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

“譚泰和遏必隆已援南翼,我想豪格暫無大礙。阿濟格!立即增援北翼,穩住戰線!”

雖然皇太極派遣阿濟格領兵增援北翼,使得洪承疇心下自安。可是范文程卻大爲吃驚,北翼遭到李過的偷襲,雖然局勢危殆,但畢竟只是側翼局部,比不得多鐸負責的中央戰線重要。

現在多鐸方面告急,卻將最後一支強力援軍阿濟格所部派到北翼戰線,這樣豈不是真的要讓李自成打到御帳前面來了嗎!

“英王增援北翼,那豫王方面如何自處?陛下身邊亦只剩下護軍,一旦中軍爲流賊突破,我恐將有天下所不忍言之事啊。”

皇太極卻淡然自若道:“李自成能夠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朕願稱他爲天下間獨一無二的一個豪傑。若多鐸勢窮,不能支撐,就讓朕在這裡親眼目睹一下李自成的英姿。讓朕看一看,他有沒有與朕競鞭天下的資格罷。”

阿濟格自己心中其實還是傾向於,馬上帶兵去前線救援他的同胞兄弟多鐸。可是皇太極權威深重,軍略又的確爲滿洲諸王貝勒之中的唯一翹楚。

所以哪怕阿濟格根本不把吳三桂的死活放在心上,此時也只能遵循皇太極的軍令,在陣前起誓,誓死保住吳三桂的性命,穩定住北翼戰線,絕不使李過所部流賊兵馬犯雷池一步。

在阿濟格出發之前,皇太極親自握住他的手,撫慰道:“這些索倫披甲人皆隨你出戰吧。如此也不枉費我耗費心力,派兵遠出黑龍江虜獲索倫野人爲我做攻戰之用……哈!這是索倫野人,若使天下無有朕,又安得他們今日的富貴?恐怕尚在黑龍江岸茹毛飲血吧!”

御帳前的索倫披甲人皆默然不語,索倫部舊居於黑龍江畔,本是一個和建州人類似,同樣信仰薩滿教的部族。自努爾哈赤時期,索倫人向後金朝貢以來,滿洲便對其實行恩威並舉的招撫政策,通過賞賜索倫部大量物資,與索倫部首領聯姻,建立羈縻關係。

到皇太極時期,滿洲人終於依靠武力,三進黑龍江,平定博穆博果爾,將索倫人徹底捆綁到了滿洲軍事集團的戰車之上。

在這場征服中原的大戰裡,滿洲人將收穫足可以填滿關外苦寒之地的財富,而索倫人則將收穫一場耗盡他們民族全部血肉的綿長戰爭。

這……或許就是皇太極所期待的,滿洲人今後二百年的幸福命運。

被鎖鏈捆綁起來的自己和敵人,還有一場註定將延續到數百年以後的戰爭。

阿濟格領軍出陣,洪承疇稍稍心安,范文程卻爲大清的中軍戰線感到分外的擔憂。他的這分擔憂當然不是來得沒有理由,李自成的黃傘所及之處,順軍將士都受到了空前的鼓舞,士氣之振奮、戰意之昂然,全部到達了一種空前絕後的地步,使得多鐸這條戰線上面的壓力,已經增加到了極限。

李友、左光先紛紛向前挺進,陝北元從也好,新降秦軍也好,此刻全部成爲了大順軍的一份子。他們之中的一些人或許是爲了開國從龍的潑天富貴,一些人或許是爲了不爲左衽的尊嚴而已,另外一些人則可能只是爲了能夠過上吃飽飯的安穩日子。

不同的希望交織於一處,有仇恨、有希望,也有綿延向未來的信心。

大順的旗幟好像波浪一樣翻騰飛舞,劉體純衝殺在前,甚至連他手下的那些吹鼓手們,這時候都丟棄下了嗩吶和喇叭,參與到了這場決定天下萬萬百姓今後二百年命運歸宿的大戰當中。

李自成慨當以慷,心中只有萬般的豪情壯志。

一千年前李世民在虎牢關前的時候,三百年前朱元璋在鄱陽湖上的時候,他們心中的壯志又是否如此呢?

