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

崇禎十六年,五月,在天亮以前,王光恩派人箭書將信件射入西營軍中。信中王光恩表露了歸順桂藩“行營”的意思,並與張獻忠約定好了裡應外合,舉火奪城的時間。

張獻忠身邊新近得寵的一位謀士汪兆齡對此多有質疑,他嚴重懷疑王光恩此人天性狡詐,與大西軍約定時間奪城,可能只是一個陷阱。冒然按照信上時間出兵,反而可能落入王光恩的彀中,損兵折將。

但是徐以顯、張可望還有張定國三人,全都力勸張獻忠當機立斷,不可錯失良機。張定國更是主動請纓,表示願意率領先鋒部隊,先行奪城,如果真的有詐,也不至於使得大西軍損失太大。

張天王將大鬍子一甩,拔出寶劍,一劍斬斷案板,叱道:“入他孃的!咱老子親自上!”

張獻忠主意已定,馬上就組織兵馬,等到城牆上閃亮起王光恩約好的火把信號以後,裝模作樣攻城好幾天的大西軍,立刻雄風大振,全力攻城。

王光恩則派他的兄弟王光泰和王昌率兵控制城門,自己則和潘獨鰲率領銳士數百人,直撲府衙官署。樊一蘅和高鬥樞兩人尚在夢中,猝不及防,馬上就被王光恩控制住了,其餘川兵,由於此前蜀王被亂兵所殺一事,本來就人心惶惶,生怕自己也被治罪。大西軍一攻破城門,張定國率先拿出桂王朱由榔的詔書,宣佈城中軍民,無論前緣,一概赦免。

守軍因此皆無固守之心,數萬團練兵,一時大潰。其餘一些有頭有臉的成都士紳名流,則在大西軍拿出桂王詔書以後,也全部半信半疑,不知如何是好。

作爲城中官紳主心骨的樊一蘅和高鬥樞又被王光恩給控制住了,成都全城的抵抗終於徹底瓦解。

張獻忠又在張可望的建議下,做足了場面話,特意張起黃蓋,又樹立起一面“明”字大旗、一面“朱”字大旗,還有一面“桂”字大旗,大搖大擺地入城了。

直到這時候城中官紳才終於確信,大西軍居然還真的是擁戴桂王入城!

本來被王光恩俘虜,正欲尋死殉國的樊一蘅、高鬥樞二人,也因此立場動搖。這其中高鬥樞本來就和王光恩關係密切,潘獨鰲又親爲二公釋綁,取出桂王朱由榔所寫的冊封張獻忠爲“天王”、王光恩爲“翼王”的監國詔書。

樊一蘅與高鬥樞互相看了看,都覺得這時的情況十分尷尬,又讓人無所適從。可是自己的性命握在敵人的手中,桂王又確實是一個崇禎死後有權力繼位的近支宗室,一時無法,也只好跪地受詔。

張獻忠佔領成都以後,立即照允前諾,以崇禎皇帝已爲東虜殺害,天下無主,皇位虛懸爲名,擁立桂王朱由榔繼承大統。

在一番簡陋的登極大典以後,張獻忠便越俎代庖,宣佈改元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這個年號,固然是張獻忠和朱由榔兩人身爲天主教教徒,受到了耶穌會傳教士安文思的影響。但本身也頗符合傳統,畢竟宋朝時宋太宗便使用過太平興國的年號。

張獻忠又以成都爲西京,蜀王府邸爲天王府,並令跟隨張天王多年的老兄弟,工匠出身的新任尚書王應龍督造皇宮——事實上就是把豪華的蜀王府據爲己有,而讓屁股還沒坐穩的新皇帝天國皇帝朱由榔蝸居在巡撫衙門裡。

除此以外,爲了儘快平定全川,收編那些一直在和大西軍爲難的官紳武裝。張獻忠還是做出了一些讓步,雖然事實上太平天國朝廷的一切大政皆出於天王府,永曆不過是被置於籠中,可終究委任了德高望重的樊一蘅爲首席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高鬥樞爲東閣大學士兼刑部尚書。

當然,太平天國朝廷的實權既然操於張獻忠的手中,他就不會真的把權力交給剛剛歸順自己的兩個明朝督撫。

立下大功的潘獨鰲終於實現了自己白衣卿相的夢想,以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入閣辦事,徐以顯則任吏部尚書,汪兆齡則爲戶部尚書,王應龍爲工部尚書。

除此以外,爲了收攏四川人心,張獻忠又找來了四川廣元人吳宇英擔任川北巡撫。爲了招攬割據四方和大西軍爲敵的明軍官紳武裝,張獻忠同樣不吝官爵,發出了許多公侯伯爵,用來拉攏曾英、楊展、朱化龍等許多割據明軍。

