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

在喚來李長材,李忠文這兩個李嘯最親密的謀士,來獅子峰議事大廳商量之前,獨坐廳中的李嘯,想過兩個方案,卻都感覺不太合適。

第一個方案,就是把這些俘虜交給山東巡撫朱大典等人。

李嘯不想這麼把俘虜交出去,在已與朱大典劉澤清等人交惡的情況下,被朱大典這些人吞沒軍功的可能性極大,自已很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第二個方案,就是留下這些俘虜當苦力,讓他們在雄唐所幹苦役。

只是這樣做的話,李嘯決不甘心,畢竟這些俘虜是難得的戰功,如果給朝廷立了戰功還要悄悄摭掩不上報的話,這也太憋屈了,這絕不是李嘯的風格。

不多時,李長材與李忠文趕了過來。

李嘯將俘虜的事情對兩人簡略地說了一遍。然後一臉凝重地對二人說道:“現在如何處理這二千多俘虜,二位先生幫我想個良策。”

李長材掂須思索良久,然後說道:“大人,在下之意,軍功難得,還是要上報方好。”

“哦,交給朱大典他們麼?”

“非也,可直接交給朝廷。”李長材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交給朝廷?這不越級了麼?”李嘯一臉疑惑。

“對,就是要越級上交。”李長材掂須笑道。

“若如此,大違朝廷制度,如何可行?”李嘯不明白。

旁邊的李忠文笑了起來,他在一旁插言道:“我懂長材的意思了,是要讓李大人你把這次戰勝叛軍捕獲俘虜的軍功,直接上報給上次幫我們拿下雄唐所的溫大人。”

李嘯瞬間明白了。

對啊,現在自已已經攀上了溫體仁與曹化淳這兩棵朝中大樹,爲什麼還一定要通過朱大典才能上報呢?

況且,現在的自已也不是在登州受朱大典直轄指揮,根本沒必要事事都要向其奏明。

現在朝中都對孔有德突圍一事極其關心,估計是這段時間以來,朝政所議的重點話題。現在明軍雖已得到殘破如洗的登州城。但斬獲的叛軍着實廖廖無幾。如果自已把這2152名俘虜上交,大喜過望的朝廷,必定不會對自已的越級行爲太過深究。

李長材一臉思索狀地在一旁補充道:“其實,學生估計。溫大人也希望你將偌大軍功,直接向他稟報,這樣一來,他在皇上的心中,無疑份量更重。對他自已的前程也會更有裨益。”

“才材說得很對,同知大人,因時趁勢,機不可失,立刻向溫大人稟報這份軍功,當爲最好的辦法。”李忠文點頭說道。

李嘯聽完李長材的話語,陷入了深思之中。

他知道,在歷史上,溫體仁就是在今年,取代了周延儒成爲首輔。現在自已若能把這份軍功讓他奏報上去。無疑會極大地增加崇禎對他的好感。從而讓他更順利地登上首輔寶座。

畢竟,在全國局勢一片黯淡的情況下,自已所捕獲的是這2152名俘虜,更能顯出這份軍功的珍貴與重大。

首級可以冒充,俘虜要冒充卻是極難。

“兩位先生說得甚有道理。這樣吧,俘虜處理之事,我就按兩位之意去辦!”李嘯斷然說道。

李嘯立即安排哨騎甲長方勝領20名哨騎,帶上自已的親筆信,立刻飛馬趕赴京城,向禮部尚書溫體仁稟報此事。

當然。李嘯還給了溫體仁一份厚禮,那就是一箱滿滿的裝着5000兩雪花紋銀的銀箱。

另外,李嘯還有一個2000兩雪花紋銀的銀箱,李嘯讓方勝悄悄送給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曹化淳。

望着方勝一行人縱馬而去。李嘯佇望良久,雙眼之中,滿是期待與不安。

有誰知道,這俘虜與軍功報上去後,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結果呢?

七天後,禮部尚書溫體仁。在自家客廳中,接見了風塵僕僕的方勝一行人。

李嘯的這封親筆奏章,溫體仁快速讀完,隨後,一臉歡喜的他,拍着桌子大喊了一個字:“好!”

