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

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

當然了,也有冼景並不着急的原因。

一般來說,女人的比較擔心年紀,但是男人卻沒有這個擔心。

冼景被冼家家主安排混在白沙書院,也是士大夫的圈子裡面,就是爲了想尋一門對冼家有幫助的親家。

只是誰也不會想到,冼景居然能娶到公主。

或許很多士大夫家族,或許勳貴家族,對娶公主還要想娶了公主的副作用。但是對冼家來說完全不用想這一件事情。

對冼家來說,完全是有利無害的。

有公主下嫁,冼景就是嶺南第一個豪門。

根本不要向誰教保護費了。他們本身就是靠山。佛山就是冼家自留地了。

即便什麼佛山鐵廠,也不如一個公主對冼家有用。

如果冼家家主知道這一件事情,定然會將什麼佛山鐵廠的事情,拋到九霄雲外。

“賢婿,賢婿。”錢通說道。

冼景回過神來,說道:“國丈,此事,此事------”一時間他居然不知道該用什麼話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了。

知道重慶公主要嫁給了冼景。錢通也有些失望。

他其實想讓重慶公主嫁給自己的孫兒,表哥與表妹結婚,在這個時代是正常的,但是對於朱祁鎮來說,卻是完全不行的。

錢皇后倒是有些心動,但是被朱祁鎮拒絕了。

錢通不明白,爲什麼朱祁鎮要將女兒嫁給冼景。但是他更知道,他不能更改皇帝的決策,這一件事情已經成爲定局了。

錢通對冼景的態度立即變得不一樣了。

連賢婿都稱呼上了。

錢通一揮手,讓人將幾個箱子擡了出來,說道:“雖然而今不急,但是賢婿也要準備起來了。最少要在北京置一座宅子。也好讓公主下塌。總不能一直住在公主府吧。這些錢財就還給賢婿吧。”

從朱祁鎮對公主解除了一部分之後,公主下嫁之後,一般有兩個府邸,一個是公主府,算是公主的陪嫁。另外一個是就是夫家的。

關係好的公主與駙馬,公主府與家差不了多少,如果關係差的,就如同分居一般,老死不相往來,男方也不敢硬衝公主府的。

這些銀子不是別的,就是冼景給錢家送來的五萬兩銀子。

說實話,讓錢家拿出這五萬兩銀子,錢通也是很心痛的,畢竟錢家上上下下都沒有見過這多錢。

只是錢通更明白。而今冼景的身份並不一般,這銀子與公與私都不能要了,哪裡有外公沾外孫女婿的便宜。

冼景沉吟片刻,說道:“國丈所言極是,這些錢正是而今急用,學生就卻之不恭了。只是-----”

冼景自然知道,他要在北京成婚。

要在北京置宅,冼景而今身上的錢是足夠的,但是要一座容納公主的宅子,就不大好說了,別的不說,如果按照朝廷公主府的規格。估計五萬兩都下不來。

冼景還要寫信給家裡要錢。

爲了撐冼家的面子,或許向大明外戚階層,宣佈冼家的加入。冼景即便將所有家底都砸進去,也在所不惜。

畢竟對於擁有權力的人,還怕沒有錢嗎?

對於別人該怎麼做不知道,但是對於冼景來說,卻是太容易了。

只要駙馬這個身份可以抵擋一些來自官場的衝擊,三五年之內,他就能讓冼家富可敵國。

錢通不聽冼景說完,就打斷了冼景的話,說道:“還自稱學生?”

