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性格決定命運

北平,來自山西布政司的官員奉皇命傳達和前線大同小異的口諭後,告辭離去。誰知有錦衣衛千戶張安受方孝孺之命,偷偷把一封密信扔在了桌案上。

返回來的朱高熾頓時大驚失色,拿着信封的手不可自抑的顫抖起來,且不論信中所言何事,只要接了,那就意味着要落得個與朝廷私相往來的罪名;若不接此信,也無法解釋爲何朝廷會秘密派人來聯繫,反正是左右爲難。

這幾年來,朱高熾的處境越來越是艱難,二弟朱高煦屢立戰功在軍中威望日甚一日,時常自詡爲李世民,身邊校尉親兵稱之爲天策衛,其用意幾乎不言而喻了。高熙協助父親征戰天下,功勞最大,自是不甘心出生入死,卻最終爲他人做了嫁衣裳!

想高熙勇武善戰,幾次曾救父王於危急關頭,自小就最受父王所鍾愛,謀取世子之位非是一日了,最令朱高熾深感失望的是兩個弟弟相互交好,合起夥來敵視於他。

所幸得北平文武官員支持,外有徐灝親近,朱高熾知道只要本本分分的鎮守後方,則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父王也就沒了藉口廢黜自己,問題是今後呢?

緊急招來解縉和楊士奇等謀臣,那封信沒有被拆開,朱高熾苦笑道:“這該如何是好?”

解縉沉吟道:“這次朝中傳書必定會趁機鬧得滿城風雨,逼迫世子反抗王爺,而小王爺的內侍黃儼狡猾多智,不會放過此等打擊世子的良機,恐怕很快就會搶先派人馳赴軍中了。”

楊士奇灑然道:“實話實說,王爺定不會怪罪。”

徐灝的反應和朱高熾等人完全不同。此刻他人不在遼陽,囑咐沐毅把來人暫時軟禁後,傳令封鎖水陸交通。

對於徐灝來說,朝廷的離間計屬於雙刃劍,不管朱棣對此有何反應。絕對不能把自己的生死交給朱棣或是皇帝一言而決,憑什麼?帝王算個狗屁!

身在大名府的朱棣接到幼子送來的急報,得知朝廷與世子通密謀,命其歸順,許封王爵,不禁大驚。

領軍在外的統帥最擔心的莫過於後方不穩。歸路截斷,朱高燧的話絕非子虛烏有,不敢深信也不能不信。

誰讓朱棣和長子之間的嫌隙也已非一日了,如果說朱高熾單獨造反不太可能,問題是還有個膽大包天的徐灝呢。

朱棣詢問侍立一旁的朱高煦:“你兄長是否會投順朝廷?”

朱高煦不假思索的道:“大哥等世子以前就和朱允炆相處親善,起兵多年來。秦王晉王蛇鼠兩端,天知道他們會不會連成一氣,高燧所報絕不會錯,他也沒那個膽量構陷兄長。”

朱棣揹着雙手走來走去,懷疑漸重且漸生怒氣,盤算着如何除去此心腹之患。

正在此時,帳外稟報世子信使到。幾個侍衛走進來,連同抓捕的張安和信件原封不動的送來,以此來表明心跡。

朱棣先讀完世子來信,又拆開朝廷給世子的信件,不覺驚出了一身冷汗,遽然喊道:“嗟乎!幾殺吾子!”下令將張安囚禁。

很快朝廷派人聯絡徐灝的事也經由各種渠道傳來,朱棣可以信任長子卻無法信任徐灝,天曉得被封了侯爵,世代鎮守遼東的徐灝會作出什麼選擇?如果沐家要徐灝歸順朝廷呢,或拿沐家的性命來要挾?

