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千戶黎應笙

李嘯等人聞言大驚,他與劉一顯對望一眼,兩個人一時都有點未反應過來。

怎麼匪兵攻擊牛蹄墩,黎應笙千戶大人也來了?

按李嘯原來的想法,黎應笙應該是正在安東衛城內的左千戶所內,這半個多時辰,他是絕趕不過來的。

劉一顯站直身子,向那名騎兵雙手一拱道:“牛蹄墩全體墩卒恭迎千戶大人。”

那名騎兵縱馬出墩,李嘯等人一起並排站立在墩門前,恭敬地等待黎應笙千戶過來。

一陣馬蹄聲得得傳來,在李嘯等人面前站定。隨即,大批的士兵跑了過來,各人手舉火把,將整個墩門附近映得亮如白晝。

一名穿着細鐵鎖子甲,身材粗壯,粗重的雙眉下有着一雙閃着精光的細長眼眸的家丁模樣軍官,騰地跳下馬來,他略略掃視了一下面前的李嘯等人,朗聲大叫道:“千戶黎大人到。爾等速速跪拜迎接。”

李嘯等人正欲下跪,卻聽得一個威嚴粗豪的聲音響起:“免了,免了,不來這些虛禮。”

李嘯直起身來,定睛一看,面前幾步遠處,衆人正簇擁着一個騎着高頭大馬的軍官,他身穿名貴的冷鍛山紋甲,肩系紅綢織花暗紋披風,頭戴包金八瓣翹檐鋼盔,紫紅麪皮,濃眉大眼,闊口方頤,一臉粗硬揚起的虯鬤,唯一的一點瑕疵在於,那高挺的鼻子上有一道深深的刀砍之痕,不知是何時在戰陣中所受的傷,但是這點不足卻讓整張臉看上去更加威嚴剛猛,有種不怒自威的味道。

這位軍官,便是安東衛左千護所千戶黎應笙,軍職千總。剛剛下馬向李嘯他們宣告的軍官,則是他的心腹家丁頭目郝長澤。

李嘯粗粗看了看來人,在黎應笙身後半個馬位的是百戶長蘇福,蘇福之後,是他的家丁頭目王大目等人。

黎應笙在郝長澤及百戶官蘇福的共同攙扶下,下得馬來,笑呵呵地向李嘯他們走來。

劉一顯慌忙趨前一步,雙手叩拜:“不知竟是千戶大人親自領兵來援,牛蹄墩甲長劉一顯迎接怠慢,惶恐之至。”

黎應笙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聲音響亮而粗重:“這是哪裡話,劉甲長你能及時報告軍情,又兼守墩得力拖住敵軍,方能讓我等及時趕來滅了這些匪兵,卻是一件大功啊。”

劉一顯從未得到過這麼高級的長官誇獎,興奮得腿都有些抖。不過,他倒也沒有貪功,連忙躬身說道:“卑職不敢貪功,這次成功守衛牛蹄墩,多賴我有部下手嘯出謀劃策。”

他的話語剛完,黎應笙轉過頭與一旁的蘇福意味深長地對望一眼,兩個人臉上都露出了早已料到般的笑容。

“哈哈,蘇福大人剛剛就與本官說,估計此次守墩成功,恐大半是李嘯之力,現在聽你之言,果然如此啊。”黎應笙掂須大笑,又加了一句:“不過劉甲長你不貪功,倒是實誠之人。”

劉一顯臉露欣喜之色,又叩身而道:“多謝長官贊獎,卑職安敢當之。”

一旁的蘇福接過話來,手指一旁正垂手肅然而立的李嘯微笑道:“千戶大人,此人便是我向大人您推介的李嘯,上次碑廓百戶所夜不收哨騎選拔,李嘯選硬弓重箭,八十步外三發皆中,以我觀之,這成績自安東衛開衛以來,還從未有人能達到如此水平,此人着實可稱安東衛第一勇士也。”

黎應笙一臉喜悅之色:“好,好,好,好個安東衛第一勇士,現在看來,李嘯不單有武藝勇力,倒還頗有些謀略。”

李嘯聞言,對着正笑呵呵望着自已的黎應笙,深作一揖道:“千戶大人之贊,李嘯誠惶誠恐,何以克當。想來千戶大人剛從濟南府回來,未得稍息,便又有勞您親動大駕來營救我等,李嘯何幸之至,牛蹄墩何幸之至矣。”

黎應笙對着李嘯點點頭,微笑道:“李嘯,你口齒伶俐,很會說話,本官越發欣賞你了。”

未等李嘯回答,他便自我解釋一般說道:“今日本官從安東衛左千戶所來碑廓百戶所視察,晚上便在百戶所內歇息,誰知竟碰上匪兵攻擊你們牛蹄墩,本官便與蘇福大人各帶家丁趕來,好在來得及時,解了你牛蹄墩之圍。”

李嘯半跪於地,拱手過頂,高聲致謝:“千戶大人心繫屬下,遠騁萬金之軀來救,小人李嘯銘感五內,萬死難報千戶大人深恩。”

黎應笙哈哈大笑:“起來,酸話別說太多,速帶我等入墩察看。”

一行人入得墩來,看到墩內餘焰尚燃,黑煙滾滾,滿地都是燒焦的木頭與箭桿之類的雜物。黎應笙一皺眉,這牛墩現在如此殘破,連個可以乾淨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啊。

