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

其他被選爲教師的書生亦連聲附合,看來,這個問題在大家心中都盤桓很久了。

李嘯微笑地看着下面紛說不已的書生,伸手作了個安靜的姿勢,然後說道:“各位初來乍到,對本官的安排存有疑慮,我可以理解。那現在在回答各位的疑問之前,本官先問諸位一個問題。”

臺下鴉雀無聲,12雙眼睛直直地盯着臺上微笑的李嘯。

“我的問題是,爲什麼國朝幾百年的科舉選士,按說人才濟濟,文武皆有,如今卻爲何對流寇與建虜愈來愈猖獗無有良策?”

李嘯緩緩說完,然後環視了一圈下面陷入深思的書生們。

下面的書生全部陷入了沉默。

要回答李嘯的這個問題,難啊。

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有政治,經濟,軍事上的種種因由,多方累積,才造成了大明朝今天這樣內外交困危機重重的局面。

李嘯提出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打算讓這些書生說出多有建性性的意見與話語,只不過是想隱晦地提示下這些書生,我不要你們去爲了科舉選士而培養人才,而是能真正教給學生用於救國圖存知識,這纔是當下最迫切與要緊之事。

陳閔第一個反應過來,他拱手道:“學生知道了,原來大人自有打算,一開始就不打算讓這些學子走科舉取士之路。”

“陳秀才說得對,本官之意,乃是要培養真正有知識能做事的人才,而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百無一用的所謂讀書人。”李嘯臉色鄭重地說道。

陳閔感覺自已臉上微微一紅,他偷偷瞥了幾眼旁邊的書生,發現很多人臉露尷尬。

一個書生一臉激憤地站起來:“大人之言,毋乃太過乎?我們讀書之人,豈會如此不堪?”

李嘯笑道:“那我問你,我大明現有秀才近十萬。能爲官者,不過數千,更有諸如閣下之類童生近百萬,請問這些讀書人出路何在?”

這名書生一下子臉紅到耳朵根。

“所以。各位,莫怪本官說話直接。我們培養人才,乃是爲了學以致用。現在我雄唐所內已有民政司,商業司兩司成立,將來還要成產工業司。農牧司、海產司等機構。隨着諸般事物管理的複雜與深入,所需之人材定然只會更多。”

李嘯頓了頓,見各名書生聽得專注,又接着往下說。

“各位,你們在我雄唐所這幾日,也都看到了,現在我雄唐所內,農莊、桑園、蠶戶、炭場,磚廠都已建成,將來還會有鋼鐵廠、槍械廠、火炮廠、剿絲廠、綢緞坊等廠坊興建。這些廠坊,都需要有專來人材來管理,若不教我所編之教材,只教學子們科舉章句之學,對我雄唐所發展何益?對這些學子將來出路何益?”

李嘯的話語,越到後面聲音越大,在場的書生一片寂靜。

一個書生站起來,拱手說道:“大人之言,似只爲謀身之辭,卻不知何以謀國。何以報君?又如何能消滅流寇與韃子?”

李嘯大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身不定,何以定九州。若我大明處處皆能如我雄唐所這般生機勃勃,百姓如我雄唐所這般生活有盼頭。則大明內部必然安穩,不復爲慮矣。若如此,且待時日,等到銀錢豐足,糧餉積盛,更兼武器精銳。士卒效力之際,則流寇與韃子定當被我逐次掃滅。”

李嘯鏗鏘有力的話語說完,這名書生無言以對,慚愧而坐。

“諸位,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現在我雄唐所百業待興,正是急需人材之際,還望各位抓緊時間好生教育學子,務必讓他們成爲通文墨,知數理,曉國史,有健康的人格、國格、和民族自尊心的真正人材!我李嘯,拜託各位了!”李嘯最後做了總結講話,向各名書生拱手致意。

做通了思想工作,李嘯接下來的培訓,便順利多了。這些書生都有底子在身,學這些入門級的課程,上手也很快。語文與國史自不必說,就是數理這一塊的教師,學習掌握也是蠻快的。

當然,不指望這些書生能一蹴而就地達到李嘯的要求。李嘯對他們要求,隔一段時間就要來進修培養,以期所教的內容,不致與李嘯的預想出現太大偏差。

二週後,各個區的簡易初級學校也已建成,這12名教師便分別被派往各區教學。

與此同時,雄唐所各地從7歲到13歲的適齡兒童,不分男女,皆被強制入學,李嘯給他們的待遇上,上學免費,在校期間吃飯也免費,課本筆墨學雜之類全部由李嘯的庫銀中出。

李嘯的豐厚好條件讓整個雄唐所爲之轟動。幾乎個個百姓都在感念李嘯的恩德。

不過李嘯讓女子也須上學的做法,卻讓一些百姓頗爲牴觸。但在李嘯強制下,又有最早的馬耆山家屬爲榜樣,雄唐所各處的女子最終還是陸續前來上學。

畢竟免費上學,免費吃飯的誘惑,對整個雄唐所的百姓來說,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陳閔與管毅都分在西壯區,陳閔看到,管毅這個人,雖然心下還有對李嘯的安排不滿,但上課還是極認真的,儘管讓這位自稱明朝的管仲來教學子們一加一等於二,看上去頗爲滑稽。

站在學校窗外的李嘯,臉上露出了自信而嚮往的笑容。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

已經有許多個國家成功的秘訣證明,教育出了合格的人才,纔是國家興盛的根本。

普魯士普及了小學教育,結果全員具備小學以上文化水平的普魯士軍隊,擁有高昂的士氣、嚴格的紀律、將歐洲大國法蘭西一舉擊潰,爲以後的德意志帝國的發展與強盛奠定了堅實基礎。

日本在二戰後普及了中學教育,結果這個千瘡百孔的戰敗國強勢崛起,迅速地成爲在工業與製造業中全球領先的發達國度,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成了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組織。

而現代社會的霸主美國,則得益於大學教育的普及。在吸納了全球頂尖的智力資源和人材後,人均智商只有95的美國,催生了核能利用,硅谷、交互式圖形操作界面、因特網、虛擬經濟、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納米技術、外太空探索等引領全世界發展潮流的現代科學與技術。

李嘯深深知道,未來世界的競爭,必定會是人才的競爭和綜合國力的競爭。

而雄唐所將來的強盛與發展,必定會要這些從這些模仿現代教育的學校出來的學子來擔當。

這些培養出來的學子,纔是李嘯心中真正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希望。

也許,我將開創一個時代。。。。。。(。)

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77章 宴會暗流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9章 回家探親第79章 虎嘯遼東第79章 虎嘯遼東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19章 歸程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0章 獨殺三匪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88章 疑忌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131章 雄唐所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59章 鬧餉(中)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0章 鬧餉(下)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58章 鬧餉(上)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73章 圈套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25章 轉手生意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2章 牛蹄墩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9章 回家探親第71章 海商蔡守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13章 全殲叛軍
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77章 宴會暗流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9章 回家探親第79章 虎嘯遼東第79章 虎嘯遼東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19章 歸程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0章 獨殺三匪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88章 疑忌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131章 雄唐所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59章 鬧餉(中)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0章 鬧餉(下)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58章 鬧餉(上)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73章 圈套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25章 轉手生意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2章 牛蹄墩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9章 回家探親第71章 海商蔡守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13章 全殲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