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

在接下來的一週的時間裡,流寇沒有發動任何攻勢,一直安靜地呆在泗水對岸。

不過,在城頭眺望的李嘯,透過千里鏡看到,大批流寇擄來的工匠正在緊張地就地伐木,重新制作攻城器具。

李嘯心下一直在想,這些流寇,下次發動進攻,會在何時呢?

李嘯無法給自已一個合適的答案,只是莫名地感覺有種不好的預感。

這一週時,除了輕傷員已經歸隊外,李嘯按優先補充騎兵、再補橫行隊,再補普通戰兵的原則,將虎嘯全軍補充完畢。

魯王朱壽鋐頗守信用地將魯王府儀衛司的一千人馬拔給李嘯安排,李嘯隨即將他們全部劃給任城衛指揮使馮囂,參與守衛東門。

這時,劉知俊向他提出請求,鑑於守衛兗州的兵力不足,可否從那被知府尼澄的壯丁隊分別關押看管的近8000名流寇俘虜中,挑選出合適的軍兵,以補充到守城隊伍中。

李嘯堅決地拒絕的他的請求。

他的理由是,這些不得不投降以保命的流寇,並未心服,忠誠度十分可疑。而且他們成分複雜,不知底細,使用風險極大。如草率用之,這些人到時反戈一擊,成爲內應,兗州城則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李嘯清楚地記得,當年號稱固若金湯的瀋陽城,之所以被韃子輕易攻陷,就在於時任遼東經略的袁應泰輕信了一批來路不明的蒙古人,並且讓他們參與守城。給果老奴率韃子大軍一來攻城,這些其實是後金奸細的蒙古人立即獻了城門投降,讓明朝苦心經營多年的瀋陽,這座號稱坐斷遼東第一城的堅固城池,以一種近乎荒誕的方式落入敵手,實實讓人痛惜之極。

前車之鑑尚不爲遠,李嘯當然不允許自已也犯這樣飢不擇食的錯誤。

只不過,現在南門與東門的守衛兵力不足也確是個大問題。

經過深思熟慮的李嘯,最終決定。爲加強兩處城門的防守,把自已的虎嘯軍一部分分了過去。

東門上,除了現有的任城衛1000多軍兵和自已補充過去的10門火炮,以及剛剛補充的魯王府1000儀衛司兵士外。李嘯另將甲部橫行隊100人派出去。

而在南門處,在徐州衛現有的不到2000人的兵馬和自已以前補充過去的20門火炮的基礎上,李嘯另外安排了虎嘯軍乙部橫行隊與乙部甲、乙、丙三隊槍兵過去。

李嘯希望,能讓這些虎嘯軍的精銳部隊成爲各個城牆上的戰鬥核心,從而大大增強南門與東門的防禦力。

與此同時。李嘯將繳獲的盔甲,按他們現有缺少盔甲的兵員人數補充下發,共發了近2000件盔甲下去。

得到了驍勇善戰的虎嘯軍如此慷慨的兵員到裝備的大力援助,徐州衛指揮使劉知俊與任城衛指揮使馮囂,皆是一臉愉悅感激的笑容。

時間不知不覺又過兩天。

現在,距離上次擊潰流寇已過了9天,流寇的攻城梯之類也皆早也造好。李嘯每天眺望,只能看到流寇在組織手下兵將進行操練,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動靜。

守城的軍兵中。開始漸漸地有了流言,說是流寇上次大敗,已然破膽,現在只敢圍城,不敢作戰。

這種盲目自信的說法,被兗州最高防守指揮官李嘯嚴厲駁斥。

他鄭重地告訴全體官兵,對面的流寇,仍有近7萬之衆,將近我兗州守軍的十倍,如何會有一戰不成就放棄道理。他厲聲斥責傳播流言的軍兵。要他們決不可盲目樂觀,一定要提高警惕,絕對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因爲在敵我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哪怕是一絲微不足道的鬆懈。都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在李嘯的斥責下,全體守城軍兵,重新提起精神,每日依然嚴加守備。

李嘯心下還在盤算着,外省的明軍援兵何時纔會到來。

其實在他入援兗州之時,魯王朱壽鋐已緊急向朝廷求援。接到魯王求救信的崇禎,同時又接到了副總兵劉澤清密告山東巡撫李懋芳不懂軍事擅自出兵以至官軍大敗的消息,崇禎不由得大驚失色,幾陷絕望。

焦躁不安的崇禎幾乎立刻就要派錦衣衛去將李懋芳捉拿法辦,幸得首輔溫體仁極力勸阻,說現在山東戰事正急,此事尚未調查清楚,不可擅動地方大員,崇禎才勉強壓下心中的火氣,沒有衝動行事。

