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

頂塌天想錯了。

如果戰鬥僅僅只是人數的對比,那麼,每一場戰鬥就可簡化成數學計算。

事實上,虎嘯軍的真正過人之處,並不是在於武器與裝備,而是久經考驗的戰陣與配合,萬衆一心的高昂士氣與人人奮勇爭先的無畏勇氣。

這纔是虎嘯軍真正的核心軍魂,也是人數衆多的流寇永難企及的地方。

在每一個流寇的梯子入口處,都有好幾塊大盾,以長梯搭頭爲圓心,圍成半圓弧狀,隨後傾斜抵住在防禦牆上,每塊大盾上面,都有一個閃着寒光的4米精鋼長槍槍頭,正在陰險地等待着它的獵物。

在這樣的小規模作戰小隊兩旁,輔兵與兗州的守城壯丁,依然在奮力地拋扔磚頭、灰瓶、檑木等守城器具,儘可能地多殺傷一些敵兵,絕不讓下面的流寇可以從容上爬。

同時,躲在輔兵與兗州壯丁之後,那些火銃還能打放的火銃兵,依然一刻不停地填彈,上火藥,開槍,將一名名正在奮力上爬的流寇擊斃擊傷,隨即慘叫着掉下梯去。

當流寇終於歷心辛苦爬上了城頭之際,立刻有遊蛇一般的4米長槍幾乎同時狠狠刺來。

一杆又一杆4米長槍接連刺出,將剛剛爬上西門城牆,還未來得及喘一口氣的流寇的頭部、頸部、胸部等致命部位,狠狠捅穿。

一名又一名流寇慘叫着從城牆上摔下,從10米多高的兗州城牆上摔下的流寇,隨即摔成肉餅,更有甚者,竟將下面等待的上爬的流寇活活砸死。

彷彿只在瞬間,已有多名流寇被捅死摔死,仆倒的屍體堆在搭頭入口處,漸漸地積成一座小山。而一些向後撲倒的屍體除了掉下城牆外,還有一些掛在長木梯上,讓後面的叛軍進攻攀爬更加困難。

全力拼殺的虎嘯軍。有如一架徹底開動的殺戮機器,冷血而高效地將敢於爬上西門城牆上的流寇一批批地殺死在城牆的入口之處。

見到一名又一名流寇艱難地爬上城牆,便迅速地到達生命的終點。進攻西門的大將頂塌天,那佈滿鞭痕的猙獰臉上。全是冷酷之色,這些流寇的迅速死亡,甚至不能讓他眨眨眼。

哼,如此艱難地方到了攻城作戰的一步,豈有再退縮之理!

“給老子上。拼人數也要拼死李嘯這王八蛋!”頂塌天沉聲怒吼,額上青筋條條飽綻。

到了現在這麼關鍵的階段,在頂塌天看來,這些爬梯進攻的手下流寇軍兵,不過是一堆放上賭桌的籌碼,而籌碼的唯一價值與最終用途,是用來交換與消耗。哪怕要消耗再多的流寇性命,如果能換來攻下兗州城,也是值得的。

他旁邊的都尉杜衝,同樣的縱聲大喝。指揮流寇們一批批地爬梯上攻。同時,讓更多的攻城梯靠了過去。

漸漸地,頂塌天的目光中,開始露出越來越明顯的期待之色。

因爲,隨着更多的攻城梯靠了上來,越來越多的流寇躍上牆頭,虎嘯軍的兵力不得不開始分散,槍兵與盾兵漸漸地開始出現了傷亡。

虎嘯軍盾兵中士方寅,又用盾狠狠地撞飛了兩名猛撲過的流寇,盾上的尖刺將這兩名流寇。每人身上都扎出整齊成列的窟窿,兩名流寇嚎叫着掉下城牆,再無動彈。

這是死在他手上的第6個流寇了,王寅正欲再度磕擊另一名剛剛上爬的流寇。一柄沉重的大錘,狠狠地擊在他手中的大盾上,大盾瞬間變形扭曲,上面滿是鮮血的的尖刺被打得四處迸飛。

