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

吳三桂和皇太極交手過許多次了,甚至有好幾次他都不敢保證自己還能不能活着回到關內。但過去他雖然也和皇太極有過來往,卻都只停留在文書書信上。

見面,這還是第一次。

吳三桂體態魁梧,相貌英俊,在明廷內都是數一數二的俊秀人物,滿洲宗室諸王見到他走入清軍營地內,無不爲之側目。

皇太極的相貌就比較普通一些,他留着細長的鬍鬚,眉眼之間看起來比起人類,更像是一種野獸——不是虎狼那樣兇狠的野獸,而是遼東的狐狸,是那種狡猾的野獸。

清國的皇帝,比起像人類,反而更像是狡狐。

吳三桂射殺過許多海東青,他知道兇猛的海東青並不可怕,狡詐的狐狸,纔是最令人膽寒的野獸。想到這點,再聯想到近來發生的種種事端,不到一年以前,明軍和清軍還圍繞着邊牆進行着屍山血海一般的戰爭,可到了今天,明軍卻自己打開邊牆,迎接清軍入關。

這何至於是狐狸的手腕,簡直是薩滿在做法。

清國的大學士范文程親自接待諸將入營,洪承疇跟隨在一旁,吳三桂神色不豫,向洪承疇小聲問道:“尚有他路否?”

洪承疇微笑回道:“此路最捷,何必他路?鎮臺尚憂否?”

高第心中猶豫,遲遲不想踏入清軍營地,他知道今天走入清軍營地,到底意味着什麼。但劉澤清就沒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了,他在通譯的陪同下,和幾位清軍的貝勒諸王有說有笑,還向他們詢問着自己前些年投降清軍的弟弟現在過得如何。

吳三桂咬住牙齒,他也沒有別的辦法。明軍開關放皇太極入關,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否則以白溝河一戰以後京畿的空虛情況,他們如何抵擋李來亨的進軍北伐?

可是皇太極一俟入關,便立即駐軍昌平一帶,一番眼花繚亂的佈置以後,便將八旗兵部署在關寧軍四周,隱然形成包圍之勢。

吳三桂知道清軍和關寧軍戰鬥力的差距,如果關寧軍有城牆關城依靠,那還可以打一打,可是就在京城外面野戰,他們恐怕立即就會被皇太極徹底殲滅乾淨。

如果只是這樣,吳三桂還可以硬着頭皮,繼續靠陳新甲借師助剿的國策,跟在皇太極的身後打仗。但自從明清聯軍在山西的大捷傳回北京以後,固然明軍官兵和崇禎皇帝都喜出望外,崇禎還爲此下令北京歡慶大捷三天三夜,可是皇太極在這以後卻加緊了包圍關寧軍的動作。

吳三桂心中越發不安,山西大捷的消息傳來以後,崇禎皇帝鬥志昂揚、信心倍增,幾次下詔要召關寧諸將入京面聖。吳三桂一直以關寧兵在白溝河之戰中傷亡慘重、需要休整爲理由,拖延時間,沒有奉詔入京。

他很瞭解崇禎皇帝的做法,知道朝廷對於跋扈的武將,是否對付這些武將,關鍵在於軍隊實力如何。經過白溝河一戰以後,很明顯關寧軍在崇禎皇帝心中的地位正在直線下滑,孫傳庭卻靠着山西大同之戰和雁門之戰的勝利,已有了乘風而起之勢。

此時皇帝要求關寧軍諸將入京面聖,也由不得吳三桂會懷疑這是不是解除兵權的先聲了。

洪承疇看吳三桂還在猶豫,不願意進入清軍軍營裡,就走近他,低聲道:“長伯知道白谷已經從大同回師了嗎?”

噹啷!

吳三桂心中一驚,提在手中的配件都驚落在地,他心中震怖,瞪大眼睛,不可思議似地問道:“孫督師不是正在圍攻太原嗎!”

“長伯還不知道嗎?李自成已經從陝西渡河到山西了,傳聞他率領兵馬四十多萬星夜趕到太原城下解圍,孫督師獨木難支,已經解圍了……皇上聽說山西戰事稍稍緩解,便急調白谷回京。”

“獨木難支?我聽說……我聽說清國的九王不是也在山西嗎?”

洪承疇露出一抹神秘莫測的笑容回答說:“戰場上刀槍無眼,我聽說是睿親王爲闖賊流矢所傷。大清的八旗兵因爲主帥受傷,所以不敢冒然進攻,都暫時退回大同一線……長伯以爲崇禎皇帝急急召回白谷是要做什麼?”

吳三桂聽到這話,心知肚明,看來山西戰局的變化就出在清軍的消極作戰上……

不過更讓他緊張起來的,正和洪承疇說的一樣,是皇帝究竟爲何這時候要急急把孫傳庭調回京師?

“洪先生……你和孫督師也是多年好友,他回北京來,能夠重新再見一面,總歸是件好事。”

“哈哈哈!”

洪承疇突然哈哈笑了起來,笑得幾乎仰翻過去,笑着笑着,他好像眼角都快笑出了眼淚似的。

“長伯,你不明白嗎?”洪承疇仰起頭來,斜眼看着吳三桂,“皇帝要你入京面聖,又要孫傳庭不顧山西剿賊軍事的緊張情況,速速回京,目的何在?”

吳三桂低下了自己的腦袋:“我……我不知。”

“長伯,好做好做。天下分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洪先生到底什麼意思?”

洪承疇不再多言,他彎下腰幫吳三桂將掉落到地上的寶劍撿了起來,雙手奉回吳三桂手中,然後拍了拍他肩膀,笑着說:

“白谷要回京師,大汗對他也很感興趣,想在白谷入京以前,設宴款待一番。只是大汗和白谷素無淵源,白谷這個人又一向看重華夷之辯,須臾之間,大概不會同意和清軍會宴。”

吳三桂皺起眉頭,更感疑惑:“設宴無非小事一件,現在明清兩軍聯合作戰,大汗想見孫督師,怎麼會見不到呢?總有機會。”

“長伯啊長伯……大汗的意思是,白谷畢竟是明軍主帥,由大汗親自出面邀請總是不方便的。現在明軍諸將之中,除了在大同和雁門表現不錯的高傑以外,就數你最爲一時名將。若是你出面邀請白谷飲宴,白谷當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吧?”

吳三桂好像終於明白過來了一些什麼事情,洪承疇看着他的表情,更感好笑,吳長伯這樣的人精,又怎麼會是現在才明白過來呢?

“長伯,好做!”

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二章 顧炎武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章 營田使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二章 鰲拜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四章 女官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四章 金山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八章 熊耳山第四章 於大忠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三章 林貓貓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
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二章 顧炎武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章 營田使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十二章 鰲拜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四章 女官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四章 金山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八章 熊耳山第四章 於大忠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三章 林貓貓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