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

魯王府在兗州城北的中央地帶,這是朱元璋下令,花費巨資,爲其第十子朱檀,也就是第一代魯王所建造的王宮。

爲了保證皇族的安全,也是爲了體現皇族的神秘和與衆不同,在隔了約兩條街的位置,百姓便不允許進來。因此,當李嘯等人行到這裡時,街上的行人已是瘳瘳無幾。

李嘯首先注意到,這魯王府,有點模仿城池的修建模式,四處均建有高大的城牆,完全可以看做是兗州的內城。

據明史記載,魯王府的城牆高二丈九尺,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600米,佔地面積極爲廣闊。並且也和城池一樣,開有四處城門,四個城門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

李嘯等人來到的,正是南門端禮門。

李嘯凝視着魯王府那巨大的正門,這刷了鮮豔紅漆的大門,兩面硃紅銅鉚的門扇十分地厚重端嚴,象徵着大明親王的高貴權勢。

這大門給李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甚至心下暗想,可能那至今未見過的紫禁城內的皇宮大門,也與這門差不多吧。

一旁的山東巡撫李懋芳,則被大門兩邊那巨大粗壯的石柱上兩排鎦金大字所吸引,他從左到右,輕聲地讀道:“羽翼大明輔國邦”、“世鎮魯南澤萬年”。

李嘯心下十分感慨,這魯王府,端的是天家派頭、氣象萬千,那大門兩邊雕得活靈活現的石獅子,個頭便足足比州衙所見過的的大了兩倍不止,高高的七重丹陛只比京師紫禁城短了兩重,僅次大明天子一等而已。

在李嘯仔細觀看魯王府的外面之時,已有許多的僕人,從大門旁的小門出來,手持長鞭、上馬凳、灑掃用具站在門口,男僕一水兒的繭綢青衣、無翅烏紗,每個人都是眼神居高臨下。鼻孔朝天。

在僕人們出來,並立刻打掃門庭之際,小門之中,又涌出許多儀衛司的武官。他們頂盔貫甲,拿着雪亮的刀槍,掌着鮮明的旗鼓,迅速地沿着大門分站成兩排。

彷彿掐好了時間一般,在僕人們迅速打掃完門庭之時。兩扇厚重無比的朱漆大門,發出吱吱的門鉸扭動的聲響,緩緩開啓。

大門開啓後,只見一堆盔甲更加鮮明豔麗的儀衛司的武將兵丁,各各扛着刀槍劍戟一擁而出,儀衛正、儀衛副左右分列,典仗兩兩相對,衆旗牌、校尉雁翅排開,各各肅立。

頭戴雙角龍紋的烏紗折上巾,身着五章青衣。兩肩紋金龍,繫着素表朱裡的大帶,上掛金紋玉龍形珮,下着赤紅襪舄的魯王朱以鋐,在兩名侍衛的攙扶下,緩緩從大門正中而出。

李嘯注意到朱以鋐約四十七八的年紀,鬢邊的頭髮已多有花白,與儒雅雍容的朱壽鏞不同,這位魯王朱以鋐的臉上,多了許多酒色過度的痕跡。微微浮腫的圓臉上泛着不健康的蒼白。

李嘯感覺到,這位臉上擠出和氣笑容的魯王,雖穿着嶄新貴重的大明親王常服,卻總給人一種精力衰竭萎靡不振的感覺。

朱壽鏞率着李嘯等一衆來人。向朱以鋐跪拜行禮。

“各位免禮,速速起身。”朱以鋐的聲音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疲憊與蒼老。

衆人起身後,朱以壽一一向朱以鋐介紹各人,朱以鋐臉帶微笑,與所介紹之人分別寒暄幾句。

當朱壽鏞介紹到李嘯時。朱以鋐那昏沉散淡的眼神,明顯的一亮。

“哦,這位便是雄唐衛的李指揮使啊,真真一表人材,英武俊朗。聽說李指揮使打叛軍,打韃子,均建得偌大功績,依孤王看,果是英雄出少年啊。”

看着朱以鋐一臉欣賞的笑容,李嘯微笑道:“魯王殿下謬讚了,下官何以克當。”