不管如何。朱棣都不能任由徐灝繼續佔據遼東了,畢竟徐灝非是妻子嫡親侄兒,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最起碼藉此事先把徐灝的兵權架空了再說,等日後再重用於他也不晚。

不想北平再次遣使前來告知。徐灝竟親自返回北平接走了全家人,守城將來不敢阻攔,打秦皇島已經乘船前往遼陽去了。

朱棣怒道:“徐灝竟敢叛本王?必捉他問罪,來人去通令房寬孫巖二將,帶人前往遼陽軟禁徐家人。”

姚廣孝趕忙說道:“徐灝告知王妃世子要接家人去遼東避暑,他人不在遼陽應該未能與朝臣見面,王爺不可猜忌。”

朱棣面沉似水,就算徐灝沒有反意,但此舉也算是使他沒有後顧之憂,擅自接走了家眷,等同於事實上的背叛。

值此和官軍對峙之時,朱棣一時間投鼠忌器,倒是不能公開宣佈要問罪于徐灝。

姚廣孝小心翼翼的道:“王爺剝奪了徐灝麾下人馬,看來是引起了徐灝的疑心,不如招來命他領軍作戰,則其疑心自解。”

朱棣冷笑道:“仗着有些才幹就無法無天,叫他來豈不是明擺着是本王有求於他?就叫他全家永遠呆在遼東好了,一輩子也別進關了。”

姚廣孝苦笑連連,心說幸虧徐灝向來行事大膽慣了,雖說此舉會令王爺大爲不滿,但也沒到了必須要殺之而後快的程度,還有轉圜餘地。

冷靜下來的朱棣大約也猜到徐灝爲什麼要跑路,說穿了那小子就是不想受制於人,萬一惹急了他跑回京城那就麻煩了,朝廷豈不是擁有了火槍火炮?是以悻悻說道:“撤銷先前軍令!你馬上返回北平,協助世子調換遼東將領。徐灝不會反叛於我,他愛做什麼都由着他,等本王功成之日,看他還有沒有臉來見我?”

波瀾壯闊的湛藍海面上,海鳥自由自在的在天空翱翔,蔚藍色的天空白雲在緩緩飄動,十艘海船排成一排劈波斬浪向前航行。

船舷上,披着斗篷的老太君迎着帶着鹹味的海風,感慨萬千的道:“真沒想到有生之年會出海,唉!也不知今次是福是禍,如果不是你來勸我,打死都不會聽灝兒那混小子的,打金陵搬到了北平,又從北平搬到了遼東,天知道往後會不會遷到外國去。”

被孫女們圍在中央的徐達神色滿足的摟着紅葉綠竹,笑道:“搬到哪都好。只要全家人能無憂無慮的生活在一起,再不隨時面臨滅族的危險就好。想在金陵這幾十年風風雨雨,嫂子你還未受夠?那朱棣就是活脫脫的朱元璋第二。”

老太君皺眉道:“那爲何你與灝兒非要來北方,呆在京師安安穩穩的過日子不好嗎?”

徐達笑道:“年輕人不經歷一番又豈能明白安穩過日子的道理,灝兒也是爲了得到勳爵榮耀家門。這才投靠燕王。老夫本以爲要等他經歷了朱棣朝的腥風血雨,他纔會明悟平凡生活的真諦,沒想到這麼早他就懂得了。”

此時紅葉指着遠處的青山陸地興奮叫道:“你們快瞧啊!那就是旅順口吧?”

徐灝擁着妻子從船艙裡出來,笑道:“元朝時這裡被稱爲獅子口,隋唐時謂之都裡鎮,洪武四年二爺爺出兵遼東。派馬雲葉旺二將率軍從山東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爲旅順口。”

大傢伙都朝着徐灝夫婦看去,紅葉問道:“那這裡冷不冷呢?”