寶劍鋒芒依舊在,他李自成並沒有因爲開國稱帝以後的榮華富貴而消磨了筋骨和武藝。他還是馳騁在馬上,還是那個威勢驚人,縱橫天下六合八荒的響馬流賊,但他同樣也是一個寬厚愛民的新闖王。

“誅殺皇太極,平定天下,開萬世太平,就在今日!”

李自成寶劍在前,寒光大盛,他身邊的禁衛將士們也紛紛刀劍出鞘,形成戰陣之中最爲摧殘而且無堅不摧的一道利刃。

直插清軍心臟部位,橫衝直撞,勢如破竹,豫親王多鐸也好,恭順王孔有德也好,智順王尚可喜也好,或者是那個沒有什麼本領,後來被逃人法活活嚇到自殺的耿仲明也好,八旗兵、蒙古外藩兵、三順王漢兵,再也沒有一支部隊能夠在中央戰線抵擋住李自成的衝鋒了。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處崩塌,處處崩塌,全線崩潰只在旦夕之間。

御營禁衛的馬蹄踐踏大地,蹄身猶如暴風般猛烈,這股暴風吹到哪裡,哪裡的清兵便要望風披靡。李自成親自拔劍揮砍,他不改從前身先士卒、親冒矢石的作風,以開國帝王的身份衝在火線之上,所到住處,都將給士兵帶來無窮無盡的精神支持。

“聖駕到!”

宋獻策帶頭高呼,接着御營禁衛們便都一起吶喊,再之後便是劉體純、李友、左光先等人也都帶着麾下的將士們吶喊了起來。

“聖駕到——”

大順軍將士全部歡呼萬歲,高歌之聲響徹天際。一股逼人的聲浪直涌到了多鐸的面前,讓這位不知道見過多少大世面的大清親王,都在這一瞬間感到了兩股戰戰。

“流賊李自成?洪承疇誑我!此真橫行天下之勁敵,豈止於流賊響馬乎!”

多鐸憤憤將馬鞭摔擲在地上,他已經毫無辦法,皇太極怎麼還不發東中軍近衛兵馬前來增援?嗨呀,自己只能先暫避李自成的鋒芒,退到孔有德和尚可喜的炮兵陣地處,先求立於不敗之地,再求擊敗李自成吧。

“陛下!韃子的陣線已經破啦!”

衝殺在前的劉體純已經是浴血奮戰,鮮血灑滿在他全身鎧甲的每一道縫隙裡,大刀鋒刃上的血水甚至都已經凝結成了一層厚厚的膏膜。

他最先衝開多鐸的防線,打開了通往皇太極與崇禎皇帝中軍御帳位置的道路。李自成的黃傘隨後趕了過來,永昌天子同樣親歷血戰,劍刃上已經被揮砍出了數處缺口,盔甲上也鑲嵌住了不少敵人發出的流矢。

李自成望着那幾乎是唾手可及的皇太極御帳,終於確信勝利已到了自己的手中。

他看着在北翼奮戰的李過和張鼐,既爲自己選定的繼承人是如此英武而感到欣慰,又爲李來亨沒能趕上這場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會戰而覺得分外遺憾。

不過李自成又想到,擊滅東虜,北取京師以後,還可以派羅汝才南下平西川,派李來亨南下定江南。再以後,他相信自己絕不會做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刻薄皇帝,李過和張鼐也好,李來亨和羅汝才也罷,這些臣子李自成相信自己的心胸足可以容納他們每一個人。

大順朝幾百年的太平天下,就近在眼前了。

“衝啊!”

李自成將那殘缺的寶劍高高舉起,禁衛們跟隨劉體純順着那道被撕開的戰線缺口,一鼓作氣,飛衝入皇太極和崇禎皇帝的御帳之前。

李自成揮劍飛斬,酣暢淋漓帶着這些將士們馬踏連營,把狗韃子中軍陣地裡的帳篷一個連着一個地踏碎在地,然後點燃火把,用烈火焚盡腥羶。

“御帳已破!”

“皇太極在哪裡?皇太極在哪裡!”

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六十章 反對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十章 李寨主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章 牛相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六十章 反對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七章 鳥銃隊
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六十章 反對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十章 李寨主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章 牛相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六十章 反對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七章 鳥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