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烽煙再起

後金,盛京汗宮,鳳凰樓。

十一月初的瀋陽,已是寒風凜冽,刺骨寒冷。

但在鳳凰樓內,丹樨之下的白雲銅盆雕龍大火盆中,熊熊炭火燒得劈啪作響,讓整個鳳凰樓中一片暖意融融。

只是端坐在龍椅之上皇太極那張大胖臉上,卻是滿滿的陰沉與無奈之色。

站在丹樨下方的范文程,垂頭拱立,臉上一副怪異的神情,不知道是歡欣還是憂愁。

皇太極剛剛收到細作稟報,雄唐衛指揮使李嘯已迎娶魯王府郡主,這個消息,讓他心中頓時極不是滋味,他知道,現在已封爲世襲雄唐衛指揮使,又娶了郡主的李嘯,要讓此人投入後金的懷抱,怕是再無可能了。

皇太極冷哼一聲,以一種酸溜溜的口氣說道:“那李嘯,目光何其狹小,竟被那明國皇帝以一個什麼魯王府的小小郡主就給收了心。哼,大丈夫縱橫天地間,何患無妻!本汗之長女固倫長公主昭依勒,現年13歲,亦是頗有姿色,他若來投本汗,本汗定將公主賜婚於他,同時給他封王賜爵,豈不比娶個小小的魯王府郡主強多了。”

下面的范文程聞言,不覺心下一酸,他暗想,自已忠心耿耿跟陰皇太極多年,卻根本不可能得到皇太極這般賜婚封王的恩寵,那李嘯,尚爲敵國之將領,卻讓皇太極這般渴求,真是人與人不能比啊。

范文程訕笑着說道:“大汗不是已在天聰元年,將固倫長公主許給了蒙古敖漢部博爾濟吉特氏的臺吉賽臣卓禮克圖之子班第嗎?現在那班第現已長大成人,繼任臺吉,奴才聽說其不日將派迎親隊伍帶上聘禮從敖漢部過來,將要迎娶長公主呢?”

皇太極厭煩地擺擺手說道:“那蒙古熬漢部臺吉班第算個什麼東西,不過是個繼承其父職位的庸碌之輩罷了,此人與李嘯相比,簡直是雄鷹與麻雀的區別。若不是看在滿蒙親善的面子上,本汗如何願將我秀美可愛之長公主許配此人。”

范文程點頭道:“大汗看人精準,奴才佩服之至。只是現在李嘯既不可能再投後金。大汗也就不必在此人身上多費心思了。”

皇太極長嘆一聲,目光深沉地眺望遠方,緩緩而道:“本汗之宏願,乃爲願得天下英雄而驅使之。現在那李嘯既如此不識時務。不肯投我,亦是天意。罷了,今後若遇此人,我軍一定要打起萬分精神來對付。”

范文程連忙說道:“大汗英明善斷,心懷四海。乃千古難得之明君。那李嘯不過一介武夫,如何是大汗的對手,將來若再在戰場上遇見,我大金定能將此獠一擊而滅!”

皇太極苦笑一聲,說道:“李嘯若這般容易消滅,如何能在這一年多時間中做到世襲雄唐衛指揮使啊。不說他了,近來孔有德耿仲明兩人,屢次上書要本汗發兵攻打遼南的金州明軍,先生意下如何?”

范文程沉吟了一下,說道:“大汗。奴才認爲此計可行,那遼南明軍,兵微將少,孤懸無依,之所以一直拖到現在還未攻克,無非因我軍沒有攻城利器。現在天賜孔有德耿仲明兩人帶大量火器與工匠投我大金,其部諸多攻城之重炮,正好可用於攻打遼南明軍。”

皇太極笑道:“本汗之意,亦是如此。那孔有德和耿仲明,我安置其在遼陽。組建烏珍哈超營,現在已與漢軍旗主佟養性在那一衆工匠協助下,又復鑄了十門多門紅夷大炮,這樣一來。孔有德的烏珍超哈部,共有紅夷大炮近八十多門,攻克小小的金州,實爲巨石壓卵一般。”

范文程一臉欣喜:“那大汗就速下汗諭,讓孔有德部全軍征討遼南,以早日將遼南納入我大金版圖。”

皇太極點頭說道:“先生之意甚好。但我等還需防患於未然。畢竟那孔有德新附,雖本汗厚加恩寵,然其心尚爲叵測,不能不加以提防。”

皇太極隨後大聲說道:“傳本汗諭令,着墨爾根黛青、正白旗主多爾袞爲統兵大將,發正白旗4個甲喇,將士6000人爲主力,另令和碩貝勒豪格爲副將,發鑲黃旗2個甲喇,將士3000人爲輔助兵力,與孔有德耿仲明的烏珍超哈部2萬餘人,一同進攻金州,務必要攻下遼南明軍的最終據點,旅順城。”

“奴才謹遵汗諭。”

