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

清軍的突然潰逃最讓闖軍上下感到吃驚,明軍的潰敗倒是沒有讓陳永福覺得多麼奇怪。但是袁時泰亂戰之中,居然能夠生擒關寧軍裡素有勇名的驍將李輔明,還是成爲了鼓舞闖軍士氣的一大意外之喜。

聯軍的崩潰來得如此突然,最大意外是使得闖軍沒有做好擴大戰果的準備。

吳三桂和劉澤清不必說了,他們都趕在聯軍崩潰之前,把自己的嫡系兵馬先行撤出了戰場,實力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打擊。

清軍的動作雖然慢了一些,在撤退時機的把握上,即便是宿將阿巴泰也不能同吳三桂、劉澤清這樣富有轉進經驗的長跑冠軍相比。

但是清軍士兵的紀律水平確實高過關寧軍一截,即使在張皮綆和袁時泰的猛烈衝擊下,八旗兵還是做到了一定程度的且戰且退,並沒有在接戰後馬上瓦解。

“繼續追擊,多抓俘虜……”

率領闖軍主力兵馬陸續抵達白洋澱戰場的陳永福、方以仁、馬世耀等人,都對張皮綆和袁時泰取得的重大勝利,感到意料之外的驚喜。

陳永福馬上下令主力跟進,擴大戰果,他雖然預測到聯軍倉促拔營又令出多頭,勢必出現巨大的混亂情況,給闖軍以可乘之機。

但是,也沒有想到,勝利會來得這樣突然和輕易。

“前屯鎮和山海關關兵自相攻擊,潰散大半,現在就看我們能抓住多少俘虜了。”馬世耀拉住繮繩,望着在白溝河岸邊亂做一團的關寧兵,想到這是大明朝廷最後的一支精兵,便扼腕嘆息道,“李輔明有勇力,可惜可嘆。”

方以仁收緊衣領,在冰冷的寒風裡神情卻很放鬆,他對馬世耀輕聲微笑着說:

“若李輔明學着吳三桂、劉澤清他們那樣先行跑掉,倒是可以爲朝廷保留住這支精兵。可朝廷到了死戰是罪過,逃跑保存實力反而有功的地步,又再有什麼前途可言呢?崇禎再不能約束這些驕兵悍將了!”

“天下易姓在即,這些人都不過是爲李闖王掃除前驅罷了。”

這一連串的勝利,讓陳永福更對自己投靠闖營的選擇感到慶幸。他口上說着天下將歸於闖王,心裡則感激着荊襄節度使陳藎的提點,還有李來亨此前折箭爲誓的諾言。

八旗兵北逃,那麼看來那支迂迴的清軍,也將註定滅亡的命運。關寧軍又大潰,闖軍如此連戰連勝,以後克取北京,平定天下,難道還有難度可言嗎!

陳永福撫着鬍鬚,已經開始爲自己成功躋身闖軍開國元勳的隊列裡,感到高明和自滿了。

只是方以仁看着北方白茫茫一大片延伸至地平線盡頭,最終和天空雲氣交融在一起,彼此再難分辨清楚的雪地,卻神色凝重道:

“孫傳庭始終沒有揮軍南下,大家以爲他究竟在哪裡呢?”

這個問題讓諸將也都感到一絲疑惑,孫傳庭手握三萬秦軍戰兵,地位舉足輕重。

可是現在八旗兵北逃,關寧軍又遭到重創,秦軍卻遲遲沒有出現。孫傳庭到底在想些什麼?他的兵馬到底在什麼地方?

總不可能突然就這樣莫名蒸發吧!

陳永福猜度道:“京營衰朽不可用,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事情,崇禎也不會不知道這一點。京營號稱還有數萬雄兵,可其實皆只活於名冊之上,實際有沒有一二千戰兵都不好說。崇禎或許是擔心京師遭到闖軍突襲,所以就讓孫傳庭留在北京,帶領秦軍拱衛燕都。”

劉汝魁馬上跟着說道:

“這樣看來,咱們在北京城下,還要再打一場硬仗吧!”

