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氣

沐家外宅,跨院小書房。

春試本應在二月份舉行,因爲藍玉案而拖延了夏天,稱之爲夏榜,還剩下三天就要開始了。

徐灝獨自坐在屋子後面,一邊看着手中的東西,一邊看着談笑風生的周鵬和趙鶴鬆等人,明明他們心裡非常緊張,卻於此時非要顯得自己多麼的從容自如,豈不知僵硬的表情姿勢都和平日裡截然不同?

另外三名舉子都是趙鶴鬆的好友,四人無一例外皆是北方人。面對趙鶴鬆的請求,沐夫人覺得不方便,不想接納太多外人客居自家,倒是徐灝很感激趙鶴鬆當日跑來通知自己張月雲的下落一事,主動掏錢於沐家外面租下了個小院,供四位讀書人暫居。

明朝時南北各方面一樣差距很大,其中最大的就是讀書環境,南方人文薈萃,書香門第衆多,文風濃厚。而北方則因各種原因而士林不振,讀書做官之人相比南方少之又少。

身爲京城人士的周鵬很喜歡和趙鶴鬆等四人交往,連日來時常一起秉燭聊天,大家不過一同讀了幾天書,就互相以同窗稱呼之。

馮全則秉承南方士林向來蔑視北方士林的習慣,不願意搭理這幾個粗俗的北方佬,此刻陪着沐昂坐在最前面,甘願受到先生蔣嵩的塗毒。

蔣嵩的到來完全是當日徐灝一時的心血來潮,想要借沐昂的手以毒攻毒,拜託馮全說服了沐夫人,誰知貪圖一年兩百兩銀子的蔣嵩一到,一掃從前的不負責任,一副非要把沐昂教導成才的熱血執着。

沐夫人對此很滿意,最近又加了一百兩銀子的束脩,各節時的節禮從不間斷,這讓本想歇口氣偷懶的蔣嵩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天天追着令人大感失望的沐昂教授學問,沐昂爲此苦不堪言。

那三位年輕讀書人性格也互不相同,張鑫是典型的北方人相貌,眼睛稍微有些小,笑起來習慣眯着眼,中等身材偏高點,性格豪爽行事大大咧咧,比起讀書似乎更喜歡與人交往,善於清談;而於鵬則身材高大,長臉有些近視,對自己的相貌極有自信,非常注重儀表,但讀書的資質最差,閒暇之餘最喜歡拉着大家一起去偷看村子裡的女人,還往往爲此品頭論足一番,可惜他的內心細膩和外在表現正好成反比,真有那膽大的小娘子主動上前攀談,他反而會因害羞而變得磕磕巴巴。

最後一位名叫孫濤,胖胖的笑起來像尊彌勒佛,三人中個頭最矮,性格很隨和從不與人結怨,三人中學問最好,但是一旦計較起來非常固執,爲人最看重顏面。

四人之中趙鶴鬆家境最優渥,更是聰明的一早投靠到沐家,而那三位都是出身於普通人家,彼此家世半斤八兩,他們一直借宿在寺廟裡,靠着幫和尚們做些瑣事換取三餐之溫飽。

最近因爲寺廟裡法事太多太吵,他們三人無法安心讀書,就結伴而來。

徐灝也很喜歡和他們來往,沒有過多的繁文縟節,沒有身份上的限制,直來直去的就像是回到了大學期間。

討論八股文章什麼的徐灝插不上嘴,因此他坐在最後面,而手中的東西則是朱棣第一次派人交給他的,都是這一年來朝廷下發的告示等資料。

估計是朱棣開始有意試煉自己了。徐灝嘆了口氣,低下頭繼續翻看。關於藍玉案的信息密密麻麻,其中一個人名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我說這幾日見不着俞滿庭了,原來他老子被削去了爵位,跟着一起返回老家了。”徐灝咂咂嘴,又一個情敵不幸陣亡了,得虧了自己沒事,不然沐凝雪豈不是成了少男殺手?

