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

上官雲傑此話,讓李嘯不覺一怔,他沒想到,自已的慷慨施手,卻讓上官雲傑如此感激,竟願以百戶之位屈尊在自已這個總旗官手裡效力。

一旁的李長材急得向他使眼色,意欲李嘯快快答應。

李嘯沉吟了一下,說道:“李某現在官位還在百戶您之下,若要投我,卻不折辱了殿下。”

上官雲傑起身,拱手致禮,一臉激動的紅色:“餘現在流浪之身,還敢妄稱什麼百戶。我若去投徐州衛指揮使劉知俊,此人能不能念舊情還是兩說。李總旗您豪俠本色,又胸襟開闊,將來必成大事,在下已在白廣恩董衡等小人處屈沉太久,現遇明主,安可不投之。”

上官雲傑說畢,屈膝便要單腿下跪,李嘯慌忙止之。

“雲傑兄願真心投我,李嘯求之不得,且隨我一同招募流民後,一同回返馬耆山!”李嘯大笑說道。

上官雲傑再度抱拳致禮:“在下唯李總旗之命是從。”

幾人又邊吃邊聊了一陣,結算了酒錢,共五兩六錢銀子,李嘯付帳後,一同出得酒館。

三人議定,先送鄭平去仁心醫鋪治病,然後李嘯、李長材、上官雲傑三人直接往東南方向去十方鎮招攬流民。

這是李嘯最新的決定,因爲在莒南縣城內,三個人都是人生地不熟,就是招攬了流民也無從甄選。若是去了十方鎮,估計李二與老胡二人在這段時間裡,都已選好了流民對象,直接過去拉人就成。

幾個人先帶着鄭平到了仁心醫鋪,李嘯詢問孫存仁可在內,醫鋪夥計告訴他,孫大夫現在不舒服,暫不治病。

李嘯心下奇怪,剛剛離開之際孫存仁還是好好的,怎麼會突然不舒服?

一旁的李長材倒是一臉思索狀,臉上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李長材想對李嘯說什麼,李嘯制止道:“不需多言,我等不必妄自揣度。“隨後,李嘯向那個夥計擠了一絲笑容,說道:“既如此,我等去別處瞧病也罷。”

幾個人離開仁心醫鋪,又另找了一家醫館安頓了鄭平治病。

三人隨即打馬南下直往十方鎮,行到十方鎮上,已是下午申時過了。

李嘯很順利地在行會門口找到了李二與老胡,李二與老胡見得李嘯,一臉燦爛的笑容有如春天的花朵。

“聽聞李總旗已攻殺馬耆山匪部,可是要再度招攬流民?”李二率先笑着問道。

李嘯心下一驚,殲滅匪部的消息傳得確實快,現在連十方鎮都知道了,估計到了明天,整個安東衛應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他點了點頭,還未說話,一旁的老胡已是笑嘻嘻地從身上掏出一大張紙,遞到李嘯面前:“總旗大人您請過目,這是我與李二兩人統計的合適流民戶數,工匠之類的流民亦有分類登寫。”

李嘯看着這一大張紙上分條分類地詳細寫明瞭流民的鄉籍、男婦、年紀、家口等資料,而且工匠之類流民還另有註明職業、從業年限等等,心下是大加驚訝。

這李二與老胡都是標準的文盲,如何寫得這樣一筆好字,又規納得如此有條理?

彷彿是看出了李嘯的疑惑,李二趕緊說道:“這張表格非是我等能制,乃是一位南人秀才所替寫而成。”

李嘯更加疑惑:“你二人如何會認識這樣的秀才?”

老胡嘆道:“我與李二兩人在沿街找尋合適流民時,此人在一旁擺了個寫字攤,一口南音官話好奇來問我等是在做甚,我等便告之李總旗自組義軍去馬耆山剿匪,欲在此十方鎮招攬流民一事說與他聽。此人聽後,頗爲感慨,遂說願幫我等統計記錄。我與李二大喜過望,忙問其姓名鄉籍,其人卻嘆道,萍水相逢之人,些須微忙之事,不必知曉姓名鄉籍也罷。只告訴我們知道他是個秀才就行了。”

李嘯忙問:“此人現在何處。”

李二右手前指:“今日午時,我等見其人身扛一個大包裹,出西門而去,想必是這幾日擺字攤籌了些盤纏,便要歸鄉了。”

李嘯扭頭轉向李長材與上官雲傑,急速說道:“此人步行,想必走不了多遠。我等現在去追,應該趕得上。”

上官雲傑與李長材連連點頭。隨後,李嘯讓李二乘上官雲傑的好馬,以爲嚮導,在前方開路,李嘯與李長材隨後策馬跟行。

蹄聲得得,馬奔如飛,約摸行了半個時辰,李二眼尖,遙指前方一個小小的茶鋪大喊道:“看,他在那!”