最重要的軍事方面,張獻忠除了自封天王以外,即以翼王王光恩爲通軍主將,坐鎮成都(實際上是將王光恩控制在大西軍包圍之中,使得王光恩的翼殿不能發展實力)。之後又給自己的義子廣封王爵,先是令其恢復本來姓名,然後便以孫可望爲東王和右軍主將,李定國爲西王和左軍主將,艾能奇爲北王和前軍主將,劉文秀爲南王和後軍主將。

另有王尚禮爲提督御營,竇名旺爲提督皇城都指揮,王復臣、王自羽爲水軍左、右都督。此外,大將尚有張君用、馬元利、馮雙禮、白文選、劉進忠等人,皆封都督和侯伯。

一時間,天王之下,又有翼王及東西南北四王,諸王以下各級都督又皆封公侯伯爵,其他隔絕四川各州縣的明軍將領,也都獲得了大西軍派出的使者所封公侯爵位。

四川官爵之多、之榮、之重,真可謂璀璨萬丈了。

割據川黔的明軍諸將中,受封西明永曆朝廷爵位的有:

楊展,他是崇禎十二年武進士,任職參將。在川南一帶組織了一支團練武裝,本身又有部分營兵,實力頗爲可觀,受封爲華陽伯;

曾英,他是福建莆田人,跟隨父親至四川爲官,隨父親到成都做官,在此安家。爲人倜儻有武才,喜歡救人之急,時人多讚賞他,號“曾公子”,他在涪州曾幾次挫敗張獻忠,給張天王留下了很深印象,張獻忠因此用錦江侯的爵位拉攏他;

川西的松潘副將朱化龍得授寧西伯,搖黃十三家的爭天王袁韜也得授定西伯,另外還有一些有名的士紳名流和在鄉官宦,也都被張獻忠用太平天國朝廷的名義,授予了六部九卿的種種高官。

原本激烈抵抗大西軍進兵的巴蜀之地,抵抗烈度立即下降,許多原本擁兵自重的將領也都很歸附於成都,在地方組織團練生事的士紳也多數前往成都擔任高官。

巴蜀粗定,張獻忠的天國夢終於實現大半。安文思也在巴蜀粗定以後,給羅馬教廷寫了這樣的一封長信:

我們無意說大西軍人人都是改信基督的人,但我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得知,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對《聖經》要義有一個說得過去的正確觀念。他們向我們背誦了基督教書籍的一些段落,《聖經》真理和讚美詩。

他們的士兵看上去要比政府軍強壯和健康得多——當然現在大西軍,事實上已經成爲了新的政府軍,政府完全仰賴天王爺生存。據我們所知,他們已經佔據了中國大約三分之一的版圖,而且很快還會佔據更多的土地。

這場革命將會獲勝,除非我們看走了眼,和所有對天王的勇猛無畏有所瞭解的人一樣,我深信在兩三年內,大半個中國將會在他們的統治之下。

人們有過許多關於大西軍殘酷行爲的傳說,但這種指責是虛構的。我們沒有看到一點故意破壞的跡象。不錯,他們殺人,但他們必須殺人,否則便會被人殺。他們放火,但就我們觀察所及,他們放火總是爲了自己。

必須承認,天王的教義並不十分正確,但只要給我時間和機會,我會努力去改正它。我告訴他,我是根據《聖經》前來傳教的,並以《聖經》作爲我信仰和行爲的唯一準則。關於這一點,他多少有些異議,但並沒有表示否決。

他們將勝利歸功於天父的看顧,將失敗視作天父對他們的懲罰。上帝與他們同在,不是作爲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作爲一位嚴苛而又無情的君主,而是一位充滿愛心的上帝,他溫和地關注着他們的一切,並親手領導着他們。

儘管他們對基督的神性似乎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觀念,但他們常說基督是爲了替全世界贖罪而死的。他們認爲他是世界上從未出現過的最偉大的人,尤其認爲他是上帝的使者;這也正是天王張獻忠自稱是基督兄弟的原因。

他並沒有認爲他本人具有神性;他的想法或許是,救世主是上帝最偉大的使徒,他本人則是第二個。

關於這一點,以及關於聖靈的教義,他需要加以啓迪。如能使他相信基督是神也是人,他就會幡然醒悟,或許會拋棄他的錯誤。這些錯誤的滲入並不令人感到驚訝;相反,倘若是另一種情形,那麼,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奇蹟之一。在民衆中所傳播的宗教知識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而首領們的宗教知識雖然不很深奧,但卻是較爲廣泛的。

他們懷着深切地感激之情,提到當他們人數極少時所遇到的困難以及所獲得的拯救,並把他們的一切勝利都歸功於上帝……

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二章 白土崗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五章 紙幣
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八章 治隆漢唐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二章 白土崗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五章 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