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

謝謝尊重知識而非流水的打賞與月票!謝謝書友131205143317807 的打賞!感謝支持!

明光大道開工之時,李嘯的書生招聘工作也正好結束。

與第一次招人時相比,應聘的書生人數起碼增加了兩倍,甚至還有青州府城的書生知道消息後,也趕來面試。幾天下來,面試房間內的書生們都是坐得滿滿當當。

最讓李嘯哭笑不得的是,竟然還有四五名秀才生員,在一個名叫許秀清的秀才帶領下,是從安東衛東儒書院偷跑出來參加面試的。

臉色清俊,大眼碌碌的許秀清向李嘯拱手言道:“某等屢試不第,不願再徒耗光陰以窮經章,唯願在李大人處謀得一職,若得安身立命一展才學,不勝欣然矣。”

李嘯大笑歡迎,只是心下卻在暗想,要是那個東儒書院學正崔拱瑄知道自已的學生,竟然揹着自已離開書院前來面試,這個腐儒怕不知道會氣成什麼樣子吧。

最讓李嘯高興的是,這次來面試的書生中,不單是在數量上遠超上次,在質量上也頗爲優秀,有真才實學的人很多,而江湖騙子之流近乎絕跡。

李嘯從中招錄了50多人。隨後,對雄唐所的政府部門進行了調整。

根據李嘯的規定,雄唐所中現設有民政司,工業司,商業司,農牧司,錢糧司,蒙山特別府六大政府機構。

其職能分別如以下所示:

民政司負責各區百姓戶口與腰牌登記,檢查,人口出生與死亡報錄,處理當地百姓之間糾紛,維護治安等工作,每區所配的15人的鎮撫大隊,也由民政司管理。

商業司則紡一管理雄唐所內,在各區開設的商業店鋪,包括對商鋪的登記、監管、收稅等。

工業司主管雄唐內所內的工廠運作,由於李嘯現在的工業模式基本是後世的國營性質。工業司主要負責各工廠的生產計劃,溝通協調,物料分配,產品統計等事情。當然。以後工業司還會對各類工廠進行收稅。

農牧司負責雄唐所內所有農田、桑田、蠶戶、牧場的生產、管理與收稅,以及土地開荒與使用等事情。在李嘯的設想中,如果以後雄唐所內還有海產項目,也暫歸農牧司負責。

錢糧司則是負責雄唐所內有糧食,錢財。物資的管理統計、保管貯藏與分配使用。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門,要與其他所有部門打交道。

蒙山特別府則主管新近併入雄唐所的蒙山飛地的一切事宜。

接下來,李嘯定下了人事安排。

民政司司長由安謙擔任,下面分立四個區的民政司分所,由安謙統一管理。其中總部機構設爲4人,一名主官,一名副手,二名吏員,下面的分所則設立人數爲3人,一名分所長與二名吏員。

商業司司長爲李忠文。由李忠文統一管理。機構設置爲,總數4人,一名主官,一名副手,二名吏員。

工業司司長由新招聘進來的東儒學院帶頭書生許秀清擔任,因爲李嘯在面試中發現,此人數學極好,頭腦反應敏銳,談吐對話十分妥當,是名難得的人材。故決定破格重用。機構設立爲4人,一名主官,一名副手,二名吏員。許秀清的任命。讓許多人都吃了一驚,包括許秀清自已。在得知任命後,他一臉激動地向李嘯表示,一定會盡心盡力做好工作,以不負李嘯的信任與託付。

農牧司司長則是由原先的桑蠶課課長鄭如寶擔任,機構設爲一名主官。一名副手,二名吏員。這個從輔兵起步,如今做到農牧司司長的鄭如寶,成爲了雄唐所內一個讓人羨慕的例子。不過,鄭如寶是憑着自已的本事做到這個位置的,旁人也無話可說。而得到了晉升命令的鄭如寶,對李嘯簡直是感激涕零。

