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見面衝突

李嘯心中猛地一驚,這個聲音,似乎有些耳熟。

縱馬向前趕的李嘯,遠遠地聽到前頭自家甲部將領張行猛怒吼回道:“娘個X!哪裡來的狗東西,老子千里迢迢來此救護兗州,你他孃的不開城門歡迎我軍入城,還敢辱罵我家大人,還想向我軍開炮!你們這些骯髒潑貨,莫不是活膩了麼!”

李嘯正欲說話,旁邊的泰興王朱壽鏞卻已急急縱馬地掠過了他邊,行近南門外,一臉急色地對着城頭上喊道:“城上可是徐州衛的來援將士麼?萬萬莫要開炮!都是大明官軍,豈可無端自戡!李嘯之軍乃本王親請,還請將士們速速開門爲是!”

城頭一陣喧譁,隨即樓上一個峻刻的聲音響起:“在下不知是王爺回來,還望恕罪。只是我軍與那李嘯往日有重大怨仇,心中之憤着實難平。既王爺您這般發話,在下如何敢不遵,日後再與那李嘯計較便罷!”

隨即此人立刻發話:“打開城門,迎接王爺入城。”

李嘯心頭一顫,原來,這兗州府竟然還去南直隸的徐州衛援請了兵馬,難怪他們對我軍這麼熟悉。

想起當日李嘯全軍,在碑廓百戶所與徐州衛的兵馬那番大戰,殺得徐州衛軍兵屍橫遍野,主將大敗潰逃的情形,李嘯心中滿是感慨與無奈。

唉,這世界怎麼這麼小,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啊。

城門轟然大開,李嘯全軍與朱壽鏞、李懋芳等人一併入城。

李嘯眼見得一行人臉色陰沉地從城牆上下來,他定睛一看,發現走在最前面的兩個人,竟原來是徐州衛指揮使劉知俊與其家丁隊長董茂。

李嘯心想,難怪剛纔的聲音這麼耳熟,原來正是董茂這廝這般喊叫。

劉知俊董茂兩人快行至朱壽鏞面前時,欲下跪行禮,被朱壽鏞趕緊扶起。

“劉老將軍,莫要來這般虛禮了。你來帶徐州衛將士來援我兗州,本王不勝心慰矣。”朱壽鏞一臉感動之色。

“魯王親派郡王前來相邀,在下安敢不從。我等得到魯王大人的援請後,便立刻出兵趕來。總算於昨天趕至府城,今日方接管了這城池防禦。”鬚髮皆白的劉知俊拱手而答。

李嘯心下暗想,歷史上說,魯王朱壽鋐無子,劉知俊所說的郡王。應該是泰興王朱壽鏞的長子朱以派。

按真實歷史的走向,魯王朱壽鋐於崇禎九年去世,繼任魯王者,爲朱壽鏞,朱壽鏞繼位三年多後便死了,隨即又由其長子朱以派於崇禎十二年任魯王。

這位朱以派,更是命途多舛,僅僅只當二年多魯王,便在崇禎十五年之時,因清兵入寇山東攻克兗州後。爲不落於清兵之手,自縊身亡。長子朱弘及弟朱以衍、朱以江一併殉難。兩年後其弟朱以海嗣位。後來,成爲了明末著名的魯監國。

劉知俊董茂兩人,參拜完朱壽鏞之後,又向一旁的山東巡撫李懋芳致禮。

李嘯一直保持沉默,冷冷地看着兩人。

劉知俊與李懋芳致禮完,瞥見旁邊一臉冷峻之色的李嘯,他冷哼一聲,淡淡地說道:“劉某沒想到啊,忘恩負義出賣恩主的小人。今天竟然也坐到了指揮使的高位。”

