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春耕儀式

四個時辰後,撫卹與獎賞銀子終於下發完畢。接下來,李嘯開始給授田的家屬頒發地契。

130戶家屬喜孜孜地從李長材手中接過六開大小,用厚實牛皮紙寫了田地地界,戶主姓名地契,小心翼翼地揣入懷中。

每戶人家都拿得地契之後,李嘯在臺上對他們大聲說道:“各位,爲表彰你們所得的軍功,現將雄唐所內1950畝無主田地分發給你們。本官與你們約定,今年這一年,不收糧稅。從明年開始,一畝地收一斗糧,一年收兩次,每戶共繳30鬥糧。到後年,則一畝地收二斗糧,一年收兩次,每戶共繳60鬥糧。自此以後,永爲定例,再不增加糧稅。”

李嘯言畢,立刻引發了一陣歡呼。每戶授得田土的家屬,都用熱烈欣喜的眼光看着李嘯。

李嘯微笑地回望着他們的目光,心下亦是莫名的歡欣。這個納糧稅的數字,是他仔細計算過的。

在安東衛地區,每年秋分之後,可種冬小麥,至明年5月成熟。隨後在穀雨或芒種之間,便可種高梁,到複種小麥前可成熟收割。這樣一來,每戶農家一年可有兩季收穫,這就是李嘯決定一年收兩次糧的做法依據。

而按明朝的種植水平,一畝良田中,可產小麥8鬥,高梁產量略大,可產11鬥左右。而按雄唐所這些中下品質的田地,一畝田地,估計可產小麥5至6鬥,高梁7至8鬥左右。

這樣一來,按最低產量算,每戶人家一年可產小麥75鬥,高梁105鬥,糧食總量爲180鬥,李嘯的糧稅政策,要求他們不限品類,只繳納60鬥糧。只佔了每戶產值的三分之一,比起明朝普遍的過半糧食上繳,實在是太優惠了。

而且農戶如果努力改善土地質量,大力施肥精耕細作的話。一年糧食總量絕對會在200鬥以上。這樣一來,糧稅負擔便會更輕省。

這樣的話,從後年開始,李嘯每年可增加780石的糧食收入,雖然相比全軍所需用糧仍舊很少。但這卻是李嘯軍收入增加的開始。

李嘯看到李長材、李忠文等人投來的目光,亦是滿滿的欽佩與感激。

李嘯望着下面羣情振奮的新農戶們,繼續大聲說道:“現在下發之田土,爲我軍公田。爾等不得棄耕,不得轉賣,如確有家屬不願或不能耕作,可交還地契至民政司,由民政司重新安排新戶耕作。各位聽明白了嗎?”

“明白!”下面又是一片歡欣的叫喊。

“很好,等下由軍前贊畫告訴各位分發農具、種子、和耕牛的細節規定,以及每十戶人家設立里正的安排。”

李嘯下了站臺。讓李長材上臺來和他們講述這些規定。

李長材的規定講完,不知不覺已是黃昏將過。

這時有些新授田的家屬,忍不住想去看看自已的新田地,李長材制止了他們,讓他們今天先去把行李物品打包整理好,告訴他們明天一早,他將會親自帶他們前去選地並安頓。

李嘯把李長材叫過來,告訴他,這些農戶搬過去後,如果當地房屋不夠分。便從馬耆山拆些草棚過去,以便這些農戶能安心定居。

李長才歡喜應諾,然後對李嘯說道:“大人,現在種小麥的農時已過。可去安東衛城進一些粟子來種。粟子成熟期短,耐乾旱,耐瘠薄,極適合在初春之時播種,最多三個月便可收穫,隨後可開始種高梁。等到了秋天後,再安排農戶種小麥吧。”

李嘯點頭道:“此法不錯,就按長材你所說的辦。”

李長材應聲離去,李嘯望着一衆歡欣跳躍而去的授田農戶,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第二天,130戶授田家屬,總共295人,帶上行李包裹,在李長材的率領下,前往雄唐所的那些耕地。