巨大的撞擊力讓王寅飛出數米遠,幸得他手快,一手緊急地抓住了城牆的邊緣。才未掉下城牆摔死。

這個擊飛了盾兵中士的流寇士兵極其強壯,他手中沉重的大錘繼續飛舞,失去盾兵防護兩名槍兵,被呼嘯狂掃過來的大錘砸得熱乎乎腦漿與殷紅的鮮血四處飛濺。

這名強壯的流寇士兵大吼着再度擊向另外的槍兵,這時,一把凌厲刺來的長槍,從背後將他捅了透心涼。

流寇手中的大錘噹啷落地,就這樣臉色猙獰地站着死掉。

殺了他,是槍兵上士陸展才,他狠狠地從這個流寇胸口抽出槍桿,顧不上抹去濺滿臉的鮮血,隨即復轉身廝殺。

相比西門膠着的戰況,南門與東門的交戰,已進入慘烈的白熱化階段。

南門上,除了撤下的火器部隊外,所有的軍兵都投入了血腥殘酷的短兵廝殺。

徐州衛指揮使劉知俊與家丁隊長董茂,兩人互爲背靠,手中的鍊鋼朴刀舞得呼呼生風,大聲吼叫着大砍大殺。只剩下不到二千名的徐州衛軍兵,緊跟着自已的的主將,咬牙與不停涌上的流寇拼死作戰。

但是,在南門城牆上,作戰的主力,還是虎嘯軍支援過來的三隊槍兵與一隊橫行隊。

600名槍兵,以4人組成的小隊爲基本單位,整齊有序地刺殺從堞垛上爬上來的流寇,刺殺的效率,與西門城牆上的隊友不相上下。

而作爲虎嘯軍中最爲精銳的部隊橫行隊,這羣機甲怪獸一般的部隊,有如一架幾近異化的殺戮機器。虎刀,虎槍,長柄挑刀,厚背軍鎌等重型武器,兇猛而凌厲地在躍上城頭的流寇之中大砍大殺,因自身穿着防護相當良好的厚重鋼甲,流寇們難得的幾次回擊幾近無效。

乙部橫行隊隊長任光楷率領的乙部橫行隊所到之處,流寇大批倒下,呼嘯的刀光槍影中,碎肉橫飛,鮮血飛迸。

只是流寇的人數實在太多,儘管槍兵、橫行隊、還有徐州衛的軍兵一同奮力砍殺,但城牆的防守還是越來越吃力,不時有守城軍兵慘叫着倒下。城牆之上的防守面積,開始逐漸縮小。

情況最嚴重的,是東門。

任城衛指揮使馮囂親自揮刀與流寇拼死廝殺。滿身滿臉是鮮血,身上多處受傷的他,兀自大聲狂呼:“統統頂住,絕不可退!務必要守住東門!”

只是他手下只剩七百多人的任城衛軍兵,與同樣基本未打過仗的魯王府儀衛司軍兵,越來越難於抵抗不斷洶涌而來的流寇。奮力廝殺的他們被同樣拼死一搏的流寇越來越快地向後擠壓,甚至有軍兵失足滑倒而從城牆上慘叫摔下來。

只有虎嘯軍支援過來的甲部橫行隊,纔是這東門城牆上,真正的最後柱石。

由隊長金鋼率領的橫行隊員。這羣虎嘯軍中最優秀的精銳戰士,身陷重圍,面對四面圍來的流寇,卻毫不畏懼,奮力搏殺。在他們的腳下。無數的流寇的屍體橫七豎八地亂躺了一地,斬殺掉的流寇是如此之多,以至城牆上的鮮血重疊漫流,粘稠之極,踩上卻又溼又滑,幾難站穩。

儘管兗州的全體守軍如此英勇奮力地廝殺,怎奈流寇人數實在過多,戰爭的優勢,開始向流寇一方傾斜。

千鈞一髮的時刻,終於到了。

頂塌天見得形勢越來越有利於自已。歡喜地大喊道:“全體步兵,一齊攻城,誰先砍下李嘯的狗頭,賞賜與女人,要多少給多少!”

