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

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

雖然這樣的手段在歷史下游來看,依舊沒有發揮出作用。

不知道是老一輩留下的人一個個死光之後,這種傳承斷絕了,還是衛所制度崩壞到任何辦法不可挽救的地步。

但是最少這個時候,這些人還在的。

“好。”朱祁鎮說道:“危難之際,徵調各家的親兵,自然是說得過去的,只是也要一個眉目,先生覺得該怎麼辦?”

朱祁鎮在心裡已經同意了,但是他也知道,這一件事情並不好辦。

無他,勳貴之中並非家家都過得很好的,而且養兵,養精兵也是一個消耗大量錢財的事情,而且勳貴又是皇家打斷骨頭連着筋的。

朱祁鎮也不可能空口白話,一句話,就將人家的老本給拿走了吧?

如果是一個人的話,還好。但是朱祁鎮要徵調的不是一個人。這就要注意方式方法了。

王驥說道:“陛下,臣是這些勳貴的眼中釘,肉中刺,讓老臣想辦法,豈不是問道於盲了,不過京城之中,有一個人可以解陛下之憂。”

朱祁鎮心中頓時明白,是英國公。

畢竟英國公即便不大掌權了,但是英國公不管是資歷,還是功勞都是所有勳貴之中的首屈一指的。影響力最大的。

借用英國公的影響力,這事情就好辦多了。

只是朱祁鎮也明白,王驥的想法對朝廷固然是好的,對各家勳貴,乃至英國公張輔來說,卻並非是什麼好事了。

朱祁鎮雖然知道王驥未必沒有夾私貨,但也當做不知道,說道:“先生可爲我擬一封聖旨,告訴英國公一聲。”

王驥說道:“老臣明白。”

隨即王驥就寫了一封聖旨,朱祁鎮催範弘去取來玉璽,王驥代內閣附署,隨即立即用印。

非常時刻,流程飛快,也不等開宮門,就從城牆上墜下去,讓人飛報英國公府上。

英國公見了聖旨,只能嘆息一聲,二話不說派人敲開了很多家勳貴的們。

英國公對各家勳貴的底子門清。

凡是家中有家底的勳貴都請了過來,英國公一番威逼利誘不提,反正這些人都答應下來了。

不過,他們也不傻。

自然不能用抽調家丁的說法,而是聽聞國難,各家將家中適齡子弟都主動投軍,願意爲陛下效死。

至於,他們每一個人都帶了十幾個,或者幾十個伴當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忽略了。

當然了,勳貴家的子弟,未必真一點都不能打的。

爲了讓各家勳貴放心,只能派出老將定西伯蔣貴,天一亮就帶着三千多人馬一路向西而去了。

至於朱祁鎮之後,將各家家主,一個個叫入宮中,閒話一番,念及祖宗之功,紛紛給了賞賜,

算是普降甘露,大發紅包。

唯一讓人有些齣戲的,就是朱祁鎮腰包裡面也沒有現銀了,所以賞賜他們的都是比較虛的,比如封幾個誥命,那些一直沒有繼承爵位的都批了,至於誰家世子沒有立的都立,還從宮中找出不少,奇珍異寶,大誓派送。

這些寶貝,對朱祁鎮來說,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雖然有不少東西如果留到後世,定然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一些玩意而已。

說起來價值連城,無價之寶,但是朱祁鎮想賣的話,抱歉,根本賣不上價,也沒有人敢買,很多細節上一眼都能看出是宮中的東西。

朱祁鎮自然不能以皇帝的名義賣了。

所以乾脆賞賜下去了。

這些東西用來賞人,收到的人也很高興,雖然御賜的東西,是不可以變賣的,但是這就是聖眷所在。

如果接見客人,讓客人一進屋,就看見香案上供奉着御賜寶物,那派頭。還有政治利益,就不要說多少了。

可以說皆大歡喜。

這一支精銳人馬紫荊關之前,已經存了惡戰的心思。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當他來到紫荊關的時候,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因爲瓦刺退兵了。

隨即紫荊關大捷的消息立即哄傳天下。百姓不去管十個紫荊關大捷,也比不上一個貓兒莊之敗。

雖然瓦刺失敗,但是雙方戰略上並沒有什麼變化。

都歡呼雀躍,似乎今年帶來瓦刺噩夢,已經到了退卻的時候。

但是也先卻不甘心如此。

也先得到了阿刺知院的消息,臉色鐵青,看着地圖之上,也先本部人馬,大同,還有孟瑛所部,三支大軍,在代北的大地之上,呈三角形鼎足而立。就好像孟瑛在無聲的嘲笑他。

他其實一直等着阿刺知院得手,孟瑛不得不掉頭攻南下,那纔是他與孟瑛決戰的時候。

只是阿刺知院這一退,他的計劃就已經破產了。

難道就這樣灰溜溜的回去嗎?

說起來,瓦刺在明朝這裡得到的好處,已經相當不少了,大同延邊之地,都已經被搶成白地了,甚至有不少騎兵越過大同,向南劫掠,最遠的都衝到雁門關下了。

不過,因爲大同,與孟瑛大營呈現犄角之勢,他們在大同即便是大有收穫,想將財貨帶出長城,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明軍固然害怕與瓦刺騎兵決戰,但是小隊騎兵,明軍還是不怕的。

能搶的,都搶得差不多了,不能搶的也夠不着了。

按理說而今等阿刺知院回去來,大軍徐徐回到草原之上,依然是大有收穫的一年。

只是也先不甘心。

因爲他很難想今後還有而今的大好局面了。

也先思來想去,終於決定了,再做最後一次嘗試,而今已經進入九月了。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在九月末就要退兵了。

那麼最後這十幾天的攻擊點在什麼地方?

也先目光死死的盯着居庸關,心中暗道:“就這裡了。”

也先立即召集諸將,說道:“大同一帶已經沒有什麼油水了,我們不用與孟瑛在這裡磨蹭了,我準備退兵了,但是退兵之前,先去宣府走一圈,畢竟,難得南來一次,總好撈足本,宣府那邊還有不少浮財。”

衆將一聽,自然很是願意。

也先安排下去,讓伯顏帖木兒帶着本部人馬帶着戰利品先行撤退,一併帶走的不僅僅是瓦刺本部的戰利品,還有各部的戰利品。

畢竟騎兵的負荷也有限的,腰囊鼓鼓的,即便是再搶到東西了,又怎麼帶了。

故而伯顏帖木兒帶走十幾萬匹馱馬,已經浩浩蕩蕩的物資,糧食鐵器爲主,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甚至拖在馬後面的奴隸。

也先隨即派人給阿刺知院傳令,要他不必返回大同,而是徑直去居庸關下匯合。

也先大軍也將孟瑛所部丟下來,大隊騎兵浩浩蕩蕩,形成一個幾十裡寬的行軍面,向居庸關而來。

首先要經過郭登鎮守的宣府,見此局面宣府,郭登也不敢硬抗,只能在城門外立寨,這是準備打一場攻城戰。

但是也先又怎麼可能與郭登在宣府糾纏,自然是繞城而過,向東南而去。

這個時候,也先的戰略企圖,已經展露無疑。

郭登自然是飛馬報給孟瑛。

雖然明軍騎兵數量不如瓦刺,但是這裡畢竟是大明的地盤,瓦刺還是不能做到消息的完全遮掩,而去也先似乎也沒有要遮掩的意思。

孟瑛看了這個消息,非但不生氣,反而輕笑道:“先是紫荊關,又是居庸關,也先黔驢技窮了。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就要退到關外了,今年的仗算是打完了。”

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七十章 諸子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
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七十章 諸子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