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

朱大典選擇的進軍路線是,從濟南府出發,直接向東南方向進軍雄唐所。

但在2萬大軍東南行至萊蕪縣後,劉澤清建議,將現在的左右兩路兵馬,分兵南北兩路前行,北路劉良佐部,從萊蕪向東而行,進入青州府地界,過沂水,繞過大峴山,箕屋山,再經五蓮,攻入雄唐所北部。

wωw▪ ttKan▪ c o

南路劉澤清部,從萊蕪折向南面,經新泰縣,進入青州府地界蒙陰縣,再一路東行,過沂南,和莒南,進攻雄唐所西部。

“鶴州,臨敵分兵,可是不妥?“朱大典心有疑慮。

“絕無不妥。朱大人,那李嘯當日在登州,經與李九成一戰後,只有五百多人的兵馬。就算其得到雄唐所後有所擴充,也增加不了多少人馬。我知那雄唐所人煙稀少,地處荒涼,多是亂石鹽鹼之地,如何養得起許多軍兵!李嘯縱有天大本事,其兵馬總數就是頂天了也會不超過兩千。”身穿冷鍛明光瘊子甲的劉澤清,手拍地圖,信心滿滿地說道。

朱大典兀自沉吟不語。

一旁的參將劉良佐插話進來:“劉總兵所言甚有道理,我軍有精銳兵馬2萬,就算各分1萬分頭進軍,每部所有兵力,亦是李嘯軍的近六七倍之數。如果分頭進軍,倒是更能有出奇不意之效果。”

劉良佐,字明輔,山西大同左衛人,因常騎一匹雜色駿馬,人稱花馬劉。於崇禎十年升爲總兵,後爲南明江北四鎮之一,終降清朝。此時,劉良佐在山東任參將之職。

劉澤清接過話頭,急急而道:“朱大人,現在我軍擁有絕對優勢之兵力,如此分頭進擊的話,那麼,李嘯無論是外出迎戰。還是困守孤城,皆需分兵對付我兩處軍力,從而首尾難顧,其敗必矣。”

朱大典終於下了決心。大喝道:“好!就依鶴州之計行事。我軍即時兵分兩路,北路由本官與良輔統兵,南路由鶴州統領,分頭進擊雄唐所。”

“得令!”劉澤清、劉良佐齊齊拱手。

朱大典選擇與劉良佐部一併前進是有原因的。劉良佐原先一直在山西與河南交界之地剿滅流寇,後因去年登州戰事緊急才從河南調入山東。故對山東各地州府縣城不太熟悉,爲防止因探尋道路而耽擱軍情,朱大典決定親自押陣,以確保早日趕至雄唐所。

兩路軍馬遂即分頭行進,只是朱大典等人,誰也沒有想到,在遠處的山野草叢之中,潛伏着一雙冷冷的眼神,正密切注視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偷窺者,便是李嘯軍哨騎甲隊隊長方勝。

