,當待以不死。”

這種做法無異於是要沈莊軍自斷臂膀,遣散兵力,最後淪落到一個任宋一鶴隨意宰割的地步。

所以梅增智等人對這一招撫條款拒不接受,但隨後宋一鶴又派人送去黃麻三千餘面免死牌,並暗示梅增智允許其保留三千精兵來自保。

這時即便梅增智本人對宋一鶴的用心深感懷疑,可是沈莊軍中其他還未投降的士紳領袖,全都覺得這樣的條件已經是極爲寬大。

特別是考慮到現在沈莊軍內部不穩,各方意見不一,軍心混亂之時,要繼續同官軍作戰,希望渺茫,實在不如干脆接受宋一鶴的招撫條款算了!

梅增智大感無奈,不得不同意了其他搢紳們遣散部衆的要求,在數日間便遣散了協從之衆將近二萬人。只是梅增智留了一點心眼,他擔心宋一鶴趁沈莊軍自己遣散部隊的時候發起突然襲擊,便優先遣散了戰鬥力較弱的裹挾鄉民,而保留了久經訓練和戰陣的團練老兵。

果不其然,當曹胤昌將沈莊軍自行遣散部衆兩萬人的消息帶到黃岡後,信心大增的宋一鶴馬上就放棄了招撫的打算。

畢竟如果真的把這些士紳全部招撫,那官軍就不方便大行劫掠,宋一鶴自己也很難再謀奪到梅家剩下的財產。

若能將他們定爲負隅頑抗的釀亂逆賊,將其一股蕩平、閤家滅門,事情就好辦多了!

宋一鶴便不等梅增智進一步遣散部衆,立即下令撫標各軍在投降士紳的帶領下,兼程加速衝向黃麻,一路縱火燒民居,殺人者數十里,還把黃麻有名的工商城鎮大城潭鎮和鵝籠鎮都夷爲平地。

等到官軍攻至黃安城下時,梅增智等人才恍然大悟,徹底明白了宋一鶴的陰狠用心。那些本欲接受朝廷招撫的黃麻搢紳們,此時也都大感上當受騙,紛紛痛罵宋一鶴是“狼心狗肺之鳥官”、“詐降騙殺之貪臣”,不得不徹底放棄同官軍款和的打算,只能全力支持梅增智用兵抗敵了。

但此時黃安和麻城兩處縣城都已被包圍,官軍除了宋一鶴親自統率的撫標精兵三千人以外,還從襄陽、鄖陽、漢陽、荊州等州府調來了分守兵五千多人。

宋一鶴對此猶嫌不足,又從施州衛借調來了兩千名戰鬥力強悍的土司兵。

除了這些官軍的經制之兵外,本來屬於沈莊軍,但被宋一鶴和曹胤昌招撫的其餘團練武裝,還有四千多人,

這樣算下來,宋一鶴動用了一萬五千人來圍攻黃安和麻城兩處縣城。

而沈莊軍這邊,在攻打黃岡失利以後,軍心瓦解、士氣低沉。退回黃麻以後,又被宋一鶴“以撫騙殺”的計策所欺騙,自己遣散了近兩萬名裹挾的鄉民。

黃安縣城中,沈莊軍僅有兵力一千五百人。麻城這邊則因爲是梅氏的老家,情況稍好一些,但也只剩下四千多人。

頭焦額爛的梅增智不分晝夜,吃住全在麻城城牆上。他年紀未滿三十歲,有諸生功名在身,軍務繁忙之中還頭系錦紋方巾,穿着一身華貴的綢布袍子。

若非宋一鶴逼迫太急,像梅增智這樣的名家子弟,本來應該會成爲朝廷在地方上的支柱,怎料得如今這般局面?

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十六章 五軍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章 林貓貓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七章 左鎮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
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十六章 五軍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章 林貓貓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七章 左鎮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