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

侍從們開始上菜、斟酒。革裡眼心想,張獻忠還是給他面子的,不但有人歌舞助興,就連上菜、斟酒,也全是娘兒們的事,走過來身上帶着一股香氣,讓人未飲先醉。正胡想着,張獻忠已經舉起杯來,賀一龍也趕忙舉杯。正等着八大王說一聲“喝”,卻見張獻忠重重地把杯往桌上一放,厲聲喝道:

“賀一龍!”

革裡眼本能地跳起來。卻早有兩個彪形大漢從後面上來一邊一個捉住了他的雙臂;第三個兵丁迅速上來摘去了他的佩劍。

張獻忠馬上就拿起十字架,指着賀一龍的鼻子痛罵道:“狗日的賀一龍,咱老子叫你不要犯天條胡亂搶劫殺人,你強要殺人,今早天父就託夢要斬了你。驢毬子入你媽媽的……”

但是張獻忠一句話還沒有說完,只聽革裡眼猛喝一聲,雙肘向後一頂,兩手再一推,右邊的大漢已跌倒在地,左邊的大漢也一個踉蹌退到五六尺外。這時只見賀一龍猛吸一口氣,頭一擺,一股風從口中吹出,遠近六支蠟燭都被吹滅,屋裡頓時一片漆黑。有幾個親兵朝着革裡眼站的地方撲去,紛紛撲空,接着幾個人發出痛苦的叫聲,顯然是在黑暗中受到了攻擊。

坐在賀一龍對面的張定國,他在蠟燭被吹滅的一瞬間立刻想到張獻忠的安危。張定國迅速從腰間拔出刀來,嘴裡叫了一聲:“父帥!”

話音剛落,胸前已被什麼利器刺了一下,幸虧穿着綿甲,傷得不重。他揮刀向前方和左右方連砍幾下,卻沒有砍到任何東西。因爲擔心再遭攻擊,他不敢出聲,蹲下來輕手輕腳地向着中間的桌子走過去。

張獻忠也非常吃驚,他腦中猛地回想起馬守應活着時說過的話,革裡眼眼睛不好,可是在一片漆黑、別人瞧不見的時候,賀一龍卻能大發神威,打你個稀里嘩啦。

八大王竭力保持鎮定,離開座位,慢慢向後退,隨即聽到有什麼東西砸在他剛剛離開的椅子上。

這時守在外面的兵丁見屋內燭光突然熄滅,又聽到驚叫聲、打鬥聲,便想推門而入。可是門卻從裡面上了鎖。屋內的親兵試圖去拉開大門,但接連兩個人剛走到門前就被捅倒。

屋裡的人逐漸適應了黑暗,已可隱隱約約辨出桌椅和人影,但仍然無法確定革裡眼的位置,只好都緊張地把刀尖對準前方,以防止遭到襲擊。即使這樣,仍有人莫名其妙地被擊倒下。

終於,屋外的人用一根碗口粗的圓木撞開了房門。就在人們準備擁入的剎那間,革裡眼連砍數人,一躍而出到了庭院中。

衆人立刻圍了上來,革裡眼在暗房中已經奪回了自己的佩劍,這時他猜測隨行的親兵必定已被制伏,於是一手持劍,一手執着從靴中拔出的利刃,決心獨自對付蜂擁而上的西營士兵。他的身手極好,很快就刺翻了幾個衝到身邊來的人。

別的人把他團團圍住,卻不敢輕易近身。革裡眼不熟悉府內路徑,也無法衝殺出去。雙方就這樣相持着,仍不時有人被革裡眼刺中或踢翻在地。張獻忠已從屋中走出,在滿天星斗和兵丁們手持的火把照耀下,他能大致看清楚賀一龍的招式,不由嘆道:

“老革的功夫這麼好,西營裡都不多見。可惜,可惜,你要是肯聽我的話,不要胡亂搶劫濫殺,我一定封你做羽翼天下的翼王,太可惜了!”

一個身手矯捷的西營將士踩着另外一個士兵的肩膀爬上了屋頂。他向着革裡眼站立的地方走來,企圖用瓦片從上擲下,攻擊革裡眼的頭部。但他顯然不習慣斜坡,走得搖搖晃晃。革裡眼聽見屋頂上有響動,快速地將短刀銜在嘴裡,左手抓住一根樹枝,只一躍就上了屋頂。

那個士兵沒有想到革裡眼會如此利索地騰躍而來,趕緊舉刀準備招架。雙方刀劍剛一相碰,革裡眼就同時飛起一腳,把對方踹了下去。

屋頂上只剩了革裡眼一個人,他開始大步向屋脊走去,準備翻過屋脊進入另一個院落。下面的人趕緊向他射箭。就在他快要跨過屋脊時,幾支箭同時射中他的後背,還有一支射中他的頸部。

他掙扎着回頭望了一限,隨即失去知覺,從屋頂直直滾下來。一個親將上去在他胸前補了一刀。另有幾個兵丁因爲自己的夥伴被革裡眼殺死殺傷,要上去割他的首級,只聽張可望高聲叫道:

“大王有令:留賀一龍一個全屍!”

