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

崇禎皇帝重新跌坐在椅子上,臉色灰敗,雙眼怔怔地望着窗外灰濛濛的天空發呆。

“稟皇上,那李嘯方回安東衛,立足尚未穩固,若朝廷立發大軍討伐,必將李嘯這跳梁之

小丑,一掃而滅。”見皇帝一下子如此頹喪,伏跪於地的周延儒急忙講述了自已的想法。

他正欲往下講,皇帝卻厭惡地一揮手,周延儒立刻知趣地閉上了嘴。

“討伐!討伐!山東已出了孔有德與耿仲明這樣至今無法討滅的反賊,難道還要再加上一個李嘯嗎?莫非還嫌亂得不夠?朕對你們,實在失望透頂!”皇帝失聲大吼,眼中是滿滿的失意與悲涼。

一個小太監急急上前稟報:“陛下,禮部尚書溫體仁求見。”

“他來幹什麼?”

“奴婢聽說他是爲安東衛李嘯之事而來。”

“哦,宣他入覲吧。”

溫體仁,字長卿,浙江烏程人,崇禎六年時,爲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

溫體仁入得殿來,一眼瞥見正伏跪於地的周延儒,嘴角不覺泛起輕蔑的淺笑。

“微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溫體仁跪地叩拜。

“兩位愛卿皆平身。”崇禎伸手虛扶了一下。

“謝陛下。”周延儒溫體仁一同站起,兩人目光深刻地對視了一下,便分站兩旁。

“陛下,微臣特爲安東衛李嘯擊殺上官一事而來。”溫體仁略略整了下衣冠。字句清晰地拱手說道。

“哦,長卿,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崇禎努力讓臉色表持平靜。

“微臣以爲,李嘯擊殺安東衛指揮使王銘世一事,在未了解清楚之前,斷不可對李嘯大加征伐,以免寒了忠誠將士之心啊。”溫體仁緩緩言道。

崇禎沉默不語。

“溫大人,你難道不怕養虎爲患,以致讓此人再成爲另一個孔有德嗎?”周延儒毫不客氣地咄咄相問。

“周大人的意思。是要在事情未了解清楚之前,就要將李嘯硬逼成孔有德第二嗎?”溫體仁毫不退讓,雙眼之中滿是鄙視之情。

“你。你簡直一派胡言!”周延儒一時語塞,臉皮瞬間漲紅。

“周大人,那李嘯在半個月之前,還在與登州叛軍生死搏殺。並身先士卒斬殺巨寇李九成。受到陛下擢升獎慰。難道,你認爲,這樣忠勇之人,會在半個月後,就突然轉身一變而成了陰謀作亂,殺官奪地的反逆分子嗎?”溫體仁冷冷說道。

“長卿言之有理。”崇禎緩緩點頭。

溫體仁向崇禎拱手說道: “陛下,良將難得而易失,山東局勢如此糜爛。豈能讓安東衛再生動亂,徒寒將士之心。再爲澆油之勢乎?以我觀之,李嘯擊殺王銘世,定有其無奈之處,還望陛下派親信之人,詳細調查之後再做決定不遲。”

崇禎點頭沉吟,隨後說道:“長卿之言,甚合我心。就着曹大伴與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一同前往安東衛調查此事吧。“

看着崇禎皇帝對溫體仁一臉的欣賞之色,周延儒心下又嫉又恨,他趕緊拱手爭急說道:“陛下,昔時孔子日:名位其順,萬事乃安。陛下萬萬不可輕縱此人啊,且不論李嘯究竟有無道理,若下面的衛所皆如此效仿此人,以下反上,動輒興兵作亂,後果恐不堪設想!”

崇禎剛剛舒緩的臉色,瞬間又繃緊。

“陛下,周大人此語,在下認爲亦是道理。”溫體仁也拱手說道。

“哦,你倒替他說話,卻是難得。”崇禎一時有些迷惑,反應不過來。

“周大人之語,爲老成謀國之言,防微杜漸以防效尤之舉,卻是必要的。只是,微臣以爲,凡事在於變通,不可執於死理。”溫體仁臉上泛起了一絲莫測的微笑。

“長卿詳細說來。”

“臣以爲,此事分兩個結果,若調查後,確查得是李嘯謀反,殺官奪地,則朝廷立派兵馬加以討伐。若李嘯果真是被逼無奈,或如其信中所言,是王銘世妒賢嫉能先欲殺他,李嘯不得不自衛的話,此事當另作別論。”

“那若確是李嘯被逼無奈而擊殺了王銘世,此事復當如何處理?”崇禎緊接着問道。

“陛下,若是如此,微臣之意爲,對李嘯不予征伐,但需對其出懲罰,絕不可讓他因此而成爲安東衛指揮使,以絕他人篡位之思。”溫體仁眼中冷光閃爍。

“哦,那敢問溫大人,如何對李嘯進行懲罰呢?不會是訴叱一頓吧。”周延儒斜了溫體仁一眼,出言諷刺道。

“稟陛下,微臣看過安東衛地形圖,以日照城爲界,南部富庶,田地豐饒,更有安東衛城這樣的人煙稠密物阜繁華之大城。而在日照城以北,東至靈山衛夏河寨前所,西抵五蓮縣、莒南縣之界,此處土地貧瘠,人口稀疏,多爲亂石鹽鹼之地。臣意以爲,可將安東衛以日照城爲界,一分爲二,將這貧瘠荒涼之地,交於李嘯管理。”