身爲全軍統帥,此刻同樣的奮力廝殺的李嘯,已斬殺了近二十名流寇,共析鋼劍都砍缺了口。一身一臉鮮血的他,斜眼覤去,只見城牆之下。基本上全部的流寇步兵都已在爬梯攻城,李嘯立刻審時度勢,抓住作戰的間隙,向城牆下作了個出擊的手勢。

高亢的天鵝號終於響起。轟隆一聲大響,西門大開。

已在西門之下等候多時的上官雲傑騎兵隊,早已和上次一樣,組好了楔形戰陣,聽到出擊的命令後,立刻有如離弦之箭一般。迅疾地衝出城門,騎兵隊的楔尖,直直地向着正在後面指揮的頂塌天等人衝去!

李嘯軍的騎兵突襲來得猝不及防。

護騎隊爲楔尖的虎嘯軍騎兵這般迅疾地衝過漫天雨幕,兇猛凌厲地洶涌而來,流寇大將頂塌天與一旁的都尉杜衝頓時皆是面如土色。

完了。

兩個人心裡,立刻浮起了這個詞。

因爲在此時,爲了爭取早點拿下西門城牆,頂塌天已命令所有的步兵一同上攻。現在西門城牆外,指揮作戰的頂塌天與杜衝,只剩下四百多人的親隨騎兵隊。

流寇吸取上次作戰的教訓,在南門與東門皆配有大量的騎兵,以嚴防李嘯軍的騎兵出城突襲。而相反地,西門這個流寇佈置兵力最多的地方,因爲流寇感覺相對安全,反而沒有配置大量的騎兵,結果,沒想到狡猾的李嘯,卻悄悄地將西門作爲了騎兵的突破口,在所有的流寇步兵都上攻城牆後,終於以這般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了流寇一個措手不及。

一直隱忍到西門的全部步兵一同上攻之際,李嘯才終於使出了殺手鐗,拋出了勝負手。

現在城外的洞坑,基本都被急於攻城的流寇屍體填平,故而李嘯軍的騎兵可以盡力馳騁,卻絲毫不擔心會掉落坑中。

在有如重型坦克一般的護騎隊即將衝過來之時,流寇大將頂塌天,迅速地掉轉馬頭,以最快的速度拔馬而逃。

只有十幾騎親隨騎兵反應過來,急急地調轉馬頭與他一同逃去。

而反應稍慢的都尉杜衝與剩下的流寇騎兵,被有如離弦之箭般快速挺槍衝來的虎嘯軍騎兵,一擊而殺!

馬蹄隆隆,騎槍如刺,虎嘯軍騎兵以碾壓的姿勢,從流寇騎兵中衝出了一條筆直寬闊的血路,流寇騎兵的慘叫與馬匹中槍的悲鳴,混合在一處,讓人不忍耳聞。

都尉杜衝與幾百名流寇騎兵,皆死於虎嘯軍此次突襲。

只有十幾名倖存的騎兵,以生平以來最快的速度,向後拔馬而逃。

大雨之中,虎嘯軍騎兵齊聲歡呼:“敵酋已滅,我軍勝了!”

600多名騎兵們如雷般的歡呼,透過重重雨幕,立刻傳遍了西門城牆上所有的人的耳朵。

西門城牆上,正在與流寇拼死作戰的全體守軍,立刻士氣大振,他們同樣興高采烈地歡呼:“敵酋已滅,我軍勝了!”

