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無解

白溝河成爲了一條血河,方圓百里處處斷戈殘旗,十數萬屍骨躺滿了河流兩岸,漆黑的烏鴉成羣結隊的在天空上盤旋,河溝裡有一條野狗啃食着屍體。

砰!張輔一槍打死了野狗,英俊面容露出傷感之色,說道:“動員百姓前來把所有戰死者就地埋在北岸的向陽山坳裡,修建陵園供後人憑弔。”

不遠處慘白着臉的徐淞忍不住再一次蹲在地上嘔吐,好半天才搖搖晃晃的站起來強撐着到處搜尋,生怕大哥徐汶戰死。

神機營將士默默散開小心翼翼的搬動屍體,當發現熟識之人時,想起其生前的音容笑貌,如今天人永隔,家裡還有苦苦等候着的妻兒子女,很多人忍不住流下淚來。

張輔微微閉眼迎着春風送來的清新空氣,多少驅散掉了刺鼻的血腥味,苦笑道:“真羨慕妹夫遠在北平,真想回家和妻子團聚,想我以前對沙場滿心向往,徐灝說的一點不假,戰爭實在是太殘酷了。”

傷敵一萬自損八千,燕軍於白河溝一役戰死了將近四萬精銳,官軍戰死高達十數萬,被俘虜十萬人,除了十來萬人跟隨李景隆逃到了山東,其餘士兵都四散不知所蹤。

李景隆的再次潰敗,猶如颶風一樣震動天下,身處紫禁城內的朱允炆久久無法平靜下來,想朝廷的百萬大軍竟屢次不敵燕藩一隅之地?怎不令天子和官府民間爲之驚懼。

燕王鐵騎打德州府長驅南下,前鋒輕騎已經殺到了距離濟南不遠的濟陽縣郊外。

山東緊靠着京師乃是中原腹地,民風和北方有些不同,但山東人的彪悍同樣天下聞名。相對於兵荒馬亂的河南河北和抵禦外患的西北等地,因建文皇帝的德政。山東士林絕大多數都擁護仁義寬和的朱允炆。

連同潰敗的官軍也帶來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傳聞,英勇戰死之人有將近三萬多的山東人,多位山東籍將領寧肯慷慨赴死也不願受辱投降。

有位名叫王省的教諭無意中被燕軍斥候抓住詢問官軍虛實,得知是舉人後就給放了。

沒想到王省引爲生平奇恥大辱,回到縣城召集學生齊聚在明倫堂裡。講訴君臣之義後,悲憤的道:“燕王叛逆居心叵測,天道淪喪!某恨自己一介書生無法上陣斬將殺敵,既然不能血灑沙場,那就今日以死明志。”

說完王省大哭,學生們也跟着痛哭。最後王省竟然一頭撞在柱子上而亡。

類似的列子還有很多,總之在士林學子的影響下,山東軍民沒能如朱棣所想那般所到之處聞風歸降,即使迫不得已的打開城門,士紳讀書人也大多緊閉家門,拒絕爲燕軍效力。

潰散的士兵中。徐汶無精打采的混在人羣裡,茫然邁步朝前一步步走動,身前身後的兵士人人帶着傷,彼此攙扶着落魄而行,他倒是幸運的整個人毫髮無損,因戰馬倒斃和李景隆失散了。

遠遠望着堅固高大的濟南城牆,口渴難耐的徐汶發現路邊有個泉眼。跑過去擠進互不相讓的逃卒中,雙手捧起甘美清泉暢飲一頓。

疲憊欲死的徐汶坐在路邊苦笑起來,誰知李景隆又敗了?還是敗得如此之慘,真是虛有其名的廢物!連累的自己竟猶如喪家之犬。

他不敢投降賞罰分明的姑父燕王,怕不被一刀斬了項上頭顱,倒是把住在德州的老孃媳婦全都扔給了燕軍,反正有老三在,諒誰都不敢無禮。

按理說身爲敗軍之將的李景隆死定了,連續葬送掉朝廷二三十萬軍士的性命,要是先帝在世時非得被抄家滅門。凌遲活剝了不可,不過很瞭解皇帝性情的徐汶猜測李景隆或許十有八九死不了,非但能夠活命甚至連爵位官職都能保留下來,誰讓那是最仁義的建文皇帝呢?