李嘯見狀,連忙上前拱手言道:“千戶大人,小人覺得,不如請大人與小的們一同上去墩臺望廳處,現在夜風涼爽,正好借高憑遠,到是可以一坐。大人只需稍待片刻,我等上去簡單整理下就好。”

黎應笙想了想,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他的安排。

等李嘯與劉一顯等人沉默地從墩臺上擡下張氏的屍體時,黎應笙一眼看到,驚問其故,李嘯解釋後,黎應笙不覺發出一聲深深地嘆息。

他轉身向蘇福說道:“這位死去的墩卒家屬,也需好生撫卹安葬。”蘇福連聲應下:“這是自然,下官定會妥善辦理。”

黎應笙僅讓蘇福、郝長澤、及李嘯,共四人上去望廳,其他的象王大目與劉一顯等均未讓隨行。

劉一顯倒沒什麼,只是招呼着墩內兄弟們一同處理餘火,搬拾雜物。而蘇福的家丁頭目王大目卻一直怔怔地盯着那緊跟着黎應笙的李嘯,很是眼熱的樣子。

四個人上得墩臺,一陣又一陣柔和的涼風吹來,清新而舒爽,完全沒有下面那般煙火燻人,衆人都感覺精神一爽。

黎應笙此刻臉色嚴肅,他面對着李嘯,語氣平靜而嚴厲:“李嘯,說實話,這股匪徒是不是盯上你了。”

李嘯心下一忖,這個外表粗豪的千戶,原來還有一顆精細敏銳的心靈。

於是,他平靜地將他探親回家時如何殺掉那三名路匪,以至回墩時如何又砍殺六名匪徒及砍傷匪首一隻眼,直到現在匪兵火攻報復的事情始末,詳詳細細地向黎應笙講了一遍。

李嘯講完,周圍是一片無聲的沉默。黎應笙與蘇福都微垂着頭,一副心有所思的樣子,而那郝長澤卻臉露驚愕之狀,望向李嘯的眼神,非常複雜。

黎應笙擡起頭,眼神深沉地望向李嘯:“國事艱危,匪賊蜂起,本官作爲地方守護官員,卻任由匪類肆虐,心中着實有愧啊。”

李嘯目光炯炯:“大人,匪徒塗炭地方,殘害生民,我大明官軍絕不可任其胡爲。現在匪兵在墩下經此重創,我軍更應乘勝追剿,犁庭掃穴,徹底爲地方掃除此害方好。”

黎應笙沒有回答,一旁的蘇福卻長嘆一聲道:“李嘯,你有所不知,現在我安東衛上,官軍糧餉多有拖欠,全軍上下,士氣低落,皆無戰心,更兼訓練不足,武器窡劣,這樣的軍隊,自保尚且困難,如何能用於外出做戰,這也是爲何周邊縣鎮的匪徒猖獗,而官軍無力剿除之故。”

黎應笙接過話來,他長嘆一聲道:“李嘯,你現在可知,爲何這次來救牛蹄墩的軍伍,都是我的家丁和蘇福大人的家丁隊伍。這是因爲,在現在的大明官軍中,唯有官員的家丁纔可堪一戰。本官爲何想好好選拔一些夜不收哨騎,就是因爲官軍大體已不堪戰,本官便想着不惜花費銀兩,着重培養一隻小而精銳的部隊,讓其成爲我家丁部隊的有力補充。”

李嘯沉默了,他的心裡突然開始涌動一種莫名的悲哀與冰涼。他明白黎應笙的話那背後之意,那就是,千戶黎應笙只是想爲他自已花錢培養一隻精銳夜不收哨騎,以便能更有效地擴充自已的勢力。

黎應笙這樣做,其實也沒什麼好太多指責之處,因爲哪怕在宣府鎮、遼東鎮這樣的明軍精銳邊鎮裡,有他這樣的想法與做法的大小軍官,比比皆是。

一席話下來,李嘯對黎應笙的好感消失了大半,他默默地想着:看來,指望黎應笙出兵剿滅餘匪,怕不可能了。

只是他實在無法說服自已,就這樣放過這些殘害百姓的惡徒們,尤其是在現在這樣重創了他們的大好機會下。李嘯認爲,如果自已穿越而來,僅僅是爲了糊塗度日和只走逢迎長官的拍馬路線的話,這樣的穿越絕對是一種羞恥。

於是,李嘯長吸一口氣,平緩了一下自已激動的心緒,然後向黎應笙長作一揖,緩緩而道:“大人,請聽李嘯一言。”

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4章 葉小萍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38章 戰陣配合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93章 崇禎皇帝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61章 孫之獬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210章 朱徽姵第35章 集衆之謀第94章 橫行隊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7章 大隱隱於墩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81章 海上驚變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197章 陳子龍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73章 圈套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31章 雄唐所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96章 虎嘯軍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76章 正式晉升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19章 歸程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31章 雄唐所第73章 圈套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93章 崇禎皇帝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6章 歸程驚變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81章 海上驚變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17章 血腥叛變
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4章 葉小萍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38章 戰陣配合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93章 崇禎皇帝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61章 孫之獬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210章 朱徽姵第35章 集衆之謀第94章 橫行隊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181章 貧道若死,道友陪葬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7章 大隱隱於墩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90章 凱旋獻捷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81章 海上驚變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197章 陳子龍第201章 官軍大敗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73章 圈套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31章 雄唐所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96章 虎嘯軍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76章 正式晉升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19章 歸程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131章 雄唐所第73章 圈套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93章 崇禎皇帝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6章 歸程驚變第26章 借馬與談判第81章 海上驚變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17章 血腥叛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