最終崇禎下令,讓正在河南參與剿匪的總兵鄧玘部2萬餘人,從河南緊急趕往山東,援救兗州。

接到命令的鄧玘部,連忙從河南緊急向山東趕去,至李嘯兗州初戰勝利到現在的第九天,鄧玘部剛剛趕到山東邊境。

歷史是一連串的巧合而形成的組合,崇禎的這個命令,讓原本在真實歷史上,接下來會被流寇誘殲的鄧玘部逃出生天。

只是鄧玘的部隊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鄧玘部也因爲長期欠餉,軍兵對這朝廷要求的緊急行進救援山東多有抱怨。

明史記載,從小校做起,直至成爲總兵的鄧玘,雖然作戰英勇,曾射殺十八路流寇之首的紫金樑王自用,卻不善於籠絡人心,最後的結局竟是部下叛變,被逼自殺。是故鄧玘全軍,軍心消沉,士無戰意,行進的速度日漸緩慢。

魯王朱壽鋐等人,一心指望着的這支態度消極的援軍,實爲畫餅充飢。

第十天凌晨到了。

與前段時間每天豔陽高照不同,這一天,從昨天晚上開始,天氣大變。

濃重的陰雲綿綿疊疊地覆蓋在兗州城上空,那烏黑低垂的陰雲,幾低與城牆平齊,似乎探手可得。呼嘯的狂風裹着塵沙,吹得城牆上諸多旗幟烈烈飛舞,卻讓兗州守地軍兵卻幾難睜眼。

估計不多時,一場大雨,就要來了。

此時,流寇的大陣,終於動了。

一身共析鋼甲。鮮紅的盔纓與披風在狂風中烈烈飛舞的李嘯,能清楚地在城頭看到,流寇全軍全部拔營而去,繞至西側淺水區。全軍渡河。

暮僚陳子龍緊急從城牆另一側跑來,向李嘯報告這個消息,李嘯臉色極其凝重,心下暗想,這流寇行事。果然不出李某所料。

原來,流寇當日敗後,撤回泗水對岸之際,羅汝纔等人立刻聚帳商議,最終定計,要以已之長,攻兗州守軍之短。

那就是,利用現在夏天天氣多變,待有一天下大雨之際,再發動全面進攻。

因爲在大雨中。李嘯軍所有的火炮火銃都無法發揮作用,甚至想在城頭煮大便金汁都沒有辦法,這樣一來,流寇進攻的話,勝算當可大增,畢竟他們有如此之多的可用兵力。

應該說,流寇這一招,極其精準狠毒。兗州守軍在除卻火炮助陣後,只能單純地與流寇比拼廝殺消耗,守城的難度無疑會大幅增加。

身穿華貴山紋甲。率軍緊急渡河的羅汝才,臉上滿是得意陰狠的笑容。

李嘯,你不是憑依自已有火炮優勢嗎,現在。老子利用這即將到來的大雨與你作戰,讓你們的大炮火銃變成一堆廢鐵,徹底打碎你們這些明狗子怯懦的算盤。

羅汝才手下幾名大將與一衆都尉,亦是人人臉上滿帶笑容,每人都感覺這次進攻,應該是會勝券在握了。

只是。李嘯不這麼認爲。

當日李嘯憑直覺感覺不對之際,他便敏銳地想到,流寇很可能會利用下雨天來進攻。

兗州最高防衛指揮官李嘯,立刻做了相應的準備。

西門、南門、東門之外的洞坑挖得更深更廣,裡面還埋了尖銳的鐵籤子,只要敵兵掉下去,那麼,縱然不死,也會徹底失去戰鬥力。

與此同時,每座城牆上,用臨時從城中居民房屋內的拆下的木板,搭起了大範圍的簡易木板雨棚。

同時,在每座城牆上的火炮位置上,還再做了個簡易防護棚罩,李嘯估計,加裝這樣的雨棚與防護罩後,縱有大雨,也能讓至少60%以上的大炮可以打響。

與此同時,城頭除了原有的金汁灰瓶外,還增加了大量的由拆除民房而得來的磚塊,以及由房樑與承柱鋸斷成一截截而改制而成的擂木。

當然,李嘯向恤民情,他在這樣做之前,已讓知府尼澄給百姓做了充分的動員,每戶拆除房子的百姓,均現場得到了十五兩銀子的補償,足夠他們重新建造一座新房子了。一時間,兗州的百姓歡欣鼓舞,竟有百姓主動拉着軍兵去拆他家房子的奇景。

在流寇全軍剛剛渡過河後,突然雷聲隆隆,電光閃閃,一顆顆銅錢大的雨點,從天空中傾盆而下。

東山虎一臉笑容地湊到羅汝才身旁,大笑道:“大帥,我軍剛全部渡河便立刻下雨,這即將暴漲的泗水卻阻我不得,真真天助我也。”

羅汝才一臉笑容,猙獰而燦爛,他刷地拔劍前指,厲聲大喊:“兄弟們,現在大雨到來,正是我軍一舉擊破兗州守軍的大好時機!全軍弟兄們聽好了,兗州城破後,二週不封刀!要殺要取,要銀子還是要女人,任憑自便!殺啊!”

“殺啊!”

“殺啊!”