是以無處可去的徐汶索性決定繼續跟着李景隆廝混,最不濟回到京城打理家族產業。還不是照樣吃香的喝辣的,全家人遠在北平誰能奈何自己?想一路鞍前馬後的伺候李景隆,怎麼也得安排個百戶吧?萬一姑父殺到了京師,徐汶頓時眼睛亮了。

忽然瞧見騎在馬上的堂伯徐輝祖呵斥着命士兵們集合起來,徐汶眼中冒出殺意,遂不聲不響的低着頭走向了倉促集結的人羣中。

秦皇島。

面對不遠千里投靠而來的好友們,本身和軍方有了千絲萬縷的牽扯,顯然今後所有人都會推動着徐灝不停的朝權勢上游走下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形成,徐家周圍有了日漸緊密的衆多家族圍繞,這一切都會無聲無息的逼迫徐灝無法放手,甚至連想停下腳步都恐怕難以做到了。

幸好通往權臣的道路上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古往今來最大的功勳,擁戴帝王之功,徐灝可以斷定死後一定會被封王,就和常遇春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靈位會被供奉在太廟裡世享煙火供奉。有此與朱家王族並肩的王爵憑藉,不管後代出現多少不肖子孫,終歸會有一支後代會延綿直至明朝滅亡的那一天。

如果不是參與了靖難之役,除非立下蓋世功勳,不然幾乎沒可能被授予世襲罔替的榮耀爵位,文臣之路地位最高的閣宰被封的爵位頂多三代遞減爲平民,哪怕是擁立皇子繼位,閣臣只能是唯一的目標,而武官最高不過是世襲指揮。

等輔佐燕王做了皇帝被封賞侯爵,因顯赫的身份地位只要往後不參與謀逆,足以照顧親朋好友門生故舊等所有休慼與共之人了,當然前提是他們不要自作孽。

眼下隨着地位越走越高,使得徐灝有種高處不勝寒的顫慄感覺,至此多多少少有些後悔起來,主要是年紀實在是太輕了,輕的可怕。

爲此徐灝不好親身參加接下來的戰鬥,就連朱棣也不想徐灝太過於顯眼。因此接下來徐灝會立不下足夠多的戰功,等將來論功行賞時徐灝的名次就會降到合適的位置上,此乃徐灝和朱棣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靖難之役還未功成,已經開始急流勇退的徐灝只能寄希望於雄才大略的朱棣,像歷史一樣能夠包容功臣。做到和靖難功臣集團有始有終,其實私心裡倒是很希望將來永樂大帝能架空於他,這樣就有藉口偷懶了,無憂無慮盡情享受生活不好嘛?

自家女眷一來北戴河就被優美的天然景緻所吸引,整日裡結伴一起遊山玩水,人人樂不思蜀。連日來興致勃勃的籌劃修個徐家別院。

徐灝買下了位於海邊的一座大戶宅院,閒暇時在書房裡寫了一些東西,乃是崇禎皇帝時期有位武舉人上書的建言,謂朝廷有三大病根,天下糜爛的癥結所在。

第一大病根就是源遠流長,堪稱封建王朝穩固基石的科舉制度。科舉制並非是不好,而是先帝所創的八股取士相比歷代科舉弊端更大。

而且千年以來,父母師長都會反覆不停的灌輸一個概念,要讀書,要寒窗十載,爲的是出人頭地,爲的是中舉做官。做了官就可以光耀門楣,萌護全家,做了官就可以大富大貴。因此,讀書的目的變成了立志飛黃騰達,還有幾人真正爲了黎民百姓和整個國家?

又有誰是真的爲了孔孟聖賢而讀書呢?再來孔孟聖賢爲代表的四書五經作爲教材教義,用科舉考試來組織和搭建官僚集團,出來一批批妙筆生花的空談之輩,一個個無不是自吹自擂的道德名士,實則有幾人擺脫的了名利枷鎖,不留戀於美色。不爲了錢財名聲官位而苟且鑽營?

第二個病根是以資格取人,大明朝的基石是億萬農民之上的讀書人,看似公平給了絕大多數平民以出人頭地的機會,可實際上階級在先帝在世時就已經有漸漸固化的傾向了。

中國有句老話英雄不問出身,現在的官場可以驗證。任何途徑做官之人都能當上尚書。可是科舉制和官僚習氣會慢慢改變,同鄉同年同窗同師等此類任何能互相攀附的文人痼疾,會使得進士之官變得沆瀣一氣,共同阻攔住經其他途徑做官之人。

明朝末期無官不貪,無吏不污,清廉自愛之人反倒會被視爲異類,會被羣起而攻之。

寫到這兒,徐灝心說穿越前的後世不正是如此嘛?就算西方世界,政治獻金一樣大行其道?政治世家和大財閥幕後操縱國家世界,總之天下烏鴉一般黑,區別在於現代的老百姓起碼能活的滋潤,這是現代文明的開花結果,即使處處權貴當道,也有各種監督方式和法律制約。

第三個病根徐灝忘記是什麼了,反正也是科舉取士的弊端,所謂官官相護,做官不用懼下只求媚上的秘訣。

徐灝和薛文等好友們交往的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句感慨,就是讀書時日子過的朝不保夕膽戰心驚,因家家都是靠天吃飯的農戶,父母兄弟得下地種田,得上繳賦稅,得出勞役,辛辛苦苦不說,最怕遇到災年或惹上了官司,一夜之間就會淪爲赤貧,哪怕是生了病都怕,更別說遇到戰亂了。

可是一旦考中秀才,境遇就會完全翻轉,家裡一躍而成書香門第,一等考中了舉人後,全家升格爲名門鄉紳,從此再也不怕受窮了,而中了進士之後,“肥馬輕裘,家資非數百萬則數十萬。

因此長此以往,龐大的官僚文人享有很多豁免權,免除稅賦和徭役,能庇護很多非法獲得財富之人,比如鹽商、走私商人和倭寇。

有錢人越來越富,窮人則越來越窮,土地高度兼併,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最終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

徐灝停下了筆,這三大弊端不單單是他,恐怕很多文臣都很清楚,問題是身處其中又能怎麼辦呢?改變它就是動了自己的切身利益。

言而簡之,無解!