。。。。。。

安全司副司長苟言派出細作潛入金州後,僅僅只過了半個多月,到了崇禎六年農曆十一月中旬之時,遼東那邊,便有驚人的消息傳了過來。

後金以多爾袞的正白旗4個甲喇共6000人爲主要兵力,另有豪格的鑲黃旗2個甲喇共3000人爲輔助兵力,連同孔有德耿仲明部的近2萬兵馬,總共近3萬的兵力,分海陸兩路,開始進攻遼南了。

因爲李嘯的強行改變歷史,後金的這次出兵,與歷史上後金派出的德格類的正藍旗兵力與嶽託的鑲紅旗兵力不同,皇太極沒有派出在莽古爾泰謀反事件中首鼠兩端,且有通敵嫌疑的德格類,以及拒不執行自已汗令,不肯誅殺作爲叛黨餘逆的妻子阿木沙禮的嶽託。

本來在真實歷史上,皇太極便對這兩人極信不過,這兩個人的死亡也頗爲可疑。

德格類最終於兩年後神秘暴死於家中,死亡時的痛苦狀況幾乎與莽古爾泰同出一轍。而嶽託則是在後來清軍第四次入關時,被強令進軍山東疫病蔓延之地,並不得擅自改變路線,最終讓其染得天花而暴死征途。

現在有了李嘯的強力攪局,皇太極對這兩人更加深爲警惕與忌恨,再無信任可言,故而這次出兵遼南進攻金州,他改派了到目前爲止,表現得尚爲忠心的後金一代名將多爾袞擔任主將,而以自已的兒子豪格作爲副將,帶上孔有德耿仲明兩人的投降部隊,一同出兵,以期徹底拔掉明朝東江鎮的最後陸上據點。

得到消息的李嘯,立刻帶領虎嘯軍乘坐自已的全部六艘水師船隻。緊急出兵支援遼東。

虎嘯軍裡,李嘯沒有帶上火炮部隊和輔兵,畢竟,他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要說動孤立無援的黃龍緊急撤退,從而保全有生力量,故而,在要保證部隊快速機動的情況下,李嘯無法帶太多運輸困難而且威力比不上敵軍的火炮部隊。

妻子朱徽姵與側室孫婉兒。以及侍女卓那希和那四名陪嫁女子,一同來到海岸邊,爲出征的李嘯及吳之菡送行。

本來,李嘯不同意吳之菡隨軍前去,但吳之菡大吵大鬧,定然要去,而且她振振有詞說道,上次攻打黃骨島堡之戰時,她亦斬殺了好幾名韃子兵,如何有去不得之理。

李嘯拗不過她。只得讓她隨行,卻嚴令其只能隨自已行動。

兩人皆是一身戎裝的李嘯與吳之菡,在軍士們正忙碌登船的海邊,接受朱徽姵等人的送別。

此時李嘯的母親吳氏,已和妹妹葉小萍返回小李莊。吳氏見兒子每天繁忙,恐自已呆在雄唐衛多有不便,執意要回小李莊,李嘯拗不過她,只能讓葉小萍陪着吳氏回小李莊居住處。

相比李嘯一臉的嚴肅凝重,吳之菡卻是一副愉快無謂的神色。這個生性外向豪放的女子,每天在雄唐衛的李嘯府邸中百無聊賴,對於即將來到的戰場廝殺,竟是十分地嚮往。

“夫君。這一路上,請多加保重。妹妹,也請你好好保重自已。我希望你們都能平安早歸。”朱徽姵的話語充滿了不捨。

孫婉兒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着意氣豐發一身緊身甲冑的吳之菡,待朱徽姵說完後,她與卓那希等人也表達了類似的問候。

“娘子,婉兒。諸位放心吧,我一定會照顧好自已的,你們也要多加保重,讓我能在外面安心作戰。”李嘯的雙眼之中,同樣是深情依依。

“郡主,妹妹,你們放一萬個心,有我給他當護衛,一定會把他看得好好的。”吳之菡說完,調皮地笑了起來。

朱徽姵走上前進,把李嘯那鮮豔的紅綢披風整理了一下,然後將頭輕輕地靠在李嘯胸前,喃喃而道:“那奴家就在家中,等着夫君凱旋歸來。”

李嘯撫摸着她柔軟光滑的脊背,重重地點了點頭:“娘子,放心吧,夫君一定會勝利歸來的。”

。。。。。。

後金大軍行進的速度極快,一路上有如摧枯拉朽,下復縣,破新金,克南關島,奪木場驛,兵微將少孤立無援的遼南明軍一擊而潰,連連敗退。

在李嘯率軍終於過了金州南面的老鐵山水道之時,後金的海陸兩路大軍,已在青泥窪之地,實現了各路兵馬的地面會師。

隨後多爾袞下令,大軍復分幾路,各自出擊,務必將金州明軍的最後據點旅順,團團包圍,一口吞下。

具體的計劃爲,多爾袞部主攻西面,豪格部攻打東面,孔有德耿仲明部主攻北面,然後分別到達旅順的西門、東門、和北門。攻城時,八旗兵押陣,佯攻東西門,以孔有德耿仲明部爲主力,用遠程重炮轟擊北門及城牆,以北門爲突破口,最終拿下旅順。

