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防衛之策

朱壽鋐說完任命李嘯爲兗州防衛總指揮的話,馮囂便大笑着說道:“某是粗人,李指揮使說話甚有條理,馮某自是心服,咱沒二話,這任城衛的兩千兵馬,就全聽李指揮使的。”

尼澄亦在一旁笑道:“尼某亦唯李指揮使之命是從,要尼某做何事,請李指揮使吩咐便是。”只有徐州衛指揮使劉知俊沒有吭聲,他低垂着頭,沒有人能看清他的表情。

李嘯也不多理他,繼續說道:“從即日起,立刻安排工匠,日夜不可停歇,務必將兗州南門外的的泗水大橋拆斷。”

泰興王朱壽鏞跳了起來,他大叫道:“李指揮使,這如何使得!這泗水大橋,乃是南北交通要衝,朝廷花了近三十萬兩銀子歷時五年方纔修成。你,你竟然要把它拆斷?”

魯王朱壽鋐亦是一臉憂色,他皺着眉說道:“李指揮使,這泗水大橋,實爲國朝之重要樞杻,還是不拆爲好吧。”

李嘯一臉凝重,他沉聲說道:“魯王殿下,泰興王爺,這泗水大橋,乃是國朝二十四名橋之一,拆除這樣的大橋,我李嘯心下,亦是有如刀割,極其難過。之所以李某下定決心要拆除此橋,實有不得已之考慮。”

“李指揮,請詳細說下吧。”一直沒說話的山東巡撫李懋芳低低地插話過來。

“諸位請看,現在兗州府城,共有三座城門,北面是防山餘脈,崎嶇難行,又無城門,那麼敵寇若來,只能攻打我東、南、西三座城門而入。李某認爲,三座城門中,東門的防守壓力最輕,因爲東門之外,不過數百步便到泗水之處。空地極爲狹窄,敵寇難於施展兵力。而相對的,西門的防守壓力則是最大,因爲西門外。空曠無阻,必定會成爲敵兵的主要進攻方向。那麼接下來,便是南門,現在泗水從我兗州南面彎折向東流過,這寬闊的泗水之上。僅有這泗水大橋可過,流寇便可從泗水大橋一擁而過,全力進攻我南門,這樣一來,南門的防守便會相當吃緊。”

“所以,李指揮使若拆斷泗水大橋,那麼南門便可與東門一樣,因爲距離泗水不遠,又無舟橋可渡,敵兵同樣難於施展兵力。並且敵軍要進攻的話,只能從西門城牆之側勉強擠過來,這樣的話,我軍的南門防守的任務,便可大大減輕了。”尼澄聽李嘯說到這裡,連忙補充道。

“尼知府說得對,李某之意,便是如此。現在軍情緊急,拆斷泗水大橋之任務刻不容緩。李某說句誅心之論,若兗州不能保全。一旦城破,這泗水大橋再好,又與我等何干,又與我兗州城中四十萬軍民百姓何干!”

“李指揮使說得對。軍情緊急,保全兗州軍民百姓方是第一要務,只要保得兗州不失,這泗水橋拆了後,還可再建嘛。”馮囂在一旁大聲嚷道。

“劉某亦贊成李嘯此舉,泗水大橋。決不能成爲敵寇肆意進攻之通路。”

李嘯心中一驚,因爲,說這話的,是徐州衛指揮使劉知俊。

這個劉知俊,倒也分得清輕重緩急。李嘯心下暗道。他悄悄向劉知俊瞥了一眼,卻發現他正一臉思索之狀地望着窗外。

“好吧,還是保全兗州城池要緊,就把泗水大橋拆了吧。皇上到時若是怪罪下來,孤王一人擔此重責。”朱壽鋐一臉沉重地點頭說道。

李嘯長吁了一口氣,魯王同意拆除泗水大橋,無疑讓整座兗州城池的防務壓力大爲減輕。

李嘯略一沉吟,隨即說道:“這拆除泗水大橋的任務,便由泰興王爺安排吧,王爺親自出面,事情就會好辦很多。爲加快拆橋進度,李某讓自已的一千多名輔兵,也參與到拆除大橋的任務中去。”

朱壽鏞大聲說道:“好,那這拆橋之事,便由小王負責了。”

魯王朱壽鋐在一旁插話:“九弟,可從我魯王府中,抽去兵將僕人一千人,讓他們也前去參加拆橋,務必在這兩天內,將泗水大橋全部拆斷。”

朱壽鏞連聲稱謝。

朱壽鋐突然問道:“李指揮使,這準備工作完成後,城池防守又該如何安排呢?”