原來。方勝自京師返回後,並未直接返回雄唐所,而是奉李嘯之命,悄悄潛伏於濟南府附近,以探知朱大典劉澤清等人有何動靜。

看到朱大典的2萬軍隊從濟南城中洶涌而出,一路殺向雄唐所方向而去,方勝不由得暗暗在心下佩服指揮同知李嘯的先見之明。

朱大典出兵後,方勝立刻派了兩名哨騎立即出發去雄唐所稟報李嘯,而他自已則帶着哨騎甲隊剩餘的18名哨騎悄悄尾隨朱大典軍隊行動。

方勝眼見得敵人分頭行動,又立刻派了兩名哨騎疾回雄唐所稟報。

隨後。方勝將剩下的16人隊伍分成兩隊,每隊8人,一隊由自已率領,尾隨監視朱大典本部行動。另一隊由副甲長蔡通率領,悄悄尾隨劉澤清部而行。

前往雄唐所稟報消息的哨騎們縱馬飛奔,在敵兵抵達萊蕪之時,最早出發的哨騎已疾馳趕回雄唐所,將朱大典2萬敵軍進攻雄唐所的消息稟報了李嘯。

李嘯全軍將領,立刻齊集議事大廳內商議。

“這朱大典、劉澤清這兩個賊廝真不是個東西!他們自已殺良冒功。欺瞞朝廷,我軍立了戰功捕得俘虜,結果反而要拿我們開刀,真真卑鄙小人!”張行猛擂拳大喝。

“就是,他孃的,有本事打叛軍去啊,屯兵幾個月都不敢攻城,真他孃的窩囊死了。打咱們倒是一股子勁。”雷傲臉上滿是鄙薄與不屑的神色。

“各位不要再罵了,其實本官早就在想,登州戰役結束後,朱大典等人會對我軍不利,卻沒想到會是以樣的方式進行交戰。也罷,最終總是要攤牌的。現在我來商議下如何應對敵兵要緊。”李嘯臉色平靜,話語沉穩地說道。

在不明敵情的情況下,李嘯決定,先立即進行軍事動員。

這段時間以來,李嘯軍因爲衆多輔兵的補充,李嘯將輔兵中的200人改編成盾兵,500人編入槍兵。

因爲將領不夠,李嘯讓盾兵隊與槍兵隊臨時變成每隊200人的形式,一名甲長管40個兵員。

現在李嘯軍中的全部戰力爲,有盾兵400人,槍兵1000人,橫行隊100人,哨騎40人,突騎60人,護騎20人,火銃兵760人,紅夷大炮16門,普通火炮33門,還有輔兵1368人。

李嘯的軍力與朱大典的軍隊相比,還是太弱小了些。

2天后,李嘯收到了另2名哨騎的稟報。

“敵人分兵了?只是,敵軍每路仍有一萬之數,是我軍數倍之多,我軍若分兵迎敵,恐還是難以對抗。”張行猛滿臉憂色。

李嘯發出一聲冷笑:“我軍爲什麼一定要按敵軍的路數行動。管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李大人之意,是先將入侵敵兵分別消滅麼?”雷傲探詢地問道。

“諸位請看,北路敵兵之進攻路線,定是過沂源、大峴山、箕屋山,再入五蓮縣,從而攻入我雄唐所北部。而南路則定是下新泰,入蒙陰,再過沂南,過莒南從而攻我雄唐所西部。你們說,他們這樣分頭行動,會有可能同時到達麼?”李嘯手指地圖,一臉微笑地說道。

一旁的護騎隊長黃策恍然大悟般說道:“我明白了,大人是要打個時間差,把敵軍按先來後到的順序加以消滅。”

“本官之意,正是如此。”

“那麼,先消滅哪一路呢?”問話的,是突騎隊副隊長鮑昭。

“先滅南路劉澤清部。”李嘯臉上閃過堅毅的神采。

見衆將依然一臉疑惑,李嘯接着說道:“諸位,北路敵兵,要過大峴山、箕屋山兩處山地,道路相對崎嶇難行,故速度會慢得多。而南路敵軍只要一過蒙陰,基本上沒什麼大的山脈丘陵,若敵兵再走我軍現在修了一半的明光大道,到達的速度還會更快。”

“李大人說得對,現在我軍可利用明光大道,快速運兵作戰,先把劉澤清部消滅,再回頭滅掉朱大典本部。”一直沒說話的火器副總頭顧子發說道。

顧子發的話,得到了一衆將領的認同。

“那麼,大人可是想好了,要在何處與劉澤清部交戰麼?”張行猛又問道。

“就在此處。”李嘯手指直指地圖的一處,斬釘截鐵地說道。(。)

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69章 吳三桂第69章 吳三桂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51章 新的規劃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83章 收服海寇第29章 傻漢劉喜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97章 陳子龍第90章 凱旋獻捷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37章 槍盾訓練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51章 新的規劃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47章 孫婉兒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210章 朱徽姵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90章 凱旋獻捷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00章 獲救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00章 獲救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03章 巡撫求援
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69章 吳三桂第69章 吳三桂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51章 新的規劃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83章 收服海寇第29章 傻漢劉喜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97章 陳子龍第90章 凱旋獻捷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37章 槍盾訓練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51章 新的規劃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47章 孫婉兒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210章 朱徽姵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90章 凱旋獻捷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00章 獲救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00章 獲救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203章 巡撫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