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

第一百一十二章東勝衛之戰

也先正在這裡歡喜非常的時候。

忽然有人來報道:“明軍已經來了,一路從開平而來,大約有三萬騎,爲首乃是郭登,一部從山西偏關而來,大約有兩萬騎,只是他們行軍緩慢,挨着黃河走,黃河上有大小船隻。還有輜重。”

也先一聽,就知道兩邊都不好對付。

郭登就不用說了,乃是大明宿將武定侯。

在騎兵相若的情況之下,也先也不敢說能戰而勝之,至於山西鎮的援軍似乎像軟柿子,但山西鎮也很有自知之明。

他們靠着黃河行軍。

黃河從東勝衛到偏關這一段河道,很是難行。多激流淺灘。

但是那又如何?

朱祁鎮既然發話了,自然要能行。

東勝衛能很快修建起來,少不了黃河之上的物資運輸。

所以黃河之上有一支船隊。

數量不多,卻能在關鍵時候成爲山西鎮騎兵的依靠。

如果瓦刺大軍南下的話。說不定山西鎮騎兵會背水紮營,在船隻的支持之下,瓦刺恐怕也不能速戰速決。

而今宣大以北,大寧,開平以南這一帶,是朝廷駐軍最多的地方,連京營也有五萬騎兵駐紮在這一帶,在短時間之內,抽調十萬騎兵,還是可以的。

這就是爲什麼也先不帶大軍南下的原因。因爲如果不想與明軍決戰七八萬騎兵,與二三萬騎兵相差並不大。

本來也先還想再做一些事情,與打不了明軍大隊,還能打一些小隊人馬。而今得了青貯法這個寶貝。

他立即調整了自己心中的重要性,最最重要的是將一干懂的青貯法的人員帶到漠北,其次就是將俘獲的五六萬壓回漠北。

任何東西,都是落袋爲安。

故而也先根本沒有留戀,立即從東勝衛下撤離,翻越瀚海,回漠北。

他臨走之前,無意之間向西邊看了一眼,卻見有山勢連綿,哪裡不是別的地方,就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的陰山。

他心中如何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隨即將這種感覺壓了下去,隨即帶隊走了。

數日之後,數萬騎兵趕到東勝衛城下,依舊是追不上了。

只是東勝衛之戰雖然結束了,但是這一戰的餘波卻沒有那麼容易結束。

李文在這一戰之中,沒有得到一顆首級,卻被瓦刺擄走了五萬蒙古人。東勝衛轄地爲之一空。

關於李文的攻過問題,在朝廷之中引發了強烈爭論。

很多勳貴認爲,李文守土無能,累及治下子民,當奪爵下獄。但是以王文爲首的文官認爲,李文孤懸於外,能保全城池已經是大功一件,至於蒙古各部剛剛投降,其心不可問,李文的處置沒有錯誤。

這其實就是李文獻出李家在西寧基業,爲李家換一個伯爵的後遺症。

之前是聖眷正濃,各勳臣不願意正面與皇帝頂,但是而今李文自己犯了事,自然要落井下石了。

要讓人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至於文官方面爲什麼支持?