“殺啊!”。。。。。。

6萬多出擊的流寇,大聲喝喊着,人人臉上滿是瘋狂而恣肆的表情,在飄沷的大雨中,愈顯猙獰而殘忍。

很們,他們在各名流寇將領的督喝下,快速地列好陣型,隨即向着兗州方向大步前衝。

這一戰,羅汝才下了血本了。

除了最精銳的老營軍與少部分馬軍騎兵,其餘的全部部隊,都被羅汝纔派上了戰場。

其中,流寇大將頂塌天與都尉杜衝,率領3萬兵馬,主攻西門。

大將東山虎與都尉費成,率領2萬兵馬,主攻南門。

大將掃地樑與都尉陳虎,率領1萬兵馬,主攻東門。

羅汝才吸取上次被李嘯軍的重型騎兵突襲的教訓,給進攻南門與東門的流寇部隊都配了大量的馬軍騎兵,以嚴防李嘯的騎兵突襲衝陣。

望着漫天大雨中,鋪天蓋地而來的流寇軍兵,兗州城牆上,許多軍兵都是臉色大變。相當多的軍兵,開始雙腿打顫。

每個人都看得到,流寇的數量,足有上次攻擊的兩倍。每個守城軍兵都迅速地在心下想到,現在,與流寇的生死決戰的時刻,終於到了。

“全軍將士作好準備,全力迎敵!”李嘯拔劍怒吼,緊皺的濃眉下,一雙有如星星般閃亮的英目之中,滿是堅毅決然的神色。

在流寇進入射程之後,紅夷大炮瞬間打響,剩下的兩門因爲雨滴透過木板罩淋溼了火門,無法打響。

16門紅夷大炮響了14門,14枚10多斤的烏黑炮彈呼嘯而去。

流寇人數實在太過密集,14枚炮彈輕易地全部命中目標,更有四枚炮彈從陣頭貫穿至陣尾,歡快而迅速地收割着流寇們的生命。

首輪炮擊,流寇共有200多人死傷。

飄沷大雨漫天飛灑,雨勢是如此之大,稍遠的距離便看不太清,嘩嘩的雨聲與隆隆的雷聲,將受傷軍兵的慘叫瞬間吞沒,李嘯的遠程紅夷火炮,沒有給流寇士氣造成太大打擊。

在流寇軍兵行至普通火炮射程前時,虎嘯軍的紅夷大炮共打了5輪,共造成了1200多名流寇軍兵死傷。

此時,敵軍與上次一樣,開始分流,總共3萬之數進攻南門與東門的流寇,退到靠近泗水的一側,準備從那裡繞行至南門與東門。

剩下的3萬流寇兵馬,在大將頂塌天的喝罵督陣下,直直地向西門城牆正面衝來。

突然之間,慘叫之聲連綿響起,守城的虎嘯軍兵驚喜地看到,衝在最前面的流寇軍兵突然紛紛摔倒,掉落在李嘯軍那些挖好的洞坑中。

因爲雨水很大,這些洞坑此時早已被雨水填滿,所以,從外面看上去這裡近乎是一片平地,原本以爲可以平趟而過的流寇,卻未曾想到底面暗藏瞭如此深重的殺機。

接二連三的流寇倒跌入洞坑之中,尖銳的鐵籤子瞬間扎透了他們的身體與四肢。縱有一時未死者,掉在這極深的洞坑之中,漫灌而來的泥濁雨水,將他們活活嗆死。

短短几分鐘內,至少有600多名流寇死傷在這些滿布鐵簽有如地雷一般的洞坑之中。

流寇的前進速度頓時大爲滯緩,僥倖未掉入洞坑的軍兵,人人臉上滿是驚恐之色。他們扛着沉重的攻城梯,開始小心翼翼地邊試探邊前進。

一臉猙獰疤痕的頂塌天,大聲怒吼:“操他孃的李嘯,竟設得這般卑鄙的毒計陷害我軍。等老子攻下兗州,一定要將你這狗賊碎屍萬段!”(。)

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80章 整備出發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61章 孫之獬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2章 牛蹄墩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29章 傻漢劉喜第80章 整備出發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9章 回家探親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80章 整備出發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74章 如何封賞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5章 以弓換耕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48章 面試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81章 海上驚變第4章 河邊格鬥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37章 槍盾訓練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79章 虎嘯遼東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1章 母親吳氏第79章 虎嘯遼東第64章 戰功爭奪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94章 橫行隊第60章 鬧餉(下)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6章 歸程驚變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6章 歸程驚變
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80章 整備出發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61章 孫之獬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2章 牛蹄墩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29章 傻漢劉喜第80章 整備出發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9章 回家探親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80章 整備出發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74章 如何封賞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5章 以弓換耕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48章 面試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81章 海上驚變第4章 河邊格鬥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37章 槍盾訓練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79章 虎嘯遼東第57章 婉兒之助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1章 母親吳氏第79章 虎嘯遼東第64章 戰功爭奪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94章 橫行隊第60章 鬧餉(下)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6章 歸程驚變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16章 歸程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