錢糧司司長,李嘯讓現在當教師的陳閔擔任。因錢糧司需常常與其它部門溝通打交道的原因,其機構設置爲一名主官,一名副手,四名吏員。李嘯選擇陳閔,正是看中了這個人的老實本份與兢兢業業,讓這樣的人來管理錢糧,應該是一種妥當的選擇。當然,因爲錢糧貯藏與分配極其重要,李嘯決定自已只要有空,便要對錢糧司時常監督與管理。

蒙山特別府的長官則是李長材擔任,因爲現在的蒙山特別區基本上處於一片原始的狀態,工業、農業、商業皆沒有,除了留守的輔兵與那522名俘虜外,百姓亦是極少,實在沒必要設立太多分支機構。故李嘯決定,分拔4名書生給李長材,讓他自已統一分配管理。

這樣最終的結果爲:民政司所需人員爲總部4人,分部12人,另有總共60人的鎮撫大隊,人員總額爲76人。

另外的機構人員爲:商業司4人,工業司4人,農牧司4人,錢糧司6人,蒙山特別府5人。

以上人數,加上現有的四所學校的12名教師的名額,現在雄唐所內,李嘯軍的公職人員總數爲111人。

隨後,李嘯決定,每個學校中提拔一名教師兼任校長,全面負責學校的管理工作。

人員編制完成後,李嘯給他們設定的工資標準,每名司長月薪3兩,副手、分所長、校長月薪2兩,吏員與教師均月薪1兩。

李嘯給入職的全體公職人員統一開會,除了強調要他們盡職盡責工作外,另外強調,若有人浮於事,偷奸耍滑,甚至貪污**者,一律從嚴懲處,絕不輕饒。

隨着各個部門開始運作,整個雄唐所的運作與管理,更加井井有條,富有秩序。

這其實是個必然,因爲這套模仿現代社會建立的政府模式,實在是大大超越了這個時代,比大明朝粗疏落後的政府管理方式,實在是先進太多。

春日的黃昏,李嘯與民政司司長安謙一起散步。

原先的左千戶所僉書安謙感嘆:“李同知大人的機構劃分,分類清明,各司其職,實實讓人耳目一新,大去我大明官府中人浮於事,推諉怠懈之風也。”

李嘯大笑道:“本官曾讀過韓非子的《五蠹》,對裡面一段話記憶猶新。今有構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爲鯀禹笑矣;有決瀆於殷周之世者,必爲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是以聖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爲之備。可見,古人都有這般向前看謀今朝的思想,我們這些爲政者,如何敢不引以爲警示?唯有與時俱進,未雨綢繆,方是唯一正確的方法啊。”

安謙亦大笑起來,在後面補充道:“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可嘆我大明官員中,守株待兔不做實事者實在太多,要是我大明之中,官員皆如李大人一樣勤政善政,我大明何至於象今日這般危機重重。”

李嘯收起笑容,臉色凝重地說道:“安謙,其實我雄唐所的各種規劃之所以能夠成功實現,乃是因爲此地荒僻,人口稀少,沒有太多的利益爭執,我的各種設想與安排才能一路暢通的順利實施。現在我大明不是沒有人才,也不是沒有人想到要立刻對現狀作出改進,只是,這樣的改革牽涉到了太多人的利益,種種阻撓與牽絆,才讓改革最終流產而無法實施。這纔是我大明最讓人痛惜無奈的地方啊。”

安謙聞言,搖頭嘆息不已,兩個人一時陷於沉默。晚風輕拂,金色的夕陽將兩個人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9章 傻漢劉喜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210章 朱徽姵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69章 吳三桂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97章 陳子龍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35章 集衆之謀第59章 鬧餉(中)第161章 孫之獬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77章 宴會暗流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88章 疑忌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28章 招募流民第50章 二將爭雄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94章 橫行隊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58章 鬧餉(上)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19章 歸程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31章 雄唐所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96章 虎嘯軍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81章 海上驚變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
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9章 傻漢劉喜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210章 朱徽姵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69章 吳三桂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97章 陳子龍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35章 集衆之謀第59章 鬧餉(中)第161章 孫之獬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77章 宴會暗流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88章 疑忌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28章 招募流民第50章 二將爭雄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94章 橫行隊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58章 鬧餉(上)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19章 歸程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31章 雄唐所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96章 虎嘯軍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81章 海上驚變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