賀一龍被殺以後,張獻忠顧及到影響,給他留了全屍。

自從賀一龍和馬守應兩支部隊,因爲不願意受到李來亨的節制,南下投奔張獻忠以後,他們和西營其實就長期存在着統屬關係不明確的問題。

馬守應早早病死,使得回營與西營沒有發生衝突。但賀一龍本來性格就十分自負,他和同樣用鼻孔看人的張獻忠一起共事,衝突在所難免。

這回重慶衝突,就是革營與西營矛盾的一次爆發。

但是張獻忠能夠這樣果斷地殺死賀一龍,一方面是因爲打下重慶以後,大西軍已經能夠在四川立足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張獻忠長期籠絡革營將士,近來許多革營將領又信奉了天主教,與賀一龍漸行漸遠,卻和張獻忠越來越親密。

在這些情況結合之下,張獻忠終於利用賀一龍在重慶違反軍紀搶劫濫殺,甚至攻打友軍軍營的機會,將其誘入府中正法。

各營的將士,雖然對賀一龍被殺有所不滿。但因爲賀一龍違反軍紀在先,諸將又受到張獻忠的長期籠絡,在短暫的喧譁以後,也就慢慢安定了下來。

大西軍在重慶稍事休整後,除留下劉廷舉帶着爲數不多的軍隊鎮守重慶外,大軍即分水陸兩路重新攻打涪州。

涪州守將是在四川頗有威望的曾英,但現在衆寡懸殊,曾英不敢抵抗,就放棄涪州,率部撤入山中,準備聯結本地官紳,與張獻忠做長期對抗。

大西軍由此輕易佔領涪州,徹底平定川東,也就打開了通往成都的道路。

成都是明蜀王的封地。從洪武年間起,朱椿的後代即憑藉政治勢力,霸佔了跨府連縣的腴田沃土,積攢起驚人的財貨,過着驕奢淫佚的糜爛生活。史載第一代蜀王朱椿就霸佔大量土地,共建了三百多個王莊,“王膳”一天由一個王莊供應,一年之間才輪換一遍,“故富無與比”。

到萬曆年時,王府莊田已經佔了利用都江堰水灌溉的十個州縣土地的十分之七,還不包括蜀府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的祿米、雜項收入和差徭。

崇禎十六年三四月間,正當大順軍在北方與清軍激烈對抗的時候,正當皇太極趁亂控制北京朝廷的時候,末代蜀王朱至澍居然準備以崇禎生死不明的理由,異想天開地希望得到四川地方文武官員的支持,先就監國之位,然後黃袍加身。四川巡按御史劉之勃以朱至澍的世系太遠爲理由堅決反對,其他一些官員也表示冷淡。朱至澍的皇帝夢做不成,大爲惱怒。

當大西軍入川的時候,地方官感到形勢嚴重,曾請求蜀王出錢募兵。朱致澍懷恨在心,又捨不得出錢,皺起眉頭說:“孤本無蓄,止有承遠殿一座,如可變,請先生賣以充餉”。

等到張獻忠殺到成都城下的時候,朱至澍才慌了手腳,打算帶着宮眷財寶逃往雲南。地方官擔心會引起人心渙散,不讓他走。朱至澍無法,只好拿出銀子募人守城,宣佈應募者“人給白金五十兩”。

但爲時已經晚了,成都守軍中唯一一支較爲可靠的武裝力量,是在陝西被大順軍打敗,倉惶逃入四川的高鬥樞、王光恩所部。

這支部隊本來就是鄖陽關營出身,王光恩對這個吝嗇的蜀王大感惱火,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縱兵衝入蜀王府中,親自率領手下官兵搶劫王府財寶。

四川巡撫樊一蘅和從漢中逃到成都的高鬥樞等人,對蜀王也都極不感冒。他們本來是打算利用王光恩的亂兵嚇唬一番蜀王,好讓他乖乖交出金銀財寶,犒賞士卒守城。

可沒想到王光恩縱兵搶劫過火,蜀王又特別膽小,聽說“亂兵”攻入王府,居然第一時間就跳井自殺了。

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十八章 祝捷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六章 六尚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九章 高家寨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
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十八章 祝捷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六章 六尚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九章 高家寨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