“李指揮使客氣了,現在流寇壓境,兗州岌岌可危,非是李指揮使這樣的少年英雄,復有何人能救這兗州啊。”朱以鋐臉上的笑容更顯熱切。

朱以鋐那帶着明顯演戲成分的熱情笑容,讓李嘯一時感覺很不習慣,他心下暗想:“這位魯王如此肉麻吹捧於我,無非是希望我的虎嘯軍能在這保衛兗州的戰鬥中,更加盡心盡力吧。”

於是,李嘯拱手笑道:“請魯王殿下放心,在下一定恪盡職守,盡心心力保住這兗州城池,決不讓其落入流寇之手。”

“好,好,有李指揮使這番話,孤王便放心了。”魯王朱以鋐的圓臉,笑得如同一朵菊花。他邊說邊親密地拍了拍李嘯的肩膀。

不多時,客套話說完,朱以鋐讓衆人隨他一併入府議事。

李嘯隨着衆人一路前行,邊走邊看。

明史記載,魯王宮的建築物基本分爲三部,由南向北方向分別爲:“承運殿”(面寬十一間),“園殿”(面寬九間)和“存心殿”(面寬九間)。“承運殿”兩廡還有左右二殿,五殿兩側各建屋一百三十八間。四周建有圍牆,前設承運門”,後設“存心門”,這便是魯王宮的主要建築。另外還有由“前宮”“中宮”和“後宮”,各面寬九間,三宮兩側各建屋九十九間,外建圍牆及前後宮門,所形成輔助宮殿羣落。

對於一路跟行穿殿過廊的李嘯來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進得魯王宮後,衆多宮殿迴廊門樓等處,均飾以青綠點金,藍黛細綴,金塗銅釘,窠拱攢頂,紅綃彩雲,中畫蟠螭,看得李嘯眼花瞭亂。

尤其是魯王宮中,各類假山峰巒疊立,高低起伏,亭臺樓閣座落其中,中殿兩側靠後處,則是一座極大的花園,養着仙鶴、孔雀、梅花鹿等珍禽異獸。處處匠心獨運,每每巧奪天工,真真說不盡的雕樑畫棟,道不完的富麗堂皇!

衆人大約行了十來分鐘,到了存心殿中,這便是魯王日常接待重要賓客的地方。

魯王隨即招呼衆人落坐看茶。

朱以鋐帶頭寒暄了幾句,很快,話題便進入到了如何防衛兗州抵禦流寇之上。

出於對老人的尊敬,朱以鋐先向劉知俊請教要如何守衛兗州。

劉知俊呷了口茶,昂然而答:“稟魯王,在下認爲,流寇雖然勢大,但其遠來,其勢必疲。現在兗州府城中,我徐州衛兵馬有3000人,李嘯兵馬有6000多,加上兗州城中的任城衛兵馬2000多人,共一萬多兵馬,正好可以以逸待勞,乘勢擊之,縱不能一舉大破其兵,也可給其重大殺傷。此後,我軍再退回城中固守,敵兵鋒芒已挫,如何攻得堅城。待其糧盡,我軍出城擊之,必可大獲全勝。”

魯王朱以鋐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正要說一番表揚之話,卻聽得旁邊李嘯冷冷地說道:“劉指揮使如此作戰,李某隻恐我軍又要步劉澤清部5萬兵馬戰敗的覆轍了。”

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196章 虎嘯軍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36章 得道多助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90章 凱旋獻捷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81章 海上驚變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94章 橫行隊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89章 密議謀反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章 牛蹄墩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89章 密議謀反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0章 獨殺三匪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68章 組建與壯大
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196章 虎嘯軍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29章 傻漢劉喜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85章 兩方角力第188章 孔有德投韃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36章 得道多助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204章 兗州危急第90章 凱旋獻捷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81章 海上驚變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94章 橫行隊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36章 誰說鹽鹼地無用第202章 李代桃僵第203章 巡撫求援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75章 升賞與拉攏第140章 如何安排俘虜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229章 與城同殉的總兵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12章 高龍堡守衛戰(九)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89章 密議謀反第230章 撤退與追擊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章 牛蹄墩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30章 溫體仁之策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89章 密議謀反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0章 獨殺三匪第62章 初戰豫家溝(中)第135章 春耕儀式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222章 李嘯大婚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68章 組建與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