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

自從崇禎十三年年底李來亨兼併屏風寨以來,苗裡琛等一衆礦徒軍加入闖營,也已經有半年之久了。

這個沉默寡言的礦徒首領,對闖營——或者更準確應該說是小虎隊纔對——他對這個特殊團體中所見到的種種景況,越來越感到特殊、有趣又好奇。

以土木隊而言,這支部隊是掌哨李來亨親自着手編制的新部隊,全隊基本上都是由土木作業經驗豐富的嵩縣礦徒組成。他們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參與戰鬥,絕大部分情況裡,土木隊只負責搭建營盤、修築野戰工事和配合戰兵攻城的任務。

掌哨很喜歡同苗裡琛講一句話,叫做“流汗勝過流血”。土木隊流血比一般部隊要少很多,但流汗就要多得多。

土木隊雖然不直接參與野戰任務,可他們的口糧和生活津貼標準,都直追一線戰兵的水平。在闖營裡其實也有不少人,對土木隊很有意見。他們都說土木隊只是一些泥巴里刨食吃的莊稼漢,憑什麼跟搏命廝殺格鬥的戰士享受等夷的待遇?

不過隨着洛陽風坡嶺寨等一系列戰事中,苗裡琛率領土木隊屢立殊功以後,人們也就都開始認可了土木隊的特殊地位。

攻城、守城、野戰、行軍,當將士們感受到土木隊快速構築各式工事以及其特殊攻城戰術帶來的優越性後,講究實際闖營兄弟,自然不會再爲難苗裡琛這羣河南兄弟了。

劉汝魁、郭君鎮、李好率部攻破裕州城後,苗裡琛又帶着土木隊的礦徒軍,在裕州四面的險要之處,複製“洛陽經驗”,修築了一系列小而堅固的木城據點。

守險不守城的特殊戰術,正愈發成爲李來亨所部的一種特殊傳統。

像這樣的特殊傳統還有很多。

當苗裡琛結束築城任務,率部回到裕州城內休整的時候,就更加能感受到這點了。因爲任務完成的非常圓滿,李來亨特地給土木隊上下多發了一筆生活津貼,苗裡琛便帶着幾個關係甚好的嵩縣老鄉到城內茶樓吃飯。

茶肆里人來人往,一點沒有剛剛經歷兵火的氣氛。因爲有不少闖營的士兵在此吃飯,店裡生意還比往日火爆很多,幾名夥計忙裡忙外,簡直三隻手都騰不出功夫來。一名年紀很輕的小夥計,大約端茶送水的經驗還不豐富,忙裡出錯,慌了手腳,將半碗溫熱的茶水打翻到了土木隊士兵的衣裳上。

小夥計神色驚駭,生怕這位山大王拔刀砍了他,急聲道歉還不算,又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嘴裡嘟囔着“小人該殺、大王饒命”之類的話。

被茶水打溼衣服的土木隊士兵初時還有些惱怒,見到小夥計惶恐驚駭的樣子後,反而失笑道:“小兄弟,我不是山大王,也不是吃人的強盜,你認個錯便是,怎生嚇得眼淚鼻涕齊涌出來?”

“小地方的人沒有見識,驚到老爺,還請萬分饒恕!”精明的掌櫃見到這處的騷亂後,也趕忙過來處理事端,他看闖軍士兵沒有想要爲難人的樣子,才喘了一口氣說,“小店前一陣也接待過左鎮的官兵,因上菜不及,還被砍傷了二名夥計!這小子之前就被嚇壞了,這才冒犯到老爺的尊駕,實非故意爲之。”

苗裡琛揮揮手,讓那名衣裳被打溼的部下喝茶茶飯,他給掌櫃解釋說:“我們同左鎮、同官兵是不同的!掌櫃的也該聽過闖軍入城時張貼的安民告示吧?我們掌哨專門定下一條規定,就叫公買公賣,你們道幾聲歉,重新上茶就是,不需爲難。”

那掌櫃擦擦了額頭的汗水,小聲說:“誰能知道那告示是否真情實意……嗨!貴軍同其他兵馬,確實大爲不同,小店過去招待過左鎮的官兵,也招待過汝州賊……汝州豪傑沈萬登的人馬。但他們都一色樣子,吃飯從不給錢,反而還常常找茬鬧事。”

那衣服叫小夥計弄溼的士兵大笑幾聲道:“老子當初也在沈萬登手下幹過兩年,後來纔去嵩縣屏風寨投了於大忠……若老子還在於大忠、沈萬登的麾下,現在您這店兒恐怕都要被拆了。”

苗裡琛趕緊叫他不要嚇唬掌櫃了,礦徒軍們過去其實也就是河南本地的一般土寇。而且由於他們並非農民出身,行事作風更加兇悍不法,只是由於李來亨特殊軍法章程的培育,現在才變成了這麼乖的模樣。