“稟王爺,在下已規劃好了。若敵寇來攻,則城外寬闊無阻的西門,必定是敵軍的主攻方向,防守壓力最大,這裡,便由我雄唐衛的虎嘯軍來守衛吧。至於其它兩門,兗州城南門,我安排劉指揮使的徐州衛軍兵守衛。東門,則由馮指揮使的任城衛兵馬守衛。”李嘯平靜而清晰地說道。

“李指揮勇擔重責,光明磊落,真真令人佩服。”朱壽鏞一臉稱讚的表情。包括魯王在內的其他各人,臉上同樣均是滿滿的佩服之色。

劉知俊與馮囂兩人均無異議。李嘯把最艱苦的西門守衛一肩挑了,他們只守這兩座擁有巨大地利的城門,還能說什麼呢。

“李大人,只是這樣一來,你的西門守衛,卻是極其吃緊啊。”馮囂臉上頗有擔憂的表情。

“放心吧,我虎嘯軍,一定會把西門守得固若金湯。”李嘯笑着回答。

隨後,李嘯又下令,從今天開始,城外的空地上,要打挖出密密麻麻的大洞坑出來,以增加敵人進攻的難度。這項工作,由各地門的守衛軍兵各自包乾,劉知俊與馮囂皆答應不提。

李嘯突然想到了什麼,他向尼澄問道:“現在我兗州之中,糧秣庫存還有多少?”

尼澄急忙答道:“李大人,兗州府地存糧頗豐,至少有三十萬石。”

李嘯平靜地說道:“這些糧食,看是頗多。但現在戰備之時,軍民皆要從中就食,糧食消耗還是很快的。我命令,糧秣分配由你負責,優先配給軍用,城中那些流民與貧苦百姓,每人每天以最少進食量配給。”

尼澄連聲答應,保證會將糧秣供給工作做好。同時,他向李嘯提出,再成立一支由城中青壯組成的二千人隊伍,以更好地給各守城軍隊打下手,搬運物品與傷員等,李嘯同意了他的做法。

最後,李嘯又交待了各種後勤注意事項,與各城牆之間的溝通協作之類,整個兗州守備會議到此結束。

朱壽鋐臉上頓時滿是輕鬆之色,連連招呼各人,說現在宴席已準備好,讓各人入席就坐。

李嘯拒絕了了他的安排。

他臉色沉重地說道:“魯王殿下,現在分秒如金,我等還是先去準備戰備要緊,這宴席,待兗州城解圍之後,再暢飲不遲。”

魯王朱壽鋐一臉感動,他怔了一下,竟向李嘯作揖而道:“那孤王便將兗州全城百姓的性命安危,都寄於將軍身上了。”(。)

第80章 整備出發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97章 陳子龍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71章 海商蔡守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80章 整備出發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4章 河邊格鬥第60章 鬧餉(下)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96章 虎嘯軍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77章 宴會暗流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69章 吳三桂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90章 凱旋獻捷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35章 集衆之謀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9章 回家探親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37章 槍盾訓練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58章 鬧餉(上)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4章 葉小萍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89章 密議謀反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0章 獨殺三匪
第80章 整備出發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97章 陳子龍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71章 海商蔡守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80章 整備出發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4章 河邊格鬥第60章 鬧餉(下)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196章 虎嘯軍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77章 宴會暗流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69章 吳三桂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90章 凱旋獻捷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35章 集衆之謀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9章 回家探親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37章 槍盾訓練第8章 有本事殺韃子去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58章 鬧餉(上)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4章 葉小萍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89章 密議謀反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0章 獨殺三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