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隆重饋贈

從旅順撤退的李嘯全軍,繞過老鐵山水道,小心地避開後金的水師,行了將近五天,終於來到了遼西的錦州海岸邊。

而此時,遼南明軍的最後據點,旅順城,已陷落兩天了。

旅順城是在李嘯率軍離去的第三天陷落的。得知李嘯軍將鑲黃旗的3000餘人全部消滅,以及滅了自已的正白旗部的1200多名精銳騎兵,並斬殺了自已最寵信的將領塔昆木後,統軍大將多爾袞狂怒不已,隨後下令立即攻城,將一腔怒火發泄在這隻剩三千多守軍的小小旅順城中。

三天以來,孔有德部的遠程火炮輪番轟擊,一旦發現城頭守軍被炮火壓制後,便急急地派出軍兵蟻附攻城,只是這些孔有德部的攻城兵馬,卻被總兵黃龍率領那些已經下定決心與城同殉的守城軍士連連殺退。

這樣殘酷的拉鋸戰打了三天,到了第三日,黃龍彈藥箭矢皆盡,孔有德部在經過三天的輪番轟擊後,終於將北面城牆與東面城牆一同徹底轟塌,2萬5千多名後金大軍蜂擁入城,與只剩下一千多人的守城明軍展開了激烈而血腥的巷戰。

生死搏殺的巷戰整整進了一天方結束,總兵黃龍,與手下將領樊化龍,項作臨,張大祿,尚可義等盡皆血戰殉城,全軍將士除了一百多名軍兵投降外,盡皆戰死。

旅順城,終於以這樣血淋淋的方式落入了後金手中,整個遼南之地,明軍盡沒。

多爾袞極爲惱怒,後金大軍此次攻城作戰,對付這3000多守城明軍,在佔有火炮優勢的情況下,亦付出近1300人傷亡的代價,才最終拿下旅順城。

只是萬沒想到,自已付出了這麼多代價,攻克了這座明軍最後的老巢。卻只得到了無糧無錢無人的一座空城。

多爾袞心中的的憤怒,到達了頂點。

他隨即下令,將這一百多名投降明軍與城中搜出的老翁老嫗盡皆當街斬殺,以泄心中熊熊怒火。

隨後。多爾袞撤軍返回瀋陽,返回之前,放了一大把火,將整個旅順城燒成了白地。

李嘯到達錦州之時,已是接近黃昏。在海岸上停泊好船隻後,他派了方勝前去稟報正在錦州城中駐守的總兵吳襄。

方勝前往錦州城中的總兵府中面見吳襄時,吳襄正在爲是否救援金州的明軍而煩惱不已。

他手下的將領們,也分爲兩部分,各執一詞,相爭不下。

其中一部分將領說要立刻緊急救援金州,以免金州有失,則遼西各地有脣亡齒寒之憂,最終會被韃子各個擊破。

而另一部分則說,此次韃子軍勢浩大。我軍能出援的兵力有限,要強行出援,極可能非但救不了遼南明軍,反而會與他們一同被韃子消滅於金州。

面對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吳襄心下猶豫不定,故早已作好準備的救援軍隊,一直集結在錦州之地,卻未渡海出行。

聽聞李嘯派人過來,吳襄心下大驚,雄唐衛到此錦州之地。山迢路遠,這李嘯怎麼這般悄悄地來了?

吳襄看了看旁邊坐着的吳三桂,發現他臉上亦是滿是驚訝之色。

彷彿只在突然之間,吳襄臉上滿是鬱結的怒氣。

他心下恨恨地想道。這個可惡的李嘯,拐我女兒,壞我吳家將門名聲,實在讓人痛惡。也罷,且見了來人再說。

方勝入府後,參見吳襄。隨即大略將此次援救金州一事向吳襄緊急稟明。

吳襄等人,聽完方勝的敘說,個個臉上滿是驚訝莫名之色。

這個李嘯,卻有這般本事,竟能千里渡海援救金州,還能連打兩個大勝仗,消滅了近四千人的精銳韃子。縱然金州最終難保,但對於韃子有這般勝績,卻是崇禎年間以來,前所未有的輝煌功業。

李嘯,真英雄也。

一種莫名的情緒,在吳襄心下蔓延。他原本對李嘯深惡痛絕的心下,突然奇怪地混入了欣賞與敬佩的情結。

“那李嘯,現在何處?”