李來亨的麾下,幾乎不發給月俸,而只發給數目很少的生活津貼,戰利品也不得私有,而是統一上繳軍隊後,再由典糧餉、典器械等處統一分配。

士兵征戰所得的大頭,不是金銀,而是所謂的口糧。闖軍內部,現在已經較少使用金銀或其他貨幣進行賞賜,而幾乎都是採取直接發給糧食米麥的形式。

例如數月前在洛陽時,苗裡琛堅守風坡嶺寨有功,獲得的賞賜就一大袋麥谷。

這種做法對闖營士兵就形成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他們來說劫掠金銀細軟、私藏戰利品的用處很小——因爲闖軍大多時候是在鄉間和山區活動,即便攻佔城市,待的時間又短,軍紀又嚴格,私藏金銀的好處很少,一旦被發現後的處罰卻很嚴重。

對闖軍士兵來說,嚴格遵守上繳戰利品、公買公賣的紀律,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感的約束,而更多是士兵個人經過利益衡量之後做出的合理抉擇。

那名小兵拍拍衣服,笑着說:“掌櫃老爺,快給我們重新上茶吧。那話怎麼說來着?哦對,是負荊請罪,讓那小兄弟給我們負荊請罪啊!”

“什麼負荊請罪!你跟方先生學了兩句話,就成天胡亂用!”苗裡琛打了那名士兵一拳,忍不住笑罵道,“方先生和張掌櫃幾個人,一有時間就教你們識字,可不是讓你這樣掉書袋用的。”

苗裡琛所說的方先生和張掌櫃,就是方以仁和張玉衡這兩個李來亨手下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人。早在初入河南的時候,李來亨就有意識地讓方以仁在部隊裡展開掃盲識字的活動。

不過這說得簡單,做得卻很難。不僅僅是識字本身的難度和士兵們對唸書的抗拒性,更困難的是要讓士兵花費相當時間認字,就意味着減少了他們的勞動、訓練和戰鬥時間。

即便闖軍攻破了洛陽,整體的物質條件還是比較簡陋。連李來亨本人都維持着極低的生活待遇,一般士兵很多時候更是半耕半戰。在戰鬥和訓練的間隙裡,還要同山民、流民一起耕種谷地中的田土。

這樣重的負擔下,還要讓他們分出一些時間來識字,當然是十分困難的任務。

只是李來亨本人對掃盲識字極爲重視,重視程度高到了這件事情的負責人方以仁都無法理解的地步。多虧了他的極力堅持,識字運動纔在極爲艱苦和困難的條件下,以一種效率雖然很低、但始終堅持不懈的狀態維持了下去。

經受過簡單教育,認識一點點文字的士兵,可以更容易接受闖軍內部進行的種種政策宣講。李來亨也花了很大功夫,讓張玉衡和他手下那批賬房行商們,按照他寫出的政策宣講書,給大家解釋“公買公賣”對於士兵自己的好處。

從優良的軍紀可以減低城市居民的抗拒性,到集中性的採購政策可以使得士兵個人用更低廉的價格、更穩定的渠道獲得各種生活用品——多方面的政策宣講,讓闖軍整體脫離了肅殺暴烈的氣氛,形成一種更加正常的集體氣質。

“苗哥,你還別說,今天又到了考覈的時間,你自己把該默寫的那些字背好了嗎?”士兵嬉笑幾句,亮出衣裳的里布說,“瞧我這個寫的咋樣!”

“好小子,你這是在做小抄?活膩歪了!”

他嘿嘿笑了一聲說:“苗哥你胡說什麼呢,我這不是怕自己忘了嗎,就把要認的字寫在衣服里布上,也好隨時可以記一記。我這還算好的呢,聽說隔壁的郭老大,直接要求手下士兵都把需要默寫考覈的文字寫在背後,然後行軍的時候每人都要盯着前頭人屁股認字!”

每隔一段時間,小虎隊都會對識字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覈。而且這個考覈的結果,不僅關係到士兵個人的口糧和生活津貼,還關係到帶兵官和部隊集體的獎懲情況。大家自然對此無不關注,像郭君鎮這種心眼多的人,爲此還專門想出一套應付李來亨抽查的辦法來。

掌櫃聽完兩人說話的內容,咋舌道:“貴軍連普通的士卒都要識字,還這樣明事理,無怪乎坊間通傳李公子是太原公子復生矣!”

苗裡琛雖然現在認識了一些字,但對歷史典故所知甚少,他不甚明白掌櫃所說的太原公子是怎麼一回事,還想問問的時候,卻聽到茶肆外傳來一陣又一陣的號角聲。

茶樓內的闖營士兵都相互看了一眼,大家知道,看來掌哨將要出兵了!

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四章 小徽柔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七章 左鎮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
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四章 小徽柔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七章 左鎮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