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1153章 活捉第370章 七巧第1086章 情詩第832章 童年第85章 氣第75章 風雨來臨第685章 狂放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676章 生病第1074章 刷聲望第828章 辦校第742章 大明的白山黑水第1269章 自信第938章 籌備考試第663章 數不清第702章 飛醋第319章 落草爲寇第601章 遠行第971章 采綠第1001章 又見沉河第128章 郊遊第929章 嫦娥應悔偷靈藥第247章 徐灝歸來第291章 公心私心第7章 丫鬟第350章 寶刀未老第1066章 天際舒雲卷第636章 接盤俠第1011章 一笑泯恩仇第915章 阿金庫爾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第102章 複試第174章 蝴蝶的翅膀第1117章 夜遇第807章 雷厲風行第1053章 真相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131章 丫鬟的野望第754章 橫刀奪愛第275章 搶先一步第423章 常家聶家第976章 禍從天降第1196章 花潮第838章 龍騎兵第46章 蕭家第1117章 夜遇第1126章 宦海第892章 男人的通病第472章 難堪第561章 千秋絕唱第603章 孝夫第79章 想搬家了第511章 妙手神醫第157章 又是一年冬天第57章 就義第521章 恨不逢時第1032章 代缺丈夫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635章 得隴望蜀第578章 體統第32章 虎頭蛇尾第70章 和尚第1089章 我們的兔子終結者第193章 出仕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1101章 無話可說第69章 別樣官場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1235章 暢談衷曲第56章 酒樓第859章 紅顏第856章 買醉第1025章 傻二第857章 太子妃第667章 並蒂蓮第673章 教訓第573章 徐家老七第1013章 械鬥第790章 結黨謀反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35章 隱居第650章 金髮碧眼第336章 作爲第523章 御溝宰相第311章 審案第116章 面聖第1030章 送終第409章 劉御史第473章 複審第40章 文青是種病第1275章 二當家第137章 報復第1123章 豬隊友第511章 妙手神醫第1300章 事發第91章 認親第486章 黨同伐異第736章 得意事第673章 教訓
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1153章 活捉第370章 七巧第1086章 情詩第832章 童年第85章 氣第75章 風雨來臨第685章 狂放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676章 生病第1074章 刷聲望第828章 辦校第742章 大明的白山黑水第1269章 自信第938章 籌備考試第663章 數不清第702章 飛醋第319章 落草爲寇第601章 遠行第971章 采綠第1001章 又見沉河第128章 郊遊第929章 嫦娥應悔偷靈藥第247章 徐灝歸來第291章 公心私心第7章 丫鬟第350章 寶刀未老第1066章 天際舒雲卷第636章 接盤俠第1011章 一笑泯恩仇第915章 阿金庫爾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第102章 複試第174章 蝴蝶的翅膀第1117章 夜遇第807章 雷厲風行第1053章 真相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131章 丫鬟的野望第754章 橫刀奪愛第275章 搶先一步第423章 常家聶家第976章 禍從天降第1196章 花潮第838章 龍騎兵第46章 蕭家第1117章 夜遇第1126章 宦海第892章 男人的通病第472章 難堪第561章 千秋絕唱第603章 孝夫第79章 想搬家了第511章 妙手神醫第157章 又是一年冬天第57章 就義第521章 恨不逢時第1032章 代缺丈夫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635章 得隴望蜀第578章 體統第32章 虎頭蛇尾第70章 和尚第1089章 我們的兔子終結者第193章 出仕第143章 夫妻反目第1101章 無話可說第69章 別樣官場第644章 悉聽尊裁第1235章 暢談衷曲第56章 酒樓第859章 紅顏第856章 買醉第1025章 傻二第857章 太子妃第667章 並蒂蓮第673章 教訓第573章 徐家老七第1013章 械鬥第790章 結黨謀反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35章 隱居第650章 金髮碧眼第336章 作爲第523章 御溝宰相第311章 審案第116章 面聖第1030章 送終第409章 劉御史第473章 複審第40章 文青是種病第1275章 二當家第137章 報復第1123章 豬隊友第511章 妙手神醫第1300章 事發第91章 認親第486章 黨同伐異第736章 得意事第673章 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