馬耆山剩下的1825名家屬十分羨慕地歡送他們離開。

每個人都在想,他們總算是有個好去處了,自已該會被怎麼安排呢。

這也是李嘯在一直思考的問題,雖然他現在還沒有什麼更好的安排。

又是一週過去了,農戶春耕的各類準備措施皆以完備,李長材親自邀請李嘯前去參加新農戶的春耕儀式。

聞聽得還有春耕儀式,卓那希一臉新奇與興奮,嚷着要與李嘯一起去。李嘯拗不過她,只得帶上。

李嘯換了一身嶄新的衣服,帶着卓那希,連同黃策等一衆護騎,來到農戶定居之地。

熱鬧的鞭炮和喧天的鑼鼓一同響起,好聞的硝煙味飄散開來,從淡淡雲彩中透出的點點陽光,映照着身着新衣服的農戶們,那張張喜氣洋溢生氣勃勃的臉。

卓那希東張西望,這些漢民族的習俗,每一處都讓她感覺驚奇。尤其是那些農戶喜悅歡快的眼神,卓那希以前從未在自家的包衣阿哈處見過。

李長材首先擺開一張桌案,請李嘯爲這個新成立的村寨命名。

李嘯想了想,在展開的宣紙上,揮毫潑墨,寫了龍飛鳳舞的“興和村”三字。

看着李嘯鐵劃銀勾的字跡,卓那希望向他的眼神充滿了崇拜。

李長材掂須笑道:“好個興和村,興旺和睦,李大人真真好寓意。我明天便去安東衛城刻成石牌,立於村前。”

衆人皆大笑,李長材隨即宣佈,春耕儀式開始。

鑼鼓與鞭炮立刻高聲大起,濃烈的硝煙薰得卓那希幾乎難以呼吸,看着周圍擁擠的人流,她下意識地抓緊了李嘯的衣襬。

李嘯看到,衆農戶們在震耳的鞭炮與鑼鼓聲中,擡出一隻碩大的紙糊耕牛,然後將幾把黃米、黃豆等糧食拋向紙牛,表示新的一年風雨調和,五穀豐登。

按李長材悄悄對李嘯說過的儀式要求,李嘯率衆人來到田中,焚香禱祝,祀奠皇天厚土,他領頭三叩三拜,衆農戶們則跟隨在後依禮參拜。

李嘯望向天空,高懸的太陽有一張和藹的笑臉與他對視。

祭奠完皇天厚土後,李嘯又率衆三叩三拜東南西北四方土地神靈,隨後李嘯親自扶犁,套上耕牛犁田,一聲悅耳的揚鞭後,耕牛奮蹄前行,大團大團地掀起沉睡一冬的泥塊,犁出了一道深深的泥溝。

李嘯的這個動作,象徵着春耕正式開始。

李嘯卸下犁鈀,看着農戶擡着紙牛圍着田土轉了幾圈,然後放在田地的中央點火燒掉。至此,春耕儀式正式結束。

李嘯帶着卓那希離開之際,猶能聽到快樂開耕的農人們在放聲高歌:““秋耕深,春耕淺。春耕如翻餅,秋耕如掘井。春耕深一寸,可頂一遍糞。春耕春耕不肯忙,秋後臉餓黃。耕好耙好,光長莊稼不長草。莊稼不認爹和娘,精耕細作多打糧。。。。。。”

李嘯悄悄地看了看身後的卓那希,發現這個女真族的女子同樣在豎着耳朵聚精會神地聽農夫的歌謠,臉上似有莫名的沉醉嚮往之色。

李嘯心下暗暗想道,卓那希,你可知道,這些漢族千年傳唱的春耕民謠,乃是我們大漢民族代代傳續永恆不滅的精神之魂。。。。。。(。)

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73章 圈套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9章 回家探親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5章 以弓換耕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64章 戰功爭奪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00章 獲救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64章 戰功爭奪第119章 歸程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64章 戰功爭奪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59章 鬧餉(中)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83章 收服海寇第58章 鬧餉(上)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89章 密議謀反第32章 李長材來投
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73章 圈套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9章 回家探親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5章 以弓換耕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64章 戰功爭奪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00章 獲救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64章 戰功爭奪第119章 歸程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64章 戰功爭奪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59章 鬧餉(中)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83章 收服海寇第58章 鬧餉(上)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89章 密議謀反第32章 李長材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