因爲這個決策是于謙做的。

于謙雖然不在中樞,並不意味着于謙在中樞就沒有盟友了。

吏部尚書王文在陝西任過職,對陝西的情況很瞭解,對一些地方衛所的狀況,也是深惡痛絕。

所以支持于謙的做法。

如果能杯酒釋兵權的辦法,接觸一些地方衛所軍官的特權,文官很多人都願意的。

王驥雖然身體不大好了,常年得病,但是依然就這一件事情上發生,支持李文。

朱祁鎮面對這個局面,很清楚李文的事情成爲一個暴風眼了。

這也是朱祁鎮一邊推行北伐戰事,一邊推行衛所改革必然的結果。層層矛盾到了這個時候才爆發出來,朱祁鎮已經決定有些遲了。

至於爲什麼跳出來支持的是石亨。

原因很簡單,正統勳貴之中,石亨吃相最難看。他在海西就有特殊的利益,關內的人蔘市場上,石家是大名鼎鼎的。

石亨雖然是新貴,但是屁股已經坐在原本衛所軍官一方了。

他之所以這樣選擇很簡單。

石亨他出生入死,不就是爲了榮華富貴。怎麼維持自己的榮華富貴,就好像是各地衛所一般,看似是國家的土地,其實是各家族已經分了的土地。

石亨也在海西佔據了不少屯田。成爲石家的私田。

而且其他正統勳貴,都是比較有底蘊的。如楊洪,他祖上也是開國功臣。在政治上有自己的敏感性。

或許他未必捨得這裡的利益,但是他也有其他方面的利益支撐。或者說楊洪更在乎楊家世世代代在大明軍中佔據一席之地,而不是一些錢財什麼的。

但是石亨做不到這一點。

當然了,石亨也是打勝仗打多,養出一股捨我其誰的架勢,覺得大戰在即,朝廷定然不會將他怎麼樣的。打瓦刺決計是少不了他石亨的。

面對這各方風雲變動,朱祁鎮默默的思考自己的政策。

朱祁鎮以打瓦刺來攪動軍隊,完成自己的改革,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與瓦刺的大戰,讓很多人的權柄極速增長,而石亨就是其中的典型。他本來以爲石亨能成爲自己的幫手,但是此刻自己新培養出來的將領,似乎有了自己的心思。

但是他依然覺得自己的辦法沒有錯。

無他,如果不打仗,誰知道所謂的軍事改革的效果如何?如果不打仗,軍事上如此投入,文官那邊就過不去。如果不打仗,朱祁鎮動軍制的反噬就沒有了嗎?

還是會有的,不過表現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只是石亨的確讓他失望了。

朱祁鎮心中嘆了一口氣,說道:“可惜了石亨。”他眼睛之中閃過一絲精光。石亨這個名字被朱祁鎮記在心上了。、

叛徒比異端更可惡。

當然了,石亨所想沒有錯,在臨戰的時候,朱祁鎮決計不會動大將,打瓦刺還需要石亨。所以這一件事情的處理,卻要需要方式方法。

首先李文的表現如何?

可以用平庸來形容。

所以李文並不適合邊關將領。朱祁鎮決定給李文相關處罰,撤掉李文的東勝衛的官職,調入太僕寺之中。

說是用他的養馬特長,卻是讓他坐冷板凳。

無他,太僕寺的工作大多都被其他衙門奪去了。

首先是太僕寺寄養在百姓家中馬,而今都被兵部調入馳道體系了,幾十萬匹馬維持北京到遵化,北京到宣府,北京到大同,遵化到大寧,宣府到大同。藤縣到宿遷的馳道。

至於藤縣到宿遷,也就是當初運河中斷的時候,臨時搭建起來維持南北貨物運輸的馳道,而今運河雖然暢通了,但是這馳道依然在運行之中。

而曹鼐到任之後,更是允許馳道商運,成爲大明第一條可以產生效益的馳道。

這麼多用馬的地方,當初太僕寺寄養百姓的馬匹已經快不夠用了。

而其他地方太僕寺還在正常運行之中,但是總體來說,這些太僕寺更多被地方巡撫,總督管轄,京城太僕寺管不到。

也就是李文坐了冷板凳,當然該給他的爵位待遇還是給他了。

朱祁鎮看似不偏不依,以一種活稀泥的政治態度,將這一件事情給了結了。

朱祁鎮爲了這一場大戰,準備了這麼多年,在大戰之前,朝廷之上以穩定爲主。一切情況,朱祁鎮都可以暫時退讓。

只要能打贏瓦刺,有一場輝煌的勝利,其他的事情,朱祁鎮自然可以慢慢算賬。

畢竟來日方長嗎。

一切的一切都爲北伐做準備。

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章 外戚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
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章 外戚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