跪於地上的方勝,急急插言:“稟尚書大人,李大人說,爲防有人貪墨軍功,故派我等直接進京稟報尚書大人。李大人斬獲353名叛軍首級,捕獲2152名俘虜,皆是實數。另有毛有順、毛承福兩賊屍首,亦已用石灰硝制,大人可派人查驗,實無虛假。”

溫體仁大笑起來,一雙陰鷙的雙眼中,滿是喜悅跳蕩。他虛扶了一下方勝等人,和氣地說道:“各位平身吧。李嘯爲人,忠直可靠,本官是十分了解的。你們且回去告訴李嘯,朝廷不日便會派人下去查驗。李嘯全軍立此大功,朝廷定當重重有賞!”

方勝等人大喜告退。

溫體仁一手拿着李嘯的奏報信件,一手拍着那厚實的5000兩銀箱,臉上滿滿都是笑容。

“你速速去請曹公公來我處議事。”二個時辰之後,心情方平靜下來的溫體仁,對旁邊的一名小廝低聲吩咐。

不一會兒,一臉笑容的曹化淳進入客廳。

“曹公公,你如此開心,莫非,也是得到了李嘯軍大捷之消息?”溫體仁延請曹化淳入座,微筆着問道。

“哈哈,咱家剛剛得到了李嘯屬下的稟報,說那李嘯此次海戰大獲全勝,俘敵甚多。咱家在想,陛下若是得到這消息,該是不勝歡喜矣。”得到了李嘯軍的捷報,又受了李嘯軍2000兩銀子的曹化淳,心情極好,一張微胖的臉上,笑得雙眼眯成一條縫。

溫體仁感慨道:“李嘯確是個將才,現在國事如此不堪,此人卻能有這般作爲,實不簡單。不負老夫當日提拔他的苦心啊。”

曹化淳斂起笑容,低聲說道:“只是,咱家在想,李嘯這次稟報軍功,可有越級之嫌?”

溫體仁臉上閃過一絲冷笑:“怎麼着?還定要讓朱大典等無用之將分潤軍功不成?他們拿了一個殘破的登州,卻竟沒得斬獲任何叛軍將領!本官極懷疑,朱大典上報的那些首級,不是叛軍的,而是斬下死去百姓的頭顱來充數!”

曹化淳點頭嘆道:“咱家亦甚疑此事。只是天家得了此人奏章,見登州復歸大明,頓是喜形於色,對這些疑點,卻也未作深究。”

溫體仁輕嘆一聲道:“此事要查證卻也不難,到時審問那些李嘯手中的俘虜便可知道。也虧朱大典此人臉皮厚,怯戰無用至這般田地,竟然還能在奏章中爲自已表功,真真可笑之至。”

曹化淳復壓低聲音道:“溫大人,你可是要藉此事扳那首輔周延儒下來?”

溫體仁冷冷一笑,目光之中滿是森寒之色:“天與不取,必獲其咎。那朱大典本是周延儒全力舉薦,現在朱大典謊報軍功,欺瞞皇上,周延儒作爲保舉之人,安有置身事外之理。本官定要秉公執法,彈劾於他。”

溫體仁言畢,兩人皆是會心地一笑。

隨後兩人又閒談了一會,曹化淳起身先行回宮。

溫體仁並未急着出發,卻在房間之中來回踱步,將要與崇禎皇帝的對答之詞在心中仔細思慮了一番。感覺妥當之後,才攜上李嘯的稟功信,帶着一臉複雜莫測的笑容向奉中殿款步而去。(。)

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38章 戰陣配合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89章 密議謀反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4章 河邊格鬥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47章 孫婉兒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93章 崇禎皇帝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50章 二將爭雄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59章 鬧餉(中)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69章 吳三桂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29章 傻漢劉喜第88章 疑忌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10章 獨殺三匪第94章 橫行隊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35章 集衆之謀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94章 橫行隊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90章 凱旋獻捷第98章 後金之亂(四)
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38章 戰陣配合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89章 密議謀反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4章 河邊格鬥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47章 孫婉兒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93章 崇禎皇帝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50章 二將爭雄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59章 鬧餉(中)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69章 吳三桂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29章 傻漢劉喜第88章 疑忌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10章 獨殺三匪第94章 橫行隊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35章 集衆之謀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94章 橫行隊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90章 凱旋獻捷第98章 後金之亂(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