徐達很是懷念的道:“當年兩位將軍告知此地乃四季分明的好地方,當然冬天會比南方冷一些,夏天則不會那麼炎熱。氣候和對岸的山東差不多,和遼東腹地截然不同。”

徐灝說道:“想回山東坐船一天一夜就到了,所以旅順比起北平來,等同於住在中原。你們也不要埋怨來到了不毛之地,這裡有山有水三面臨海,氣候適宜,物產富饒幾千年前就有人定居於此。土地肥沃景色優美,本地人口三四萬,加上遷來的數萬人,一共八九萬人呢,非是荒無人煙之地。今後早晚還會遷來數以百萬之人。再說等打完了仗,隨時隨地都能乘船走海路前往金陵。”

正當徐家人心情複雜的準備登陸從此遷居後世大連。山東總兵官盛庸傳令吳傑等將領匯合德州以圖再進,有官軍和河北心向朝廷的軍民四處襲擊燕軍的運糧隊,殺死了數百人,活捉指揮張彬。

六月十五日,官軍再次襲擊燕軍餉道。連同官軍調兵的驛書等,使得朱棣擁有了擁兵爲逆的口實,派出指揮使武勝再次上書朝廷,質問“遣使息兵”是誠是僞?

洋洋灑灑了近萬言,點明先帝在世時命燕王節制北平、遼東、大寧、宣府軍馬。降低姿態請求朝廷撤兵,今後只留着北平一隅。

思維父皇創業艱難,子孫不保,如此之際寧不寒心。今兵連禍結,天下頻年旱蝗,民不聊生。強凌弱,衆暴寡,饑民逢聚,號肅山林,相扇爲盜,官府不能禁制。其勢滋蔓,勢有可畏。祖宗基業將見危殆,所謂寒心者此也。抑未知慮至此否乎?

夫天下,神器也,得之甚難,而失之甚易。伏望戒謹於所易失,而持守於所難得,體上帝好生之德,全骨肉親親之義。

我弟周王久羈絕繳瘴癘之地,恐一旦憂鬱成疾。脫有不諱,則上拂父皇母后鍾愛之心,下負殘殺叔父之名,貽笑於萬載矣。昔漢文帝稱爲賢君。“尺布斗粟”之謠,有損盛德,至今人得議焉。誠願採擇所言,矜其懇切,早得息兵安民,以保宗祧,恩莫大焉。”

面對叔叔的故意示弱以爭取民意,然而建文帝不爲所動,自持贏得了時間,下旨將武勝逮入錦衣衛監獄。

朝廷這些年來並沒有閒着,逐步架空各地王府軍權,撤換了大批將領,雲南沐晟等手握重兵的大將皆表明效忠建文皇帝。

盛庸傳檄大同守將房昭引兵南下,房昭很快兵出紫荊關,襲擊保定及周圍諸縣,並動員當地民衆上山結寨,其首領被授予千戶百戶,房昭八萬西北軍駐守易州西水寨。

原來西水寨位於萬山深處,房昭不敢正面和燕軍對陣,想憑險久據於此,進而窺伺北平。

盛庸匯合吳傑積蓄兵員十數萬,渡河進入河北境內,何福率南兵五萬人乘船抵達山東,朝廷調集各地水師上千艘,重新控制了漕運。

保定若失北平危矣!朱棣也很忌憚西北軍的戰力,朝廷此舉一下擊中了燕軍軟肋,不得不班師救援。

這時候朱棣體會到姚廣孝的建言,又是無奈又是後悔。想除了徐灝之外,還有何人能單獨帶兵抵禦十數萬官軍北上?又能派誰去擊敗房昭的八萬西北軍?

當初設置五軍的弊端暴露出來,親信大將都聽命於朱棣一人,也就是全軍精銳一直只隨着燕王南征北戰,其他守將兵力都不多,沒有軍令不許出擊,就連北平朱高熾都沒權調兵打仗。

雖然麾下有能打勝仗的將領,可是爲了篡位的朱棣能信任誰?沒有奪取皇位之前,他絕不敢派遣將領長期單獨領兵,也就是徐灝知道朱棣的雄心壯志,一早就參與進來,因此敢於帶兵去赤峰去遼東。