“長卿此法,釜底抽薪,遏其根本,倒頗得唐代抑制藩鎮坐大的玄妙。”崇禎皇帝臉上泛起淡淡的微笑。

“稟陛下,古往今來,凡心懷不軌者,皆需手中握有壯盛之兵馬,豐足之糧草。那李嘯若至此地,一難養兵,二難屯田,臣說句譖越的話,縱其有安祿山之志,曹孟德之才,復能何爲?”溫體仁拱手言畢,眼中寒光閃爍。

一旁的周延儒,一臉陰沉,卻也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來。

“好!長卿妙策,大解朕憂。就如你所說去辦吧。”崇禎皇帝臉上重現了舒心的笑容。

“微臣謹遵聖諭!”

一週後,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與司禮監秉筆太監曹化淳,率一衆錦衣衛與內官,風塵僕僕地趕至李嘯軍所在的安東衛馬耆山。

駱養性,爲原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之子。心性狠毒,手段殘忍,史載其好敲碎犯人的牙齒爲樂。上一任錦衣衛指揮田爾耕於崇禎元年倒臺後,此人子承父位,掌得錦衣衛指揮使的大權。

駱養性新娶了兩房側室,正在日日眠香臥玉的他,對於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裡,離開京師,前往安東衛調查這個李嘯,極不樂意。

一路上,他緊繃着臉,嘴裡嘟嘟囔囔地罵個不停。

相比滿心不情願的駱養性,太監曹化淳倒沒有太多抱怨,跟着崇禎這麼多年了,他早已把崇禎事情,當成自已的事情一樣看待。

駱養性與曹化淳受到了李嘯的熱情接待。

接風宴後,李嘯給兩人每人送了3000兩雪花紋銀,而且下面的錦衣衛與內官也各按官職大小送了銀子之後,一直臉色緊繃的駱養性,臉上綻出了笑容。而曹化淳看向李嘯的眼神,更是滿滿的欣賞之色。

李嘯一臉沉痛地簡略地講述完不得不擊殺王銘世之事,正提出要帶駱養性與曹化淳去看看碑廓百戶所的戰場,被駱養性與曹化淳一同拒絕。

“不必了,駱某看得出來,李同知實乃正直之士,朝廷忠臣。那王銘世妒賢嫉能,暗害李同知,其死實爲咎由自取。“駱養性的聲音,帶着一種金屬摩擦的尖銳。

“咱家亦是這般認爲。李同知攻下安東衛城卻軍令嚴整,不曾擾民,安東衛各處依然井井有序,實實令人可敬。可見李同知對朝廷對皇上的一片忠心。咱家回去後,定要向皇上如實稟報。”曹化淳的臉上,笑得如同一朵秋天的菊花。

李嘯大笑,賓主之間,一片和洽融煕之情。

次日,駱養性曹化淳等人即回返京師。

李嘯復給駱養性與曹化淳每人500兩辛苦銀子後,曹化淳一張微胖的臉上,滿滿都是笑意:“李同知真是盛情,咱家點提一下,李同知還需不要負了溫體仁大人的一片苦心。”

“溫大人,駱大人,曹公公休恤下官之恩情,李嘯須臾不敢忘。”李嘯心領神會,言語真摯地對曹化淳笑着說道。

目送駱養性與曹化淳等人離開後,李嘯隨即又親書一封信件,和一個內裝5000兩銀子的大銀箱一起,讓已回返安東衛的方勝,帶一哨騎兵將這箱銀子與親筆信件送給溫體仁。

望着方勝率一衆騎兵遠去的背影,李嘯臉上浮現了舒心的微笑。

第100章 獲救第38章 戰陣配合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2章 牛蹄墩第100章 獲救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119章 歸程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57章 婉兒之助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96章 虎嘯軍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00章 獲救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28章 招募流民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77章 宴會暗流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00章 獲救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2章 牛蹄墩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25章 轉手生意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83章 收服海寇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73章 圈套第2章 牛蹄墩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59章 鬧餉(中)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69章 吳三桂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71章 海商蔡守
第100章 獲救第38章 戰陣配合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27章 妥協的交易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2章 牛蹄墩第100章 獲救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119章 歸程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57章 婉兒之助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96章 虎嘯軍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74章 崇禎的憤怒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58章 牛刀殺雞第96章 後金之亂(二)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00章 獲救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28章 招募流民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77章 宴會暗流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00章 獲救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2章 牛蹄墩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25章 轉手生意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83章 收服海寇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73章 圈套第2章 牛蹄墩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59章 鬧餉(中)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69章 吳三桂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22章 碑廓破襲戰(三)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92章 頭顱分配(下)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71章 海商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