“不然。”陳永福搖搖頭說,“官軍屢戰屢敗,一路皆北。雖然孫傳庭號稱天下名將,可是也不能驅市人爲兵,只靠一支軍心士氣瓦解的部隊,怎麼和我們打硬仗?我看白溝河這場大戰以後,一直到北京,我們都將和當年洪武太祖北伐一樣,沿途順風順水,輕鬆摘取北京這顆熟透了的果子。”

袁時泰生擒前屯鎮總兵官李輔明以後,又繼續縱兵狂奔,接着把嚇壞了的山海關關兵一起打垮。

可惜高第身邊有一羣備受恩養的蒙古家丁,頗具有戰鬥力,居然在兵敗如山倒的局面,硬是護住高第,保護他殺出了重圍。

袁時泰很可惜地感嘆自己錯過了一戰擒獲二總兵的戰果,但是僅僅是率領千人,縱兵擊潰八旗兵前鋒和兩鎮關寧兵的成績,已經足夠讓袁時泰恢復小袁營的榮光了。

他親自帶着一大羣官兵甚至還有滿洲人俘虜,前來迎接諸將。

陳永福看到聯軍士兵們束手就擒的模樣,和那種頹喪到了極點的神態,更是樂觀道:

“朝廷軍心瓦解,兵不可用。接下來只要大帥打出既往不咎的旗號,想必除了孫傳庭和高傑這幾個人還會負隅頑抗以外,剩下的明軍都將倒戈卸甲,主動迎降。”

“事情要是這樣簡單就好了!”

方以仁把摺扇伸了出來,一片小小的雪花,剛好落在了扇面上。

“又下雪了。”

馬世耀皺眉道:“突然降雪,說不定會影響到我們抓俘虜呀。”

“當年洪武太祖北伐,也有中山王之敗。焉知孫傳庭沒有王保保的才具呢?秦軍屢屢不出,我只擔心他們不在京畿,而將危及河東。”

方以仁的話終於讓諸將都感到一驚,陳永福更瞭解清軍的總兵力情況,知道皇太極如果願意,大可以投入數萬甚至十萬兵力入關作戰。

把這一點與方以仁所說的話相結合起來,陳永福也就隱隱約約想到了和方以仁相近的推測情況。

“方書記……方書記是以爲孫傳庭不在京畿,而是往攻山西?!秦軍不過三萬兵,闖軍有田帥留守太原和大同,兵力頗多,大同又是天下著名的險要所在,孫傳庭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危險到山西吧!”

“我聽說鬆錦大戰,清軍一口氣打垮了洪承疇的十三萬大軍。即便明軍常有空額,可是鬆錦大戰是不同於以往的一次戰略決戰,諸將肯定是全力以赴,最起碼總有十萬戰兵參戰。可居然被東虜一戰打垮,可以想見,東虜的總兵力也是不下十萬。”

小小的雪花紛飛在諸將之間,隨着方以仁慢慢分析戰局情況,所有人都漸漸感覺到了一股愈發冷冽起來的寒意。

“白溝河大戰,清軍兵分兩路,可是任何一路的兵力都不到萬人。這究竟是東虜其實無意盡力爲朝廷與我攻戰,還是因爲東虜的主力另外在他處作戰活動?”

話說到這個地步,方以仁的意思已經十分明顯。所有人也不禁從大勝的喜悅感裡甦醒過來,突然感到一陣眩暈感。

“將軍!書記!大帥帶兵回來了……”

“府主回來了?南線戰況如何?博野城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好直有事情嗎?”

“南線……南線亦大捷!東虜潰亡大半,博野無失!”

===

因爲工作原因,宇文現在去了新疆,面臨無網絡無電腦的情況,所以只能用手機碼字更新。這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只能盡力維持了。

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七章 順兵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
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七章 順兵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