“稟總兵,我家大人,現猶在錦州城外海岸之處等候。”

“好,你前面領路,我率衆將親迎。”吳襄昂然站起。

半個時辰後,吳襄帶着吳三桂及手下衆將,跟隨着方勝,一同前往錦州城外歡迎李嘯。

在離李嘯約幾十步外,吳襄等人下馬,隨着方勝一同向正一臉笑容作歡迎狀的李嘯走去。

方勝及李嘯身邊的一衆護衛,心下突然有一種奇異的感覺,彷彿李嘯纔是這遼東大地的主人,正在盡地主之誼,以歡迎遠道而來的吳襄等人。

大步前行的吳襄,看到面前身材雄壯,俊朗英武,滿臉正氣的李嘯,一時間,心下油然而生莫名的歡喜與欣賞,盡情他在努力讓自已保持不動聲色之狀。

見得吳襄等人行見,李嘯拉了拉旁邊神情緊張呆站着的吳之菡,兩人一同下跪迎接。

“小婿李嘯,拜見岳父大人。”

“女兒拜見父親大人。”

吳襄斜了一臉通紅跪伏於地的女兒一眼,卻急急地走上兩步,先將李嘯攙扶而起。

見李嘯起身,吳之菡訕訕地跟着站起。

“李指揮使,聽聞你率軍千里援救金州,二戰皆捷,斬殺韃子4千多人,老夫聞之,不勝欽佩之至。”吳襄臉無表情,卻恭敬地向李嘯拱手致禮。

見吳襄這般客氣語句與公事公辦的態度,李嘯一時沒反應過來,這是怎麼回事?

“岳父大人客氣了,同僚有難,自當互相幫襯,此爲我大明官軍之本份。”李嘯笑了笑道。

聽到李嘯又說了岳父大人這四個字,吳襄臉上又抽搐了一下,顯然,他對這個稱呼,還是極不適應的。

吳襄一時找不到話語,他有種下不了臺的感覺。

剛纔他對李嘯的稱讚,雖是公事公辦的態度,但在其內心,卻是極爲欣賞的。只是,這個李嘯拐帶了自已的女兒。讓吳門蒙了羞,自已似乎也不能對他太過熱情,這個便宜岳父,委實尷尬得緊。

相見的場面。一時間陷入了尷尬之境。

這時,吳三桂走了過來,他滿臉欣賞之色地打量了一下李嘯,笑着說道:“李指揮,當日登州一別。沒想到現在錦州又能與你相見,吳某心下,着實歡喜得緊。卻不知吾妹在你處,過得可好。”

李嘯明白吳三桂此話之意,也笑着回道:“吳將軍,當日在登州時,我便答應過你,一定會好好照顧之菡。現在我已納了之菡,更會傾心愛護,吳將軍放心便是。”

吳三桂大笑起來。又說了些寒暄的話語,隨後轉頭對吳襄說道:“父親大人,海上風大,非敘話之地,我等且回錦州,再行敘話可好?”

吳襄明白吳三桂在給自已臺階下,他扭頭望了一眼旁邊的吳之菡,看看吳之菡慚愧憂鬱的眼神,吳襄心下一軟,不由得暗自長嘆一聲。隨後。他臉上擠出笑容說道:“甚好,那就有請李指揮使,隨我等一併入城。”

李嘯只帶着黃策等一衆護衛入城,其餘人員皆留在船上。

李嘯等人隨着吳襄入府。在一間密室之內,吳襄只留了吳三桂在房內,而李把旁人打發出去。

這時,李嘯亦讓護衛們在房外靜候,只留他與吳之菡在房間中。

李嘯隨即拉着吳之菡,向端然而坐的吳襄行跪拜禮。

“岳父大人。小子李嘯,與之菡乃是情深意合,互相愛慕,請岳父大人成全我二人。之菡擅自離家來我雄唐衛,其罪在我,現請岳父大人責罰。”李嘯拱手言畢,向吳襄連磕三個響頭。

吳襄面無表情地坐着,旁邊的吳三桂卻是一臉不忍之色。

吳之菡輕聲抽泣起來,她緩緩言道:“父親大人,女兒與李嘯,實是情緣相投,愛慕至深。父親大人若要責罰,請責罰女兒便是。”

見到吳之菡這般說話,讓吳襄一時又爲之氣噎。

吳三桂眼見氣氛又要僵硬,急急打圓場:“父親,現在李指揮使親自上門,足見誠意。還請父親務要過於見責。”

李嘯在一旁緊接着說道:“吳將軍之話,正是小婿本心。小婿此來,特爲上門向岳父大人提親。我與之菡,雖不有不合禮制之處,然確是誠心相愛,難分彼此,還望岳父大人成全。”

吳襄臉色終於緩和下來。他緩緩地嘆了口氣說道:“李指揮使,今日觀你人品氣質,老夫心下其實甚是滿意,況且李嘯你爲人急公好義,人品正直,相信你亦會善待之菡。這樣吧,這兩天就在錦州爲你們補辦婚禮,以全禮制,也堵了一衆小人之口。”

李嘯叩謝道:“謝岳父大人玉成。小婿爲表誠心,現有一份禮物要送於岳父大人。”