而城牆上猶在奮力搏殺的流寇,看到主將潰滅之後,立刻泄了氣,除了極少的流寇猶在負隅頑抗外,大部分流寇扔掉兵器,下跪投降。

李嘯及時地下達了停止殺戮投降流寇的命令,而剩下的那些負隅頑抗之徒,立刻被殺紅了眼的虎嘯軍兵快速擊殺。

此時,擊滅西門外流寇騎兵的虎嘯軍騎兵,皆已兜轉馬頭,重新擺成楔形衝擊陣,直衝南門外的流寇而去。

不過在此時,南門與東門的敵軍聽到西門的流寇部隊潰滅的消息後,立刻毫無戰意,很多人紛紛扔了刀劍轉身逃去,想從攻城梯上再退回去。

原本在這裡苦苦支撐的一衆守軍,哪裡會放過這難得的好機會。士氣如虹的全體南門與東門守軍,一齊高聲吶喊着揮擊刀劍,向慌不擇路地四散而逃的流寇頭上砍去。

流寇立刻崩潰了,紛紛跪地請降。

在徐州衛與任城衛的軍兵將投降的流寇繳械捆綁之時,李嘯軍的三隊槍兵,與兩隊橫行隊,紛紛順着流寇的攻城梯快速而下,追殺潰逃而去的數千名流寇騎兵與步軍。

前面是洶涌如潮的虎嘯軍騎兵迎面殺來,後面有從城牆上爬下的虎嘯軍槍兵與橫行隊追擊。早已喪失了鬥志的流寇,大部下馬跪地投降。

只有大將東山虎、掃地樑,和都尉費成、陳虎率着一衆親隨家丁,拒不投降,兀自拼死狂突。

這隻數百人的隊伍,幾乎就在瞬間,與對衝而來的虎嘯軍騎失撞在一起。

人與馬的淒厲嘶叫,刀與槍的叮噹碰撞,砍入血肉的沉悶之聲,混和在一起,有如來自地獄的呼喚。

敵軍大將東山虎被一名護騎隊員一槍穿透了喉嚨,無聲地倒下馬來。而都尉費成與陳虎,一個被刺穿了胸口,一個被砍飛了頭顱,皆是立斃當場。

這次短暫而激烈的騎兵交鋒,結果竟然只有最怕死最無能的敵軍大將掃地樑,與自已的親隨家丁得以逃脫,頗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肩上受了重創的掃地樑與一衆親隨縱馬狂逃,好歹躲過了虎嘯軍的騎兵追殺,倉皇地逃往羅汝才的老營軍方向。

戊時之際,艱苦驚險的兗州守衛戰,終於結束了。

此役,共斬殺擊斃流寇近4萬人,另有流寇2萬多人投降。

李嘯隨即下令,着徐州衛與任城衛的軍兵看守俘虜。然後,李嘯親統虎嘯軍全軍將士,冒着依然扯天扯地的滂沱大雨,向着西面羅汝才的老營軍方向,奮力追殺而去。

“全軍將士聽好了,若能斬得敵酋羅汝才之首,授龍吟勳章,官升二級,重加賞賜!”李嘯用力地抹了一把滿臉的雨水,縱聲大吼。

“萬勝!”

“衝啊!”

虎嘯軍全體將士,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紛紛加快腳步向前衝去。一道閃亮的電光炸響,暴雨中整齊列陣疾跑的虎嘯軍,有如一隻有許多條腿一同疾跑的嗜血巨獸。

感謝書友160114220446730的打賞,感謝支持!(。)

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36章 得道多助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100章 獲救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6章 歸程驚變第88章 疑忌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15章 以弓換耕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83章 收服海寇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77章 宴會暗流第73章 圈套第11章 母親吳氏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48章 面試第73章 圈套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69章 吳三桂第148章 面試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58章 鬧餉(上)第2章 牛蹄墩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74章 如何封賞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28章 招募流民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76章 正式晉升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208章 李嘯定計
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36章 得道多助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100章 獲救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6章 歸程驚變第88章 疑忌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15章 以弓換耕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83章 收服海寇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77章 宴會暗流第73章 圈套第11章 母親吳氏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48章 面試第73章 圈套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69章 吳三桂第148章 面試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58章 鬧餉(上)第2章 牛蹄墩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74章 如何封賞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28章 招募流民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76章 正式晉升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208章 李嘯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