不想再看下去了,把告示翻過去,是關於外交方面的。徐灝低頭研究了半天,才知道原來去年李氏朝鮮剛剛立國,今年連續派了七八個使節團進京朝貢,想要獲得朝廷的承認,口口聲聲說對天朝上國採取事大主義。

而立國的整個前因後果語焉不詳,反正是無道的昏君企圖對大明開戰,把大明當成衣食父母的大忠臣,將軍李成桂振臂一呼,那些深明大義的士卒紛紛追隨,老百姓望風景從,然後就推翻了昏庸腐敗的朝廷,如此李成桂被百姓推舉做了小王,建立了永遠忠心於大明的臣屬小國朝鮮。

所謂事大主義,其中事大一詞出自於孟子,是一種儒家的外交理念,源自春秋戰國。“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因此朝鮮甚至還有專門的事大司,居於禮曹各司之首。

徐灝明白朝鮮作爲千年屬國,三姓家奴的無奈,此種無力感深深烙印在朝鮮民族的血液中,使得整個民族都有一種近乎歇斯底里的自尊自強和非要獲得全世界認可讚揚的偏執。

儘管後世對於南北朝鮮很多的做法覺得非常討厭,徐灝也憐憫其終於有超過中國經濟等方面從而造成的自大狹隘,也佩服韓國全民努力所創造出來的漢江奇蹟。

總而言之,朝鮮是永遠無法與中國匹敵的弱小存在,地理環境和人口永遠制約了朝鮮的發展,最不幸的是身邊的鄰居們都太強大,如果把朝鮮人放在歐洲,或許還能成爲歐洲一霸,但是在亞洲註定了朝鮮一切努力都得最終徒勞無功,永遠要靠着大國的眼色行事,在夾縫中求生存。

早年徐灝受到輿論的影響,比起倭國更厭惡南北朝鮮,後來隨着閱歷的豐富,尤其是接觸到了韓國的綜藝節目後,越來越體會到身爲小國的那種無奈和無力。千年來,悲劇史詩般的屈辱歷史貫穿整個朝鮮半島,以至於還得靠後人杜撰神話傳說來提振民族自豪感,可悲可嘆!只要能給韓國帶來榮譽的某個人,頃刻間就能成爲國家英雄,而現實又註定了這樣的國民英雄不會太多。

瞭解了韓國各階層的方方面面,徐灝變得非常同情韓國人民,大韓就大韓吧,真正的大國無需自吹自擂。而有些地方徐灝也非常敬佩韓國,其實日本又何嘗沒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爲人最忌諱的就是驕傲自滿,國家同樣如此。韓國在很多領域非要和中國一爭高下,比如端午節什麼的,他總是一笑置之。當然,保護本民族的文化遺產不容忽視,但那不是徐灝的事了,人都穿越了。

如今的大明就像是後世時的美國,李氏朝鮮對待大明就像是兒子孝敬父母,一絲一毫不敢無禮,來自朝鮮的文書徐灝一看就懂,行文措辭幾乎和大明官方要求毫無二致,難怪都稱朝鮮爲小中華,似乎此時韓文還未發明。

朝鮮恭順,蒙古人恭順,女真人恭順,貌似唯有倭國不恭順。徐灝依稀記得朱元璋還爲了日出之國天子致日落之國天子什麼的詔書生氣過,下旨不與倭國有任何往來,又被倭國的海盜和南洋貿易攪得下旨禁了海,爲此一直耿耿於懷,而等他臨死前反倒是把倭國列爲了不徵之國。

爲毛不徵?難道是生怕重蹈元朝時的覆轍?還是不想勞民傷財的征討不毛之地?還是擔心孤懸於海外的領土統治不易?恐怕三者都有。

徐灝心說要是我是皇帝,我就下旨採取以夷制夷,驅狼吞虎的策略。比起我大明,朝鮮一樣對於殘暴的倭寇不勝其擾,恨之入骨。莫不如以經貿援助的方式,輸入朝鮮各種物資,以朝鮮手工業的匱乏,把握其經濟命脈太簡單了,進而扶持忠於大明的官僚集團,這樣的朝鮮貴族還真不要太多,據說早就有個什麼“事大黨”,相當於後世的帶路黨,凡是大明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身爲大明的附屬子民是最榮耀的,成天的讚美大明,埋怨朝鮮爲何不能併入大明領土?

反正要牢牢把持朝政,然後讓其自行建造大量戰船,逐步佔領沿海各島嶼,招募善於作戰的蒙古和女真人爲僱傭軍或許是許諾其登陸倭國本土後任意燒殺搶掠,佔據土地。

如此不費一兵一卒,連續不斷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就不信延綿百年之久的倭寇之亂,不給你倭國造成同等的傷害?

徐灝沒想過征服朝鮮日本什麼的,因爲那根本不現實,歐洲各國倒是佔領的土地多了,一戰二戰之後,還不是統統dú立了?