朱壽鏞聞言,眉頭頓是緊皺,李懋芳亦是一臉沉重之色。看來,兩人之間。又要開始好一場摩擦了。

“劉指揮使,李某與王銘世之間的恩怨,你等外人,其實難知。我可以告訴你的便是,李某做事,向來坦蕩磊落。決非你所說的忘恩負義之輩。”李嘯平靜地回答道。

“哼,李嘯,當日我徐州衛四千精銳,幾乎被你殺盡,現在來援兗州,我等好不容易纔湊齊了三千兵馬。你說,要不是你,我徐州衛怎麼會是今日之狀!”劉知俊一旁的董茂,怒喝着說道。

李嘯心中突然一樂,忍俊不禁想笑出聲,卻見一旁的劉知俊忽地老臉通紅,正用眼神惡狠狠望着自知失言的董茂,李嘯連忙忍着笑,繼續保持平靜。

朱壽鏞在旁邊聽得滿是尷尬,這流寇還未打,自家便先鬧不和,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啊。

“二位指揮使,莫要再作意氣之爭了,兩位都是我大明官軍,還是需共同對付就要入寇的流賊要緊啊。”朱壽鏞嘆氣說道。

李嘯與劉知俊兩位對望了一眼,互相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深深的警戒與排斥。

朱壽鏞走到兩人中間,挽起兩人手腕,笑着說道:“兩位,什麼也別說了,速隨本王回府,一併參見王兄吧。”

見到這位王爺放下身段,做出這般親密姿態來挽回兩人的關係,李嘯笑道:“王爺客氣了,我與劉指揮使之恩怨,已是往事,不提也罷。現在,當然要一齊對付流寇要緊。”

朱壽鏞笑道:“李指揮使心胸寬大,格局長遠,確該如此,確該如此啊。”

劉知俊臉上又是一紅,他哼了一聲,什麼也沒說,便與李嘯一起,隨王壽鏞前往座落於城北的魯王府。

那家丁隊長董茂也低頭跟着他們而去,偶爾還會不甘心地向李嘯這邊瞥上一眼。

山東巡撫李懋芳,也一言不發地跟着他們一併而去。

此時,另有王府人員來帶着李嘯的軍伍安排入住,吃飯休息不提。

李嘯一路行看,發現這交通要樞之地的兗州市面上,街巷寬闊,兩旁民房、廟宇、商鋪、歡場、酒家等各類建築鱗次櫛比,倒是好一處繁華之地。

整個街面上,雖有頗多各地所來的外地流民,但並未影響市容與人流往來,往來叫賣的小商販與三三兩兩的行人摩肩接踵,在這熾熱的夏日,組成了一副極具明代生活氣息的市井圖。至此,兗州給李嘯的印象是,這裡完全不似一幅大戰將至的情形,與平時的太平安樂之時相比,沒什麼兩樣。

見到這般繁榮熱鬧的景象,李嘯心中,卻是是十分地揪緊。

現在大戰在即,這兗州城中,竟然未做絲毫戰備,何以堪憂!

李嘯猛地又想起一事,頓時更是眉頭緊皺,忍不住長長嘆息了一聲。不過,在這人來人往的街上,他什麼也沒說。

不多時,衆人來到了魯王府外。

李嘯被眼前壯麗恢宏的魯王府,深深地震撼了。

感謝尊重知識而非流水的月票!謝謝兄弟支持!(。)

第88章 疑忌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31章 雄唐所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74章 如何封賞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0章 獨殺三匪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88章 疑忌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93章 崇禎皇帝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59章 鬧餉(中)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36章 得道多助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96章 虎嘯軍第79章 虎嘯遼東第76章 正式晉升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47章 孫婉兒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119章 歸程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28章 招募流民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88章 疑忌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59章 鬧餉(中)第47章 孫婉兒第94章 橫行隊第119章 歸程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
第88章 疑忌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31章 雄唐所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74章 如何封賞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0章 獨殺三匪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88章 疑忌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93章 崇禎皇帝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59章 鬧餉(中)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36章 得道多助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96章 虎嘯軍第79章 虎嘯遼東第76章 正式晉升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47章 孫婉兒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119章 歸程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28章 招募流民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88章 疑忌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59章 鬧餉(中)第47章 孫婉兒第94章 橫行隊第119章 歸程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