冼景微微一頓,立即明白說道:“外丈,孫婿這錢也算是借外丈的。孫婿願意寫下欠條。”

雖然冼景知道,他只要坐穩這個駙馬,其實不需要給錢家錢財的。畢竟即便是國丈也未必比得上公主。

但是冼景豈是如此鼠目寸光之輩。

冼景知道,他即便是娶了公主,他在北京的關係網依舊大有不足,他總不能什麼事情都央求公主出面吧。

而國丈在北京住了一輩子了,很多關係都不是冼景能比的。

再加上,而今雙方也算是親上加親了,正是要加強關係的時候。自然不能讓區區五萬兩壞了關係。

冼景自己沒有感受,他心中有一股豪氣暗暗醞釀。

之前冼景的尷尬社會地位。讓他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佛山鐵廠這一件事情,他不知道想了多少次了。

但更多僅僅是想想而已。

有了駙馬這個護身符。足夠他大展拳腳了,五萬兩已經是佛山冼家近一半的家產了,但是此刻冼景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錢通自然推辭了幾次。如此三番之後,錢通算是應下這些銀子是冼景借走的,當然了,也沒有讓冼景寫什麼欠條。

古人很重信用,有什麼讓他們寫什麼字句,幾乎是在侮辱他們,而今雙方又要結親了,自然不想做這一些令人尷尬的事情。

經過這些事情之後,錢通與冼景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了幾分。錢通低聲說道:“賢婿,你可知道,陛下爲什麼看中你了?”

冼景心中一動,這也是他心中疑惑所在,他說道:“還請外丈指點。”

錢通說道:“你可知道少府?”

冼景說道:“外丈說笑了,這少府豈能不知道啊?”

錢通說道:“陛下之所以看重你,就是在少府這一件事情上。”隨即將朱祁鎮對皇后所說的話,半遮半掩的說了。

倒不是宮裡不能保密,實在是對於錢家來說,別的地方的消息或許探聽不到,但是發生在皇后身邊的事情,卻是能探聽得到的。

冼景一聽說,他有接任少府的那一天,心中立即激動無比。

對於少府這樣一分大產業,那一個對商業上有所期望的人,都想執掌,更不要說冼景了。

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錢通說道:“佛山鐵廠之事,你不僅僅要做,也要大做特做,還要做得好,讓陛下看到你的才能纔是。”

冼景深深一作揖,說道:“孫婿明白。”

冼景才知道,剛剛那五萬兩砸的不冤。想來沒有那五萬兩,錢通這一番話,不會輕易說出來的。

這一番話對冼景來說,就值五萬兩。

冼景帶着五萬兩離開了錢府之後,站在大街之上,頂着日頭,卻還有一些恍惚。不相信他遇見的事情是真的。

好一陣子纔回過神來,這並不做夢。

立即就開始準備起來。

先給家中寫信,讓父親籌集家財,準備籌備婚禮,隨即又看了京城的大宅院,準備不惜重金,在京師置宅。

當然了。

皇帝嫁女兒,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錢通所言不過是通氣而已。

真正的六禮什麼的,都要冼景的父親到京,還有各種禮儀。算算時間,今年年內,重慶公主能夠出嫁就算快了。

那也是因爲重慶公主年紀大,再拖下去,真要拖過二十歲了。

只是這裡一開始籌備。這消息自然被傳了出來。

大明輿論一時間失聲。幾乎不敢相信。

但是很快這一件事情都淹沒在輿論之中,大家雖然覺得皇家與商人聯姻有失體面,但是對士大夫來說,讓自己的家的子弟娶公主,他們卻也是萬萬不肯的。

只能將這一件事情給壓下來,最好誰都不知道,就讓他過去了。

只是如此大事,怎麼可能瞞得過。

當然了,震動最大的並不是士大夫集團,而是各路商人,不管是晉商,徽商,還是海商,鹽商,江南商人,等等,都大驚失色,不敢相信。

說起來冼家的在這些商人之中,也算是小輩的。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皇帝會將女兒嫁給商人,如果知道了。決計不吝嗇錢財,豈能讓冼家搶先了。

大商人之中,一股想拼命娶公主從來讓家族得到遷躍的思潮涌現出來了。

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四十章 輿情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序章 我, 朱祁鎮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
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四十章 輿情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序章 我, 朱祁鎮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