徐灝就是想着出口氣,只要史書上能如上記載就足以了,等將來中國人民和韓國人民學習歷史的時候,也會激動的拍案叫好,當年朝鮮在中國的支援下,也算是狠狠的殺過搶過折騰過日本人,總比現在一味的挨打受氣令人覺得窩囊強。

臆想不是現實,而徐灝也不是空想家,他覺得自己的想法可以一試,最不濟也會從遼東乃至朝鮮和倭國獲得豐厚的貿易利潤。

做任何事都得需要大量的人才,如此徐灝自然而然的把目光瞄向了正在高談闊論的幾位年輕人身上。

目光中包含着深深的不懷好意。

第681章 至理第1054章 篦頭待詔第819章 冰河解凍第1196章 花潮第450章 準備削藩第788章 制度第1053章 真相第1277章 內差第782章 煜哥兒第1157章 前因第322章 白河之戰第40章 文青是種病第192章 窺玉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897章 另類美人成雙第1277章 內差第645章 紅顏最耐秋第594章 柔仙第1241章 巡檢司第1063章 針鋒相對第750章 嘎子第147章 道衍第1229章 梨花一枝出牆去第1108章 送禮第59章 上元夜第673章 教訓第791章 抽捐第250章 禽獸第598章 心去意難留第460章 言之命中第406章 夏無第1050章 奈何橋上,等三年第840章 小學第544章 滅口第703章 超戶第1252章 爭風第564章 得道之士第942章 了結第702章 飛醋第149章 在劫難逃第367章 兄弟第1264章 臺閣體第783章 斯文一脈第316章 意氣飛揚第1089章 我們的兔子終結者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141章 安撫第1045章 當家主母是怎麼煉成的第313章 標新立異第835章 半斤八兩第788章 制度第817章 奶牛與蝴蝶第808章 春花第588章 無碼第1038章 慶功宴第737章 細雨第805章 說親第1284章 江南望族第388章 瀛洲第1037章 奇怪第793章 騙術第1023章 求生不易第894章 戲曲第52章 送第455章 後悔第133章 傻兄弟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1086章 情詩第898章 再再娶第376章 錢糧賦稅第630章 知足第302章 都督徐灝第305章 蕩平第373章 論茶第438章 錫蘭第733章 希望第288章 食之無味第835章 半斤八兩第758章 震撼教育第218章 梅雪爭春第983章 死不忘恩第412章 嬌容奇異第979章 孰知廉恥?第425章 禍不單行第815章 名士第461章 慎擇佳婿第694章 放棄第690章 傳家寶第202章 死契活契第128章 郊遊第728章 孤兒寡母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303章 席捲燕京第411章 尋釁滋事第636章 接盤俠第532章 傻媽媽第1096章 無功而返第52章 送第465章 舊愛第46章 蕭家
第681章 至理第1054章 篦頭待詔第819章 冰河解凍第1196章 花潮第450章 準備削藩第788章 制度第1053章 真相第1277章 內差第782章 煜哥兒第1157章 前因第322章 白河之戰第40章 文青是種病第192章 窺玉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897章 另類美人成雙第1277章 內差第645章 紅顏最耐秋第594章 柔仙第1241章 巡檢司第1063章 針鋒相對第750章 嘎子第147章 道衍第1229章 梨花一枝出牆去第1108章 送禮第59章 上元夜第673章 教訓第791章 抽捐第250章 禽獸第598章 心去意難留第460章 言之命中第406章 夏無第1050章 奈何橋上,等三年第840章 小學第544章 滅口第703章 超戶第1252章 爭風第564章 得道之士第942章 了結第702章 飛醋第149章 在劫難逃第367章 兄弟第1264章 臺閣體第783章 斯文一脈第316章 意氣飛揚第1089章 我們的兔子終結者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141章 安撫第1045章 當家主母是怎麼煉成的第313章 標新立異第835章 半斤八兩第788章 制度第817章 奶牛與蝴蝶第808章 春花第588章 無碼第1038章 慶功宴第737章 細雨第805章 說親第1284章 江南望族第388章 瀛洲第1037章 奇怪第793章 騙術第1023章 求生不易第894章 戲曲第52章 送第455章 後悔第133章 傻兄弟第1155章 不落俗套第1086章 情詩第898章 再再娶第376章 錢糧賦稅第630章 知足第302章 都督徐灝第305章 蕩平第373章 論茶第438章 錫蘭第733章 希望第288章 食之無味第835章 半斤八兩第758章 震撼教育第218章 梅雪爭春第983章 死不忘恩第412章 嬌容奇異第979章 孰知廉恥?第425章 禍不單行第815章 名士第461章 慎擇佳婿第694章 放棄第690章 傳家寶第202章 死契活契第128章 郊遊第728章 孤兒寡母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303章 席捲燕京第411章 尋釁滋事第636章 接盤俠第532章 傻媽媽第1096章 無功而返第52章 送第465章 舊愛第46章 蕭家