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

寧夏的地勢是賀蘭北據,六盤南臥,兩山面東恰好組成了一個倒“八字”,有點兒相對而望的意思。

清軍過賀蘭攻寧夏,曹營叛軍中的一支偏師,也由楊承祖的部將楊明起率領,以數千兵馬自陝南北上,準備跨越六盤山,先到固原以後,再往繼續進攻寧夏。

雄踞在固原西南面附近的險要,便是六盤山。叛軍繞山道途經六盤山東麓的涇源時,山林濃郁處綠煙聚攏在一起顯現出一幅沉甸甸的樣子。六盤山標界着西北的北部與南部,在其北景色就變得荒蕪遼闊起來,在其南景色則顯得青蔥許多,叛軍先屯六盤山,繼而望向固原城。

這是東晉十六國時後勤與胡夏、劉宋與赫連勃勃多番交手過的地方,崇山峻嶺,茂林險谷,不知道有多少處古戰場,又是北宋與西夏爭逐銀夏的戰場。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今日之關中,究竟誰爲長纓,誰乃蒼龍?

駐防固原的守將羅岱也是曹營部將,而且他同樣和楊承祖關係甚密。所以楊承祖不疑有他,就派楊明起直接帶兵前往固原接防,令他與羅岱匯合以後,二人一同率部北上進攻寧夏的腹背。

只是楊明起和羅岱,雖然皆爲曹營部將,出身卻有很大不同。楊明起是羅汝才的親信,他是陝西宜君人,崇禎初年就投軍參加了曹營,彪悍絕倫,隨羅汝纔到河南投奔闖營以後,又立下不少戰功,在曹營中算得上是根正苗紅的老牌部將。

而羅岱則是明軍降將出身,他本是河南官軍裡的中軍軍官。崇禎十二年時,左良玉率領降將劉國能入援京師後,又返回河南追剿起義軍,連續擊破和逼降了馬進忠、李萬慶二部。

七月張獻忠在谷城重新起兵,當時左良玉即以羅岱爲先鋒追擊西營。追到房縣時,至羅猴山,因爲軍中缺乏糧秣,又遭到張獻忠伏擊,全軍大潰,羅岱自己則被羅汝才俘虜,這才參加了起義軍,所以羅岱其實算得上是被迫投入曹營。

如今楊承祖假借羅汝才的名義起兵謀亂,雖然在短時間內蠱惑了許多人,但時間一長,羅汝才遲遲不露面,始終會讓一些人心中產生疑慮。

以羅岱而言,他雖然是曹營將領,但和楊承祖、吉珪二人卻都沒有什麼關係,只是服從於羅汝才個人。

如今關中大亂,過去的那些明朝降將,除了被楊承祖軟禁住的人以外,其餘者皆趁亂起兵,割據一方,羅岱打的主意和這些人類似,他不求爲楊承祖奪取關中,也不求爲大順效忠,而只想在亂世中爲自己謀取一塊地盤割據一時。

“我生不辰,當取河西一土,如沮渠蒙遜於亂世中建北涼國一般,亦可以傳承二、三代,享有國祚數十年。”

羅岱試圖割據固原,像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呂光、沮渠蒙遜等人一樣,割據河西,依靠險要的地勢自立爲王。

所以當楊明起率兵趕到固原,並要求羅岱開城接納他的時候,羅岱馬上就聲稱因爲不知道楊明起所率的兵馬到底是順軍還是曹兵,因此不能容納楊明起入城。

楊明起初時尚不明白羅岱的用意,就派使者帶着羅汝才、楊承祖的印信到城下喊話。結果守軍居然一言不合就放炮還擊,將楊明起派去的使者全部炸死。

羅岱高據城頭之上,持劍斬斷了大順和西北經略使的旗幟,換上了自己的軍旗,向城下的楊明起部叛軍高喊道:

“今闖曹自相攻伐,關中已經無主,楊將軍不若速返長安,亦取一地爲王,豈非遠勝過爲一些賊寇做馬前卒?”

楊明起這才明白羅岱原來竟然背叛了曹營——當然嚴格來說,其實楊承祖和吉珪纔是最先背叛曹營的人,他們起到的影響極壞,不僅將大順好不容易恢復的西北穩定秩序和社會生產完全破壞,而且由於扣押了大批前明降將,使得秦軍變成一盤散沙,到處都有將領和軍官奪取兵權,割據於一方。

偌大的關中,如羅岱一般想法者絕非少數。固原割據的同時,慶陽、秦州、隴西等地,相繼也有前明降將或者官紳武裝趁機起兵奪城,他們未必是和寧夏節度使陳之龍那樣妄圖迎清兵入陝,更多人則是想趁着西北大亂的機會,招兵買馬,割據一方。

楊明起被羅岱一頓奚落以後,暴怒不已,當即就放棄了前往寧夏增援的任務,而是在六盤山山下紮營,開始強攻固原。

固原本來就是明朝時九邊要地的一座雄城,城防堅固,城內百姓亦知兵事,民風彪悍,所以羅岱手中的兵力雖少,但是居然也守住城牆,給予了楊明起所部叛軍很大殺傷。

楊明起震怒之下,居然又將鳳翔等處的叛軍也抽調至固原城下,連續進攻七晝夜以後,才依靠兵力優勢強行衝入城中。

他看着曹兵們在付出巨大傷亡後,終於打開了固原的城門,滿面猙獰道:

“縱兵大掠,屠固原!”

自從闖曹合營以後,曹營就受到闖軍的約束節制,很少再有能夠肆意屠掠的機會。如今楊承祖起兵謀反,他們終於可以放開手腳,一個個士兵都張狂恣意地衝入城內瘋狂洗劫殺戮。

但是另外也有一些將士,他們已經在陝西成家立業,安了家,迎娶了良家女子,不再像許多年前跟隨羅汝才橫行天下時那般兇狠好殺。楊明起的屠城命令,就讓這些將士感到分外訝異與猶豫,畢竟陝西是衆人桑梓之地,在故鄉屠城,說不定就會殺掉自己的某一個遠方親戚,將來還怎麼有臉面去見家鄉父老呢?

楊明起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他自顧自踏馬入城,帶領親兵縱火猛攻羅岱固守的知府衙門。風助火勢,大火先是焚燒着衙門附近的房屋,但很快就因爲許多人胡亂焚掠,火勢越擴越大,最後終於遍及於全城,將一座固原城變成了橘紅色的業火地獄。

楊明起被殺以後,更無人約束和制止叛兵了。他們洗劫一整夜後,等天亮以後聞主將已死,便四散而去,散佈在隴西一帶,嘯聚山林,重又落草爲寇。

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章 太原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二章 白土崗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章 太原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五十八章 朝鮮世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二章 白土崗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