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

八天後,一臉泥水的鄭如寶興沖沖地跑到李嘯處,大聲告訴他,到現在爲止,一千畝鹽鹼地已改良完成。

“如寶,做得真不錯。我李嘯沒有看錯人啊。”看着一臉泥水的鄭如寶露出憨厚的笑容,李嘯十分感慨。

“李大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定當盡心全意爲大人效力。“鄭如寶連聲說道。

“那桑苗可曾買好”李嘯想了想問道。

“大人,小人改良土地的第二天,就和李長材大人去安東衛城定好了,是產量較好的魯桑。按10棵桑苗1錢銀子購買,共買了130萬棵,花了13000兩銀子。可把那賣桑苗的店主給樂壞了,他告訴小人,說他是從整個山東才弄到這麼多桑苗呢。”鄭如寶笑得真咧嘴。

“價格倒還合適,不知道產出會是多少”李嘯又問。

“大人,按小的經驗,一畝地可種桑1300多棵,產桑葉1500到1600多斤,每畝地的桑葉產量可養蠶蟲10斤,得到生繭100斤,最終可繅絲10斤。而且桑樹壽命長,若成活後,可有十多年的豐產年限呢。”一連串的數據從鄭如寶的嘴中侃侃而出。

李嘯心下甚喜,看來這個鄭如寶真是個種桑養蠶的行家呢。他說的數據與明朝松江府的資料大抵相同,可見此人應該沒有說謊。

“如寶,那現在一千畝桑田要管理的話,需要多少桑蠶戶”李嘯又問道。

“種桑養蠶。相比種糧食的農活要輕鬆點,兩個成年勞力至少可管理20畝地,但因爲現在我們桑戶與蠶戶爲一體。這樣的話,一戶人家2個成年勞力管10畝地還是可以勝任的。除了可收穫桑葉用於養蠶外,另外桑樹所結的桑椹,也是可作爲糧食吃呢。”鄭如寶笑着說道。

李嘯笑了,他知道,這桑葚在古代,一直是做爲糧食食用的。當年南北朝時期,燕成武帝慕容垂缺糧之時,就曾強迫桑蠶戶進獻桑葚以充軍糧。結果餓死桑蠶戶無數。

“哈哈,這桑椹就留給桑蠶戶自已吃吧,本官不會如此與民爭利。那就如你鄭如寶所說,我拔給你100戶家屬。來管理這些桑園吧。”李嘯也笑了起來。

“多謝大人。現在正在桑樹泡種之際,可利用這段時間先將家屬所住的草棚修好。”鄭如寶建議道。

“很好,此事我安排李長材去辦理,如寶,以後這些桑蠶戶由你統一管理。等過幾個月桑樹開始出葉後,我還會及時建立繅絲廠,到時統一收購桑蠶戶的蠶繭。”李嘯朗聲說道。

“謝大人,在下定會更加盡心盡力。”

一週後。桑苗根系已長全之際,100戶桑蠶戶的草棚業已搭好。被選中的100戶家屬。共256人帶着行李與農具,歡天喜地地離開了馬耆山。

李嘯兌現了自已的諾言,讓在這次改良鹽鹼地中表現最突出的家屬前去,這樣一來,馬耆山剩餘了1569名家屬。

這些家屬臨行前,李嘯告訴他們,這些桑田乃是雄唐所公產,因他們表現突出,才授與他們耕種的權力。要這些桑蠶戶努力耕種,不可拋荒,不可轉賣。現在種植的桑樹由雄唐所的存銀中出,不用他們另外交錢,只是若以後桑苗死亡的話,纔要自已出錢去重新種過。在產出蠶繭後,第一年每畝交蠶繭10斤爲稅金,從第二年開始,則每畝交15斤,從此永爲定例,不再加稅。其餘蠶繭則由蠶桑課統一按市價收購。而桑樹所產的桑葚,則留給桑蠶戶自已食用。

李嘯的的話語,迅速地被桑蠶戶們的熱烈歡呼所淹沒。

一張張激動的笑臉望向李嘯和他旁邊的鄭如寶,讓他們二人都充滿了成就感。

看着鄭如寶帶着這些桑蠶戶離開後,李嘯忽然想起,應該去看看鐵場挖礦的情況了。

他隨即帶着李長材前去。

這幾天,隨着各地民政司分所的建好,付鐵、劉一顯、李忠文等人均按計劃去了各民政司分所任職。當然,每所由14名傷殘軍士所組成的鎮撫大隊也隨之前往。

李嘯安排,現在南和區的民政司分所長不再由李長材兼任,而是讓賣完刀劍回來的常正擔任。這樣,李長材便可留在身邊,隨時聽侯安排。

一個多時辰後,兩人來到了馬鬃峰不遠處的挖礦場。

這一天風很大,猶然清冷的寒風呼嘯地颳着。整個挖礦工地上灰塵漫天,嗆鼻難聞。敲打鑿擊之聲與監工呵斥之聲不絕與耳。一輛輛裝滿了鐵礦石的板車,頂着漫天的風沙,艱難地拖往鍊鐵高爐的位置。