沒辦法,性格決定命運,朱棣既然防備着將領臨陣反叛,那就只能像個救火隊長一樣,哪裡出事就帶着大軍殺到哪裡,無法做到首尾兼顧。

第211章 徐灝的存在感第807章 雷厲風行第964章 厚意第110章 南北士林第265章 秦淮花魁第876章 扇墜第1171章 幸與不幸第1166章 陸漱芳的手段第499章 點戲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119章 美人嫂子第547章 朝鮮粉姐第642章 報應不爽第85章 氣第10章 姐妹第702章 飛醋第443章 偶遇第1049章 家喪第1185章 習俗第391章 疆域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582章 明鏡高懸第1126章 宦海第1196章 花潮第1072章 徐燁入仕第379章 公忿第1304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嗎?第684章 囂張第1245章 打牌第1179章 光柱第138章 青州第985章 衙門軼事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831章 有錯沒錯第296章 勝利天平第1211章 西域風雲第56章 酒樓第926章 死第760章 戒嚴第439章 反擊第681章 至理第252章 燕歸第127章 庶出兄弟第816章 革新黨第786章 失和第1073章 爲紅顏第822章 封王第1115章 賞燈第282章 只管殺人不管救火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175章 遊園第199章 王氏進京第116章 面聖第152章 心腹第1294章 爽約第二百五十九章第32章 虎頭蛇尾第455章 後悔第868章 平權第1232章 保媒拉縴第365章 新的時代第1059章 金鑲銀裹?第74章 心跡第748章 挪用第1055章 缺德冒煙第674章 不可爲鄰第1215章 笑柄第440章 返航第1181章 吃大戶第201章 招蜂引蝶第1158章 丟人現眼第694章 放棄第764章 這樣的勤儉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670章 野湖第1296章 再約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430章 以血還血第3章 藏拙第330章 理事第154章 升官了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第184章 出手第964章 厚意第389章 復仇第209章 不解風情第539章 問梅閣第62章 中醫的偉大第693章 訛人第336章 作爲第630章 知足第115章 拒不認錯第1166章 陸漱芳的手段第26章 建言第760章 戒嚴第1187章 大格爾和卓第78章 鐵漢第1051章 不交白卷而已第1266章 紅雯第1124章 五湖煙水葬西施
第211章 徐灝的存在感第807章 雷厲風行第964章 厚意第110章 南北士林第265章 秦淮花魁第876章 扇墜第1171章 幸與不幸第1166章 陸漱芳的手段第499章 點戲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119章 美人嫂子第547章 朝鮮粉姐第642章 報應不爽第85章 氣第10章 姐妹第702章 飛醋第443章 偶遇第1049章 家喪第1185章 習俗第391章 疆域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582章 明鏡高懸第1126章 宦海第1196章 花潮第1072章 徐燁入仕第379章 公忿第1304章 冥冥中自有天意嗎?第684章 囂張第1245章 打牌第1179章 光柱第138章 青州第985章 衙門軼事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831章 有錯沒錯第296章 勝利天平第1211章 西域風雲第56章 酒樓第926章 死第760章 戒嚴第439章 反擊第681章 至理第252章 燕歸第127章 庶出兄弟第816章 革新黨第786章 失和第1073章 爲紅顏第822章 封王第1115章 賞燈第282章 只管殺人不管救火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175章 遊園第199章 王氏進京第116章 面聖第152章 心腹第1294章 爽約第二百五十九章第32章 虎頭蛇尾第455章 後悔第868章 平權第1232章 保媒拉縴第365章 新的時代第1059章 金鑲銀裹?第74章 心跡第748章 挪用第1055章 缺德冒煙第674章 不可爲鄰第1215章 笑柄第440章 返航第1181章 吃大戶第201章 招蜂引蝶第1158章 丟人現眼第694章 放棄第764章 這樣的勤儉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670章 野湖第1296章 再約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430章 以血還血第3章 藏拙第330章 理事第154章 升官了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第184章 出手第964章 厚意第389章 復仇第209章 不解風情第539章 問梅閣第62章 中醫的偉大第693章 訛人第336章 作爲第630章 知足第115章 拒不認錯第1166章 陸漱芳的手段第26章 建言第760章 戒嚴第1187章 大格爾和卓第78章 鐵漢第1051章 不交白卷而已第1266章 紅雯第1124章 五湖煙水葬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