隨即,李嘯送上禮單。

吳襄家境豪闊,對禮單上面的銀子萬兩,綢緞500匹等禮物皆不甚爲意,只是看到禮單的最後目錄,吳襄呆住了。

“一千顆韃子首級?“吳襄輕聲念道。

聽清了吳襄的話語的吳三桂,心下亦是滿是震驚之情。

在明軍現在連幾十顆韃子首級都難於斬獲的情況下,李嘯竟能贈給自已一千顆的韃子首級!可以想象得到,這麼多韃子首級會給皇帝與朝廷帶來怎樣的震撼。

那麼,自已的官位與前程。。。。。。

自已的女婿李嘯,真是豪闊大方啊。

吳襄看向李嘯的眼神,頓時柔和了不少,臉上瞬間泛起了歡喜與欣賞的笑容。

接下來的事情,便順理成章了。

按李嘯的意思,由吳襄師爺快速地起草了奏章,隨後由八百里加急的快遞送往京師兵部。

奏章中寫道,這次金州守衛戰中,吳襄部接到東江鎮總兵黃龍的求救後,聯同自雄唐衛來援的李嘯部,一齊緊急援救金州。其中李嘯部斬殺韃子首級2498顆,並斬殺韃子甲喇額真三名,另有韃子俘虜421人。吳襄部則斬得韃子首級1000顆。奏章中最後隱晦地提道,此次戰鬥,雖因敵衆我寡,終未得保全金州,但這般殺傷俘獲韃虜,卻是崇禎年間,最大的一次勝利。

師爺寫得文采飛揚,情節扣人心絃,引人入勝,雖未至戰場,卻把這次大戰寫得猶如親臨一般,吳襄與李嘯看過後,皆甚是滿意。

吳襄心下感慨,這個李嘯,如此少年英雄,日後定然前程遠大,不可限量。自已的女兒相中了此人,卻是頗有眼光。

第二天,由吳襄親自主持,爲李嘯與吳之菡補辦了盛大的婚禮,吳氏全族,及屬下軍將,齊齊歡宴。

李嘯軍的那些船上的軍兵,也都由吳府送來大批酒肉,全部在海岸處擺酒開席,一併慶賀不提。

宴後,李嘯軍留下全部騎兵隊伍暫處錦州,並把所有的韃子俘虜及首級帶下船去,準備到時一併護送進京,接受皇上的獎賜與封賞。

而剩下的百姓與軍兵,則暫由張行猛負責,雷傲爲副手,着水師總頭馬嶼即日啓程,帶回雄唐衛。

在李嘯吳襄合撰的奏章剛由錦州發出之際,多爾袞率領大軍,返回了盛京。

沒有人來迎接他們。

他們這些徹底掃滅了遼南明軍,攻克了明軍最終的遼南據點旅順的凱旋之軍,站在冷清的盛京南郊,有如被人遺忘了一般。

這次攻打遼南的戰鬥中,出了大力的孔有德耿仲明等原明叛將,原本以爲返回盛京後,會有大批賞賜,卻沒想到竟是這般冷遇,不由得心下甚怒,卻又不敢多說什麼。

多爾袞心下亦是滿腔怒火,他在想,定是那豪格已在皇太極面前,將這次鑲黃旗慘敗的罪責推在自已身上。方讓自已雖獲勝歸來,卻只能得到這般冷遇。

多爾袞瞬間又想到了自已正白旗部所喪失的精銳騎兵1200多名,以及戰死的甲喇額真塔昆木,心下更是隱隱作痛。

不多時,面無表情的汗宮閹奴前來宣旨,着多爾袞立即進宮覲見大汗,所有軍隊就地返回駐地。

宣旨完畢,下面的軍將立即喧譁騷動起來,每個人臉上都是憤憤不平之色,尤其是孔有德部的烏珍哈超營更是惱怒非常。

媽的,這算怎麼回事?咱們好不容易打下金州,未提半句賞賜,一句話就把咱們給打發回去了麼?

一臉難堪之色的多爾袞,不得不溫言撫慰全軍許久,承諾等下面見大汗後,一定向大汗提出,要儘早頒給他們相應的功勞與賞賜,才稍稍止住這些人的憤怒,喧譁不滿之聲有所抑止。

寒風蕭蕭,枯葉盤旋,面色沉重的多爾袞,跟着宣旨閹奴,一步一步向皇宮方向行去,這段沉默而行的路程,讓多爾袞感覺前所未有的漫長。(。)

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28章 招募流民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210章 朱徽姵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88章 疑忌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69章 吳三桂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60章 鬧餉(下)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47章 孫婉兒第196章 虎嘯軍第47章 孫婉兒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69章 吳三桂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210章 朱徽姵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4章 葉小萍第81章 海上驚變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36章 得道多助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74章 如何封賞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24章 有寶送來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9章 回家探親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64章 戰功爭奪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48章 面試
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28章 招募流民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210章 朱徽姵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88章 疑忌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69章 吳三桂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60章 鬧餉(下)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47章 孫婉兒第196章 虎嘯軍第47章 孫婉兒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69章 吳三桂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210章 朱徽姵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4章 葉小萍第81章 海上驚變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36章 得道多助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69章 拖網捕魚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74章 如何封賞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24章 有寶送來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9章 回家探親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64章 戰功爭奪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48章 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