李嘯循聲望去,只見一個身着青色儒衫,頭戴一頂純陽巾,臉容黑瘦,雙目閃爍有神,下頦處長着一綹稀疏的短髯的清客模樣的人,正獨自一人坐在一張茶桌上自斟自飲。

李嘯等人下馬行到桌前,李二跑了過去,笑着在那人的肩上重重一拍:“秀才,一人在這飲得好茶。”

那人斜了一眼,見是李二,仰頭笑道:“這小地方,如何有得甚好茶。想我家鄉福建,鐵觀音、大紅袍、武夷巖茶,福鼎綠雪,皆是天下名茶,只可惜在此地是再難飲到。”

“原來先生是福建人。”李嘯忙接過話來,大笑着在秀才一旁坐下。

秀才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

“李嘯一向未得機緣與先生一會,現在此處得逢先生,卻是難得。”李嘯笑意盈盈地對着秀才說道。

秀才還未反應過來,一旁的李二趕緊說道:“秀才,這位就是我和你說的自組義軍剿滅匪賊的總旗大人李嘯。”

那秀才聽得此言,臉上立現鄭重之色,忙起身拱手向李嘯言道:“總旗大人自組義軍剿滅匪部,真乃義薄雲天之舉。學生何幸,得遇總旗大人,只是有眼不識,卻是罪過。”

李嘯擺手說道:“先生勿拘虛禮。不知先生名姓,仙鄉何處?”

這句話打開了了秀才的話匣子,李忠文遂又坐下侃侃而談,李嘯瞭解到,這位秀才與自已同姓,名忠文,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家離閩南名山靈源山不遠,是現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的同鄉。李嘯打量過去,李忠文臉色黎黑,身形瘦弱,顴骨略突,典型福建閩南人相貌。而那洪承疇李嘯曾聽人言,此人雖亦是福建人,卻是方臉大耳,重口闊頤,身材高大,一臉茂盛的絡腮鬍子,卻是少見的南人北相。

李忠文南音頗重,官話說得有些吃力,不過李嘯還是聽清了他的訴說。

原來李忠文於天啓三年中得秀才,考舉人卻屢試不中,心下遂有意去投時任延綏巡撫的同鄉洪承疇,以爲幕僚。李忠文今年年初從福建老家出發,誰知福建至陝西路途遙遠,整整走了半年方至山西境內,他時運不濟,隨即遇到高迎祥、羅汝才、張獻忠等流寇大興兵馬攻打山西,李忠文前路被阻,又恐自已落入流寇之手,遂連忙從山西逃往山東。

李忠文長嘆一聲,一臉失落形狀,他呷了口茶繼續說道,他當時欲從登州之地坐船渡海南歸鄉梓,誰知又有孔有德叛軍爲禍山東,登萊之地已爲戰場,如何去得。萬般無奈,只得順路南下,因盤纏用盡,一路上靠擺寫字攤籌齊路費,勉強以此辦法行至十方鎮,後遇李二、老胡二人在街頭選流民入伍,李忠文聞之感慨,遂欣然爲兩人撰寫流民統計表錄。卻萬沒想到由此機緣,得到了總旗官李嘯的關注和追尋。

“先生我看你願意千里遠來,去投洪承疇總督,定是頗有抱負之人。現在天下方亂,正是英雄用武之時,如何可就此回鄉,沉寂度日?不若隨我回馬耆山,我每月拔給先生月錢,先生暫以胸中所學教化士卒與百姓,卻亦是好事。”李嘯誠懇地向李忠文建議道。

李忠文低頭沉思,久久沒有說話。

李長材在一旁緩緩說道:“在下李長材,只是童生,才學遠不若先生,卻也得李總旗賞識,委爲軍前贊畫。先生若能來投,李總旗定會量材爲用,一展先生多年所學。”

李忠文緩緩起身,起身向李嘯致禮:“學生才學淺薄,若總旗大人認爲在下尚有可用之處,忠文敢不盡心效命。”

李嘯大喜:“先生願來助我,李嘯感激之至。”隨後他轉身面向上官雲傑等人,大笑着說道:“今天來莒南招流民,卻能得一文一武兩位高才,李某何其幸矣。”

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35章 集衆之謀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1章 海商蔡守第89章 密議謀反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1章 母親吳氏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94章 橫行隊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00章 獲救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0章 二將爭雄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50章 二將爭雄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81章 海上驚變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97章 陳子龍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69章 吳三桂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24章 有寶送來第88章 疑忌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19章 歸程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00章 獲救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74章 如何封賞第4章 河邊格鬥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
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35章 集衆之謀第56章 最後的準備(二)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1章 海商蔡守第89章 密議謀反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1章 母親吳氏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31章 武勇超卓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94章 橫行隊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100章 獲救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4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50章 二將爭雄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50章 二將爭雄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81章 海上驚變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97章 陳子龍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32章 李長材來投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94章 後金說客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69章 吳三桂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24章 有寶送來第88章 疑忌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119章 歸程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95章 後金之亂(一)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00章 獲救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227章 山谷圍殲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97章 後金之亂(三)第74章 如何封賞第4章 河邊格鬥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