多爾袞的這個作戰規劃,藏了很多他自已的小九九。

首先,族順城北部多山,孔有德部多遠程火炮,可以將火炮運上山頭直接轟城,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後金軍隊的攻城損失。

其次,旅順西面多平曠之地,有利於自已的正白旗的大隊騎兵快速進兵馳聘,減少消耗,是這進攻三路之中最方便快捷之通道。並且,若孔有德部在北門轟開城牆取得突破後,自已的騎兵也能迅速地繞到北門入城,從而搶得頭功。

最後,之所以安排豪格部攻打東門,卻是實爲多爾袞爲了制摯豪格而想出的辦法。

人中龍鳳的多爾袞心下知道,那天聰汗皇太極表面上對自已一副信任有加的樣子,其實在心中對自已極其疑慮,這次派豪格爲副將,很明顯的一點是,暗中對自已進行監督,以防有變。

既如此,爲了眼不見心爲煩,那麼,就安排這豪格的鑲黃旗部就去攻打東面吧,那地方道路崎嶇,山谷衆多,正好可以讓豪格部好好嚐嚐行軍的苦頭。若是北面城破之時,豪格部因路面難行,想來搶功,卻是極難。

豪格因爲對金州地理並不瞭解,對多爾袞這個計劃並無異議,只是隨着道路隨來隨難行,豪格方知中了多爾袞詭計,心下頓時大罵,並下決心回去面見父汗後,一定要好好彈劾一番多爾袞這廝。

中午午時,未打旗號假扮海盜的李嘯全軍,悄悄地繞過旅順東面的松樹島,從旅順城東北方向二十多裡外的海岸,迅速下船登陸。

一身甲冑的李嘯上得岸來,臉色之中,滿是嚴肅與擔憂,凜冽的寒風吹得他的披風烈烈作響。

吳之菡緊跟着他下船,看着熟悉的遼東景象,她臉上滿是激動的神色。

李嘯沒有選擇直接在旅順城下登陸,因爲他知道,旅順這座小城,在敵軍擁有這麼多優勢火炮可以遠程攻擊的情況下,自已派再多的部隊進入城中,也只會是徒然送死。而且現在旅順灣中定是已有大量敵軍船隻在進行封鎖,李嘯的水師現在力量弱小,不敢與其正面對抗,繞行至這東北方向偏僻之處登岸乃是最佳選擇。

李嘯選擇東面,還有一個原因,因爲他前世讀過金州的地理,知道在這一帶多山崎嶇,如果敵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從這裡進攻,而自已在這裡埋伏的話,很有可能能打一個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隨後李嘯全軍來不及稍作休息,迅速地向東面通往旅順的必經之路盤龍山前進,預備在那裡擺下伏兵,同時立刻放出哨騎四處探測。

李嘯此時讓方勝帶10名精幹哨騎攜自已的親筆信,緊急前往旅順面見黃龍,讓他早日率軍民出城,跟隨自已隨後派出的接應部隊,撤離金州。

李嘯本想自已親自去說動黃龍的,但現在大軍在外,置於這般危險複雜之地。他作爲主帥,實難隨意離軍行動。故不得不書信一封,着方勝送入旅順城中,以期以儘快打動黃龍,讓他改變與城同亡的執拗心理。

四處哨探的消騎,在一個時辰後,帶來了一個緊急消息,一股打鑲黃旗旗號的韃子兵,約有3000人,正越過東面的雞冠山下的馬家屯,向旅順城跋涉前進,預計二個時辰內可達盤龍山虎嘯軍埋伏地。

李嘯心下一振,來得好!沒想到這麼快就有魚兒上鉤了。看來自已決定在盤龍山這處險峻之地設伏,實在是正確之舉。

他同時心下復嘆,自已與這個鑲黃旗真是有緣,上次攻襲黃骨島堡取了他們200多顆頭顱報功,現在自已剛剛前來,這些人便又急急前來送腦袋,倒是客氣得很。

“全軍速速做好準備,於此谷兩側埋伏待命,待敵軍入得山谷後,全軍夾擊,務必將這股韃子,全部殲滅。”李嘯的臉上,閃過濃重的狠戾之色。(。)

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73章 圈套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29章 傻漢劉喜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00章 獲救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73章 圈套第4章 河邊格鬥第25章 轉手生意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6章 歸程驚變第64章 戰功爭奪第14章 葉小萍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57章 婉兒之助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4章 河邊格鬥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1章 母親吳氏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96章 虎嘯軍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4章 河邊格鬥第94章 橫行隊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59章 鬧餉(中)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60章 鬧餉(下)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83章 收服海寇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30章 必須要吃肉
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73章 圈套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29章 傻漢劉喜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00章 獲救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73章 圈套第4章 河邊格鬥第25章 轉手生意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6章 歸程驚變第64章 戰功爭奪第14章 葉小萍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84章 血戰黃骨島堡(一)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57章 婉兒之助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4章 河邊格鬥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1章 母親吳氏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96章 虎嘯軍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4章 河邊格鬥第94章 橫行隊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59章 鬧餉(中)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60章 鬧餉(下)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83章 收服海寇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30章 必須要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