很快有輔兵向顏均報告了兩人的到來,顏色均一臉興奮地跑了過來。

“不知兩位大人前來,顏均有失迎訝。”顏均笑着拱手說道。

“顏作頭,這些俘虜做事如何”李嘯問道。

“回大人話,這些俘虜來這裡幹活,開始之時,頗有怨言,不過,被軍兵們打過一頓後,都老實了,現在幹活還算賣力。”顏均回答道。

“顏作頭,這些人幹這挖礦苦活,也實爲不易,平日裡,伙食方面也儘量弄好些。”李嘯看着一個用布包了頭面摭擋灰塵,從自已面前用力推着一輛裝滿礦石的板車走過的瘦弱俘虜,皺眉說道。

“大人,你放心吧,我也知道幹這重活不吃好是不行的。他們的伙食,與馬耆山的家屬們都一樣,我還額外給他們加了另外份量的魚肉,絕不會讓他們幹垮的。”顏均趕緊回答。

“顏作頭,你看這些礦石,裡面含鐵有多少”李嘯手裡拿着一小塊赤紅色的鐵礦,想了想問道。

“稟大人,以小人經驗,約含鐵一半。”

李嘯知道,顏均所謂的含鐵一半,其意爲內含50的鐵普通鐵礦。

“顏均,現在一天一人可挖多少礦石。”一旁的李長材問。

“現在設備缺乏,基本上,一個人一天可挖二百斤吧。”顏均面有難色地說道。

李嘯心下暗暗計算了下,一人一天200斤,700個俘虜一天也能挖個70噸了。如果挖上一個月,就有2100噸鐵礦可以挖出來了。

前世讀機械系的李嘯,選修過冶金科目。他知道,哪怕按現代工業的要求,如一噸含鐵量爲50的普通鐵礦,因礦砂中的殘鐵不可能盡脫,再加除雜與去除水分,最多也只能煉出450公斤的鋼鐵。

當然,現在明朝的工業水平來說,鋼鐵產量只會更低。李嘯看過介紹明朝產鐵狀況的書,在明朝很多地方,因爲工藝原始,一噸含鐵量爲50的普通鐵礦只能產出不到300公斤的鐵,如果礦石中含硫磷砷等雜質多的話,能產個200公斤就不錯了。

李嘯心下決定,不能完全照搬明朝的生產方式,自已一定要開始研究最能與明朝現有技術相結合,但能更快更好地生產鋼鐵的方法。

李嘯猶在沉吟,卻聽得顏均嘆道:“李大人,現在若要重新再建高爐,又得去安東衛城或附近縣鎮購買磚頭泥灰,若是這些東西,都能自已造就好了。可以省一大筆錢呢。”

顏均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卻瞬間點燃了李嘯腦中思維的火焰。

對啊,爲什麼不能自已造

雄唐所不久便要各處都要大規模建設,磚頭與泥灰當是需要大量生產的東西。

若還只是在外面買,成本太高不說,定購運輸都要耽擱時間。

現在自已鹽鹼地已改良完成,人力充裕,工匠亦有,所缺的,也就一點技術而已。

那麼,我用前世的學識,應當可造出比這個時代更好的磚頭,泥灰,哦,也許應該叫它水泥。

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88章 疑忌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210章 朱徽姵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73章 圈套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100章 獲救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29章 傻漢劉喜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00章 獲救第60章 鬧餉(下)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4章 河邊格鬥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61章 孫之獬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83章 收服海寇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58章 鬧餉(上)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47章 孫婉兒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9章 傻漢劉喜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94章 橫行隊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9章 回家探親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
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88章 疑忌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210章 朱徽姵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73章 圈套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100章 獲救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29章 傻漢劉喜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00章 獲救第60章 鬧餉(下)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4章 河邊格鬥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61章 孫之獬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83章 收服海寇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58章 鬧餉(上)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47章 孫婉兒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9章 傻漢劉喜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94章 橫行隊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9章 回家探親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